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场原蚕区饲养蚁量占总蚁量的70%左右,原蚕区蚕种质量的好坏,对全场蚕种生产和经济效益是举足轻重的。但是,由于原蚕区房屋及设施条件较差,生产、生活区难以隔离。一年中原蚕、普通蚕混养,环境难以彻底消毒,病毒积累日趋严重。因此,原蚕区历来是我场微粒子病的重灾区。近几年来,虽采用多种微防措施,微粒子病有所控制,但其效果仍不甚明显。2001年,我们在学习兄弟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全面推广全程叶面消毒技术,试行一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全程叶面消毒在我场原蚕区应用效果总结如下。1原蚕区全程叶面消毒防微效果显著2001年…  相似文献   

2.
优良蚕种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蚕茧生产的重要基础。成功饲养得到健康的蚕才能保证获得较高质量的蚕种,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需要具有较高水平的饲养技术饲养家蚕;二就是抓好消毒防病工作。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它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质量和效益,蚕病一旦发生,轻者减产,重者颗粒无收。为减少因消毒不彻底造成的损失,本文探讨如何提高养蚕期间消毒效果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太荣 《中国蚕业》2006,27(3):51-53
蚕种质量是蚕种场的生命,也是千家万户养蚕人收入的保证,而蚕种产量则事关种场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如何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是每个蚕种场所面对的首要问题。霍山县蚕种场是一个以原蚕为主的专业种场,1990年春开始制种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蚕种的产量和质量问题,现将几年来的工作和体会总结如下。1无病才能优质高产蚕病是蚕种生产的大敌,一旦发生蚕病,不仅直接影响蚕种产量,更影响蚕种质量。因此要搞好蚕种生产,首先必须控制蚕病的发生,要将消毒防病工作放在首位,落到实处,抓出成效。1.1重视消毒防病工作必须认真搞好养蚕前蚕室、蚕具及周围环…  相似文献   

4.
桑叶叶面消毒是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已在蚕种生产中广泛应用。科学有效地做好叶面消毒工作,对降低微粒子病的发生,减少蚕种淘汰率,提高蚕种质量和种场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建国前的蚕种业一直为专业场经营,建国后由于农村发展蚕茧生产的积极性高涨,蚕种需求量增加,靠专业场生产蚕种已不能满足蚕茧生产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我省开始发展原蚕区生产蚕种,通过试点,1952年正式建立德清原蚕区种场,从此开创了原蚕区制种的新纪元,至1957年我省原蚕区种场的制种量已超过专业场,确保了蚕种供应,促进了蚕茧生产的发展,进入80年代,原蚕区制种发展更快,全国蚕种生产量中有70%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家蚕微粒子病对我市蚕业生产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了蚕农和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为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确保蚕种质量,提高蚕农和种场的经济效益,我场在1997年春制定了一系列防微措施,展开了一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歼灭战.由于我场的蚕种生产主要在农村原蚕队,农村饲养点多、面宽,饲养环境差,养蚕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蚕室蚕具消毒困难、  相似文献   

7.
蚕种是蚕桑生产稳产高产的基础,也是蚕茧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蚕种产量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蚕作的丰歉和茧质的好坏,,关系着蚕桑生产的发展。优良的蚕种,孵化齐一,蚁体强健好养,为生产优质高产的蚕茧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因此,努力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是确保蚕桑生产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关健。正因为如此,我省蚕业主管部门提出了“以质为主、质量并重”的蚕种繁育方针。近年来,我场在党的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导下和在省市各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8.
1988年是钱塘江蚕种场建场30年,30年来广大职工和蚕农艰苦创业,为国家生产蚕种317万盒,创利118万元。饲养蚕品种逐步更新,蚕种质量不断提高。1986年获得省优质蚕种一等奖;1987年又获得省优质蚕种二等奖。1987年9月我们曾组织技术员下乡调查海宁市18个乡镇,25个村,27个承包组,不少乡蚕业干部和蚕农均反映钱塘江蚕种场的蚕种质量好蚕病少好养。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原蚕区种场,如何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继续提高蚕种质量,是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场在近两年的生产实践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9.
卢德 《广西蚕业》2002,39(3):21-22
在原蚕点养蚕 ,收购种茧回本站制种 ,这是我站历年来采取的办法 ,由于过去对原蚕点的管理措施和养蚕技术要求不一 ,收购回来的种茧质量有好有坏 ,以致我们制出的蚕种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很难保证蚕种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 ,本科室制定出一系列规范原蚕点种桑养蚕的技术措施 ,来确保原蚕点蚕农养蚕获得高质量的蚕茧。实践证明 ,通过规范原蚕点的管理和统一技术措施 ,我科室今年制的蚕种产量和质量比过去明显的提高 ,请看表 1原蚕点实施规范前和规范后管理 ,蚕种生产成绩的对比。表 1 规范原蚕点管理前后的蚕茧及蚕种质量年份 张原种收茧量(公…  相似文献   

10.
覃向平  全诚 《广东蚕业》2009,43(2):14-17
桑叶消毒是防微的重要技术措施。在蚕种繁育过程中,加强桑叶消毒措施能有效地提高蚕种质量,最大限度地杜绝微粒子病的发生。家蚕微粒子病是病原性微孢子虫经胚种传染而使蚕感染病毒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有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只要有效地采取切断食下传播途径,胚种传播也就得到控制,蚕种质量就能提高,蚕茧丰收就有保障,经济效益就能充分发挥。因此,如何做好各级蚕种生产过程中的消毒防病工作,特别是桑叶浸渍消毒,是蚕种繁育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海盐县在蚕茧生产上针对蚕业劳动力外流,桑园抛荒弃管,蚕种饲养量下降,蚕茧质量严重滑坡,蚕业经济效益不佳的实际,于2011年开展了以提升蚕业生产经营效益,稳定蚕茧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工作。蚕业生产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扩大优质茧生产与提升亩桑经济效益。经过一年的努力,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蚕茧质量有了明显好转,蚕业生产经济效益得到了增长,蚕农生产信心有了一定提高,为全县蚕茧生产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海盐县在蚕茧生产上针对蚕业劳动力外流,桑园抛荒弃管,蚕种饲养量下降,蚕茧质量严重滑坡,蚕业经济效益不佳的实际,于2011年开展了以提升蚕业生产经济效益,稳定蚕茧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工作。蚕业生产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扩大优质茧生产与提升亩桑经济效益。经过一年的努力,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蚕茧质量有了明显好转,蚕业生产经济效益得到了增长,蚕农生产信心有了一定提高,为全县蚕茧生产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严芳  张岩 《蚕桑通报》2006,37(4):53-54
蚕种催青是养蚕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且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关系到蚕种孵化率的高低,蚕发育的整齐度和强健度,搞好蚕种催青就打好了蚕茧优质高产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广大蚕农质量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蚕种的孵化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的愿望最为迫  相似文献   

14.
宋怡 《广东蚕业》2005,39(1):20-21
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因能胚种传染,被蚕茧产区列为蚕种生产唯一的检疫对象.可见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对蚕种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提高蚕种质量,生产无毒蚕种的重要保证.如果爆发微粒子病,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公司及合江场在建立原蚕新区时就因工作失误而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5.
蚕业生产早在20年代就开始利用一代杂交种,对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促进蚕业生产的高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又推动了蚕种生产的发展。解放后,我省繁育一代杂交种,主要集中在专业蚕种场,少量的原蚕区种场,原蚕饲育也都是集体饲养,因此比较容易管理,也易于...  相似文献   

16.
罗尤海 《蚕学通讯》2000,20(2):63-64
蚕种的集体催青和小蚕共育,已成为蚕桑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实行小蚕共育不仅能节省蚕室、蚕具及升温等设备,减少蚕用物资消耗,解决蚕农养小蚕难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培养技术力量,有利于统一技术要求,加强技术处理,贯彻科学养蚕技术措施,使蚕儿体质强健,为养好大蚕打下良好基础。小蚕共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蚕茧产量和质量,关系到蚕农养蚕收入的提高,关系到蚕桑生产的持续发展。因此,搞好小蚕共育应抓好有关技术环节。l 狠抓蚕前消毒,确保蚕作安全 共育室及蚕具应在充分打扫、清洗、暴晒的基础上,进行化学药剂消毒。第一…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湖州市蚕种生产和蚕品种的更新情况,分析了蚕桑科技水平、蚕种生产、蚕茧收购体制、乡镇推广部门等制约湖州市蚕品种更新的因素,提出了重视行业统筹、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品种选育和引进工作、实行蚕种补偿、促进茧质提高、循序渐进推广新品种等促进湖州市蚕品种更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因能胚种传染,被蚕茧产区列为蚕种生产唯一的检疫对象。可见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对蚕种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提高蚕种质量,生产无毒蚕种的重要保证。如果爆发微粒子病,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公司及合江场在建立原蚕新区时就因工作失误而深受其害。 1 原蚕新区微粒子病发生的状况 1.1 1998年,合江场在官桥三角车村建立新原蚕点。此点及附近村庄已经20多年没有养蚕了,从栽桑、建蚕室、  相似文献   

19.
蚕种是一种生产资料,又是一种特殊商品。它具有社会必需、生产超前、需求多变、用途专一等特点。蚕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蚕茧生产的质量,也是蚕种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我场自1959年建场以来,历经40年风风雨雨,繁育的蚕种数量不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深受用户欢迎。生产量在1992年曾达到年产20万张一代杂交蚕种的规模。近年由于蚕种供大于求,蚕种质量就是立场之本,是我场生存的生命线,如何提高蚕种质量呢?总结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要提高蚕种质量,叶质是基础,防微是关键,饲养管理是重点。1 叶质是基础桑叶是养蚕的基础,有优质的桑叶才能养好蚕,制好…  相似文献   

20.
陶健 《江苏蚕业》2002,24(4):35-35
<正>微毒率已经成为检验蚕种质量的首要标志。现在蚕种场所生产的一代杂交处,大部分是在农村原蚕基地生产,防微工作也就涉及到了千家万户。技术指导人员在指导生产时往往力不从心,原因就是方法上与蚕户不能紧密配合。有些蚕区并非单一种桑养蚕,而且大蚕期又是蚕农养蚕最忙的阶段,因此选取好的叶面消毒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