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正>1鱼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①备足鱼种。如养殖规模较大,最好采用自己配套苗种池或网箱培育的苗种。如向外购买应把好质量关,选择优良鱼种放养。预先作好成批定购工作,不宜临时收集零星鱼种入箱。如果鱼种来源分散,不但鱼种规格不整齐,操作、运输较困难,并且鱼种损伤大,入箱后易患病死亡。②安装好网箱。在鱼种入箱前4~5天将网箱安装好,并全面检查,四周是否拴牢,  相似文献   

2.
(一)常规鱼类的养殖 1.苗种培育期管理。6月份是鱼类的苗种培育期,应根据生长情况及时分池疏养或出售夏花苗种,控制养殖密度。进入鱼种培育期苗种放养前应做好清塘消毒工作,苗种放养前必须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等浸浴消毒后入池;从外地购进苗种必须进行检疫,不得从疫区进苗,避免带入病菌。  相似文献   

3.
(一)淡水常规鱼类养殖 1.苗种培育和放养.7-8月份是常规鱼类苗种培育和放养的重要时期,应做好夏仡和鱼种培育工作.苗种放养前应及时做好清塘、消毒,放养时必须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等浸浴消毒.从外地购进苗种,必须进行病害检测检疫.  相似文献   

4.
1.鱼种投放。在以草鱼为主养品种的养殖过程中,投放夏花鱼种一般4000~6000尾/667平方米,其中草鱼占60%,搭配鲢、鳙、鲫鱼等,设计的草鱼鱼种产量一般在300千克左右为宜。夏花入池前池塘应用进行彻底的消毒;夏花入池前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液浸洗20分钟左右,提前下塘,配养鱼推迟放养。放养时温差应低于4℃。  相似文献   

5.
到外地鱼种场购买鱼种,在运输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出现鱼种死亡,既造成了经济损失,又耽误了放养时间。  如何才能使鱼种在运输时不会发生死亡呢?必须把好五关:  一、鱼种质量关。要挑选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鱼种,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污染的、生病的鱼种,也不要把污染的、生病的鱼种和健康的鱼种一起运输,以免鱼病蔓延,在运输时和放养后大批死亡。  二、运鱼河水关。要用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的河水运鱼,绝不能用受到污染的河水。  三、运输密度关。要根据运输鱼种的种类、大小、运输方法和运输时间的长短等,合…  相似文献   

6.
鱼种下塘前一般都用食盐、高锰酸钾等药物消毒,预防鱼病,提高成活率。笔者在渔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发现鱼种放养及鱼苗培育前用中草药液消毒鱼体安全可靠,效果良好,故应大力推广应用。只要方法得当,效果颇佳,养殖者不妨一试。 1.大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要成分是蒽醌衍生物。将大黄捣碎,加适量水,煮沸十几分钟,取其药液配成10%浓度的溶液,浸洗鱼  相似文献   

7.
<正>用网箱囤养越冬鱼种,池塘占用面积小,鱼种集中,便于饲养管理,成活率高,是鱼种越冬的一种好方法。网箱囤养越冬鱼种的主要技术是:1网箱设置放置网箱的地点应选择在避风向阳、水质清新、溶氧量高、无工业污染和有机废水流入的湾汊水域,水面要宽敞,水底要平坦,水深在3m以上,且水位波动不大,最好有微流水。网箱应选用六面封闭的沉下式网箱,一般长7m,宽4m,高2m,网目大小要与放养的鱼种规格相适应,若放养规格为10~14cm的鱼种网目为2.3~3cm。网箱放置水中时,南方因冬季水温多在0℃以上,箱盖可平于水面或在水下10~20cm,以便饲养和管  相似文献   

8.
鱼种“就袋消毒”是近年来养鱼户总结和使用的鱼种消毒新方法,其好处是简便、花钱少,能减少鱼病,成活率高。其方法是:  (一)操作  将盛鱼种的尼龙袋置于塘边(解开袋口),袋外袋内水面持平。将药液入袋摇匀,并观察鱼种活动,按消毒时间完成后投塘。  (二)药物配制及浸种时间  1.用 3%~5% 食盐溶液,浸洗鱼种20分钟,可防治细菌性疾病。  2.用10~15毫克/升的硫酸铜 溶液浸洗鱼种15~20分钟,可防治 车轮虫、口丝虫、毛管虫病等。   3.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 鱼种 20 分钟,可防治细菌性皮肤 病、腮病…  相似文献   

9.
(一)清塘消毒 经过2~3个月培育鱼种的池塘,水质老化,天然饵料减少,有害物及病原菌增多。因此,到了秋季最好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再进行培育。在水源和鱼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对原鱼种塘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按常规方法将水质培肥,待药性消失后再将鱼种转回原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箱养鱼的普及推广,网箱鱼种越冬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越冬网箱的选择 采用封闭式网箱,网目以1.8~3厘米为好。最小入箱鱼种6厘米左右,网目1.8厘米;最小鱼种7.5厘米,网目2.2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偏低,因此一般的池塘养殖都是春季投放鱼种。投放鱼种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技术要点。1时间的选择春季是投放鱼种的最好季节,以水温低于10℃时为宜,水温太低会冻伤鱼种。因为春季鱼的活动能力减弱,而且鱼鳞片紧密,鱼体结实,拉网、捕捞和运输不容易受伤,能够提高鱼种放养的成活率。2鱼种质量苗种应有检疫合格证,未使用过孔雀石绿。同一  相似文献   

12.
水霉病 症状:鱼体表面局部鳞片脱落,表体发霉或长毛;游动失常,食欲下降,逐步消瘦后死亡。防治方法:(1)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鱼体不受伤。(2)在投放鱼种时可用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10min。浸洗鱼种时间可根据气温和鱼承受能力而定。(3)可用生石灰40~60g/m^2对水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13.
《山东饲料》2005,(3):27-28
鲻梭鱼的苗种生产,包括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两大步骤。前者又分为亲鱼培育、催产(人工诱导排卵)、人工授精、人工孵化等过程,后者又分为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三、鱼病 鱼种受伤,在越冬期容易感染水霉病和竖鳞病;消毒不彻底,小瓜虫、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等寄生虫也容易感染;特别在冬末春初,各种病毒性疾病和气泡病也时有发生,引起不同程度死鱼。其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积极治疗”的原则,具体是: 1.越冬池在放养鱼种前应严格消毒,鱼种入池前也要按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培育池靠近水源,安静,水质符合国家渔业养殖用水要求,池面积(5×667m2~10×667m2),水深1.5~2.0m,池底平坦,土质为壤土。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配备增氧、投饵、抽水等设备。池塘保留淤泥,于放苗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放苗前向池内注水,施经发酵并消毒的畜禽粪肥,2~3d后再投施EM菌、单细胞藻类激活素等。选优质夏花苗种。放养密度依据计划养成鱼种的规格确定。苗种放养前用聚维酮碘溶液或食盐溶液浸浴。加强水质、投喂等技术管理及病害防治,经4个月左右黄颡鱼种体长达8~10cm,可转入成鱼养殖。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正是鱼种放养的关键季节,因为此时水温低,鱼种活动力小,鳞片紧密,便于拉网、捕捞,鱼体不易受伤,可以提高放养成活率。放养时应做好以下几点。1清塘消毒放养鱼种前,利用上一个养殖周期结束时的空闲时期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清除池底过多  相似文献   

17.
(一)清塘消毒经过2~3个月培育鱼种的池塘,水质老化,天然饵料减少,有害物及病原菌增多。因此,到了秋季最好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再进行培育。在水源和鱼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对原鱼种塘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按  相似文献   

18.
一、秋放好处:提早放养鱼种是获得成鱼高产的重要措施。晚秋即水温在12℃左右时放养鱼种好于春季解冻后放养。首先,由于秋放可以使鱼种适应环境的时间长,提高成活率,并有利于来年水温回升后鱼种快速生长。其次,可以提早开食,延长鱼类的生长时间,提高鱼产量,若在秋季放养,第2年秋末捕捞,鱼类生长期有1年多的时间,比春季放养延长几个月。其三,可以减少鱼病,增强体质,节省开支。秋季由于强化培育,鱼种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培育条件、前期准备工作、夏花放养的各种鱼的比例、放养密度、放养时间以及投喂管理、水质管理、防病措施等方面介绍了一龄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20.
秋冬是亲鱼培育的关键时期,有的养殖户光顾着抢抓当年收入,而忽视亲鱼的培育,给来年的生产埋下隐患。1及时清塘经过2~3个月培育鱼种的池塘,水质一般已经老化,天然饵料减少,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及病原菌增多。入秋后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按每667m2用生石灰75~100kg消毒,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