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总结对原蚕区实施桑叶消毒措施以控制微粒子病发生和蔓延的经验,得出要做好原蚕区桑叶消毒,科学处理好桑园治虫是关键,原蚕区消毒设施配备必须跟上以及桑叶叶面消毒操作必须技术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由于农村原蚕生产别具分散、插花和环境开放等独特性特征,差异于集中、专一、环境封闭的蚕种场场内制种,面临微粒子病的挑战尤为严峻,防控家蚕微粒子病尤为现实。必须把握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来源与为害规律,针对性地采取全程消毒防病,开展预知检查,严格隔离淘汰,桑叶叶面消毒,合理处置蚕沙、适时防治桑虫等系列整合措施,以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对农村原蚕生产的威胁与危害。  相似文献   

3.
桑叶浸渍消毒是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有效方法,但桑叶浸消后往往会引起叶质下降,影响蚕种繁育成绩。通过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和2 000倍液消毒精(溴氯海因磷酸三钠)浸消的桑叶饲喂秋丰、白玉的5龄原蚕,调查原蚕的体质、蚕茧质量和一代杂交种质量等主要项目。结果表明:各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均能有效防控微粒子病,春、秋2期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原蚕生命力、蚕茧质量、一代杂交种质量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处理区,且克蚁制种量春制种(11.45张)高20.65%、秋制种(9.94张)高14.38%;用消毒精2 000倍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原蚕生命力、蚕茧质量略优于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处理区,但公斤茧制种量(3.31张)略低于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处理区(3.35张)。说明用消毒精2 000倍液和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对蚕种繁育成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桑园使用消微灵进行叶面消毒对桑叶营养成分及原蚕饲育品质的影响,将桑叶经不同浓度消微灵药液进行桑叶喷施处理,调查药液处理后桑叶的主要营养成分变化和对原蚕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桑叶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与清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且对虫蛹生命力、产茧量、产卵量与孵化率等指标亦无明显影响,表明消微灵可用于原蚕区桑叶消毒使用。  相似文献   

5.
正原蚕区是蚕种生产的第一车间。我省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基本采用原蚕区收茧制种方式,其特点是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加强原蚕区管理,控制桑园病虫害,降低虫口叶密度,规范桑叶消毒,搞好小蚕共育,强化常规消毒,才能提高蚕种质量,生产出优质高产的合格蚕种。现将多年从事原蚕区收茧制种工作的体会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稳定原蚕基地原蚕区、原蚕户和蚕种场之间自古以来都是"鱼和水"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把  相似文献   

6.
桑树叶面消毒的操作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荣 《中国蚕业》2006,27(4):43-44
为了有效地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目前大多数蚕种生产单位在蚕种生产过程中采取了对桑叶叶面消毒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桑叶浸渍消毒、桑叶采摘后室内喷消、桑树叶面消毒等。这些方法对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有效性已被越来越多的蚕种生产单位认同,且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3种方法在操作上、原蚕区饲养户的接受程度上及对蚕生理的影响等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桑叶浸渍消毒被普遍认为是防微效果最好的方法,但该方法操作过于复杂,桑叶需作脱水干燥处理,生产投入大,耗时费工,副作用明显,在实际生产中执行难度大,技术…  相似文献   

7.
遂宁市蚕种生产微粒子病流行与超负荷生产,原蚕区基础差、夏蚕丝茧育有关,病原分布调查该市已经大范围受到污染。采取宏观控制生产量,桑树治虫和桑叶全程消毒、补正检查,并户划小批制种等措施能控制微粒子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桑叶全程清洗消毒技术及配套生产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全程清洗消毒是近几年来针对养蚕制种生产环境微粒子虫孢子污染、桑地虫情暴发日趋严重而导致家蚕微粒子病大规模发生所采取的是一项"防微"辅助性措施.针对湖州市原吴兴、塔山两场1998~1999年连续两年微粒子病的较大量发生的生产实际,2000年春期开始全面推行桑叶全程清洗消毒这项技术措施,并在生产设备上投入资金68多万元,购置电动功率8000 w的大型脱水机10台,750 w的中型脱机440台,150 w的小型脱水机807台,每年用于桑叶叶面消毒的氯制剂不少于14000 kg;近几年同期生产成绩相比较,效果十分明显,详见下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9.
<正>家蚕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等家蚕病毒病,始终是原蚕生产的潜在威胁。此类病害一旦发生,不仅导致原蚕生产户减产减收甚至绝收,而且影响制种单位制种计划的完成。笔者在原蚕生产指导工作中的多年防控实践证明,只要切实把家蚕病毒病的防控贯穿于原蚕生产全过程,方法对头,措施得力,有的放矢,是可以化解该病对原蚕生产构成的威胁。1强化消毒防病,扑灭传染病原1.1蚕前彻底消毒实践证明,蚕前彻底消毒,对有效消灭病毒病病  相似文献   

10.
桑叶全程消毒在原蚕区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原蚕区桑叶浸泡消毒与桑树上喷消相结合的桑叶全程消毒防控微粒子病的新模式。其核心技术:结合推行原蚕小蚕(1龄-3龄)共育,大蚕(4龄-5龄)分发到农户饲养等技术,从1龄-5龄期第2天前采用桑叶全程浸泡消毒,5龄期第2天后桑园采叶前喷消。主要技术经验:一是结合桑园的管理、害虫防治和原蚕区环境净化以及日常的消毒防病措施构筑完善的防微技术体系;二是加强与蚕农的沟通,发挥积极主动性,保证桑园杀虫,群防群治,蚕沙无害化处理,净化养蚕环境等技术细节落实;三是讲究技巧,合理解决全程桑叶消毒配药、脱水、消毒及树上喷洒彻底等问题;四是根据合格种茧、工作配合情况、维护原蚕区环境有功等指标,给予蚕农奖励,调动蚕农搞好全程桑叶消毒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的东扩,杭州蚕种场由专业场向原蚕区转移。由于原蚕区房屋及设施条件较差,生产、生活区难以隔离,一年中原蚕、普通蚕混养,环境难以彻底消毒,病原积累日趋严重。蚕种场采用多种微防措施,微粒子病有所控制,效果比较明显。特别是2010年后各原蚕点全面推广"全程叶面消毒"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全程叶面消毒"在杭州蚕种场原蚕区应用效果分析总结如下。1原蚕区"全程叶面消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将主要成分为ClO2的蚕用消毒剂克孢灵用作桑树叶面消毒,当药剂质量浓度在200 mg/L以下时,对桑叶叶质没有不良影响;以100 mg/L以下质量浓度药液对桑叶作浸渍消毒时未发现叶片外观出现异常。经50~100mg/L克孢灵处理的桑叶,其水分、糖、蛋白质、脂肪等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表明50~100 mg/L克孢灵用作桑树叶面消毒剂,对桑叶叶质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场原蚕区饲养蚁量占总蚁量的70%左右,原蚕区蚕种质量的好坏,对全场蚕种生产和经济效益是举足轻重的。但是,由于原蚕区房屋及设施条件较差,生产、生活区难以隔离。一年中原蚕、普通蚕混养,环境难以彻底消毒,病毒积累日趋严重。因此,原蚕区历来是我场微粒子病的重灾区。近几年来,虽采用多种微防措施,微粒子病有所控制,但其效果仍不甚明显。2001年,我们在学习兄弟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全面推广全程叶面消毒技术,试行一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全程叶面消毒在我场原蚕区应用效果总结如下。1原蚕区全程叶面消毒防微效果显著2001年…  相似文献   

14.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疫病,桑叶浸渍消毒是切断食下传播途径的重要技术措施。前几年,海宁市采取桑叶全龄用0.3%漂白粉精液浸渍消毒法,使用效果良好。但该方法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原蚕区大蚕期措施落实难度大、对人体皮肤有损伤、浸洗过程容易造成桑叶养份损失、蚕常吃湿叶易发病等缺点,也是导致原蚕户饲养原蚕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为此,海宁市新兴蚕种制造责任有限公司在了解省内兄弟蚕种生产企业微防经验的基础上,于2010年春蚕五龄期推广使用多菌灵粉250倍液在桑树上喷施代替桑叶浸消,以期达到在控制微粒子病的基础上,提高蚕农饲养原蚕积极性的目的。但多菌灵粉使用后,蚕种孵化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场从1986年开始,在场内利用自有桑叶养晚秋蚕制种,取得了较好成绩后,1987年和1988年晚秋发展到农村原蚕队养蚕,收茧制种,其成绩如表1。我们认为晚秋制种是巩固原蚕基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全年制种量和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蚕种场生产潜力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将全龄叶面消毒作为控制微粒子病的措施之一已在许多蚕种场实施,但各场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叶面消毒时消毒液的有效氯浓度过高,或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当容易引起对当期养蚕制种成绩的影响.为此,本场就桑叶叶面消毒对家蚕原种制种性能的影响作了一些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桑叶质量的优劣与养蚕收成关系甚为密切,前人对此做了不少试验和有所报导。挫(芫辶)莲桑叶可提高普通蚕的收成率、茧层量(或茧丝量)和担桑产值。但挫(芫辶)桑叶对原蚕的收成,特别对种茧的羽化和卵量的影响如何?研究和报导目前甚少。根据广东近年来原蚕饲育不稳定,尤以制种量不高的实际,为了探求稳定原蚕收成和提高担茧制种量的有效措施,对此,我们于1988—1989年进行了探讨,现将试验结果综合如下,以供参考。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君成 《四川蚕业》2010,38(2):33-34
自1997年春季开始,我场在原蚕区推行桑叶全程消毒,经多年的生产实践,实行桑叶全程消毒能有效地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蚕种合格率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种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原蚕区全面实施桑叶全程消毒,是防治微粒子病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武胜县蚕种场为了提高制种成效,对原蚕区桑树改“冬修枝为夏伐条”的剪伐措施,不仅达到了提高春、秋两季桑叶产质量和制种量的目的:还有利调整蚕种生产布局,扩大秋蚕制种量;原蚕区春、夏、秋均不养丝茧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防微效果好;而且春秋季都养种茧,原蚕区蚕农增产增收。该场所走之路是巩固原蚕区提高蚕种产质量的重要技术路线,建议各蚕种场由点到面积极推广。·编者·  相似文献   

20.
<正> 青神县汉阳蚕种场原是1960年建的国、社合办的蚕种场,1962年停产。1979年为了适应蚕桑生产大发展需要,由省财政拨款4万元进行维修,恢复制种。该场现有职工3人(其中技干1人),蚕房1200m~2,原蚕区收茧制种,有原蚕户100户,分布在2个乡5个村11个社,户平养蚕1张,有成片桑园130多亩,原蚕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