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作为一种模拟仿真工具现已广泛应用于研究各种传递过程,包括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等。综述国内外有关CFD的发展现状,介绍其在温室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中的应用研究,展望CFD模拟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作为一种模拟仿真工具现已广泛应用于研究各种传递过程,包括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等。综述国内外有关CFD的发展现状,介绍其在温室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中的应用研究,展望CFD模拟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风速对温室内气流分布影响的CFD模拟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CFD数值模拟技术,采用标准湍流模型和DO辐射模型对室外风速为0.9m·s-1时Venlo型玻璃温室内气流分布模式进行了3-D稳态求解,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平均相对误差为13.4%,CFD数值模型有效.采用该模型对室外风速为1.5m·s-1和2m·s-1时室内气流场进行了预测,并得出了3种风速下温室的通风率与室外风速之间呈线性关系,R2=0.9846.风速是影响温室通风率的关键因素.风速低时,室内气流分布模式受室外环境影响较轻微,作物区气流分布比较均匀一致;随着风速的增高,室内气流流速增大并伴有涡流出现,温室高度方向梯度明显.  相似文献   

4.
可变边界条件下的Venlo温室温度场三维非稳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外界温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作为随时间变化的边界条件,基于CFD方法建立了Venlo温室自然通风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结果显示,模拟值与实测值均方根误差RMSE为0.688℃,最大相对误差为8.9%,平均相对误差为2.8%,所建立CFD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室内温度场的时空变化。从整个模拟周期上看,温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变化趋势一致,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平均温差3.09℃;当室外风速从0.81 m/s跃变至1.2 m/s,风向由西南偏南变为西时,温室西侧迎风口局部气流速度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模式,温室东侧上部气流速度明显增加,除温室迎风口附近区域外大部分作物区域气流速度维持在0~0.1 m/s的范围内,温室通风入口处x=1.5 m截面和作物冠层y=1.4 m截面平均温度在180 s内分别下降了1.87℃和0.92℃,室外风速风向对温室自然通风降温效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自然通风温室及通风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自然通风温室的通风机理和测量通风量的方法;论述了国外学者通过试验和非线性拟合后得到的通风量与温室室内外温度差、室外风速的关系及结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和技术的发展,计算流体力学在设施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此,基于CFD数值方法 ,在Venlo型温室自然通风条件下,对不同作物高度的室内气流和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作物高度对温室自然通风气流速度变化影响显著;室外风速1.5m/s时,温室高度1.2m处室内气流速度低于0.2m/s;作物高度对温室内沿跨度方向温度阶梯变化影响较大,作物高度越高,温度阶梯变化越明显。最后,根据仿真得到不同作物高度自然通风温室1.2m高水平面的平均温度,得出作物高度对自然通风温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与强制降温相比,温室自然通风是一种较经济的降温方式。本文对比分析了自然通风的几种研究方法,发现示踪气体测量技术和通过数理模型计算通风率的方法是研究自然通风原理和效果的比较直接的方法,它们为能量守恒环境参数预测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借助自然通风率计算公式,应用能量守恒方法研究自然通风应用比较广泛。虽然前人对自然通风已经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但尚未涉及应用预测模型,决策采用天窗通风还是天窗、侧窗同时通风;以及不同通风面积的降温能力,并且还没有将自然通风模型应用到温室自动控制系统中。因此,建立温室自然通风环境预测模型,通过精确的试验,确定模型参数,并将模型应用于指导温室环境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和技术的改善,计算流体力学成为研究温室动力学的一种新的有力工具。为此,综述了国内外有关CFD在温室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中的应用研究。研究资料表明,CFD在温室研究中的应用从简单到复杂,模拟结果与可获取的实验数据之间一致性较好;CFD作为计算模拟工具,在温室研究领域中有着广阔前景和实用价值。CFD在温室研究中的运用将导致温室在设计、运作(操作)和控制策略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CFD的夏季屋顶全开型玻璃温室自然通风流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自然通风对屋顶全开型玻璃连栋温室夏季降温的影响,采用k-ε湍流模型和DO辐射模型建立了屋顶全开型温室在夏季高太阳辐射和弱风天气下的CFD模型,将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两者平均相对误差为2.5%。利用建立的CFD模型,进行了夏季高温季节通风降温调控措施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屋顶全开窗玻璃温室中,天窗的开窗角度应与侧窗配合,这样能增强通风的降温效果;在侧窗为45°时,天窗调整至60°的温室整体降温效果优于天窗45°或75°开启角度。屋顶全开窗玻璃温室在使用侧窗和调控至合理开启角度的天窗进行联合通风的工况下,温室整体温度从38.4℃降至36.9℃,调控措施降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CFD软件的不断完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已经取代传统耗时耗力的人工测量,成为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解决温室大棚内部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为此,以种有水稻秧苗的寒地水稻育秧大棚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在自然通风下的CFD三维稳态模型,并利用已验证的模型模拟和讨论了不同组合通风方式下大棚内部环境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稻育秧大棚中,增添天窗通风可以有效地提高气体流动性;与0.3、0.5m的卷帘开度相比,天窗与0.4m的卷帘开度、南北两侧大门进行组合通风时,大棚内的气流分布最均匀,降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风压通风的单栋温室内部流场的ANSYS CFD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ANSYSCFD软件模拟了单栋温室内风速为3m/s时的速度场,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侧窗通风、侧窗加天窗组合通风等几种不同的通风方式下的温室内部流场变化。由理论推导和对模拟结果分析得出侧窗加天窗的通风布局的平均风速较高,因而通风率较高,对作物的损害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研究大棚通风对大棚内温、湿度影响,基于能量与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大棚内部温、湿度预测模型,对大棚内部温、湿度进行预测模拟,并以试验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拟晴天天窗开度50%(处理1)与100%(处理2)时,大棚温度预测值和实测值决定系数分别为0.98、0.99,相对湿度预测值和实测值决定系数为0.9,模型能较好的预测棚内温、湿度;大通风面积对大棚内温、湿度影响大于小通风面积,通风面积对大棚内温度影响比相对湿度影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通风条件下塑料大棚温、湿度环境控制研究及南方塑料大棚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叶素动量复合理论设计开发了在低转速下具有高输出力矩的小型水平轴螺旋桨式风力机.同时,自行编制了风力机设计程序,并根据模拟计算结果设计制作了一台具有6枚叶片的小型风力机风轮模型,在不同风速下进行了风洞实验,测试了风力机的输出力矩和功率性能,并将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万敏  杨魏  刘竹青  徐晨曦  刘东 《农业机械学报》2024,55(1):328-338,349
日光温室后墙蓄热降低了通风降温效率,高温会刺激植物水分蒸腾,降低水资源利用率。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在原有的上、下通风口基础上,增设后墙通风口。基于DO辐射模型、组分输运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日光温室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探究了不同通风方式下温室微环境状况,并结合作物蒸腾模型分析获得了作物蒸腾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变化会直接影响作物蒸腾强度,两者空间分布特征一致。中午温室高温,开启后墙、下通风口,较原来开启上、下通风口,气流走向相似,因减少部分蓄热墙体,降温效率提高5.7%,蒸腾量下降0.020mm/h,开启后墙、上、下通风口,蒸腾量较原来下降0.005mm/h。开启后墙、上通风口,由于两通风口靠近一侧且距离作物较远,只能形成北侧局部降温,降温效率下降10.3%,除湿效率较原来提高5.7%,蒸腾量升高0.035mm/h。此外,在通风口组合中,将靠下的通风口设置在迎风方向,可减少外界来风能量、动量损失,以提高通风降温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日光温室微环境调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南方连栋塑料温室夏季机械通风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长期高温,严重影响了温室作物生长。为了提高降温效果且减少通风能耗,需要优化温室机械通风系统的设计参数和控制方法。以南方地区典型的连栋塑料温室为研究对象,针对温室机械通风,建立了三维全尺度瞬态及稳态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模型。通过在温室内、外均匀布置温、湿度和光照传感器,测量机械通风引起的温室内气温变化和分布,用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瞬态和稳态计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仿真模型模拟了室外高温条件下的风机数量、温室长度、入口温度及环境温度变化等参数对机械通风降温效果的影响程度,并模拟了不同数量风机启闭控制的降温效果。本文提供的控制策略最高可减少约60%的能源消耗,而植物冠层平均温度仅升高0.21℃。  相似文献   

16.
连栋塑料温室主要依靠日光蓄热,冬季为保温需要长时间密闭以避免室内热量流失,这就导致室内形成高湿环境,使栽培作物易患病虫害.以有效除湿和减小室内热量损失为目标,以十一连栋塑料温室为研究对象,建立全尺度计算流体力学模型(CFD模型).在顶窗通风工况下,CFD模型的有效性经实验数据验证,其计算值与各测点湿度的实验值变化趋势吻合,且差异在5%以内;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开窗组合(侧窗、顶窗和顶窗加侧窗)对温室内空气流场和湿度场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顶窗通风是一种较理想的通风组合,能够在3 min内完成作物冠状层的除湿.除湿结束后,室内平均相对湿度从92%降至68%,湿度分布均衡性较好,且热损失较小,能满足冬季温室保温、除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Leakage and ventilation rates were measured in a four span glasshouse at Silsoe Research Institute. Two tracer gas techniques were used, a decay rate method with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leeward ventilator (0, 10 and 20% of the maximum opening) and a continuous injection method with the leeward ventilators open 10%. The influences of wind speed, wind direction and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were analysed for each ventilator position. It was found that wind speed had a strong influence on leakage and ventilation rates. Some influence of wind direction occurred with northeast and southeast winds but no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data.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ffected ventilation rates under low wind speeds. For each ventilator position, the air exchange rate was linearly related to wind speed. A dimensionless function was calculated to express the ventilation flux per unit ventilator area and unit wind speed as a function of the angle of ventilator opening. With a 10% opening,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e decay and continuous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showed good agreement for wind speeds greater than 1 m/s.The results for 10 and 20% ventilator openings obtained by using the decay method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by applying the theory of convection, using pressure differences generated by wind forces and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mbined effect of wind and temperature difference gave satisfactory predictions of ventilation rates. Also, the values obtained by measurement and prediction based on pressure difference were in close agreement, with a global wind effect coefficient similar to that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华南地区大型连栋玻璃温室在湿帘-风机通风条件下温度场与速度场的变化情况,探究该通风方式下,温室内的通风降温性能,以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示范基地的连栋玻璃温室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稳态和瞬态计算,将稳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温室内监测点得到的数据进行对照,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并对湿帘-风机通风工况进行瞬态计算,得到温室内直观的温度和速度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启湿帘-风机系统后,湿帘侧最初风速可达1.6 m/s,通风过程中逐渐发展为从湿帘入口贯通风机出口的高速气流场,气流速度最终稳定在0.8 m/s;温室内温度场从湿帘侧到风机侧表现出梯度降温的变化特征,同时伴随着温室全局性的微小幅度降温;将风机流量增加1倍后,温室内气流的湍动程度增加,降温速度明显提高.得到的结果将为华南地区连栋玻璃温室的正常运行和精准调控温室内的小气候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