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豆DNA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大豆DNA的玉米在自交选育2~3年后,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豆DNA可影响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3个选出的玉米材料1DA5、5DB2和26DC1的总蛋白含量均比对照提高了3个百分点以上,使玉米籽粒的总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13.44%、12.84%、13.83%,且材料5DB2的醇溶蛋白在其总蛋白中所占的比例较对照降低了1.7%,而材料1DA5和26DC1的醇溶蛋白在其总蛋白中所占的比例均较对照明显提高。这说明,大豆DNA的转入引起玉米发生了不同的可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春大豆新品种桂春5号的选育过程,阐述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桂春5号系用“桂475”为母本,广西的地方大豆品种“宜山六月黄”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多种大豆病害、适应性广等特点,蛋白质含量为45.46%,脂肪含量为18.01%,适宜播种期为2月20日至3月12日。在适宜播种期内,春播生育期97~113d,夏播85d左右,适合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种植。200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提高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已成为目前大豆品质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该项育种方案中,由于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及籽粒产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使得其遗传改良进展缓慢。因此,研究探讨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群体间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及产量的相关性强弱是否存在差异,对制定高产优质育种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圣豆3号是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于2009年以济5075为母本、郑980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蛋白大豆新品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为48.64%,属于高蛋白大豆品种,满足当前食品加工业对高品质大豆的要求。圣豆3号于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200006;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220043。对圣豆3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进行介绍,为圣豆3号在江苏南部和长江流域适宜区域的种植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大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豆作为粮油饲兼用作物,是世界上最具发展前景的农作物,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大力推荐.大豆不仅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同时也是植物油的重要原料.中国在大豆单产、成本、规模、品质等方面与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均存在差距,表现为单产低、品质差、成本高,导致大豆的进口量保持较高增长水平,严重冲击中国的大豆生产.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大豆新品种,对增强国产大豆的竞争力、抵御国外大豆的冲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有关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规律及积累规律的多种文献,结合长期的工作实际,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认为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及措施有:选用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新品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科学选择蛋白质含量的最适收获日期,在品种的高产范围内适当控制大豆的种植密度,种植时选用与品种匹配的根瘤菌制剂,开花期适量施用氮肥或进行叶面喷肥等根外施肥方式追肥,适当控制鼓粒期的水分供应等。  相似文献   

7.
高油大豆新品种晋大70的选育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大70大豆新品种是山西农业大学大豆研究室于1992年以复61为母本、晋豆16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该品种脂肪含量22.06%,蛋白质含量41.18%,高抗大豆花叶病毒、抗旱性一级、抗孢囊线虫病、高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2003年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本文报导晋大70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并对关键育种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树民 《种子》2013,32(2):93-94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衣剂不同程度降低大豆蛋白质含量,提高大豆蛋白质产量;种衣剂不同配比能提高脂肪含量,提高大豆脂肪产量。  相似文献   

9.
《作物育种信息》2006,(10):18-18
春大豆新品种桂春5号是在广西“十五”大豆育种攻关项目经赞支持下,广西玉米研究所梁江等以高产、优质、适合间套作为主要目标,经多年育种攻关选育而成。桂春5号系用“桂475”为母本,广西的地方大豆品种“宜山六月黄”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多种大豆病害、适应性广等特点,蛋白质含量为45.46%,脂肪含量为18.01%。  相似文献   

10.
王芳  刘忠锋 《种子世界》2004,(11):33-33
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是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表现,环境条件包括许多因素,如气象、经纬度、海拔、光照、温度、水、肥等。大豆化学品质中最重要的组分为蛋白质和脂肪,两者呈负相关,遗传因素是影响品质的首要因素,是内因;环境是外因,环境条件与一般条件差异越大,造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变异幅度越大。研究氮磷钾肥的吸收规律及对大豆产量和化学品质的影响,明确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和产量、脂肪含量和产量的关系,为大豆优质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宋启建  盖钧镒 《作物学报》1994,20(5):542-547
利用大豆不同杂交类型的23个组合,研究了亲子代及F1、F2和F3代间遗传变异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高含量亲本对后代表现有部分显性作用。多数组合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在F1、F2和F3世代的平均数介于两亲之间,偏高和偏低组合几乎各占一半,优势强度在组合间有一定差异,故合理选择亲本有可能获得比两亲表现更优良的组合。两亲  相似文献   

12.
大豆杂种后代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宋启建  盖钧镒 《作物学报》1991,17(2):128-124
利用九个蛋白质、脂肪和总量含量高低不同的亲本,采用 S=4的轮回式部分双列杂交设计,对亲本在 F_1—F_3的配合力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三性状在后代的表现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随着世代的推进,这种作用愈显重要,三性状含量与世代的互作显著,互作主要由世代与一般配合力互作引起,但与平均的一般配合力比较,这种互作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本期目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不同黑麦草品种的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关系,通过测定了10个黑麦草品种叶片SPAD值、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对这10个品种的SPAD值、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0个黑麦草品种SPAD值、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之间差异显著,其中A25、A22品种在SPAD值、叶绿素含量及蛋白质含量都优于其他品种。10个黑麦草品种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直线回归显著。这为进一步利用SPAD值来判断黑麦草的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烟叶钾含量与烟株农艺性状和烟碱含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北方烟区土壤的普遍缺钾是影响中国烟草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缺钾的土壤特性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较大的改善。利用不同基因型的烟草品种对钾素利用效率的不同选育钾高效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寻找与钾素利用效率相关的农艺性状,从农艺性状的表现选育钾素高利用效率的烟草品种能够大大加快选育的进程。此项研究对7个亲本材料的烟叶运用盐酸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了钾含量。对19个基因型材料调查株高、茎围、节距、单株叶数、最大叶的叶长和叶宽等农艺性状,取各基因型平均值进行与烟叶钾含量性状的相关分析。发现除了最大叶宽与烟叶钾含量呈负相关外,株高、茎围、节距、叶数和最大叶长与烟叶钾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株高、茎围与烟叶钾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最大叶长与烟叶钾含量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以C731为材料,运用盐酸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烟碱含量,发现中、上部叶随着叶龄的增大,烟碱含量逐渐增加,在叶龄的第75 d,烟碱含量达到最大值,随后呈现减少趋势;而烟叶钾含量随着叶龄的增大在不断降低。绝对钾含量由于受到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变化略有不同,但是总体上仍然是减少的。对于下部叶,烟碱含量在叶龄的第60 d增加到最大值,随后呈现减小趋势,烟叶钾含量也随着叶龄的增大在不断地减少。上、中、下三个部位的烟碱与烟叶钾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中部叶烟碱与相对钾含量(%)和绝对钾含量(g)显著相关,并且与相对钾含量的相关程度也很高(r=-0.7126)。这说明在烟叶的全生育期内,烟叶钾含量增加时,烟碱含量是减少的。因此,提高烟叶钾含量有助于降低烟碱进而改善烟叶品质,尤其对于中、上部叶来说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2005年采用高胡萝卜素、低干双亲的特殊组合‘浙薯81’ב浙薯255’创制出甘薯优异高干红肉品种‘浙薯13’。为了探索甘薯胡萝卜素含量、干率聚合育种新方法,2016年对这一双亲的正反交组合F1胡萝素含量、干率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分离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组合的胡萝卜素含量遗传主要受非加性效应控制,组合传递力分别为45.32%和49.73%。干率不仅存在加性效应,而且呈明显的超亲遗传,正反交组合的超亲优势分别达到15.12%和12.75%,超高亲率约70%,呈现相当于高干×低干的遗传分离,中、高干类型比例高达60%左右,其中高干类型比例约28%。杂交后代含有干率≥25%、胡萝卜素含量≥3 mg/100 g FW的株系占26.10%,含有干率≥25%、胡萝卜素含量≥10 mg/100 g FW的株系占9.78%。干率是甘薯食味的主要影响因子。因此,‘浙薯81’与‘浙薯255’杂交可以高效地聚合胡萝卜素含量和干率,大幅度提高优质食用高胡萝卜素育种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17.
检测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4份白菜型油菜种质材料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在贵阳环境条件下,这些材料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并被划分到3个群中.相关性分析显示,白菜型油菜种子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同时还对这种负相关关系的应用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光谱参数预测水稻叶片叶绿素和籽粒蛋白质含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温室水培试验,测定2个品种、4个供氮水平的水稻剑叶在抽穗期后不同生育期的高光谱反射率,及对应叶片的叶绿素、全氮以及籽粒蛋白等生化组分的含量。结合水稻光谱曲线特征以及氮素营养胁迫特点,利用统计相关分析法,研究了9个植被指数和8个微分参数与叶片叶绿素、全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这些相关性均达到正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灌溉水氯含量与灌溉次数对烤烟叶片氯含量的影响,采用低氯(7.7 mg/L)、中氯(24.6 mg/L)、高氯(43.2 mg/L)含量的灌溉水,进行灌溉1次、2次、3次(每次灌水量按照525 m3/hm2)9个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成熟期、烤后叶片氯含量随灌溉水氯含量与灌溉次数增加而增加,其对叶片氯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低氯水灌溉3次成熟期、烤后中部与上部叶片氯含量仅为0.43%~0.49%。中氯水灌溉1次叶片氯含量相对较低,成熟期、烤后中部与上部叶片氯含量0.51%~0.55%,灌溉2次成熟期、烤后中部与上部叶片氯含量0.61%~0.72%,灌溉3次叶片氯含量0.8%左右;高氯水灌溉1次叶片氯含量0.59%~0.64%,灌溉2次叶片氯含量超过0.85%,灌溉3次超过1.1%。中氯水增加1次灌溉对叶片氯含量相对贡献率19.2%~30.9%,增加2次灌溉对叶片氯含量相对贡献率达到31.3%~54.5%;高氯水增加1次灌溉对叶片氯含量的相对贡献率超过44.1%,增加2次灌溉相对贡献率超过86.4%。综上所述,灌溉水氯含量与灌溉次数对烤烟叶片氯含量影响显著,尤其高氯水灌溉对氯含量影响较大,要控制烟叶氯含量在0.3%~0.8%适宜范围内,应选用低氯水灌溉,合理限制中氯水灌溉,控制高氯水灌溉。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磷处理条件下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研究低磷胁迫对相关生理性状的影响,并对控制其含量的相关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测定的各生育时期中明显低于对照;Synthetic 6x的2A、1B、7B染色体上携有诱导叶绿素含量增高的相关基因;2A、3A、7B、6D染色体上携有诱导类胡萝卜素含量增高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