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认识蜂虎     
2003年春季,洛阳市绝大多数定地蜂场几乎同时出现恶性爬蜂。根据蜂农反映的情况,我们组织人员对这些蜂场进行现场调查和电话询问。调查结果表明:爬蜂体色正常,肢体完整,多数都是青、幼年蜂,与正常健康蜂没有区别。开箱检查,箱内没有异常现象。多数蜂农认为是“爬蜂病”,只有一家认为是药物中毒,并多数喂了不同的蜂药。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如果是病菌或病毒引起的“爬蜂病”,病蜂个体瘦小,头部和腹部多呈暗黑色,透明,腹部有集存物,行动迟缓、颤翅;病蜂多集中在框梁上或箱底边角处,后爬出巢门堆积而死;中毒蜂死后舌伸出,两翅和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最让蜂农伤脑筋的蜂病就是爬蜂病,严重时会使幼蜂、青壮年蜂,甚至老年蜂同时往蜂箱外爬,其蔓延速度令蜂农措手不及,爬蜂病高发时期,蜂场可以在一周左右连爬带盗全场崩溃,蜂尸遍地,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转地蜂场的发展情况,2011~2012年对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进行蜂场组织结构、人文素质及组织化程度调查.结果显示,80家转地蜂场全部是一户一家的家庭结构专业化养蜂场.蜂场以2~4人为主,平均每人饲养52群意蜂.蜂农平均年龄38.5岁,以青壮年为主,适应转地蜂场高强度劳动要求.蜂农文化程度以初中学历为多数,小学、初中、高中的比例约为1∶12∶1.蜂农组织化程度达76.25%~82.5%.上述结果表明,转地蜂场是一种能使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调查中还发现,蜂协、蜂农专业合作社是组织蜂农、普及科学技术、提高蜂农素质、确保蜂产品安全、增加蜂农收入的好组织,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我的蜂场距离本县城一条小河不过百米,最近2~3年来,由于县城人口急剧增加,全县的生活污水没经治理全排到该河段。前几年,各蜂场春繁普遍爬蜂时,我的蜂场倒没觉得爬蜂多严重,最近两年春繁时,别的蜂场基本上没有爬蜂了,而我的蜂场则爬蜂遍地。用尽各种药物效果不佳,并且连续两年春繁垮场,洋槐滴蜜无收,经我们分析认为可能是污染水源所致。2018年越冬场地就选择远离污水3km以上的地段,2019年春繁结束没发生爬蜂,4月5日南繁的蜂场将300箱强群放到离我蜂场不足500 m处,致我场发生大面积盗蜂,被逼无耐又迁回原场。迁回3天就发生爬蜂遍地,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治疗爬蜂病一方大黄、山楂治疗爬蜂病有奇效。今年4~5月份本地有数家蜂场,蜜蜂得了爬蜂病。开始与农药中毒同期,多数蜂友认为是农药中毒。当时我发现不完全是中毒情况。因为农药期过后,蜜蜂的损失却仍照常,蜜蜂是得了爬蜂病。于是我采用中草药大黄、山楂煮水...  相似文献   

6.
宛希平 《蜜蜂杂志》2011,30(1):20-20
2010年7月后,我地蜂场不同程度的发生了爬蜂,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我地蜂场的爬蜂病与除草剂无关,而是传染病。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几年,蜂农朋友普遍反映蜂难养,容易爬蜂,病害多发。特别是春天,需要蜜蜂采蜜的时候,蜂群发展不起来,病多。2016年春季安徽、浙江、江苏等地许多蜂场爬蜂。2018年春季,湖北的蜂群多病,许多蜂场发生白垩病。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秋季治螨不彻  相似文献   

8.
陈宜斗 《蜜蜂杂志》1994,(12):27-28
浅谈“爬蜂病”的观察及防治方法山东省鱼台县陈楼乡陈集蜂场(272345)陈宜斗意蜂“爬蜂病”是近几年出现的急性蜂病,一旦蜂群患了“爬蜂病”,群势很快衰落,蜂场经济效益严重受损。笔者认为“爬蜂病”有早春型、夏秋型和晚秋型三种,患病原因有侵入性感染和非侵...  相似文献   

9.
吴维强 《蜜蜂杂志》2010,30(7):28-28
<正>2010年《蜜蜂杂志》第3期《爬蜂之我见》一文,认为爬蜂病与喷施使用灭草剂有关,我认为爬蜂病与喷施灭草剂无关。因为我曾经在自己的蜂场喷施过灭草剂除草,蜂场附近的旱地与水田也会经常喷施灭草剂除草,但是从未引起蜂群患爬蜂病。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爬蜂病”在我地大流行。实际上 ,“爬蜂病” 2 0 0 1年已经开始流行 ,因为是短期发病 ,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给 2 0 0 2年暴发大流行留下了隐患。据笔者了解 ,凡是进行了预防的 ,危害程度都不大 ;相反损失则大。笔者根据自己蜂场预防的结果与走访情况在此一谈。1 发病情况2 0 0 1年大多数蜂场“爬蜂病”出现在 7月份 ,只是短期发病 ,因为蜜源条件好 ,大都不治自愈 ,没发现慢性麻痹病的症状。 2 0 0 2年发病的情况有些变化 ,在 5月份就出现“爬蜂病” ,并伴有麻痹病的发生 ,到 9月末又出现了“大肚病”和“油炸蜂” ,一直到入…  相似文献   

11.
《中国蜂业》2016,(7):41-42
<正>(续《中国蜂业》2016年第6期)2.圆桶早春分蜂管理养土蜂的蜂农没有习惯去人为分蜂,多数都是蜜蜂自然分蜂,就把它收捕回来,就有了一桶新群。不知道里面是处女王还是老王,心中没数,弄的不好产生第二次分蜂,都不在可控范围内,影响蜂场整体的采集和正常秩序。值得大家共同研究探讨。下面介绍两种分蜂方法:(1)原场移位分蜂法:按照每年蜂场日记,查看每年的分蜂期,在分蜂前就开始人工分蜂。什么叫移位分蜂,就是在蜂桶原来的位置上放上新的桶(消毒处理好  相似文献   

12.
胡元强 《蜜蜂杂志》2008,28(9):14-15
我国目前商品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主要靠转地蜂场生产.转地蜂场追花夺蜜的过程,运输费用成为主要开支.近年随着运输费用不断增加,转地蜂农苦不堪言.国家为了扶持农业,2005年以来开辟"绿色通道",但是蜂群运输在多数省市并没有被列入"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3.
调查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全部是一户一家的专业化养蜂场,蜂场以2~4人为主。2007~2008年人均养蜂数量分别为47.21群和50.53群。蜂农平均年龄35岁,50岁以下分别占95.41%和94.39%。蜂农文化程度:小学分别占6.88%和10.28%,初中分别占83.03%和76.64%,高中分别占10.09%和13.80%;分别有75.00%和76.25%的蜂场订阅蜂业科技刊物;蜂场组织化程度分别达75.00%和76.25%。多数蜂农有丰富的养蜂实践经验,整体人文素质高于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但与现代养蜂业的要求相比仍然偏低,亟待提高。调查中还发现,蜂协、蜂农专业合作社是提高蜂农文化科技素质的主体,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引起爬蜂的因素较多,有病害引起的,亦有因缺乏科学管理造成的。春繁中加脾扩巢不合理及过早上继箱也会引起爬蜂。现把我们近三年来观察到的一些情况录布于下,供大家研究参考。1987年4月中下旬,我们参观了几个蜂场,这些蜂场都程度不同地有爬蜂。细看爬蜂,色泽鲜艳,除极少数个体较小外,其余体态正常,翅肢健全,但只能振翅爬行或跳跃飞行。  相似文献   

15.
蜜蜂“爬蜂病”1988年由南繁蜂场到长白山区采椴树蜜传入,1990年由于受气候异常和蜜粉源条件不佳的影响,加剧了疫病的暴发和传播,罹病蜂场轻者群势下降,重者全群甚至全场覆灭,蜂农频频告急。针对这一紧急情况,为控制疫病蔓延,我们提出了采取与患病蜂场隔离、选用蜜粉源丰富的放蜂场地、饲养  相似文献   

16.
最近从有关方面获悉,某大型蜂产品公司计划创办一个10000群蜂的蜂场,笔者认为此计划难以实现。现谈点个人对此问题的看法。1落实放蜂场地有困难众所周知,办蜂场是离不开蜜源的,无论是定地或转地放蜂,在我国难以解决万群蜂的放蜂场地,尤其长途转地蜂场。笔者估计目前有2.5万~3万户蜂农,约1.5万~2万车蜜蜂,350万~400万箱蜂,因此,放蜂场地竞争激烈,往往因载蜂量过多而减少收益,争场斗殴时有发生。2人员难管理养蜂不仅流动性大,而且人员分散,大都生活在复杂环境中,即使是忠厚老实的农村青年,来蜂场工作几年,多数人容易染上不良习气。蜂场人员…  相似文献   

17.
许多蜂场习惯在南方越冬、春繁,然后沿着油菜花期一路北上追花夺蜜.2006年,从江苏沿海一带由南向北的"过境"蜂不少.当地油菜花期结束后蜂农们有一个短暂的休整期.我在这段时间,看望了熟悉的老朋友和刚结交的新蜂友.  相似文献   

18.
杨金贵 《中国蜂业》2006,57(5):26-26
2005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枣花初期,天气干旱,气温偏高,我地爬蜂严重。在同一放蜂场地,我以8个生产群摆成一排生产复方中药巢蜜,清早起来很少见爬蜂,清扫后几乎看不到爬蜂;而另外的28箱蜂没有生产巢蜜,每天早上箱前爬蜂遍地,清扫过后,到中午又是遍地爬蜂,叫人看了心烦,又清扫一遍,到下午蜂群试飞过后又是遍地爬蜂。  相似文献   

19.
汪平 《中国蜂业》2003,54(4):17-17
我是湖北黄石的一名青年养蜂者 ,在黄冈武穴市春繁和采油菜 ,后到安徽定远县赶油菜。可没过一周 ,便爬蜂遍地 ,让人看了心痛。我赶紧走访了一起来的几家蜂场 ,也全都爬蜂遍地。有蜂友说是从武穴采了一种有毒花粉 ,可往年却没有这种现象。请问爬蜂病有何好办法治疗 ?通过《中国养蜂》向广大蜂友征答。我实在是对遍地的爬蜂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 ,祝《中国养蜂》越办越好 !希望有经验的蜂友们关注爬蜂病 ,共同献计献策。爬蜂病有何办法治?!湖北黄石@汪平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油菜花中后期,我的蜂群突然爬蜂严重,表面上病蜂看不出什么问题,体色正常,无伤残,只是爬到巢门外,成堆,没有往远处爬,蜜蜂腹中有小米粒大小的花粉,有酸臭味。头两天早晚各打扫一次蜂场,病蜂有增无减,心想这架势怕是要垮场。后来我想起杂志上介绍过预防蜜蜂腹胀推荐使用"楂麦汤"。第三天,天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