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鸽痘由鸽痘病毒引起,一般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等,经过创伤及黏膜感染,以夏秋季节多发。1 发病症状皮肤型鸽痘主要在眼睑、喙、脚趾上形成灰白色的小结节,以后形成痘痂,如不及时诊治,可继发化脓,痘痂下有脓性分泌物,4天后痘痂自行脱落,留下疤痕。黏膜型鸽痘主要发生在喉部,病鸽表现采食困难,张口呼吸,开口后可见黏膜上有白色假膜形成,有恶臭,严重者喉部肿胀,致使呼吸困难,数日后因窒息或饥饿而死。2 剖检变化主要为黏膜型鸽痘,在喉部可见到灰白色结节,病程长的可见融合性白色、淡黄色似膜,剥落后可见到出血性溃疡面。3 预防措施要在春季用鸽痘弱毒疫苗对肉鸽进行免疫接种。4 治疗方法4.1 隔离病鸽,对污染的鸽笼、鸽舍、垫草进行彻底清扫,并用1%~2%的火碱溶液喷洒消毒。  相似文献   

2.
1外观检查外观检查羽毛粗乱、污秽不全等。冠、髯颜色,有痘痂(鸡痘)、鳞片(冠癣),肉髯肿胀(传染性鼻炎、慢性巴氏杆菌病),头部肿胀(大肠杆菌病、肿头综合症)。鼻孔周围有分泌物,掰开病鸡口腔观察口腔黏膜上有干酪样假膜(白喉型鸡痘)和粘液。  相似文献   

3.
(一)鸡痘病的诊断要点 皮肤型鸡痘根据流行季节和形成的特征性痘疹,诊断该病较容易。黏膜型鸡痘需要与鸡他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槲城疫、传染性鼻炎及霉形体病等进行鉴别诊断。在剖检中,根据口腔、咽喉头、气管等黏膜上的痘疹和坏死性假膜,大致可以诊断为鸡痘。为了进一步确诊,可进行病毒学检查、病理形态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鸡痘是蛋鸡养殖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不同日龄的鸡均易感染,但一般秋季发病较多。该病是由病毒引起,通过皮肤黏膜伤口感染,吸血昆虫(如蚊子等)易传播该病。因此入秋时节,对该病应引起足够重视。症状患该病的鸡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该病一般可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2种类型。皮肤型。典型症状是发痘,多见鸡冠、肉髯、眼角、口角和鸡爪等处,先发生灰白色小丘疹,后形成大小不一的痘痂。一般3~5d达到高峰,10d后脱落。黏膜型。主要见于口腔、咽喉部黏膜,开始是白黄色小疖,迅速增大发生坏死,形成黄白色假膜,最终可导致呼吸、吞咽困难,窒息而死。…  相似文献   

5.
鸽痘可发生于各种日龄的鸽子,对雏鸽与青年鸽危害更大,有皮肤型和黏膜型两种类型。皮肤型鸽痘,在口角、眼脸、肛门、脚及脚趾、少羽毛的皮肤处长出黄豆般大小的结节,内含液体,3~4周后,痂皮脱落,留下灰白色疤痕,死亡率不高。另一种是黏膜型痘,口腔、咽喉黏膜红肿,形成一层黄白色假膜,导致采食、吞咽与呼吸的障碍,死亡率较高,多发于秋冬季节。  相似文献   

6.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根据机体的发病情况可分为2种类型,皮肤型(干燥型),在鸡冠、脸和肉垂等部位有小疱疹及痂皮;黏膜型(潮湿型),主要感染口腔和喉头黏膜,引起口疮或黄色伪膜。皮肤型鸡痘较普遍,黏膜型鸡痘的死亡率较高(可达50%),  相似文献   

7.
鸽痘是由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鸽裸露皮肤发生典型的痘痂或在喙部形成黄白色干酪样伪膜为特征。病毒主要在乳鸽群体中传播。今年夏末秋初 ,济南市段店、长清及泰安等地鸽场乳鸽大规模发病 ,发病率 80 %。有的鸽场高达1 0 0 % ,死亡率较低 ,约占 5 %。青年鸽及成年鸽很少发病 ,一般不出现死亡。临床症状本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乳鸽裸露的皮肤上。多在眼睑、嘴角、鼻瘤、肛门、腿脚上长出特殊的痘疹 ,开始为灰白色的小结节 ,慢慢变成棕褐色的结痂。剖检喉部粘膜可见灰白色结节 ,病程长的可见融合性白色 ,淡黄色的假膜 ,剥落后可见…  相似文献   

8.
鸡痘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引起上皮组织增生变形,形成痘斑。病鸡是主要传染来源。鸡痘痂皮内含毒量最高,痂皮脱落的痘痂,是病毒散布的主要媒介。本病主要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感染,鸡互相啄斗、咬破伤口也可造成传染。当鸡舍内有蚊虫叮咬吸血后,咬破伤口也可造成传染。蚊子叮咬病鸡后带毒长达数月,是传播鸡痘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天气的变化,蚊子常驻鸡舍给养鸡户带来不少麻烦,鸡痘成为这段时间最为流行的疾病,症状是在患鸡身上不长毛或者少毛的地方,长有像绿豆大的痘子,串连着,还有的长在喉头,气管上行成纤维素性坏死的假膜使鸡体重减轻,产蛋鸡感染消瘦,暂时性的产蛋率下降,若并发传染病死亡率增加. 鸡痘(Avian Pox)是鸡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在鸡的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黏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在集体或大型养鸡场易造成流行,可使增重缓慢,消瘦;产蛋鸡受感染时,产蛋量暂时下降,若并发其他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卫生条件或营养不良时,可引起较多的死亡,对幼龄鸡更易造成严重的损失.主要发病日龄在70日龄至开产前后,该段时期发病最多,可分为干燥型鸡痘的病变部分很大,呈白色隆起,后期则迅生长变为黄色,最后才转为棕黑色.2~4星期,痘泡干化成痂癣.本病症状于鸡冠、脸、和肉垂出现最多,但也可出现于腿部、脚部以及身体之其他部位.潮湿型鸡痘会引起呼吸困难、流鼻涕、眼泪、脸部肿胀、口腔及舌头有黄白色之溃疮.混合型鸡痘可见上述2种症状同时存在,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正>黏膜型鸡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疫病,其可造成病鸡口腔和咽喉黏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及形成不透明的白色假膜(又称为禽白喉)。本病潜伏期为4~8d,雏鸡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禽舍通风不良、阴暗、潮湿,维生素缺乏,并发葡萄球菌病、传染性鼻炎、支原体病、体外寄生虫病时,本病可造成鸡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1.
我市近几年来养禽业发展很快,乡镇养鸡专业户日益增多,但鸡的传染病却日趋严重,鸡瘟病表现尤为突出。在病源鸡痘病的病源是鸡痘病毒,主要经皮肤、粘膜创伤而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秋冬季节最易流行。2症状可分皮肤型和白喉型两种,两型也可混合发生。皮肤型:发病鸡病初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如鸡冠、肉垂、眼脸、口角等处的皮肤形成灰白或黄白色小结节,小结节逐渐形成带红色的小丘疹,互相融合形成痘痴。白喉型;发病后可见病鸡吞咽和呼吸困难,口腔、咽喉等处部位粘膜上出现黄白色小斑点,后逐渐连成片,成为黄白色假膜,常…  相似文献   

12.
李莹 《北方牧业》2006,(17):20-20
<正> 河北省藁城市某养殖户饲养海兰灰蛋鸡4000只鸡,日龄在200天左右。鸡群中个别鸡只的冠、肉髯、面部、眼皮、嘴角和肛门周围等无毛的部位.形成一种灰白色或黄白色水泡样小结节,干燥后形成痂皮,剥去痂皮可见出血病灶。后期个别鸡病灶有脱落现象,鸡群出现呼噜音,伸颈呼吸,采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伴有零星的死亡。1 病理变化鸡体口腔、气管及食道黏膜上有白色小结节,而后呈黄白色干酪样物,撕去痂膜,痂膜上有出血,有个别较大的痂膜使气管变窄,以至引起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13.
鸡痘是鸡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鸡痘病毒而发生,病死率较低,但会对生长发育和产蛋造成不良影响。病鸡主要症状是体表少毛或者无毛的皮肤上出现痘疹,或者在口腔、咽喉部黏膜附着纤维素坏死性假膜。病鸡脱落的痘痂和皮屑中含有病毒,对饲养环境造成污染,其他鸡主要通过皮肤或者黏膜感染,特别是发生创伤部位更容易感染。发生鸡痘后,如果未及时进行治疗或者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会加重病情,严重损害养鸡效益。  相似文献   

14.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皮肤和口腔黏膜,病变特征是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形成痘疹,尤其是常在头部无毛处长出许多灰白色小结节(痘疹),从而影响鸡的正常生长以及产蛋率。小结节常在形成痘疹后的数天形成结痂而愈,或在口腔黏膜形成纤维性坏死性假膜。  相似文献   

15.
1鸽痘1.1病原与特征鸽痘是一种由鸽痘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以表皮炎性增生,形成痂皮和痂皮脱落为特征。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分皮肤型和黏膜型两种。1.2症状皮肤型表现为在无毛的皮肤上,如眼睑、鼻、嘴角、肛门周围等处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痘疹初为红色小点,后长成灰白色小结节,随病情的发展,结节变黄,表面变干燥、坚硬,并突出表皮。黏膜型又称白喉型,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发生痘疹,以后发展融合成干酪样坏死物,坏死物不易脱落,呈假膜状。1.3防治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鸽体抵抗力。发病后一般可自行康复,严重时…  相似文献   

16.
1流行特点鸽痘由鸽痘病毒引起,主要通过接触传染,一般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灰尘经过创伤及黏膜感染。以夏秋季节多发,主要通过蚊蝇叮咬而感染发病。该病各种鸽及各年龄的鸽都可感染。鸽痘病的发生分为皮肤型鸽痘和黏膜型鸽痘,一般皮肤型鸽痘多呈良性经过,而黏膜型鸽痘发生严重,多因黏膜肿胀及痘痂阻塞咽喉造成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2发病症状潜伏期一般为4~10d,典型性感染的病鸽,其症状因感染部位不同而表现有差异。皮肤型的鸽痘容易看到,主要在眼睑、喙、脚趾上形成灰白色的小结节,以后形成痘痂,如不及时诊治,多因细菌感染而继发化脓,痘…  相似文献   

17.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体表无毛或少毛处皮肤发生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黏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假膜。根据病鸡的症状和病变,可以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鸡群感染禽痘后,幼龄鸡影响生长、发病严重的甚至死亡,蛋鸡产蛋率下降,种鸡产的种蛋孵化率降低,严重的危害养鸡业。下面我结合一例禽痘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浅谈我对禽痘病诊治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鸡痘是鸡痘病毒(FPV)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各年龄和品种的鸡都易感染,但雏鸡的敏感性最高。鸡痘病毒主要侵害鸡,可引起皮肤痘疹和黏膜病变,因此临床上通常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两种类型。前者在冠、肉髯、喙角、眼皮和耳球等头部裸露皮肤以及腿、翅和泄殖腔等体表无羽毛部位形成散在的、结节状的增生性的痘疹和结痂为特征,后者可引起口腔、咽喉和上呼吸道黏膜出现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并常形成白色干酪样假膜,  相似文献   

19.
鸡痘是由痘病毒科的禽痘病毒引起,主要表现有皮肤型、粘膜型(白喉型)及两者混合感染型等。现将我们在畜禽门诊中所接触到的不同日龄三黄鸡群爆发皮肤、粘膜型鸡痘混合感染的病例及诊治方法介绍如下:例一 宁海县力洋镇某养鸡户饲养三黄鸡1500羽,90~100日龄时陆续发病,鼻端、眼睑部形成明显痘痂,部分鸡张嘴伸颈,呼吸困难,并发出异常“咯咯”声。打开口腔,可见有一层乳白色伪膜布于喉头表面。根据皮肤及喉头伪膜的典型病变诊断为皮肤、粘膜型鸡痘混合感染。治疗:及时隔离病鸡,全群用病毒灵拌料连用5天,皮肤患部用皮康…  相似文献   

20.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鸡痘通常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前者以皮肤(尤以头部皮肤)出现痘疹,继而结痂、脱落为特征,后者以口腔、咽喉部黏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假膜为特征。1临床症状病鸡精神萎顿,不愿采食眼肿、流泪,不时用爪在背羽上擦拭,背羽羽毛潮湿、板结剥开肿胀粘连的眼皮,可挤出干酪样分泌物;病鸡发热、爪凉。部分鸡张嘴呼吸,吞咽困难,气管有啰音,有鼻炎症状有的病鸡咳出血痰,有的鸡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