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柴黄口服液是由北柴胡、黄芩两味药材提取制备而成的复方制剂,2019年通过农业部审批获得国家三类新兽药证书(2019新兽药证字23号)。北柴胡,味甘,性微寒,归肝、胆经,是常用的解表药,主要含柴胡皂苷、甾醇、挥发油、脂肪酸和多糖等,还含黄酮、多元醇、香豆素和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是常用的清热燥湿类药物,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黄酮Ⅰ、黄芩黄酮Ⅱ、白杨素等,其中黄芩苷为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制定黄芩黄酮HPLC特征图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16批黄芩黄酮样品测定分析,制定了黄芩黄酮特征图谱。结果显示,试验确定了样品8个共有特征峰,通过标准品比对以及借助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进一步分析,确认了4个特征成分,分别为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并初步确定了另外4个特征成分。以黄芩苷的色谱峰为参照峰(S峰),8个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3%。研究表明,该特征图谱制定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为黄芩黄酮作为兽用中药开发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芩(Baicalin)别名黄金茶、山茶根、烂心草,为常用中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的作用。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苷元、汉黄芩素和汉黄芩苷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炎、抗变态等药理作用。本研究通过2种方法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对兽医临床分离的沙门氏菌(Salmonella)进行抑菌试验,从而比较不同方法提取出的黄芩有效成分的抑菌作用,为合理选择黄芩有效成分提取打法,研究其抗菌活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黄芩成分对孕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孕5~7d小鼠皮下注射0.075mg溴隐亭建立流产模型,于怀孕1~7d分别灌服蒸馏水、黄芩煎剂、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至怀孕10d宰杀。结果显示,血清中IFN-γ含量,以黄芩煎剂组为最低,子宫匀浆中IFN-γ含量,以黄芩苷组为最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孕酮含量在血清及子宫匀浆中均以黄芩苷组为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IL-10含量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表明,黄芩成分对母体免疫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其中黄芩苷可降低Th1型细胞因子含量,提高孕酮的含量,具有一定的保胎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芩黄酮主要由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等组成,黄芩黄酮化合物具有降脂、抗血栓、抗氧化等多种生理活性。综述了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提取工艺、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黄芩黄酮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芩、黄连、黄柏三味中药皆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药皆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大鼠灌胃黄芩水煎醇沉液40g生药/kg对酵母性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灌胃黄芩70%乙醇提取物200mg/kg、500mg/kg或分别灌胃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50mg/kg、100mg/kg,均可抑制醋酸引起的大鼠足肿胀,灌胃黄芩70%乙醇提取物500mg/kg或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100mg/kg,对佐剂所致大鼠关节炎也均有抑制作用。黄连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  相似文献   

7.
黏菌素的神经毒性是众所周知的。中药黄芩苷具有抗氧化、保护神经等作用。本试验通过设定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静脉注射15 mg/kg体重黏菌素)、黄芩苷高剂量组(200 mg/kg体重黄芩苷+15 mg/kg黏菌素)、黄芩苷中剂量组(100 mg/kg体重黄芩苷+15 mg/kg体重黏菌素)和黄芩苷低剂量组(50 mg/kg体重黄芩苷+15 mg/kg体重黏菌素)共5个剂量组,连续给药7 d后,进行氧化-抗氧化相关生化指标测定(MDA、SOD、CAT和GSH)、坐骨神经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表达(Caspase3和Bax)及碱性髓鞘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的测定。结果表明,黄芩苷干预组的小鼠氧化指标明显降低,提高小鼠的抗氧化能力;Caspase3和Bax以及Mbp蛋白表达量均有降低。  相似文献   

8.
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其性寒味苦,归肺、胃、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中医临床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胎热不安等证[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具有抗菌、消炎、降压、利尿、降血脂、抗变态反应等作用,这些作用与黄芩中含有多种黄酮类衍生物有关[2-3],如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木蝴蝶素等,其中黄芩苷为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黄芩有多种炮制方法[4],不同方法炮制的黄芩饮片中黄芩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5].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生黄芩、酒炒黄芩、焦黄芩、黄芩炭中黄芩苷的含量,以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芩苷是唇形科植物黄芩根部提取出的一种黄酮类活性物质,在碱性环境下,黄芩苷化学性质不稳定,其分子结构中的苷键易水解、邻二酚羟基易氧化。黄芩苷分子结构中糖基的存在,导致其几乎不溶于水,这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黄芩苷在肠道中不易吸收,但在肠道微生物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下,其糖基被去除,转化为更易被肠道吸收的黄芩素。黄芩素在动物体内发生葡萄糖醛酸化、葡萄糖化、甲基化和水解等代谢过程,代谢物主要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芩苷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抗肠道损伤等药理活性。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黄芩苷在动物肠道保护中的研究关注度日益增高。为了更全面地梳理当前黄芩苷在动物肠道保护方面的研究现状,作者对黄芩苷抗动物肠道致病微生物以及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稳态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黄芩苷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其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药黄芩苷、黄芩素、小檗碱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猪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G-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筛选LPS、黄芩苷、黄芩素和小檗碱对细胞作用的最佳浓度,用RT-PCR检测TNF-α、IL-1βmRNA表达,以确定细胞炎症模型是否建立成功;炎症模型建立后,用最佳浓度的黄芩苷、黄芩素和小檗碱分别作用细胞24h,用qPCR检测TNF-α、IL-1β及IL-6mRNA的表达量。结果LPS刺激组细胞TNF-α、IL-1β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芩苷、黄芩素和小檗碱作用组细胞TNF-α、IL-1β及IL-6mRNA表达量比LPS刺激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黄芩苷、黄芩素和小檗碱通过抑制炎症细胞TNF-α、IL-1β及IL-6 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大黄芩鱼散清热解毒功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网络调控机制,首先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选取大黄芩鱼散中 34 个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依据TCMSP、Uniprot 等数据库预测化合物作用靶点,利用 Cytoscape 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药理图。网络药理预测发现,34 个化合物可通过80 个靶点发挥作用,其中前列腺素 G/H 合酶 2(PS2)、二肽基肽酶4(DP4)、雄激素受体(ANDR)、热休克蛋白90(HSP90)、前列腺素 G/H 合酶 1(PS1)等 8 个核心靶点与抗炎、解热、免疫调节、镇痛等过程相关,推测大黄芩鱼散通过干预以上过程发挥清热解毒功效。其中主要发挥作用的单体成分有β-谷甾醇、山奈酚、汉黄芩素、芦荟大黄素、芦丁、黄芩苷、大黄酸7个,其可能为大黄芩鱼散的关键药效物质基础。 [关键词] 大黄芩鱼散|网络药理学|药效物质基础|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黄连解毒药剂质量检测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连解毒汤中的黄芩具有抗菌消炎、降压利尿、解热、镇静、利胆解痉等作用,是此方的主要药物,而黄芩苷是黄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因此测定其含量已成为黄连解毒药质量控制标准之一。目前医药界检测黄芩苷含量大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文就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黄芩苷含量测定上的应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3.
黄芩异名腐肠,黄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元芩、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多年生草本,主根长大,略呈圆锥状,外皮褐色。茎方形,高25~60厘米,基部多分歧,光滑或被短毛。叶对生,卵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4.5厘米,宽3~12毫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全缘,具睫毛,上面光滑或被短毛,下面有腺点,光滑或仅在中肋有短毛,无柄或有短柄。总状花序脓生,花偏向一方,萼钟形,被白色长柔毛,先端5裂,花冠唇形,上唇比下唇长,筒状,上部膨大,基部甚细,紫色,长2~2.5厘米,表面被白色短柔毛,雄蕊4枚,2枚较长,雌蕊1枚,子房4深裂,花柱基底着生。小坚果4,近圆形,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生于草原、高燥砾质的山坡。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四川、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黄芩根含黄芩甙元、黄芩甙、汉黄芩素、汉黄芩甙和黄芩新素,还含苯甲酸、β-谷甾醇等。茎叶中含黄芩素甙。  相似文献   

14.
通过HPLC法分析黄芩水煎液中黄芩苷含量,采用显色基质法鲎试验进行相关单体成分的抗内毒素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黄芩水煎液中含量最多的单体成分为黄芩苷,显色基质法鲎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50、25、12.5、6.25、3.125μg/mL)的黄芩苷溶液对内毒素的破坏率分别为45.08%、54.39%、57.45%、61.78%和82.80%,其破坏率呈浓度依赖性,可知黄芩水煎液中含量最多的成分黄芩苷具有灭活内毒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芩苷是从黄芩中提取出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应激等生物功能.黄芩苷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可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和抗病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在价值.本文就黄芩苷的理化性质、代谢途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奶牛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黄芩苷在奶牛生产中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芩是一种常用而重要的中药,具有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药用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其性味苦寒,具有清湿热、泻实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关于黄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已有不少文献报道,认为黄芩的解热、降压、抑菌、镇静等生物活性作用是由黄芩甙、汉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等黄酮类  相似文献   

17.
黄芩苷是从黄芪的干燥根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具有抗炎,抗高血压,利尿,解热和抗氧化清除作用,并具有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它对免疫,消化和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它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抗过敏和抗肿瘤作用,表明黄芩苷的抗病毒作用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401-1405
通过黄芩苷治疗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炎性渗出抑制试验以及炎性细胞因子检测,来探讨黄芩苷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低、中剂量黄芩苷的治愈率显著高于新霉素组、新黄组和高剂量的黄芩苷(P0.05,P0.01)。各质量浓度的黄芩苷体外抑菌效果极显著低于2%新霉素和新黄组(P0.01)。黄芩苷各组腹腔液伊文思蓝含量与地塞米松组均没有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也没有差异。各组血清IL-1β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各组TNF-а含量亦均上升,但各剂量黄芩苷组的IL-1β、TNF-а含量均低于腹泻组,尤其低剂量组下降显著(P0.05,P0.01)。以上结果揭示黄芩苷能够抑制炎性渗出(高剂量最强)、降低致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低剂量最强)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黄芩苷是从植物黄芩中提纯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特性,在畜牧生产上也有一定的应用。该文对黄芩苷的解热镇静、抗氧化、调节免疫、抑菌抗炎、保护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黄芩及其提取物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以黄芩苷为指标对黄芩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黄芩苷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3次,第一次加入12倍量蒸馏水,提取60分钟,第二次加入12倍量蒸馏水提取60分钟,第三次加入12倍量蒸馏水提取60分钟。本工艺稳定、可行、收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