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土地整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整理是当前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以土地整理的产生和发展开篇,阐述了国内外土地整理概念和内涵,并重点综述了土地整理的程序,土地整理的规划与设计,土地整理的效益,土地整理的产权分析以及土地整理的资金等5个方面的研究发展,为进一步深入土地整理研究,规范化、科学化土地整理活动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整理是保证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针对城市和农村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对策 :①集约化利用土地 ,提高土地利用率 ;②把土地整理的质量放在第 1位 ,把土地整理放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中 ;③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土地整理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吴红霞  吴志龙 《农技服务》2009,26(6):164-165
以枞阳县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工程和耕地保护的实践为例,介绍土地整理工程项目实施的背景、耕地保护现状、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管理的一些具体做法,提出了对土地整理、耕地保护的几点认识和对土地整理复垦工程建设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吴娟 《甘肃农业》2004,(10):16-16
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土地整理直接面向的对象———土地 ,也就不可避免受到影响。本文揭示了土地整理和土地系统的含义 ,并从土地整理的角度提出土地系统功能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并运用该方法进行实例研究 ,力图揭示土地整理过程中土地系统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整理是解决我国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分析国内外土地整理研究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土地整理的内涵,对土地整理的理论基础、内容和程序进行了总结,并分析探讨了几种主要的土地整理模式,为科学认识和规范指导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首先针对不同土地整理方式分析其产权关系和经济关系,再从土地整理开发投资的角度分析土地整理投资与土地价格的关系,讨论了整理地块价格评估的方法,并提出整理地块的价格评估应以产权关系为基础,遵循市场规律、公正地评估其公开市场价格,引入价格机制促进土地整理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人类的一切生产和生活都是在土地的基础上展开的。土地整治和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拟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理论层面上探索土地整治与土地整理的区别与联系,避免二者被混淆使用。土地整治与土地整理的区别在于:目的、范围和实施的手段不同;二者的联系在于:土地整治包含了土地整理,土地整治统率着土地整理的发展,二者的作用都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平衡土地利用中数量、质量与生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土地整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建立一套合理的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是关键。该文从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内涵入手,讨论了土地整理评价体系的原则,提出了建立评价体系指标的方法,为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投资结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整理是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主要有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以及土地复垦三种类型,并以土地整理类型为主。通过分析项目的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及其它工程等主要分项工程的投资结构,得出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是项目工程投资的主体部分,且近年来土地平整费用所占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和道路投资比例逐年增加趋势,并对这种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完成后土地质量变化与评价以及进行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应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以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中的大安市盐碱地土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主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研究区土地整理后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大安市土地整理后综合效益较好;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于研究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土地整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土地整理规划的重要性,说明了土地整理规划包括的内容和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塔城市土地整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6,(3):79-81
通过了解农民对土地整理的认识,参与土地整理的意愿,为农民参与土地整理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本文通过对塔城市土地整理项目的实地调查,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得出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意愿,分析总结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研究表明,加强土地整理的宣传,建立农民积极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土地整理机制,确保农民通过土地整理得到实惠,才能让广大农民积极地参与土地整理。  相似文献   

13.
姜广媛 《山东农业》2002,(12):41-42
日前在国土资源部召开的“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研讨会”上获悉,尽管我国人均土地少,但通过对农村及城镇土地、灾毁土地、工矿区废弃土地等进行科学的土地整理,我国可以新增加耕地1亿亩以上。 据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主任高向军介绍,我国土地整理潜力很大。从实践情况看,苏州市通过土地整理可新增耕地5%~10%。安徽六安、阜阳等地通过搬迁改造村庄可新增耕地10%~15%以上。上海市奉贤县通过零散农村向中心农村和小城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和耕地连片集中等“三集中”,新增耕地可达17%。在此基础上,按耕地面积增加5%标准计算,全国可增加耕地1/15亿公顷以上。土地整理已成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全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土地整理工作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吉  张宁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54-4756
土地整理是提高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为了全面地认识土地整理,对土地整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根据有关文献,对土地整理运行机制进行了论述,并对辽宁省现行土地整理运作进行了系统地归纳总结,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南方丘陵地区土地整理模式与方法,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在南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南方丘陵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经济社会基础薄弱,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低,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不协调,土地整理势在珏行且任务艰巨。广西武鸣县双桥镇的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同类地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规划的编制、技术队伍的培养、政策法规的制定和项目实施效益的评价体系的形成等,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国外土地整理模式的分类及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理是保障农村发展和提高土地利用效能的必要措施,也是促进环境改善和城市合理发展的有效工具。该文采用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整理目标和土地整理运作方式三级指标,对国外土地整理的模式进行了归纳和分类。从土地整理目标的综合化、待整理土地类型的多样化、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和提高土地整理运作中公众参与程度高四个方面提出了国外土地整理模式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魏钰奇 《农技服务》2015,(2):6-8,10
农民作为土地整理的直接实施主体和直接受益人,其对土地整理的认知应当是有关土地整理制度一系列问题研究的基础,并且农民对土地整理的认知能真正地反应土地整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可以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农民对土地整理内涵的认知、农民对土地整理职能部门的认知、农民对土地整理知识普及教育的认知、土地整理活动对农民的吸引力4个方面来分析农民认知土地整理的状况,进而探寻提升农民对土地整理认知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实施评价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是规划期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所要达到的特定目的,为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新要求,需要对原有规划目标的实施进行评价,并调整完善。本文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两个层次评价了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补充耕地目标和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标的实现程度,并从目标的定位、目标的设定、目标的实施过程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相似文献   

19.
MAPGIS在土地整理面积量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咏文  段萍  胡永升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56-2457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工作,但各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方法较落后,没有充分利用GIS对土地工作的辅助作用。据此,提出利用MAPGIS6.5和爱地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建立土地利用现状库和整理规划库的方法,并成功应用在江西省德兴市黄柏乡土地整理项目中,极大提高了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万州区1990~2000年LUCC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分析及其主要地类变化预测,确定了土地整理的目标、重点,选择了土地整理区域以及制定了土地整理宏观政策,从而利用LUCC对土地整理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理改变了万州区LUCC,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重构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景观多样性指数提高、优势度降低。据此认为土地整理改变着LUCC,并进而对其优化调控,同时为保障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又需要LUCC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