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从南京的公共绿地植物景观构成加以调查研究,选取南京城区具有代表性的4处样地、共35个样点,检测记录样点温度、湿度、PM2.5等环境质量指标,分析城市绿地调节温度、增加湿度、消减大气颗粒物等生态效应与局部环境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城市绿地与局部环境相互作用。(1)在调节温度方面,绿地对局部环境具有夏季降温、冬季保温的作用,背景环境和植被状况影响绿地调温功能及效益;(2)在增加湿度方面,绿地对局部环境具有明显的增湿作用,背景环境和植被状况影响绿地增湿功能及效益;(3)在消减大气颗粒物方面,城市绿地能有效净化局部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环境和植被状况影响绿地净化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地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缓解市民紧张情绪的作用。介绍了目前城市绿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依据、规划设计理念、指导思想,探索了绿地植物配置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优化现状城市绿地的海绵功能,在归纳总结植物种植结构不合理、植物种植土壤不达标、海绵设施应用不到位、净化措施应用不注重和设施利用功能不完善等影响岳阳市现状城市绿地海绵功能发挥的五个主要因素基础上,根据实例从植被土壤设施相结合优化水量调蓄功能、生态物理方法相结合优化水质净化功能和多价值相结合优化设施利用功能三方面提出海绵功能优化策略,为城市绿地海绵功能改造提供具体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气污染是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植物除了可以监测大气的污染外,在近地表大气污染物的清除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植物净化大气污染物是1种低碳、有效、非破坏型的环境污染修复方式,植物净化污染大气的思想及其技术对城市园林绿化、环境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笔者介绍了大气污染的种类、植物净化大气污染的机理、植物净化大气污染的主要过程,提出了筛选高效净化植物、开发联合修复技术、培育转基因净化植物及合理植物配置等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是指绿地系统为保持城市人类活动和住民身心康健供给物态和心态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公益的能力。通过分析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探讨了园林绿地对城市温度、水、大气、土壤的生态调节作用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园林绿地对于城市大气条件、水热条件、土壤条件等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且具有景观功能,还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因此应该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有效地正确管理,提高规划设计水平,维护城市绿地系统的健康和稳定,维护景观格局和异质性,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管理质量,并且能够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防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防灾避险功能,通过对城市防灾绿地的概念和功能的分析,探讨了郑州市目前城市防灾绿地建设现状及问题,提出了郑州市防灾绿地体系建设措施,以便完善郑州城市防灾绿地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7.
依据《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指南》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等,采用市场价值、替代成本等方法,对蒙自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按固碳释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文化服务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估,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货币化。结果表明:2018—2020年蒙自市城市绿地“生态GDP”分别为32 671.08、26 219.22、198 457.91万元;通过3年对绿地养护的平均投入核算出蒙自市城市绿地每投入1元,产生生态总价值8.59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出远大于绿地养护投入。从碳排放、碳汇、城市规划的角度对蒙自市今后城市绿地发展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油烟净化设备是有效治理餐饮业大气污染物的方法,但是市售净化设备种类繁多,且价格区间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对市售净化设备进行合理评估。提出了一种合理的评估流程,该流程分为实验室评估与现场评估两部分。这种评估方式有助于餐饮企业选择净化设备以及减少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绿地具有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降低噪声、防灾减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更是人们缓解精神压力、强身健体和进行社交的重要场所。呼和浩特市属于中温带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市区年均降水量405.2毫米、年均蒸发量1766.1毫米。本文以呼和浩特市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以下简称“公园”)为例,探究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大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娜 《国土绿化》2009,(11):44-44
城市街道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使街道洁净、景色优美,而且具有制造氧气、调节及改善街道小气候、减弱噪声和净化空气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大气颗粒物被植物表面滞留以及被雨水冲刷的过程,是植物表面将悬浮大气颗粒物转移至地面变为稳定状态的主要过程。探讨植物表面对大气颗粒物削减过程及影响机制,有利于科学评估和筛选空气净化型园林植物,提升绿地生态服务功能。文中综合现有研究,阐述植物表面滞留大气颗粒物和被雨水冲刷过程的原理,讨论植物表面对大气颗粒物的削减能力特征,探讨植物形态结构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颗粒物削减过程和能力的影响机制,最后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空气净化型园林绿地营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园林绿地消减大气PM2.5浓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绿地能有效消减城市空气中的PM2.5浓度,缓解大气污染状况。文中结合现有研究,综合阐述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作用机理,探讨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分析园林绿地中植物种类、绿地结构、绿地面积和宽度对大气PM2.5浓度的消减作用,总结温度、相对湿度、风速、车流量等环境因子以及不同污染条件对PM2.5浓度分布和扩散的影响,提出了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研究趋势,指出应进一步探讨PM2.5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尺度效应、城市绿色空间滞尘功能评估以及PM2.5的消减量与健康效益的关联性等。  相似文献   

13.
城市森林净化大气颗粒物污染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尘颗粒物污染,尤其是PM2.5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城市森林和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城市森林和绿地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概述我国粉尘颗粒物污染状况,并总结了植物净化大气污染研究概况,从4个角度总结目前城市森林与PM2.5的关系研究,包括森林对颗粒物吸附机制、PM2.5对植物的危害影响、不同尺度下植被移除PM2.5的效果比较以及影响吸附过程的其他因素,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包括扩大研究树种的范围、针对研究不同树种特异性吸附偏好及加强各尺度研究的结合等,以更有效地应用城市森林进行大气污染修复.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西北工业大学金叶信息技术学院中心绿地的景观设计方案,本着生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浓郁文化内涵的原则,创造一个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优美环境,为师生提供具有园林艺术氛围的学习、交流、休闲、娱乐和生活的场所.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9年黄冈城区典型样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6种类型绿地面积计算小气候效益,结果表明:改善小气候效益分别为:防护绿地34.84万元/hm2.a>公园绿地16.07万元/hm2.a>道路绿地6.33万元/hm2.a>单位附属绿地6.30万元/hm2.a>生产绿地6.26万元/hm2.a>居住区绿地2.51万元/hm2.a。使用便携式气象仪Kestrel NK4000测定其空气温度,计算城市森林夏季降温和冬季增温的效益,通过货币化的方式直观的反映黄冈城区绿地改善小气候的效益。以此为实例进行森林生态效益相关问题的探讨,提高人们对城市森林,改善居住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利用GIS进行空间分析,对广州市12个区(县)绿地进行信息提取、分类、可视化处理,并分析其城市绿地有效避灾空间的组成、结构和分布情况,并引入绿地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E)、破碎度(C)3个景观生态学指标,对其绿地应急避灾场所的景观格局进行探索。结果表明:2010年,广州市绿地覆盖率达77.8%,人均绿地面积为575.66 m2,有效避灾绿地的服务面积比为49%,全市避灾绿地的多样性指数(H)为1.079 8,均匀度指数(E)为0.778 9,破碎度(C)为84.458 3,整体上较能满足居民应急避灾需求,但个别区(县)由于人口、经济相对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对绿地的破坏程度相对较高,造成避灾绿地系统破碎度大。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绿地景观建设研究进展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地景观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新农村绿地景观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该文通过对我国新农村绿地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新农村的绿地景观特征、绿地分类、绿地景观综合功能和绿化规划等4个方面,剖析了我国新农村绿地景观研究的主要内容、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与建议,以期为我国新农村绿地景观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对广州市增城石滩镇绿地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绿地的组成、分布和空间结构,对镇区绿地的功能、布局、植被组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规划石滩镇绿地生态系统为"一江、两环、双轴、七园"的环网式结构。以公园、水源保护绿带、滨江特色景观、道路防护绿带、风景区、农田防护林网为建设主体,构建开放型的生态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森林绿地空气负离子生态效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杭州市8种类型森林绿地空气负离子及气候因子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郊林地与城区各种类型森林绿地相比,其负离子浓度较高约1020-1230个/cm^3,比城区绿地高出约1.7倍;城区绿地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植物园〉城中公园〉街心公园〉道路〉街头绿地〉居住小区;在森林植物旺盛生长期间,空气负离子水平呈增加趋势;由林缘向林内观测表明,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也呈增加趋势;以高大乔木为主的近自然林,空气负离子浓度高,生态效应明显,而灌草绿地生态效应相对较弱;森林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生境风速、噪音、粉尘含量、光照强度及空气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RS技术与GIS技术在空间数据获取和分析处理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在我国的城市绿地研究中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文中重点介绍RS技术与GIS技术在我国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和景观多样性研究、城市绿地规划布局和监测管理、城市绿地现状及动态调查、城市绿地功能分析与评价、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与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