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式脂肪酸降低乳脂合成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中的反式脂肪酸直接来源于日粮脂肪或由瘤胃微生物氢化生成,本文重点介绍了反10-油酸和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两种不同反式脂肪酸对乳脂合成的影响,讨论了反式脂肪酸影响乳脂合成的机理,可能是反式脂肪酸通过抑制乳腺中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进而导致乳脂合成的减少。  相似文献   

2.
短链脂肪酸是胃肠道微生物发酵的主要产物,不仅作为乳脂合成前体物直接参与乳腺内脂肪酸的从头合成,还作为信号分子调节乳腺脂肪酸代谢,进而调控乳脂的合成.本文从短链脂肪酸对乳脂合成的影响以及短链脂肪酸调控乳腺乳脂合成的分子机制2方面,综述了短链脂肪酸调控奶牛乳腺乳脂合成的作用机制,为奶牛乳脂合成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反刍动物肌肉脂肪酸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概述脂肪酸及其营养功能的基础上,讨论了脂肪酸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合成与代谢,包括脂肪酸在瘤胃的水解和氢化、在细胞内的脱氢反应及其脂肪酸在瘤胃的合成等,并从饲养方式的改变、添加脂肪等角度讨论了肌肉脂肪酸的营养调控等问题,试图为调控反刍动物肌肉脂肪酸的组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动物脂肪酸合成酶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体脂沉积所需要的脂肪酸大多由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催化乙酰辅酶和丙二酸单酰辅酶合成,FAS是动物脂肪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其活性和表达的变化都会影响体内脂肪的合成。近年来对FAS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对FAS的生理功能、组织表达和定位、发育性表达变化、日粮因素对其表达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牛瘤胃代谢产物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结构,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响。乙酸被吸收后,通过血液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链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后,输送到肝脏,成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短链脂肪酸,也可与乙酰辅酶A缩合形成高级脂肪酸。乙酸、丁酸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奶牛乳脂率。  相似文献   

6.
脂肪酸合成酶是一种基本的代谢酶类,催化乙酰CoA和丙二酸单酰CoA合成软脂酸(16:0),脂肪酸合成酶的多少和活性的高低对动物体脂沉积具有重要意义。脂肪酸合成酶主要受激素和营养因素的影响。本文就日粮营养成分对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和脂肪酸合成酶表达调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寻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乳蛋白和乳脂合成的短链脂肪酸(乙酸、β-羟丁酸)和长链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的组合添加模式,为调控乳成分合成提供理论依据。BMECs经分离、纯化后,选取第2代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不添加脂肪酸,Ⅰ组和Ⅱ组添加的乙酸、β-羟丁酸浓度比例均为2.0(9.60 mmol/L)∶1.0(4.80 mmol/L),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的浓度比例分别为2.0(17.30μmol/L)∶13.3(115.05μmol/L)∶1.0(8.65μmol/L)和9.6(75.20μmol/L)∶7.4(58.00μmol/L)∶1.0(7.80μmol/L);Ⅲ组和Ⅳ组添加的乙酸、β-羟丁酸的浓度比例均为1.0(7.20 mmol/L)∶1.0(7.20 mmol/L),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的浓度比例分别为2.0∶13.3∶1.0和9.6∶7.4∶1.0,各组添加的短链脂肪酸(SCFA)和长链脂肪酸(LCFA)总浓度为14.541 mmol/L,每组3个重复。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RGR)、甘油三酯(TAG)的合成量以及乳蛋白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试验组BMECs RGR及TAG的合成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RGR最高,TAG合成量最多。2)与对照组相比,Ⅱ组显著提高了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κ-酪蛋白(CSN3)基因的表达量(P0.05);Ⅳ组显著提高了CSN3、蛋白激酶B(AKT)、S6K1、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基因的表达量(P0.05);试验组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 AT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培养液中添加7.20 mmol/L乙酸、7.20 mmol/Lβ-羟丁酸、75.20μmol/L油酸、58.00μmol/L亚油酸、7.80μmol/L亚麻酸对BM ECs乳蛋白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动物每天从食物中摄取能量,并主要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把多余的能量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动物脂肪沉积所需要的脂肪酸大多来自于脂肪酸的全程合成(de novo fatty acid synthesis)。脂肪在高等动物体内的合成是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来完成的,它需要两种底物前体,即α-磷酸甘油和脂酰CoA(或脂肪酸)。  相似文献   

9.
瘤胃脂肪酸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瘤胃微生物对脂肪酸的代谢机理,重点讨论了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共轭脂肪酸的形成、微生物脂类的合成以及影响不饱和脂肪酸生物氢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飙  马海明 《猪业科学》2020,37(6):106-111
microRNA(miRNA)是生物体内自然存在的一种非编码小RNA,能够靶向调控众多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多种生命活动的调节。脊椎动物体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的生物合成,如花生四烯酸(ARA;20∶4n-6)、二十碳五烯酸(EPA;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2∶6n-3)等脂肪酸合成需要脂肪酰基去饱和酶(Fads)的催化。早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地方猪种肉质优于瘦肉型猪种,究其原因是中国地方猪种肌肉和脂肪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等风味物质。然而LC-PUFA研究是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人类健康方面,但对于猪肉中LCPUFA生物合成关键酶转录后水平调控机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观点。miRNA可能参与转录后水平的脂质代谢调控。然而,它们是否影响了LC-PUFA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文章综述了一些靶向关键去饱和酶和延长酶的miRNA在调控动物LC-PUFA合成的表达模式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