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套算法通过代谢试验测定肉鸡对蚯蚓脂肪的利用率,比较肉鸡对蚯蚓脂肪和基础饲料脂肪利用率的差异是否显著,探究蚯蚓脂肪是否也像其他饲料脂肪那样被肉鸡有效地利用.试验按蚯蚓脂肪的添加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添加10 %,第二阶段添加20 %.结果显示肉鸡对蚯蚓脂肪的平均表观利用率第一阶段为72.89 %,第二阶段为77.50 %,而肉鸡对基础饲料脂肪的平均表观利用率第一阶段为72.43 %,第二阶段为76.89 %,肉鸡对蚯蚓脂肪和基础饲料脂肪在2个阶段的利用率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还显示肉鸡对试验饲粮总能的平均利用率第一阶段为85.65 %,第二阶段为86.89 %,而肉鸡对基础饲料总能的平均利用率第一阶段为85.41 %,第二阶段为87.17 %,肉鸡对试验饲粮总能和基础饲料总能在2个阶段的利用率差异也均不显著.这些试验结果都表明肉鸡能有效地利用蚯蚓中的脂肪和能量,用蚯蚓配制肉鸡日粮是可行的,不存在能量利用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选择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80只,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处理组1为基础日粮添加0.01%吉他霉素;处理组2为粗蛋白质水平比基础日粮低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添加0.16%复合酶制剂和0.2%益生素。结果表明,与添加抗生素相比,在降低蛋白质水平的同时添加复合酶和益生素,不但没有显著降低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5),还显著提高了饲料粗蛋白质、粗脂肪、钙和总磷的表观利用率(P<0.05)。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并验证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蚯蚓粉和蚯蚓粪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同一批次初体质量为(52.98±0.33)g的罗非鱼幼鱼18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饲料(A组),添加2.5%、5.0%、7.5%蚯蚓粪的饲料(B1、B2、B3组),添加蚯蚓粪+蚯蚓粉(5.0%+0.150%、7.5%+0.225%)的混合饲料(C1、C2组),试验在室内玻璃水族箱(100 cm×50 cm×50 cm)中进行,饲养60 d后测定罗非鱼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用蚯蚓粉粗蛋白质为57.93%,蚯蚓粪粗蛋白质为3.81%;B、C组与A组相比,饲料系数稍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血清抗氧化免疫能力稍高,以饲料中添加5.0%蚯蚓粪(B2组)最好,但经方差分析显示,所有指标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本试验结果为蚯蚓粪及蚯蚓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和新饲料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罗非鱼养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设定饲料代谢能、粗蛋白质和赖氨酸3个试验因子,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设定9个试验组,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最佳犊牛补充饲料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代谢能12MJ/kg、蛋白质的第三水平200g/kg和赖氨酸的第一水平11 g/kg作为犊牛补充饲料的营养水平标准,非常利于犊牛的发育,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分别选用体重一致的2周龄和5周龄AA肉仔鸡,分2次试验通过全收粪法测定不同生长阶段肉仔鸡典型饲粮氨基酸的真可消化率和蛋白质的净利用率.结果表明,2~3周龄时,幼雏饲粮氨基酸平均真消化率和蛋白质净利用率分别为84.77%和57.49%;5~6周龄时,生长饲粮氨基酸平均真消化率和蛋白质净利用率分别为87.90%和73.78%.  相似文献   

6.
以成年萨福克绵羊为试验对象,分别安装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T型瘘管和回肠远端T型瘘管,饲喂由鸭茅干草和配合饲料组成的不同瘤胃内可降解有机物/瘤胃内可降解粗蛋白质(OMR/CPR)比例的日粮,研究小肠可代谢性饲料蛋白质(M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OMR/CPR的提高,小肠内微生物氮的消化量显著降低,而过瘤胃饲料蛋白质氮显著增加;表观MP量随着OMR/CPR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表观MP量占CP、DCP摄取量分别为42.2%~59.6%、63.6%~87.8%.  相似文献   

7.
以肉骨粉为蛋白源等氯替代0.0%、7.5%、15.0%、22.5%、30.0%、37.5%的鱼粉,对黄鳝(平均体重8.05 g)进行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肉骨粉的增加,黄鳝增重率下降,饵料系数增加,蛋白质利用率下降;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增重率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增重率、饵料系数和蛋白质利用率及经济因素,在黄鳝配合饲料中肉骨粉替代率在22.5%以内,且鱼粉含量不应低于30%,对黄鳝的生长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试验分成4组进行,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3个试验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5%壳聚糖、0.50%壳聚糖和1.00%壳聚糖的试验饲料,自然水温下饲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50尾/池[初始体质量为(78.31±2.15)g].64 d后,采用国标常规方法测定异育银鲫肌肉的营养成分,采用国标间接法(以Cr2O3为外源指示剂)测定饲料能量和营养成分消化率,并计算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白肌RNA/DNA,旨在探讨壳聚糖对异育银鲫生长、饲料营养成分和能量消化率及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50%以上的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P<0.05)、蛋白质消化率(P<0.05)和白肌RNA/DNA(P<0.05),显著降低异育银鲫对饲料脂肪的消化率(P<0.05).添加0.50%壳聚糖可以显著降低异育银鲫的饲料系数(P<0.05),显著提高蛋白质效率和肌肉中的蛋白质沉积率(P<0.05),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对饲料能量的消化率(P<0.05).添加0.25%和0.50%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鱼体肌肉中的灰分含量(P<0.05).由此看来,在饲料中添加0.50%壳聚糖可以提高蛋白质和能量的消化率和利用率,从而降低饲料系数、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空怀期陕北白绒山羊的蛋白质需要量,为建立和完善陕北白绒山羊饲养标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体质量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4只第2胎次空怀期陕北白绒山羊母羊随机分成4组,各组试验羊分别饲喂消化能水平均为NRC(1981)肉用和奶用山羊推荐维持需要量的1.2倍、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NRC(1981)肉用和奶用山羊推荐维持需要量的80%,90%,100%和110%饲粮,进行为期66d的饲养试验(其中预试期7d);同时在试验中期(第25天),每组选择3只羊按照全收粪、尿法进行为期7d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1)空怀期陕北白绒山羊母羊对4种日粮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为(65.54±0.43)%;(2)供试羊平均日增质量随日粮粗蛋白质和可消化粗蛋白质摄入量的增加呈近似于直线的变化(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 6和0.982 5。【结论】建立了空怀期陕北白绒山羊母羊粗蛋白质(CP)和可消化粗蛋白质营养需要量(DCP)与代谢体质量(W0.75)和平均日增质量(ADG)间的回归方程,确定了空怀期陕北白绒山羊母羊饲粮中粗蛋白质和可消化粗蛋白质水平(以风干样为基础)分别以8.29%~10.43%和5.43%~6.83%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蚯蚓粉对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120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即基础饲粮对照组(0%鱼粉+0%蚯蚓粉)、蚯蚓粉组(0%鱼粉+5%蚯蚓粉)、混合组(3%鱼粉+2%蚯蚓粉)和鱼粉组(5%鱼粉+0%蚯蚓粉),研究了蚯蚓粉对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阶段各试验组的平均耗料量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各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日增重试验各阶段都是混合组最好,至生长后期,混合组和蚯蚓粉组的日增重与对照组和鱼粉组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0.57%和8.77%,较鱼粉组提高了6.69%和4.95%;各试验组料重比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从整个生长阶段来看,混合组料重比分别较对照组和鱼粉组降低了15.31%和4.95%;混合组、蚯蚓粉组的粗蛋白表观代谢率相近,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4.08%和11.65%,较鱼粉组提高了12.64%和10.32%;混合组和蚯蚓粉组的粗脂肪表观代谢率以及磷的表观代谢率与对照组的差异也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粗脂肪表观代谢率分别提高了11.22%和9.56%,磷的表观代谢率分别提高了3.92%和7.92%;混合组的各免疫器官指数与对照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7.10%、12.50%和5.17%;各项体液免疫指标结果均为蚯蚓粉组表现最好,与对照组和鱼粉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分别提高了20.11%和17.13%,血清白蛋白分别提高了13.76%和11.67%,血清球蛋白分别提高了28.79%和24.49%,白/球比分别降低了11.76%和10.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