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报告总结了使用谷物保护剂甲基嘧啶硫磷拌合稻谷生产试验的结果。采用机械喷雾和砻糠载体法施药的防虫效果和生物测定结果。从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甲基嘧啶硫磷其防虫效果和药效较马拉硫磷(防虫磷)为好; 使用甲基嘧啶硫磷5ppm剂量对一般粮仓害虫可维持半年以内效果,10ppm剂量以上有效期可达一年; 甲基嘧啶硫磷的药效较为显著,不但能杀死当代害虫,还可有效地防治第二代害虫的生存; 甲基嘧啶硫磷的药效对玉米象较为显著;但对谷蠹稍差一些,对米虱无明显效果。砻糠载体和机械喷雾法施药对国库均可采用,而砻糠载体法对于广大农村的储粮防虫更为方便,也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甲基嘧啶磷、防虫磷、磷化氢、甲基嘧啶磷和防虫磷分别与磷化氢联用对不同虫态的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和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的熏杀效果。对甲基嘧啶磷和防虫磷耐药性最强的是嗜虫书虱,其次是嗜卷书虱和锈赤扁谷盗。对磷化氢耐药性最强的是锈赤扁谷盗,其次是嗜虫书虱,嗜卷书虱最敏感。甲基嘧啶磷或防虫磷与磷化氢联用处理嗜虫书虱和嗜卷书虱的若虫和成虫,以及锈赤扁谷盗的幼虫时,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在磷化氢熏蒸之前应用甲基嘧啶磷或防虫磷处理平房仓中的稻谷,6个月后未发现虫害,然而仅用磷化氢熏蒸的仓,发现有锈赤扁谷盗和书虱发生和活动,说明在实仓中使用甲基嘧啶磷或防虫磷两种储粮防护剂在磷化氢熏蒸之前处理粮食,对磷化氢熏蒸防治书虱和锈赤扁谷盗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高大平房仓和浅圆仓两种仓型中,利用多功能雾化机开展甲基嘧啶磷不同单位用药量和不同雾化时间的储粮害虫防治试验。经过实仓试验,发现甲基嘧啶磷能有效防治锈赤扁谷盗、印度谷蛾、麦蛾,对马拉硫磷具有抗性的玉米象和书虱效果也很明显,且具有用药量少、防护期长、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应用紫外高压诱杀灯防治储粮害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紫外高压诱杀灯一天能诱杀98333头谷蠹、42头锈赤扁谷盗、684头麦蛾、120头米扁虫和411头书虱。与选筛法比较,它能提前20~90天检查出谷蠹,提前18~34天检查出锈赤扁谷盗,提前66~73天检查出麦蛾。由于它能诱杀越冬代成虫,使它们不能返回粮面产卵,压低了下代的发生量,同时,适时施用仓虫敌控制麦蛾和书虱,有2个试验仓的虫口密度一直被控制在较低水平,实现了全年不熏蒸,其防治费用为1015元,而对照仓为1855元。它是一种理想的新型测报防虫器械。  相似文献   

5.
在500 Pa正压半衰期为30 s的拱板仓中对储藏小麦中抗性488倍的嗜卷书虱LiposcelishbostrychophilusBadonnel进行磷化氢熏蒸,包括预置试虫虫笼、潮解施药、气体环流、检测浓度、补充药剂、检查效果、熏蒸后防护等。主要结果为:初次施入磷化铝片剂44 kg后,仓内磷化氢浓度下降很快,以后分别于第14 d、第19 d和第37 d先后补充施药6 kg、12 kg、12 kg,仓内磷化氢浓度保持在200 mL/m3以上的时间维持45d。在大部分时间保持磷化氢浓度200 mL/m3~500 mL/m3的情况下,虫笼中的害虫到第45 d才全部死亡,试验仓在后期隔离防护的情况下180 d没有检测到书虱。结果说明,密闭较差的仓房熏蒸中补充施药才可能有效保持磷化氢浓度,在200 mL/m3~500 mL/m3的浓度下熏蒸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杀死抗性嗜卷书虱。  相似文献   

6.
在高大平房仓将甲基嘧啶磷原液用塑料盘分装、报纸条搭桥的方式均匀布放于粮面、通风道,添加少量敌敌畏作引诱剂,可达到有效杀灭书虱、明显抑制书虱种群发展的防治效果。相对于其它施药方式,用塑料盘施药具有施药方便、用药量少、补药方便、药剂有效期长、残留量少、成本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敌敌畏与食用香精对书虱的诱杀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库进行了敌敌畏对书虱的诱杀试验。分别对1、13、20号仓采用不同的施药方式:1号仓采用80%敌敌畏乳油与食用香精约按6:1比例和双飞粉混合施药,13号仓采用敌敌畏诱杀与磷化氢环流熏蒸相结合,20号仓为对照仓,其施药方式与13号仓的磷化铝施药方式相同。密闭21天后开仓取药,结果表明:敌敌畏对书虱的诱杀效果极为显著。但杀虫不彻底,而敌敌畏诱杀与磷化氢熏蒸相结合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有关科学家对8种粮食保护剂(杀螟硫磷、甲基毒死蜱、甲基嘧啶硫磷、右旋反苄呋菊酯、溴氰菊酯、西维因、蒙515、增效醚)和磷化氢防治家书虱、嗜虫书虱和邪目书虱的效果进行了试验。这些种类在亚洲属普通害虫,在澳大利亚粮食系统已成为重要害虫。嗜虫书虱和邪图书虱对所有试验的粮食保护剂都有耐受性,只有有机磷杀虫剂对控制嗜卷书虱有效。磷化氢对这3种害虫有高效防治作用。对嗜虫书虱和嗜卷书虱的实仓虫口进行的调查认为,害虫对粮食保护剂的耐受性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抗性。研究人员认为只有磷化氢在防治啮虫科害虫中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书虱在粮堆中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GJ89型粮虫陷阱检测器对书虱在房式仓和土堤仓中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书虱分布有明显的差异性。房式仓中书虱分布呈明显的趋南性和趋西性,且由南向北虫口密度逐渐减少,由东向西虫口密度逐渐增加。对房式仓不同粮层(0~0.5m、1.5~2m、3~3.5m)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书虱分布差异并不显著,但虫口密度随着粮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用聚集度各项指标检验表明,书虱在粮堆中呈聚集分布,且在粮  相似文献   

10.
沈兆鹏 《粮食储藏》1996,25(4):32-34
保护储藏的谷物免受昆虫和螨类危害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应用谷物保护剂。谷物保护剂是一种用以保护储藏谷物免受昆虫和螨类危害的物质。它可以是化学杀虫剂、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几丁质合成抑止剂、惰性粉(包括草木灰)以及具有杀虫效果的某些植物及其提取物。甲基俄陡硫磷不仅能有效地防治多种储粮昆虫,而且能有效地防治储粮螨类。因为甲基嘧啶硫磷对防治储粮昆虫和储粮螨类都很灵,故有虫螨磷之称,其毒理机制为抑制乙酸胆碱酯酶。1甲基嘧啶硫磷基本情况甲基嘧啶硫磷(Pirimiphos—methyl)。简称甲基嘧啶硫磷或甲嘧硫磷,俗称虫螨磷…  相似文献   

11.
河沙改良土壤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解决罗平地区部分植烟土壤板结、粘重问题,通过掺入河沙对烟叶农艺性状、产质量及主要化学成分指标的影响试验研究了土壤改良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质较为粘重田地上,每个烟塘施用河沙2、3、4 kg处理的农艺性状较对照和施用河沙1 kg处理的要好,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也明显增高;每塘施用河沙3、4 kg能提高烟叶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和K2O含量,降低烟碱含量,而塘施河沙1、2 kg处理对化学成分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此试验主要研究不同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探索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膳食纤维的含量,改善其品质。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kg土壤施纯N和K2O各为0.033 g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P处理(即每kg土壤分别施纯P2O5 0、0.033、0.067、0.100 g)。采用酶-重量法测定了不同大豆品种总膳食纤维的含量。同一品种P3处理大豆总膳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P1、P2、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大豆品种P3处理总膳食纤维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6.45%、4.86%、7.65%,不同品种同一处理都是‘黑农44’总膳食纤维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总膳食纤维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P3处理总膳食纤维含量最高。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总膳食纤维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总膳食纤维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氮素供应状况可通过马铃薯营养体和收获器官的生长而影响块茎产量和品质。通过小区试验研究相同施氮水平下氮肥追施时期及追施比例对马铃薯中晚熟品种‘克新13号’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N 180 kg/hm2用量条件下,块茎形成末期追施1/2氮,获得最高产量38.1 t/hm2,与形成初期和膨大初期2次追肥的处理相比,产量提高14.1%(P<0.05),收获指数提高16.7%(P<0.05);与块茎形成初期追施3/5氮的处理相比,商品薯率提高4.4%(P<0.05)。块茎膨大初期追肥或块茎形成末期追施占总氮量67%氮肥,会降低块茎干物质含量(P<0.05),但不影响块茎比重。研究还表明,在基肥中有适量氮供应的条件下,氮肥追施时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比基追比例更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药膜法和混粮法通过苦皮藤素和硅藻土两种新型储粮药剂对常见5种储粮害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Fab.)、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Enderlein)和嗜卷书虱Lis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odonnel进行药效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苦皮藤素和硅藻土对以上5种储粮害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苦皮藤素对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Enderlein)防治效果优于硅藻土。  相似文献   

15.
126份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质资源是花生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来源。为了解花生栽培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来源于5个国家的126份花生栽培种为试验材料,对126个花生品种的22个分级性状和1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2个分级性状和17个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均值分别为0.813和1.947;17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22.17%,其中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20%,达到较高程度变异;遗传参数方面,主茎高等8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大于75%,而结果枝数和单株果数等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较低,小于50%。进一步分析发现,公斤果数和出仁率的相对遗传进度分别为1010.15和475.26,可获得的遗传增量分别可达到101.74和722.88。以上说明这126份材料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的改良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增苗节氮技术高产群体的适宜群体指标,在大田裂区试验下比较了3个氮肥水平[N1:105 kg/hm2(节氮)、N2:135 kg/hm2(节氮)、N3:165 kg/hm2(常氮)]和3个抛秧密度[M1:27万穴/hm2(常苗)、M2:31.5万穴/hm2(增苗)、M3:36万穴/hm2(增苗)]对‘湘早籼45号’抛秧群体质量及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氮肥用量能比当前习惯施氮量减少18.2%,但进一步降低施氮量(减少36.4%)存在减产风险;氮肥、密度对作物生长率、净同化率、叶面积指数、叶面积衰减率、叶面积比率、表观转运率、光合势、粒叶比等群体指标均有一定影响,产量最高组合(N2M3)各项指标值位于中间范围内;N2M3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也处于适中水平。综上所述:“增苗节氮”下早稻抛秧高产群体各项群体指标应该在适中范围内,实行合理搭配,以构建适宜群体来实现高产,而不是为了追求高产而盲目地增加氮肥用量,从而减少过度施用氮肥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干燥条件下不同低龄期饲料对黄粉虫幼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低龄黄粉虫幼虫饲喂不同饲料对幼虫死亡率、体重、化蛹和发育历期的影响。在温度22~28℃、相对湿度30%~45%的条件下,34日龄前饲喂5%奶粉、10%奶粉、100%麸皮、20%玉米粉、40%玉米粉、60%面粉、100%面粉和100%玉米粉8种饲料,后改饲喂纯麸皮饲料,期间不添加其它饲料或水,分别在34日龄和161日龄调查死亡率和体重,每周检查幼虫的化蛹情况。结果表明,34日龄的幼虫体重和死亡率差异极显著,100%玉米粉死亡率(44.00%)最高、体重(0.677 mg/头)最轻,与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5%奶粉死亡率(4.33%)最低、体重(1.804 mg/头)最重;各处理对161日龄幼虫的体重影响差异不显著,5%奶粉、10%奶粉和40%玉米粉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总之,低龄幼虫期饲喂高蛋白饲料可使幼虫期的死亡率下降,幼虫发育历期略有延长,化蛹时间相对较为集中,但对大龄幼虫的体重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型惰性粉杀虫剂对几种储粮害虫杀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雄  鲁玉杰  刘宪雄 《粮食储藏》2009,38(4):10-13,28
研究了一种以硼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新型惰性粉杀虫剂对米象、谷蠹、锯谷盗、赤拟谷盗、锈赤扁谷盗和小眼书虱的触杀、胃毒、种群抑制作用。研究表明该药剂对米象、谷蠹、锯谷盗、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均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对小眼书虱触杀效果极为显著,当剂量为4g/m^2时,第3天小眼书虱就全部死亡。该药剂对米象的胃毒效果最强,在剂量为4g/kg时死亡率达到100%;对谷蠹、锯谷盗和赤拟谷盗具有较好的胃毒杀虫效果。在剂量4g/kg时对锯谷盗种群抑制率达到100%,对米象、谷蠹、赤拟谷盗、锈赤扁谷盗的种群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说明了该杀虫剂具有作为一种储粮保护剂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熟化污泥施用对滨海盐渍土绿化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滨海盐渍土的高盐碱特性使得植物定植和生长均受到影响,滨海植被极易退化。在上海浦东盐渍土开展不同比例熟化污泥施用改土试验,并通过定期测定种植的常见绿化植物的光合生理,反映污泥施用效应差异及时间上的变化。结果表明:(1)熟化污泥施用盐渍土可提升绿化植物的光合效率。污泥施用综合效果不仅与施用浓度相关,且与植物生长特性有关,同时污泥施用效果持续时间与施用浓度存在正相关。(2)植物种植早期污泥施用可能造成轻度胁迫效应,而夹竹桃、海桐等适应性较强植物早期施用较低浓度(质量比5%以下)污泥即表现净光合速率提升效应;在植物进入正常生长阶段后,大部分植物中低比例(质量比2.5%和5.0%)污泥施用的提升效应更显著;在施用污泥500天左右中低浓度施用比例效应显著下降,此时高浓度(7.5%)施用组仍存在提升效应。建议污泥施用应以低浓度多次施用方法进行。(3)而施用污泥组的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但其净光合速率仍显著低于对照组植株。5%污泥施用180天后新优植物光合效率无明显变化。(4)在较长时间尺度上植物自身适应性是决定污泥施用后净光合速率变化的主导因素,而不同污泥施用量的影响作用在短时效应上较显著。建议在污泥资源化用于滨海盐渍土改良过程中,以5%及以下熟化污泥的中等施用比例为主。  相似文献   

20.
行距和穴内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寒地粳稻优质高产栽培的最佳行距和穴内插秧密度,以优质粳稻品系‘东农09-51’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行距和穴内插秧密度及其互作效应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及RVA特性(除了回冷恢复值)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穴内插秧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及RVA特性(除了最低粘度和最终粘度)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二者互作效应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及RVA特性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其中处理A2B2的产量为最高,为9775 kg/hm2,但其蒸煮食味品质并不是最佳的,较A3B2和A2B3处理稍差,这一点与RVA谱特性分析结果是一致的。从高产和优质的协调以及高效角度考虑,首先要充分利用行距和穴内插秧密度的互作效应,行株距30 cm×10 cm、穴内插秧4棵/穴更有利于提高寒地粳稻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