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铜、锌胁迫对珠芽蓼珠芽萌发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 L.)修复铜、锌矿山土壤的机制,以珠芽蓼珠芽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铜(Cu2+)和锌(Zn2+)胁迫对珠芽蓼珠芽萌发、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2+浓度达到40 mg·L-1时,发芽率下降;Zn2+浓度达到20 mg·L-1时,发芽率下降。不同浓度Cu2+和Zn2+与珠芽蓼幼苗高度和根长相关,Cu2+对珠芽蓼珠芽幼苗生长和根系伸长的抑制作用比Zn2+更显著。随着Cu2+和Zn2处理浓度的升高,珠芽蓼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降低;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大,并与处理浓度呈一定的相关关系。珠芽蓼虽能够在西藏中部矿区正常生长而具有一定的耐性,但在铜、锌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中没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6-BA对辣椒幼苗抗低温弱光性的调控作用,以耐低温弱光性不同的2个品种辣椒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0.08 mmol/L 6-BA预处理对低温(15℃/5℃)弱光(100 μmol/m2·s)下辣椒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显著降低了辣椒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绿素a(Chl a)含量、叶绿素b(Chl b)含量、叶绿素T(Chl T)含量和玉米核苷素(ZR)含量,而胞间CO2浓度(Ci)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升高,引起Pn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非气孔因素;6-BA预处理未改变上述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但较之低温弱光处理,6-BA显著降低了Ci和ABA含量,而Pn、Gs、Chl a含量、Chl b含量、Chl T含量以及胁迫前期(6 d)的ZR含量得到显著提高。可见,0.08 mmol/L 6-BA预处理对增强辣椒幼苗抗低温弱光胁迫能力具有显著的效应,且对低温弱光耐性差的品种表现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3.
据《北方园艺》2019年第10期《干旱胁迫下不同砧木对酿酒葡萄‘Syrah’光合作用的影响》(作者孙聪等)报道,为探讨干旱胁迫下不同砧木对酿酒葡萄Syrah光合作用的影响,以Syrah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嫁接苗(采用Beta、5BB和SO4为砧木)和自根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叶绿素总量,Chl)、光合效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PSII光化学活性(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14种高寒草甸植物为材料,研究分析植物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以探究高寒草甸植物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的光合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黄花鸢尾(Iris pseudoacorus)、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pulchra)、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和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叶片的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分别比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高284.83%、200.56%、171.35%和148.31%,叶片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分别高79.99%、73.94%、68.37%和63.90%,叶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而黄花鸢尾、美丽风毛菊、兰石草(Lancea tibetica)和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叶片的单位叶面积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天蓝苜蓿高393.93%、348.48%、260.61%和233.33%,其叶片的非光化学猝灭也显著高于天蓝苜蓿;黄帚橐吾、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nm)和柔软紫苑(Aster flaccidus)叶片的叶绿素a/b值高于2.91,能适应较强光照,而天蓝苜蓿叶片的叶绿素a/b值小于2.5,常生长于植被下层,说明植物能够通过调整光合色素含量和构成而合理有效地利用光能以适应特殊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对苜蓿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干旱胁迫对紫花苜蓿不同抗旱品种幼苗叶片的光合生理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以陇中苜蓿(强抗旱),陇东苜蓿(中抗旱)和甘农3号紫花苜蓿(弱抗旱)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砂培方法,以-1.2 MPa 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比较不同胁迫时间(0、3、6、9和12 d)处理下紫花苜蓿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Chl)含量、活性氧(O_2~(·-)、H_2O_2和OH~·)和丙二醛(MDA)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时间延长,供试苜蓿品种的RWC、Chl a含量、Chl a/b比值、最大荧光(F_m)、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淬灭系数(qP)、PSⅡ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不断下降;而其O_2~(·-)、H_2O_2、OH~·和MDA含量不断增加。陇中苜蓿叶片RWC、Chl a含量、F_m、F_v/F_o、F_v/F_m、Yield和ETR的降幅及H_2O_2和MDA含量的增幅均低于陇东苜蓿和甘农3号。相关性分析表明,供试苜蓿RWC、Chl a、Chl a/b、F_m、F_v/F_m、qP、ETR、Yield与O_2~(·-)、H_2O_2、OH~·、MDA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对陇中苜蓿抗旱性影响最大的主要为叶绿素荧光特性因子(qN、Yield、Chl a、qP和ETR),而对陇东苜蓿和甘农3号抗旱性影响最大的主要为膜脂过氧化因子(OH~·、H_2O_2、O_2~(·-)和MDA)。相比陇东苜蓿和甘农3号,陇中苜蓿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受干旱影响小,其抗旱的重要生理原因是具有较强的叶片保水能力,较低的光合机构损伤及膜脂过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燕麦在蚜虫和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为害后的光合生理响应,本试验测定了燕麦接种蚜虫和BYDV后不同时间(0,7,14,21,28和35 d)的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为害时间的延长,叶片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以及总叶绿素(T-Ch1)含量显著降低(P<0.05),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显著增加(P<0.05),Chl a/Chl b先上升后稍有下降,接种BYDV 21 d后,Chl a/Chl b均增加至最大值,比CK处理高57.37%(P<0.05);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上升;同时最大荧光、潜在光化学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PS Ⅱ光化学量子产量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上升。本研究表明BYDV侵染严重损伤了燕麦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其光合参数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探讨BYDV与燕麦的互作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新娘草叶片对光照变化的形态建成和超微结构的响应机制,以新娘草茎段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遮阳网人工模拟5种光环境(遮光度分别为0、25%、50%、75%、95%)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新娘草叶片生长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强的减弱,新娘草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遮光75%时,叶长、叶宽和叶面积达到峰值,叶面颜色由黄绿色变为浓绿色,叶背颜色由深紫色变为浅紫色,在遮光95%时,紫色消失。光强对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叶绿素a+b[Chl (a+b)]和花色素苷(Ant)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Chl a、Chl b和Chl (a+b)含量与光强呈负相关,Ant含量与光强呈正相关。新娘草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均随光强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而栅栏/海绵组织厚度和组织密实度均在50%遮光下达到峰值。全光及遮光25%条件对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产生了轻微的破坏,造成部分基粒类囊体片层和基质类囊体片层的扩张,淀粉粒体积变大,而极端弱光(遮光95%)对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使得部分叶绿体解体,淀粉粒空洞。研究结果表明新娘草具有较强的光适应性,可以通过调整叶形、叶色、叶片解剖结构的方式适应不同的光环境,适度的光照强度(遮光50%~75%)有利于新娘草维持最佳的生长状态,而在极端弱光环境(遮光95%)下新娘草虽能存活,但叶片内部器官的结构产生了不可逆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陈翔  彭飞  尤全刚  王涛  薛娴 《草业科学》2016,(5):825-834
采用红外辐射灯(infrared heater)模拟气候变暖背景,研究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种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和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对气候变暖的短期响应及其差异性,旨在为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模拟增温W1(1.88℃)和W2(3.19℃)均可改变高寒草甸物种分布的频度和季节分布格局,并显著影响植被高度和光合色素含量,影响程度存在种间差异性。与不增温对照相比,W1增温下物种具有不同的响应,美丽风毛菊的高度、频度和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珠芽蓼和黑褐苔草均呈增加趋势。W2增温显著增加了珠芽廖和黑褐苔草的高度、频度和叶绿素含量(P0.05),却显著降低了美丽风毛菊的叶绿素a/b值(P0.05)。物种间光合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样地间差异性表现更为突出,但增温处理间变化不明显。这说明增温可促进高寒草甸牧草类植物的生长发育,延长青草期,有利于牧业生产,但斑块状分布明显。  相似文献   

9.
羊勇  曾晓琳  陈渤  刘金平  华绪 《草业科学》2022,39(4):688-696
在红原县海拔3497?m的4个沙化程度[未沙化(ND)、轻度(LD)、中度(MD)和重度沙化(HD)]草地中,通过测定补播3年处于花果期地八角(Astragalus bhotanensis)的构件含水量与配比、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及叶绿素a、b(Chl?a、Chl?b)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燕麦I-D新品系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及生态适应性,了解不同生态区燕麦光合生理特性和生产性能,以父本(青海甜燕麦)、母本(青海444)和青引1号燕麦为对照,对选育的I-D品系在3个高寒区域(民和、湟中和海晏)的光合性能、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燕麦材料旗叶叶绿素(Chl)含量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上升趋势,至乳熟期最高,Chl a/b呈下降趋势;Pn、Gs和Tr均随生育期推进而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至抽穗期最大,而Ci变化规律则相反;随试验点海拔的升高,各材料Chl、Chl a/b和Gs呈升高趋势,而Pn、Ci和Tr呈降低趋势;在不同区域各时期,Chl a/b、Chl、Pn、Gs和Tr平均含量均为青海甜燕麦燕麦I-D品系青海444青引1号。干草产量与Chl、Pn、Tr、Gs和Ci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燕麦I-D品系保持了父本青海甜燕麦较高的干草产量和光合特性,显著高于母本青海444和对照青引1号,为高光效品种,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适宜在高海拔地区进行饲草生产利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策勒绿洲-过渡带自然生境中不同潜水埋深(2.5、4.5、11.0 m)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生境中骆驼刺叶片形态、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征对不同潜水埋深的响应。结果表明,潜水埋深由2.5m增加到4.5 m时,骆驼刺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增加22%、15%和14%,叶片厚度减小18%,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当潜水埋深由4.5 m增加到11.0 m时,叶面积、叶片厚度、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含量分别增加14%、15%、17%、32%和21%,最大荧光Fm、PSⅡ潜在活性Fv/Fo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分别升高14%、24%和9%,比叶面积减小12%,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可为策勒绿洲-过渡带中自然生长的骆驼刺的保护及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碱蓬和三角叶滨藜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对不同盐度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碱蓬和三角叶滨藜对不同盐度的响应机制,采用砂培试验,用含不同浓度NaCl的Hoagland营养液处理其幼苗30 d,分析其生物量、株高、含水量(WC)、叶绿素(Chl)含量、类胡萝卜素(Car)含量、Chl/Car、Chl a/Chl b、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结果表明,1)和对照(不加NaCl)相比,低盐(100 mmol/L NaCl)显著提高碱蓬幼苗的干重(DW)、株高和地上部WC,三角叶滨藜的株高不受明显影响,而其地上部DW和WC显著下降;中盐(400 mmol/L NaCl)胁迫下,碱蓬株高、地上部DW和WC无显著变化,而三角叶滨藜地上部DW和WC显著下降;高盐(800 mmol/L NaCl)下,两植物DW和含水量均明显降低,且碱蓬干重和含水量的降幅要显著低于三角叶滨藜。2)低盐对两植物的Chl含量没有明显影响,随着盐度的增加,其Chl含量均显著下降,碱蓬Chl含量的降幅显著大于三角叶滨藜。低盐明显提高碱蓬叶片的Car含量,但是不影响三角叶滨藜叶片的Car含量,随着盐度的增加,两植物的Car含量均显著下降,碱蓬Car含量的降幅显著大于三角叶滨藜的。随着NaCl浓度增加,两植物的Chl a/Chl b均逐渐上升,而对三角叶滨藜的Chl/Car影响也不显著,但是随着盐度的增加,碱蓬叶片Chl/Car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100 mmol/L NaCl处理显著提高碱蓬的Pn、Gs和Tr,但显著降低三角叶滨藜的Pn、Gs和Tr, 随着盐度的进一步增加,二者的Pn、Tr、Gs均显著下降,其中碱蓬Pn、Tr的降幅要显著低于三角叶滨藜的。随着盐度的增加,碱蓬Ci逐渐显著下降;而随着盐度增加,三角叶滨藜的Ci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800 mmol/L NaCl处理的Ci显著高于对照。4)碱蓬生物量与Tr、Pn、地上部WC、Car含量、根WC、Gs、根冠比、株高、Chl含量、Ci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Chl/Car、Ls呈极显著负相关,与WUE显著负相关;三角叶滨藜生物量与地上部WC、Chl含量、Pn、Car含量、Tr、Gs、根WC、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hl a/Chl b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碱蓬和三角叶滨藜幼苗具有高度的耐盐性,且前者的耐盐性高于后者,主要是因为高盐下前者维持更高的光合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Tr、Pn和地上部WC可优先作为评价碱蓬耐盐性的指标,而可作为优先评价三角叶滨藜耐盐性的指标为地上部WC、Chl含量和Pn;高盐下碱蓬Pn的下降主要是气孔限制的结果,而三角叶滨藜Pn下降则主要是由于非气孔限制导致的。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施磷水平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和解磷细菌(PSB)对紫花苜蓿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提高紫花苜蓿的磷肥利用效率及优质高产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制度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接菌处理[未接菌对照组(CK,J0)、单接巨大芽孢杆菌(Bm,J1)、单接摩西管柄囊霉(Fm,J2)和双接菌(Bm×Fm,J3)]和4个施磷(P2O5)水平[0(P0)、50(P1)、100(P2)和150 mg·kg-1(P3)],共计16个处理。通过对紫花苜蓿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光能利用效率(LUE)、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绿素[Chl(a+b)]含量和生物量进行测定,并通过相...  相似文献   

14.
NaCl胁迫对白三叶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贾文庆  刘会超 《草业科学》2009,26(8):187-189
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白三叶叶绿素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白三叶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总含量(Chl)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NaCl浓度为150 mmol/L时,叶中的Chla、Chlb、Chl含量与对照相比升高;当NaCl浓度继续增加时,叶中的Chla、Chlb、Chl含量与对照相比则下降。随NaCl浓度的增加,相对电导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aCl浓度为200 mmol/L时,叶的相对电导率最大。  相似文献   

15.
低温弱光胁迫下芸豆叶片光抑制与类囊体膜脂构成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低温弱光敏感性有差异的两个红芸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弱光胁迫处理及恢复过程中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和类囊体膜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胁迫时间延长,叶片中Chl a、Chl b和Chl(a+b)含量降低(P<0.05);Fv/Fm、Fv'/Fm'、qP、ΦPSⅡ和ETR下降(P<0.05),Chl a/b和NPQ上升(P<0.05);类囊体膜脂MGDG、DGDG和SQDG中的亚麻酸(C18:3)含量显著降低(P<0.05),棕榈酸(C16:0)含量显著升高(P<0.05),PG中的棕榈酸(C16:0)和反式十六碳-烯酸[C16:1(3t)]含量降低(P<0.05),而亚麻酸(C18:3)和亚油酸(C18:2)含量升高(P<0.05),在叶片抵御低温弱光胁迫过程中维持一定的膜脂不饱和度的重要作用。随胁迫时间延长,类囊体膜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以及膜脂不饱和度(U/S)显著降低,恢复期则相反。在胁迫处理和恢复期,“英大红”和“小红芸豆”的U/S变化差异不明显,PUFA含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且与Fv/Fm的相关性分别达到86.21%和83.92%,表明低温弱光处理及恢复过程中,光抑制后PSⅡ功能的修复与PUFA含量增加存在一定关系。因此,低温弱光胁迫下“英大红”光抑制程度较“小红芸豆”轻,可能是较高含量的PUFA增加了类囊体膜的不饱和度,维持膜的稳定性,减轻了光抑制。  相似文献   

16.
红砂属于干旱半干旱荒漠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超抗旱树种,对维护荒漠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极端干旱气候的频发,导致以红砂为建群种的荒漠植物群落出现大面积死亡以及退化的趋势。因此,采用人工措施提高干旱荒漠区植物的抗旱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干旱胁迫中的红砂苗木喷施外源脯氨酸(Pro)以减缓干旱胁迫对其造成的伤害。研究设置5个Pro浓度,分别为50,100,150,200,250 mg·L-1,对红砂植株进行喷施处理,于处理前第0天(CK),处理后第1,3, 6和9天对叶片抗氧化酶系统、代谢调节系统、光合色素、光合性能进行测定,第9天对生长状况进行测定,以期揭示干旱胁迫下Pro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外源Pro处理红砂植株后,对其抗氧化酶系统、代谢调节系统、光合色素、光合性能以及生长状况均有显著影响。除叶绿素a/b(Chl a/b)在处理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浓度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在处理年份之间、处理浓度之间、处理后作用时间之间以及处理浓度与处理后作用时间交互作用之间均差异显著,其中以100 mg·L-1 Pro处理效果最佳。100 mg·L-1 Pro处理后第9天和CK相比,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分别提高了4.48%、131.07%、30.66%、12.30%,可溶性糖(S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别下降了6.42%、1.95%;总叶绿素含量Chl(a+b)、叶绿素a含量(Chla)、叶绿素b含量(Chlb)分别较CK降低了5.81%、1.47%和22.22%;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比CK降低了16.07%、10.00%、6.44%、7.68%和9.92%;红砂苗木的生长特性在处理后第9天,株高净生长量为2.48 cm,侧芽萌发数量为3.67个,侧芽净生长量为1.87 cm,地径净生长量为0.27 mm,比处理效果最差的250 mg·L-1处理分别高出0.68 cm,0.34个,0.32 cm,0.07 mm。因此,100 mg·L-1 Pro处理干旱胁迫中的红砂植株,能显著提高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17.
Prednisone was give norally(2mg/kg b.i.d.) to seven healthy mixed breed dogs for 3 consecutive days. Serum iro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from 142 +/- 26 micro g/dl (mean +/- SE) before a drug adminis- tration on Day 0 to a maximum of 307 +/- 47 micro g/dl on Day 2, and returned to the Day 0 value by Day 5. Mean 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 did not vary more than 25% from the Day 0 value during the 9 day long study. The percent saturation of transferrin with iron increased from 33 +/- 6% on Day 0 to a maximum of 71 +/- 9% on Day 3. This determination had decreased to 34 +/- 3% on Day 5.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s occurred in these parameters studied in six control dogs that were not given the drug. To determine whether serum iron concentration might be correlated with endogenous serum cortisol concentration, these tests were determined in serum collected from nine dogs at 7 a.m., 3 p.m., and 11 p.m. each day for 3 consecutive days. Serum iron concentration was lower at 7 a.m. (147 +/- 9 micro g/dl) than at 3 p.m. (164 +/- 9 micro g/dl) or 11 p.m. (159 +/- 10 micro g/dl). Likewise serum cortisol was lower at 7 a.m. (1.29 +/- 0.18 micro g/dl) than at 3 p.m. (1.49 +/- 0.19 micro g/dl) or 11 p.m. (1.51 +/- 0.22 micro g/dl).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iron and serum cortisol concentrations when they were compared using mean values for each dog. From these studies, it appears that exogenously administered glucocorticoids and endogenous increases in serum cortisol concentrations may result in increased serum iron concentrations in dogs.  相似文献   

18.
植物对单一环境因子的响应常会因另一因子存在而被修饰。本文主要采用叶绿素荧光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土壤干旱对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及与强光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土壤干旱胁迫可引起叶绿素a(Chl a)含量和Chla/b比值的降低,对总叶绿素(Chl a+b)含量无影响。高光强可导致PSII最大效率(F_v'/F_m')、PSII运行效率(F_q'/F_m')和PSII效率因子(F_q'/F_v')的显著降低,且F_v'/F_m'和F_q'/F_m'的降低为土壤干旱所加剧;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光化学效率的相对限制(L(PFD))随光强增大显著增加,也为干旱胁迫所加剧;PSII反应中心开放比率(qL)随光强的增大而降低,土壤干旱时降低趋势较小。方差分析表明,光强是影响光合机构光能利用和耗散的主要因素;PSII非光化学能量耗散存在着两种胁迫因子的交互效应,但F_q'/F_m'和L(PFD)则无。证实,高山嵩草能快速响应环境光强的变化,并对土壤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加强是光合功能有效维系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