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的产后护理和保健是牛场饲养管理的关键,也是奶牛泌乳和繁殖再生产的重要时期。奶牛分娩前后,整个生理系统和营养代谢过程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是疾病的易发期。做好奶牛的产后保健和健康监控,直接影响奶牛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奶牛产后阶段是奶牛饲养管理中最关键的时期。在此期间,由于奶牛分娩后,生理代谢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不及时做好产后护理,或使用了错误的护理方法,容易发生奶牛产科疾病如胎衣不下、子宫脱垂和代谢类疾病如产后瘫痪、酮病等。本文从诊断要点、治疗措施、预防控制等方面,对以上疾病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总结,以期为广大奶牛养殖场(户)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奶牛产后阶段是奶牛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期间,由于奶牛分娩后整个生理代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不做好奶牛产后的护理,或使用了错误的护理方法,奶  相似文献   

4.
奶牛健康是奶业生产效益的基础,而奶牛健康主要以生产性疾病为主,这些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早期的泌乳阶段,预防并控制奶牛产后疾病的发生,重点要抓好奶牛产前产后饲养管理和产时护理,才能使奶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围产期(产前3周至产后3周)是奶牛内分泌和代谢发生巨变的时期,此时期奶牛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能量负平衡,可影响其产后生产性能和对疾病的易感性.本文综合阐述了围产期奶牛的生理特点及营养代谢特征,为以后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产后阶段是奶牛饲养管理中最关键的时期,在此期间,奶牛分娩后整个生理代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不做好奶牛产后的护理,奶牛产后胎衣不下、恶露不尽、屡配不孕等疾病就会发生,轻则花费巨大的治疗费用的同时,使奶牛的产奶量大幅下降,重则无法治愈,使得很多优质奶牛因此而淘汰。因此,产后一段时间内是牛群生产力、牛场利润的最关键控制点。下面,从奶牛产后最常发胎衣不下、恶露不尽、屡配不孕等几  相似文献   

7.
提高产后奶牛配种受胎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奶牛的自然繁殖周期规律,总结了青岛地区部分奶牛场产后奶牛繁殖管理经验。就如何提高产后奶牛配种受胎率,提出加强产前饲养管理,保证奶牛具有良好体况;加强产后饲养管理,积极防治产后疾病;认真做好产后奶牛配种和妊娠保胎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的围产期指产前21天到产后21天,产前21天为围产前期,产后21天为围产后期。奶牛围产期是整个生产周期中最关键的时期。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对于奶牛的泌乳能力、繁殖力和生产年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围产期的奶牛饲养管理不到位,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代谢紊乱、酮病、胎衣不下、乳房炎等疾病,影响产奶量和牛奶质量,严重的还会造成母牛和胎儿的死亡。做好围产期奶牛  相似文献   

9.
不孕症是奶牛的四大疾病之一,规模化奶牛场每年因此而淘汰一定数量的奶牛,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产后6个月不能配种受胎者均患有奶牛不孕症。人工配种技术低下、助产及产后护理不当、营养不平衡、饲养管理不当和生殖系统疾患是引发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临  相似文献   

10.
奶牛围产期是指奶牛产前、产时和产后的这一段时期,奶牛围产期虽然时间不长,但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围产期奶牛的精心饲养和科学的管理,才能保证围产期奶牛的健康生长。文章简述了围产期奶牛饲养与管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围产期是指产前3周至产后3周,此时是奶牛饲养的关键阶段。围产期奶牛管理的成败决定了随后泌乳期的成败。据调查奶牛疾病75%是由于围产期管理不善引起的,常见的疾病如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脂肪肝、酮病、乳房炎、乳房水肿、奶牛产后瘫痪等。很多奶牛养殖户只注重奶牛产奶高峰期的管理,而忽略了围产期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2.
产房管理工作在奶牛生产环节中极为重要,因为进入产房的母牛正处于临产期和泌乳初始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如果产房管理抓不好,忽视饲养管理和精心护理,同时又没有正确的助产措施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往往会造成母牛难产、生殖器官及其他代谢疾病、产后长期不孕或犊牛死亡,严重者还会造成母牛死亡或终生丧失繁殖能力。因此,详细了解此阶段奶牛生理特点,为提高母牛的产奶水平,保证母牛和新生犊牛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抓好奶牛围产期的饲养和护理。 围产期即指母牛在临产前和产后的一段时期,一般为产前14d到产后15d。围…  相似文献   

13.
付畅 《中国乳业》2023,(9):41-46+53
随着奶牛行业发展,牧场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追求高产量同时,都关注奶牛产后是否能尽快配种并受孕,从而缩短产犊间隔,减少饲养成本。新产牛护理中子宫保健是指奶牛产后子宫恢复到未孕时形态和功能的生理过程。产后子宫保健的过程和子宫恢复的状态决定奶牛产后第1次发情的受胎率,即首配受胎率。奶牛产后如果子宫复旧不全,会多发繁殖疾病,严重影响奶牛首配受胎率。由于产后发情配种未怀孕则导致受孕时间推迟,产犊间隔增加,意味着空怀饲养天数增加和牧场经济效益降低,所以牧场应时刻关注奶牛产后子宫护理工作及常见繁殖疾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奶牛孕期的饲养管理的好坏与产后产乳量有直接关系,分娩前后的饲养护理到位与否则影响着犊牛和母牛的健康状况。本文针对这个重要时期的一些注意要点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在奶牛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不实施奶牛产后的护理措施。或者实施了错误的护理方法,奶牛的产科和代谢类疾病就会接踵而至,例如,乳房炎、乳房恶性水肿、乳热症(产后瘫痪)、酮血病、酸中毒、瘤胃积食、胎衣不下、真胃移位、真胃积食、真胃炎等奶牛产后综合症状,轻则花费巨大的治疗费用,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影响经济效益;重则治疗不愈,不得不淘汰奶牛.为此,我们从饲养管理和预防措施上,提出奶牛产后的护理方法来避免和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疾病包括产后瘫痪、胎衣不下、产褥热、真胃移位等,给奶牛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探讨奶牛产后保健技术很有必要.本文就影响奶牛产后疾病的种类、致病因素、诊断、预防措施、产后护理、治疗等保健技术进行讨论,以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生殖疾病引起的母牛不孕,给牧场繁殖配种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预防奶牛产后生殖疾病,这是奶牛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生产实践表明,干奶牛的饲养管理对奶牛产后生殖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这个问题,我们对380头干奶牛先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炎、产后瘫痪、酮症、食滞、胎衣不下、生殖器管炎症等奶牛疾病是影响我市奶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奶牛泌乳初期饲养管理技术不当是产生这些奶牛疾病的根源。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我市具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做好奶牛泌乳初期饲养管理技术工作的对策,以防止上述奶牛疾病的发生,提高奶牛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奶牛在围产前期、分娩期、围产后期3个时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影响牛奶产量和品质的因素很多,而围产期奶牛作为奶牛产前与产后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一阶段对母牛产后的生产性能、健康和所产犊牛的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做好此阶段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后瘫痪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营养贫乏和代谢紊乱所致,多发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产奶量最高时发病最多。随着胎次和年龄的增加,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该病属于家畜产科疾病的范畴,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一般在5%~8%,个别牧场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对奶牛产后瘫痪的是一个缓慢的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