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L.)资源的研究利用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生物学;②经济资源价值;③饲养方式及人工高效生产养殖的关键技术;④应用领域;⑤抗菌物质的研究及利用前景;⑥有关检测技术及质量保证。并讨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和应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结合GIS与RS技术对研究区进行区划,并针对各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或主要生态问题制定相应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可被划分为7个生态功能区:① 防旱抗旱区;② 农业种植区;③ 牧业发展区;④ 水源涵养区;⑤ 防风固沙区;⑥ 植被保护区;⑦ 土壤侵蚀控制区。本研究为区域有效开发利用资源,合理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结合GIS与RS技术对研究区进行区划,并针对各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或主要生态问题制定相应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可被划分为7个生态功能区:①防旱抗旱区;②农业种植区;③牧业发展区;④水源涵养区;⑤防风固沙区;⑥植被保护区;⑦土壤侵蚀控制区。本研究为区域有效开发利用资源,合理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GIS的西安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以Arcinfo和Arcview为开发平台,应用GIS技术I、nternet技术、数据库技术为基本的技术支持,设计了西安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系统结构、C/S结构及其数据库,并利用Visual Basic 6.0进行了界面开发。给出了利用①地籍管理子系统;②土地利用子系统;③土地规划子系统;④建设用地子系统;⑤综合维护子系统五大模块管理西安市土地资源的方法,实现了土地管理信息化,同时也为“数字西安”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蔬菜发病死苗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以下防治对策,①统一筹划,修筑“排灌”两用沟.②转变种植方式,科学轮作。③选用高抗病品种,搞好种子消毒。④适度七壤处理,推广药剂护根。⑤早确诊病害,选用对口药剂早防治。⑥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的发展以及对环保、特别是对农药残留等诸多方面要求的提高,适用于我们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即:①单剂同时具有广泛的除草谱;②567m。使用量低;③对于已产生抗性的杂草具有特效;④有效铲除难防除的杂草;⑤使用适用期宽;⑥对环境、家畜、益虫等高度安全;  相似文献   

7.
张显明 《江西植保》2004,27(2):80-81
本文对龙游县晚稻螟虫为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防治对策,①稻草不堆放越冬,并尽可能地将其进行沤制或烧毁。②灌水杀虫。③春后提早翻耕,井灌水杀虫、杀蛹④狠治第1代压基数。⑤大力提倡5%锐劲特悬浮剂等高效低毒农药防治螟虫。⑥提倡正确的施药方法。  相似文献   

8.
摹一弩馨露 ①喷头1,②⑦转动螺,⑧⑧喷头2,图9凡尔壳位置改动后图10皮管接柱比较 ④喷头片,⑤旋水室,⑥圆柱心.⑨喷杆。①凡尔壳。①改进式l②原式。陈树勋改进压缩喷雾器的几项革新部件  相似文献   

9.
陈伟 《湖北植保》2009,(6):62-62
随着农业的发展以及对环保、特别是对农药残留等诸多方面要求的提高,适用于我们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即:①单剂同时具有广泛的除草谱;②667m^2使用量低;③对于已产生抗性的杂草具有特效;④有效铲除难防除的杂草;⑤使用适用期宽;⑥对环境、家畜、益虫等高度安全;  相似文献   

10.
陈伟 《湖北植保》2009,(5):66-66
随着农业的发展以及对环保、特别是对农药残留等诸多方面要求的提高,适用于我们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即:①单剂同时具有广泛的除草谱;②67m^2使用量低;③对于已产生抗性的杂草具有特效;④有效铲除难防除的杂草;⑤使用适用期宽;⑥对环境、家畜、益虫等高度安全;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土地合理利用与绿洲生态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分析柴达木盆地土地利用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就盆地土地合理开发利用与绿洲生态农业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如下见解:(1)立足盆地农业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型绿洲生态农业和市场农业;(2)盆地农业开发近期应以改造中低产田和恢复弃耕地为主,适度开垦宜农荒地为辅;(3)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盆地农牧业持续发展;(4)重视盆地天然草场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和保护,加快人工草场建设,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区生态建设中农林牧土地结构优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利用线性规划方法,针对黄土丘陵区的农林牧用地结构进行优化模式设计,以最大收入为目标函数,在生态、社会效益需求的约束下,优化后的用地结构为非生产用地、农地、林地、牧草地各占13%、18%、32%、37%。运用优化模式模拟,人均纯收入达3891元,人均占有粮700kg,水土流失模数为4800t/km^2。  相似文献   

13.
1977-2013年疏勒河中下游土地利用变化与环境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省疏勒河中下游为研究对象,利用1977、1986、1993、2002年和2013年5期遥感解译影像获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通过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转移矩阵、区域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研究了1977-2013年疏勒河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结果表明:①1977-2013年,疏勒河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相互转换为主.与1977年相比: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921.52km2、75.6 km2、74.18 km2,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了79.27 km2、253.46 km2和738.55 km2.②1977-2013年,疏勒河中下游环境质量整体呈现出恶化一改善一改善一改善的态势,区域内部同时存在着恶化一改善的双向演替趋势.③草地、林地和水域的退化是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主导因素,未利用地转换为草地及草地转化为水域是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咸阳市建国60年来耕地利用因素与粮食生产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从粮食产量计算模型中解析出耕地利用4因素,即耕地利用广度、耕地利用程度、耕地利用结构以及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而采用相关分析法求得各阶段耕地利用4因素与粮食产量的相关系数,并参考其偏相关系数,研究建国60年来耕地利用这4方面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1)不断加强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始终是第一位的贡献因素,但其影响趋势缓慢减弱;(2)耕地利用广度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趋势减弱,二者互动效应不明显,然而,在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和农业生产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耕地面积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力增强;(3)耕地利用程度与粮食生产的相关性增强趋势凸显,从而,加大耕地利用程度成为推动粮食生产的有效新动力。(4)耕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粮食产量的贡献减弱,然而其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性渐强。  相似文献   

15.
科尔沁沙地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从相同时期的TM影像上提取的土地沙漠化数据,运用ARC/INFO软件和Access统计软件,分析科尔沁沙地近20年来土地利用和沙漠化土地的构成及变化特点、土地利用与土地沙漠化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草地和耕地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未利用地面积较大,其它利用类型面积较小;15年来,耕地和林地增加幅度最大,草地减少幅度最大,土地利用转移的主要方向是草地变为耕地和林地。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土地比例大,占一半左右,以中度类型为主;变化趋势是沙化面积增加,程度减轻。在持续强度利用条件下,面积广大的草地和耕地发生退化,由潜在沙漠化土地发展为轻度和中度为主的沙漠化土地;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所形成的沙漠化土地面积较小,在新增沙漠化土地中的比例亦很小。所以,草地、耕地等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大是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最主要原因,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能加快土地沙漠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正> 流域是指河流的集水区,它是地表分水线包围的区域。流域及其管理,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决策者的极大关注(K.W.Easter et al,1986)。本世纪,世界各地进行了许多流域开发工作,田纳西流域开发便是流域开发成功的典范。我国广泛开展了大小流域的整治,但对于大河流的综合开发,虽有一些学者作过理论研究(张思平等,1989;张文合,  相似文献   

17.
美洲斑潜蝇寄生蜂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许再福  曾玲 《昆虫天敌》1998,20(3):129-135
本文综述了美洲斑潜蝇寄生蜂的研究概况,包括寄生蜂的种类、生物学、寄主选择特性,寄生蜂与植物的关系,化学农药对寄生蜂的影响,以及寄生蜂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调整农、林、牧结构,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干旱、半干旱低山丘陵区农业走出低谷,摆脱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对敖包流域水土资源评价,系统环境辨识与诊断,明确系统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确立了系统优化方案,为流域水土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55年来黄土高原边缘地区耕地动态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地处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地带的大同市耕地现状和1949—2003年间耕地总量变化进行分析,同时采用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对大同市耕地面积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和相应的周期变化特征分析,得出55年来大同市耕地面积变化具有2—3年和6年左右的年际尺度周期变化,并预测未来大同市耕地面积变化趋势;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得出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为人口因素、农业现代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三个方面,所得结论有利于在科学的指导下采取措施稳定耕地面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相关省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草原区沙地放牧草地合理利用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草原区沙地放牧草地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出现大面积退化和沙化现象的分析 ,探讨了沙地放牧草地合理利用的途径 ,认为对于沙地放牧草地的保护 ,重点应放在草地的合理利用方面。通过以草定畜 ,合理调整载畜量 ;建立合理的利用制度 ;发展季节畜牧业 ;调整畜群结构 ,增加良种畜比例 ;以及改良天然草地 ,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地等措施 ,达到草原区沙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