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池塘主养赣昌鲫垂钓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主养250 g/尾的赣昌鲫10 500尾/hm2,混养250~500 g/尾的大规格草、鲢、鳙鱼种,一次放足,常规养殖,当年赣昌鲫、草鱼、鲢鱼、鳙鱼产量分别为10 400、1 040、14 00、3 650 kg/hm2,起水规格分别为0.45~2.00、1.00~3.00、1.20~2.00、1.60~2.50 kg/尾,垂钓与养殖结合,平均利润达45 780元/hm2。  相似文献   

2.
池塘高效健康主养黄颡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16d的池塘高效健康主养黄颡鱼试验,结果表明:池塘主养黄颡鱼在科学管理的前提下,合理放养和安全健康生产,可提高产量和效益。放养规格为18.5g/尾的黄颡鱼种9万~15万尾/hm2,搭养规格为80g/尾鲢鱼种3000尾/hm2、100g/尾鳙鱼种900尾/hm2、6g/尾泥鳅鱼种4500尾/hm2,试验获得较好的效益。通过主养鱼不同放养密度以及搭养鱼类相同的比例,均达到总体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水库网箱生态养殖匙吻鲟效果,在规格为5.0 m×5.0 m×3.0m(长×宽×高)的网箱内开展滤食性匙吻鲟、吃食性鲤鱼、刮食性细鳞斜颌鲴生态养殖,利用吃食性鲤鱼摄食残饵料,利用细鳞斜颌鲴刮食附着在网衣上藻类,达到生物调控箱内水质的目的。结果表明:网箱内放养规格为25~30cm/尾的匙吻鲟,放养密度35尾/m2,套养规格为12cm/尾的细鳞斜颌鲴及规格为102g/尾的鲤鱼,放养密度各为20尾/箱,经8个月的养殖,匙吻鲟平均产量为57.5kg/m2、成活率为96.1%,产出比1:1.88,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健康养殖放养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颡鱼池塘养殖进行不同放养密度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22.7g/尾的黄颡鱼冬片鱼种,放养密度以4.5万尾/hm2为宜,此时,黄颡鱼养殖成活率80%以上,平均出池规格150g/尾以上,池塘养殖平均产量4 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5.
利用3口池塘开展黄颡鱼池塘健康养殖适宜放养密度试验,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8.1 g/尾的大规格黄颡鱼鱼种15.0万、13.5万、12.0万尾/hm2,同时搭配放养鲢、鳙鱼种分别为300、750尾/hm2进行对比试验。经过2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3口试验池塘黄颡鱼产量分别为3 627、3 759、3 665 kg;个体平均规格分别为139、153、166 g;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7%、91%、92%;平均产量分别为18 135、18 795、18 330 kg/hm2;3口试验池塘盈利分别为19 892、23 774、22 225元,合计盈利65 891元,平均盈利109 815元/hm2。  相似文献   

6.
利用3口池塘开展黄颡鱼池塘健康养殖适宜放养密度试验,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8.1 g/尾的大规格黄颡鱼鱼种15.0万、13.5万、12.0万尾/hm2,同时搭配放养鲢、鳙鱼种分别为300、750尾/hm2进行对比试验。经过2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3口试验池塘黄颡鱼产量分别为3 627、3 759、3 665 kg;个体平均规格分别为139、153、166 g;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7%、91%、92%;平均产量分别为18 135、18 795、18 330 kg/hm2;3口试验池塘盈利分别为19 892、23 774、22 225元,合计盈利65 891元,平均盈利109 815元/hm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适合川东北稻区应用的稻田甲鱼循环生态高效共生模式,以提升稻田综合种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养殖户增收,推进四川省生态养殖产业发展。【方法】根据中华鳖的放养规格、放养密度和养殖周期设计4个试验组共12个稻田甲鱼处理模式,分析各模式对水稻及中华鳖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的水稻产量最高达456.37kg/667m~2,符合有机水稻种植平均产量(300~400kg/667m~2)的标准,中华鳖产量最高达270.05kg/667m~2;中华鳖的生长受放养密度的影响较大,其增重率最高达314.16%、特定生长率最高达0.292%、日增重为最高达2.252g。经济效益最高的养殖模式为中华鳖投放规格0.45kg、投放密度200尾/667m~2、养殖周期600d,年平均经济效益达19 868.04元/667m~2,投入产出比1∶2.39。【结论】稻田甲鱼模式水稻产量基本达到有机水稻种植产量标准,且中华鳖生长正常,经济效益可观,投资回报率高,能显著提升稻田利用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程诚 《现代农业科技》2013,(15):276+278
为了探索网箱养殖黄颡鱼套养细鳞斜颌鲴的效果,在规格为4.0m×3.0m×1.5m(长×宽×高(的网箱内开展黄颡鱼养殖,同时在网箱内套养刮食性的细鳞斜颌鲴,利用细鳞斜颌鲴生物学特性对附着在网箱上的藻类及黄颡鱼残饵进行利用,达到生物控制箱内水质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网箱内放养规格为15~25g/尾的黄颡鱼,放养密度500尾/m2,套养细鳞斜颌鲴规格为12cm/尾,放养密度10~15尾/箱,经10个月的养殖,黄颡鱼平均产量为82kg/m2、成活率为91.9%,细鳞斜颌鲴平均产量为6.7kg/箱,成活率为95.9%,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9.
在面积分别为0.87hm2、0.73hm2的两口池塘中,采用相同的方法饲养团头鲂商品鱼,单位放养密度为33000尾/hm2,平均放养规格分别为230g/尾、175g/尾,饲养118~156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和鱼种规格的增大,养殖产量和效益显著增加,但最佳养殖密度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0.
湘江河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州湘江河地段设置四个网箱,设计不同的放养密度和不同的投饵次数进行交叉试验,试验结果为:在相同的投饵次数及投饵量及养殖相同时间情况下,放养密度为400尾的1,3号网箱,比放养密度为560尾的2,4号网箱规格平均高出19.8g/尾,21.2g/尾,产量平均高出2.17kg/m2,4.11kg/m2;在放养密度相同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收到云南及贵州等地的<农村百事通>读者来信询问小型水库鱼种放养密度及搭配比例的问题.根据本人的经验,水库养鱼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要根据水库大小及其水库属于哪种营养类型来决定.大、中型水库进行粗养或增殖保护较为合理.小型水库可以考虑精养或粗养.精养要选择条件较好的水库,面积几公顷(几十至百来亩),水深7米以内,凶猛鱼类种群数量少,易于清除,库水不会干涸等.放养的技术措施为: (1)富营养型水库每667平方米(1亩)放养鱼种200尾左右,其中鲢鱼占50%,鳙鱼占30%,草鱼占15%,鲤鱼、鲫鱼、鳊鱼等占5%. (2)一般营养型和贫营养型水库每667平方米放养鱼种150尾左右,其中草鱼占60%,鲢鱼占20%,鳙鱼占10%,鲤鱼、鲫鱼或鳊鱼各占5%.放养规格,草鱼种规格每公斤8~16尾,鲢、鳙鱼种规格13厘米以上.必须引起养鱼户重视的问题是,在水库养鱼中,一定要放养优质体大的鱼种.实践证明,体质健壮、规格大的鱼种放入水库后生长快.根据有关水产科研部门测定,放养规格在13.2厘米以上的鱼种,生长速度比放养10~12.9厘米的要快1.4倍,比放养9.9厘米以下的快2倍;体质健壮、规格大的鱼种入库回捕率高,放养规格13.2厘米左右其回捕率在44.5%~50%之间,放养规格6.6~9.9厘米其回捕率为9.4%;体质健壮、规格大的鱼种入库经济效益大,每放养1尾13.2厘米以上的鳙鱼种,相当于放养3.2尾10~12.9厘米的或相当于21尾9.9厘米以下的鳙鱼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3)水库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在1~2月份.放养地点选择在水库上游、避风、向阳、含营养物质多的库湾处,并先做好鱼种的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12.
石殿军 《农技服务》2012,29(9):1061-1062
在养殖异育银鲫"中科3号"池塘中,放养规格为5~6 cm异育银鲫"中科3号"18 000尾/hm2、规格为1.5~2.0 cm青虾300 000尾/hm2、规格为11 cm细鳞斜颌鲴300尾及一定数量的鲢鳙鱼,经过6个月养殖,收获异育银鲫"中科3号"商品鱼5 449 kg/hm2,最大个体307 kg/hm2,最小个体159 g/hm2,平均规格216 g/hm2,成活率81.4%,收获青虾336 kg/hm2,利润32 220元/hm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高淳池塘生态养殖河蟹放养密度对平均育成规格、产量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蟹平均育成规格(Y)与放养密度(x)的关系为:Y=215.15-0.007x(R2=0.962)(P<0.05);河蟹产量(Z)与放养密度(x)的关系为:Z=270.97 0.079x(R2=0.960)(P<0.05);河蟹成活率与放养密度的关系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根据市场对河蟹规格的需求,调整放养密度,达到养殖效益最大化。在幼蟹规格为120~140只/kg,成活率为75%左右,平均育成规格达到170 g/只以上,高淳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目前最佳放养密度不宜超过6 000只/hm2。  相似文献   

14.
在湖北荆门地区面积5.3 hm~2的2口池塘,实施3~5 cm/尾、4 500尾/hm~2、150~200 g/尾3种规格鳙鱼池塘嵌套循环养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滤食性鳙鱼为主,混养搭配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和凶猛肉食性鱼类;供试池塘投喂蛋白质含量30%的鳙鱼微颗粒饲料,结合投施少量生物肥培育池塘中的天然饵料,在7月前捕捞销售商品鳙鱼。2口供试池塘平均产量分别为15 105、15 435 kg/hm~2,鳙鱼产量占比均超过70%;养殖经济效益分别为81 525.70、82 649.90元/hm~2,投入产出比均达到1∶2.4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放养密度对草金鱼养成产量、效益、规格和成活率等影响,选择体长规格3.5~4.0cm/尾的草金鱼夏花,经选别、分稀后,分别按照80000尾/亩、40000尾/亩的放养密度,采用全程投喂粗蛋白含量30%的配合颗粒饲料,按照相同管理方法,研究不同放养密度对池塘养成草金鱼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放养密度养殖试验都取得了成功,但收获产量、效益、规格和成活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建议养殖户可根据草金鱼市场行情,选择不同放养密度,以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4.其他苗种的放养3~4月可投放规格为6~8尾/公斤的鲢、鳙鱼种,放养密度为30~50尾/亩。放养滤食性鱼类,能充分利用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饵料和有机碎屑等资源,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又可维护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和病害的发生。具体亩放养情况见表1。5.注意事项上述苗种在放养前必须用3%~5%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以杀灭苗种体表的寄生虫和病原菌。浸洗苗种所使用过的盐水需另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学习与观察,初步了解了上海农场规范的养殖模式。本次试验选取了上海农场二区二号鱼塘作为分析的对象,池塘面积4 hm2。异育银鲫(以下简称银鲫)放养规格为50 g/尾,总量为7 500 kg;鲢鱼为400 g/尾,总量为1 440 kg;鳙鱼为500 g/尾,总量为1 200kg。上海农场规范化的养殖模式体现在饲料投喂、水质调节、集中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总体成本控制得较低。规范的养殖模式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水质调节的费用,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总体上提高了养殖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一、鱼鳖混养好模式湖北省公安县崇湖渔场自2000年以来,14个养鱼专业户采取经济价值较高的黄颡鱼代替四大家鱼与中华鳖混养,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黄颡鱼1万尾(4克/尾)、甲鱼200只(每只200~250克),净化水质的白鲢180尾、鳙鱼20尾。年终捕捞收获黄颡鱼400公斤,甲鱼100公斤,实现产值2万元,利润1万元。二、优化养殖模式及效益预测参照崇湖渔场的经验,结合安乡县实际,适当减少黄颡鱼的放养数量,增大其放养规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 金钱鱼 蕹菜综合养殖模式中不同金钱鱼规格和密度对养殖效果和氮磷利用的影响,在21个室外水泥池(5 m×3 m×1.2 m)中,开展3×2的双因素实验,即设置3种金钱鱼放养密度(1、2和3 尾/m2)与2种金钱鱼规格(10.0与30.0 g/尾)组合的组为实验组,对虾单养组作为对照。实验过程中保持不换水以及相同饲料投喂量。结果表明,与对虾单养组相比,该养殖模式可将对虾的存活率提高1.9%~13.6%,养殖总产量和总饵料系数均显著改善(P<0.05);综合养殖系统对饲料中氮和磷的利用率范围分别为44.4%~62.5%和19.4%~29.1%,显著高于单养池的26.7%和8.2%(P<0.05)。最佳的金钱鱼养殖规格和密度为30.0 g/尾、2 尾/m2或3 尾/m2。  相似文献   

20.
在江苏扬州地区池塘养殖条件下,虾苗平均初体重为2.01 g/尾,放养密度为6190尾/667 m2,经过130 d的养殖,平均体重达到52.91 g/尾。克氏原螯虾的体重增长呈典型"S型"曲线,符合Boltzmann模型,根据养殖时间和虾体重拟合其生长方程为:W=(-1.80-52.91)/[1+e(t-40.48)/14.90]+52.91,其生长拐点为在养殖40.48 d时,体重为25.56 g,养殖60 d时,体重可达40 g/尾以上。大规格克氏原螯虾生态养殖的成本投入为1652元/667 m2,产量可达96 kg/667 m2,净效益达3303元/667 m2。适当降低克氏原螯虾苗种放养密度,提高养成规格,可以降低成本投入和养殖风险,大规格成虾生态养殖是未来克氏原螯虾规模化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