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在苯噁唑(Rx781094) 狄普诺啡(M5050)作用下,不同时间大鼠血浆、垂体和下丘脑中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结果显示:Rx781094 M5050可降低大鼠血浆、垂体和下丘脑β-EP含量,5min开始显著降低,10min时都降到最低点,分别是8.92ng/mL、131.43ng/mg和9.32ng/mg,60min时β-EP亦低于正常值,至120min时逐渐恢复正常。垂体β-EP含量在10min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Rx781094 M5050能降低大鼠血浆、垂体、下丘脑中β-EP含量,可能是发挥催醒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摆尾法测定苯恶唑(Rx781094)+狄普诺啡(M5050)对二甲苯胺噻嗪(xylazine)+双氢埃托啡(DHE)麻醉大鼠和非麻醉大鼠的痛阈值。结果显示:Rx781094+M5050能够有效拮抗xylazine DHE麻醉大鼠的痛阈升高,从5min开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持续至60min,加速痛敏的恢复;M5050组在10-30min之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Rx781094+M5050引起非在鼠痛敏,5min开始痛阈显著降低,持续至60min,10min时降到最低点(-37.24%,以%MPE表示)。提示:Rx781094+M5050引起大鼠痛阈降低,Rx781094+M5050、M5050可能是一些麻醉药的负拮抗(合)剂。  相似文献   

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在苯恶唑(Rx781094)狄普诺啡(M5050)作用下,不同时间大鼠血浆,垂体和下丘脑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结果显示:R7810924+M5050可降低大鼠血浆,垂体和下丘脑β-EP含量。5min开始显著降低,10min时都降到最低点,分别是8.92ng/mL,131.43ng/mg和9.32ng/mlg,60min时β-EP亦低于正常值,至120min时逐渐恢复正常。垂体β-EP含量在10min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Rx781094 M5050能降低大鼠血浆,垂体,下丘脑中β-EP含量,可能是发挥催醒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恒温水浴摆尾法测定二甲苯胺噻嗪 ( xylazine) 双氢埃托啡 ( DHE)对大鼠的镇痛作用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不同时间大鼠血液、垂体和下丘脑中 β-内啡肽 ( β-EP)的含量 ,并初步探讨了行为学改变与 β-EP含量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xylazine DHE使大鼠在 1 5min时的翻正反射消失阳性率为 93 .3 %,并增加了大鼠的痛阈值及血液β-EP的含量 ,而对垂体和下丘脑β-EP含量的影响则为双相作用 :前时相表现为降低 ,后时相表现为升高 ;统计学分析表明 ,这些作用均较阳性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显著。本研究提示 ,xylazine DHE是一个良好的复合麻醉剂 ;下丘脑释放的 β-EP可能参与了 xylazine DHE的中枢镇痛作用 ;血液 β-EP主要来自于垂体 ,可能参与了大鼠对 xylazine DHE作用的适应性反应 ,在行为及自主功能的调节中起平衡或者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放免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剂量的DHE对大鼠血液、垂体和下丘脑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剂量DHE的实验组中,总体上呈剂量依赖性,随着DHE剂量的增加,血浆、下丘脑β-EP含量上升,最高可达到239.0pg/mL和185.4pg/mg;垂体β-EP含量下降,最低可达27.2pg/mg。值得注意的是低剂量时(低于无效剂量)可使痛阈降低,血浆β-EP含量下降;高剂量则表现为镇痛效应。结果提示:DHE为纯阿片受体激动剂,对大鼠内源性镇痛系统中β-EP的含量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放射免疫学方法 ,检测腹腔注射二甲苯胺噻嗪后大鼠血浆、下丘脑和垂体中 β-内啡肽 (β- Ep)含量的变化 ,以研究二甲苯胺噻嗪对大鼠体内β- Ep的影响。结果 ,不同时间组与对照组相比 ,血浆在给药后 5 min即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大约在 30 m in时达到最高峰 ,然后缓慢下降 ,其中麻醉组持续到给药后 12 0 min(P <0 .0 1) ,而镇痛组只持续到给药后 90 min。不同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 ,下丘脑的 4mg/kg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浆的 4mg/kg组、垂体的 4mg/kg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其他组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 ,组织内的β- Ep含量变化呈增加的趋势 ,这种趋势经相关分析表明 ,给药剂量在 4~ 6 0 mg/kg的范围内时 ,组织内的β- Ep含量与给药剂量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 (r血浆 =0 .9748,r下丘脑 =0 .96 7,r垂体 =0 .977,均 P <0 .0 1)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多糖(LPS)刺激对仔猪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2头断奶仔猪,分成2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试验组注射100μg/kg体重的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LPS或生理盐水4 h后采血,测定血浆中与应激相关激素的含量;采血后屠宰仔猪,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测定TLR4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包括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LPS刺激导致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显著上升(P<0.05)。2)LPS刺激导致TLR4信号通路关键基因TLR4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中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My D88在垂体、肾上腺中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下丘脑中mRNA表达水平有升高的趋势(P<0.10);IRAK1在垂体、肾上腺中mRNA表达水平有升高的趋势(P<0.10);TRAF6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中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NF-κB在垂体中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LPS刺激激活了HPA轴,诱导了HPA轴的TLR4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评估急性高温下肉鸡的热应激反应、体温调节和代谢变化及其潜在激素调节机制。选取900只1d的公雏(Ross 708)饲养至31日龄;然后,随机分成热应激和无热应激2个处理中。于热应激开始前收集血液样品;随后将一半的笼子移入2个高温房间(35℃)处理8小时;其余笼子留在常温房间(22℃)。热应激处理5小时后收集血液样品,屠宰并收集下丘脑和垂体样品(每个处理16只肉鸡),保存至-80℃,比较下丘脑和垂体中关键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基因的m RNA水平。结果发现:HS组肉鸡采食量和体重及血浆碳酸氢根离子、钾离子、CO_2和T_3水平显著降低(P 0.05),而其死亡率及血浆葡萄糖、p H、T4和皮质酮水平显著增加(P 0.05)。HS组中肉鸡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基因m RNA表达显著下调(P0.00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2基因m RNA表达显著上调(P=0.001)。热应激提高了垂体甲状腺激素受体β(P=0.01)(2.8倍)和甲状腺刺激激素β(P=0.009)(1.4倍)基因m RNA表达;而对下丘脑相关基因m RNA水平无影响。结果表明:热应激显著影响促甲状腺激素轴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轴激素分泌反应,期望通过营养策略调节此通对缓解热应激。  相似文献   

9.
研究噻环乙胺麻醉下大鼠不同脑区内源性阿片肽含量的变化,探讨噻环乙胺中枢麻醉作用可能的机理。Wista大鼠128只,随机抽取8只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随机均分为5个试验组,分别用于测定L-Enk、M-Enk、β-EP、dynA和OFQ的含量;每个试验组又随机均分为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3个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脑区内源性阿片肽的含量。结果显示腹腔内注射噻环乙胺25mg·kg-1后,麻醉组大鼠大脑皮层和丘脑内L-Enk、M-Enk、β-EP和dyn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OFQ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海马内L-Enk、M-Enk和β-E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dynA和OFQ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脑干内M-Enk、β-EP和dyn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OFQ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L-Enk的含量无显著变化;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上述各脑区内L-Enk、M-Enk、β-EP、dynA和OFQ的含量均恢复显著(P0.05);麻醉全过程中,小脑内5种内源性阿片肽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提示噻环乙胺对不同脑区内源性阿片肽的影响,可能是其产生全麻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噻环乙胺中枢麻醉作用,可能与增加大脑皮层和丘脑内L-Enk、M-Enk、β-EP和dynA,海马内L-Enk、M-Enk和β-EP和脑干内M-Enk、β-EP和dynA的含量,同时降低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内OFQ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妊娠期小鼠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中催乳素释放肽(PrRP)及其受体(PrRP-R)mRNA的表达规律,选用妊娠6、12、18 d小鼠(n=6),取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利用半定量PCR方法测定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PrRP和PrRP-R mRNA表达水平,另外利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浆孕酮(P)、雌二醇(E2)和催乳素(PRL)水平,探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PrRP和PrRP-R mRNA与血浆P、E2、PRL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妊娠期小鼠下丘脑、垂体、卵巢中都有PrRP、PrRP-R mRNA的表达,其中卵巢PrRP mRNA表达量较高,而下丘脑PrRP-R mRMA的表达量较高.妊娠期小鼠血浆P水平与垂体PrRP mRNA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垂体PrRP mRNA与下丘脑PrRP-R mRNA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妊娠期m浆高水平的P可能通过抑制垂体PrRP mRNA的表达,进而作用于下丘脑参与妊娠相关调控.妊娠期小鼠血浆PRL水平与下丘腩、垂体、卵巢PrRP和PrRP-R mRNA的表达晕均无显著相关关系,提示血浆PRL水平可能小受上述组织PrRP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脂多糖(LPS)对断奶仔猪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试验组注射LPS。注射后1.5 h和3 h采血,3 h采血后屠宰。结果表明:LPS刺激后1.5 h,中性粒细胞含量及其比例显著下降(P<0.05);LPS刺激后3 h,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含量显著下降(P<0.05)。LPS刺激后1.5 h,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激素(CRH)含量显著上升(P<0.05);LPS刺激后3 h,血浆TNF-α、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显著上升(P<0.05);LPS刺激导致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和髓质中PPARγ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5)。这表明LPS导致免疫应激,激活HPA轴,诱导HPA轴PPARγ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究RF酰胺相关肽3(RFamide-relatedpeptide,RFRP-3)对大鼠脾脏形态结构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选取SD大鼠10只,用于RFRP-3及其G-蛋白偶联受体147(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R147)的分布定位研究;另一部分选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雌雄各半,分别为对照组(0.9%氯化钠)、RFRP-3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1和10μg/100μL,共注射200μL),连续腹腔注射14 d。采用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脾脏中RFRP-3及GPR147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确定其分布与定位;大鼠麻醉后心脏采血并分离血清,用抗体芯片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大鼠解剖后取脾脏,测量脾脏长度并计算脾脏指数;采用HE染色方法检测腹腔注射RFRP-3对脾脏形态学变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中IL-1β和TNF-α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RFRP-3 mRNA在SD大鼠脾脏中无表达,GPR147 mRNA呈中等程度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SD大鼠脾脏中均有RFRP-3及其受体GPR147的表达;RFRP-3主要分布于脾脏的红髓,GPR147主要分布于白髓;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RFRP-3均可使血清IL-1α、IL-1β、TNF-α及MCP-1升高,脾脏长度增加、脾脏指数升高。HE染色结果显示,脾脏白髓面积增大、脾小结增多;红髓内脾索增粗、红细胞明显增多。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脾脏中IL-1β和TNF-αmRNA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上述结果表明,RFRP-3可能通过旁分泌方式到达大鼠脾脏上的GPR147受体进而发挥其增强脾脏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6-二甲苯胺噻嗪(rompun,xylazine),广泛用于马、牛、羊、犬、猫、兔等多种动物的麻醉.例如2,6-二甲苯胺噻嗪复合麻醉剂对犬呼吸系统影响的评价[1].但是其作用机制却未见报道,本试验通过研究2,6-二甲苯胺噻嗪对大鼠不同脑区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揭示2,6-二甲苯胺噻嗪复合麻醉剂对中枢神经系统钠、钾泵的作用机制,以阐明其麻醉作用对跨膜信号转导机制的影响,为今后α2-受体激动剂合理应用于临床建立理论依据与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大麻二酚(cannabidiol, CBD)对大鼠足底切口痛模型术后镇痛效果及机制,试验选取体重为200~220 g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阴性对照组(CBD组,大鼠按体重腹腔注射CBD 30 mg/kg)、模型组(大鼠进行右侧足底切开术)和CBD干预组(即CBD+模型组,大鼠在足底切口痛模型建立前1小时按体重腹腔注射30 mg/kg的CBD),术前1天和术后6小时、1天、3天、5天、7天进行机械和电热痛阈值的测定,随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脊髓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脊髓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质量浓度,Western-blot检测脊髓Toll样受体4(TLR4)、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NF-κB表达量及定位情况。结果表明:与CON组比较,模型组在术后6小时、1天、3天、5天、7天机械痛阈值和电热痛阈值均极显著降低(P<0.01),CBD+模型组在术...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免疫应激对仔猪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应激基因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2头杜×长×大仔猪,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试验组注射100μg/kg体重的脂多糖(LPS)建立免疫应激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注射LPS或生理盐水4 h后屠宰,取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HPA轴应激基因和NOD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在HPA轴中的mRNA 表达水平。结果表明:LPS导致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黑素皮质激素肽和肾上腺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mRNA 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LPS导致HPA轴中NOD信号通路关键基因NOD1、NOD2、受体互作蛋白2和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 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LPS促进了HPA轴应激基因和NOD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脑啡肽( enkephalin,ENK)为内源性阿片肽,分为甲硫氨酸脑啡肽( MEK)和亮氨酸脑啡肽(LEK)两种.脑啡肽分布广泛,功能复杂,涉及疼痛、免疫、记忆及情绪等生理活动的调节[1].β-内啡肽(β-EP)也是体内主要的内源性阿片肽,主要存在于下丘脑-垂体轴中,是镇痛系统的主要递质.  相似文献   

17.
侧脑室注射Leptin对大鼠下丘脑前阿黑皮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体重 180~ 2 0 0 g的雌性 SD大鼠侧脑室中注射重组瘦素 (L eptin) 1μg,采用 RT- PCR测定了其下丘脑前阿黑皮素 (POMC) m RNA和 L eptin受体 (OB- R)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注射重组 L eptin后 ,OB- R基因和 POMC基因表达量均上升 ,与生理盐水注射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 ,P<0 .0 1)。由此认为 ,L eptin在大鼠下丘脑 POMC的调控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炎症反应与疼痛反应,在选择11只6-12月龄、体重为4.0-6.5 kg的西施犬、北京犬和小型杂交犬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后,每天观察受体犬的全身及眼部表现,并于术后30 d内每5 d和30 d后每10 d采集1次受体犬外周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的TNF-α、IL-2与β-EP含量,研究其动态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术后第5-10天各受体犬血清TNF-α、IL-2、β-EP含量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从术后第15天开始,受体犬血清TNF-α、IL-2、β-EP含量则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不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犬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和术后局部使用地塞米松,基本不出现亚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或排斥反应程度很轻,术后血清TNF-α含量的动态变化不宜用于免疫排斥反应的早期预测及诊断;犬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血清IL-2含量可随眼部炎症程度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术后监测其变化可作为判断角膜移植术后炎症程度及其转归的重要指标;角膜创伤及其表面线结可引起犬的疼痛反应和血清β-EP含量显著升高,术后监测血清β-EP含量的动态变化能够准确反映角膜移植后犬对角膜疼痛的应激程度。  相似文献   

19.
热应激对兔垂体和下丘脑CAT与SOD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热应激温度及持续时间对兔下丘脑与垂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80日龄~90日龄的健康新西兰兔60只,随机分为3组,高热组、低热组和常温对照组。每天热应激3 h,分别在处理后15、30、45、60 d处死,取下丘脑和垂体组织,研究热应激对组织的损伤机制。结果表明,下丘脑与垂体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显著降低,相同应激温度条件下,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其CAT活性显著降低;下丘脑和垂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随着温度升高显著降低,相同应激温度条件下,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同一应激组中其活性也显著降低。说明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应激温度的增加,垂体与下丘脑的抗氧化能力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探究RF酰胺相关肽3(RFamide-relatedpeptide,RFRP-3)对大鼠脾脏形态结构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选取SD大鼠10只,用于RFRP-3及其G-蛋白偶联受体147(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R147)的分布定位研究;另一部分选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雌雄各半,分别为对照组(0.9%氯化钠)、RFRP-3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1和10 μg/100 μL,共注射200 μL),连续腹腔注射14 d。采用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脾脏中RFRP-3及GPR147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确定其分布与定位;大鼠麻醉后心脏采血并分离血清,用抗体芯片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大鼠解剖后取脾脏,测量脾脏长度并计算脾脏指数;采用HE染色方法检测腹腔注射RFRP-3对脾脏形态学变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中IL-1β和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RFRP-3 mRNA在SD大鼠脾脏中无表达,GPR147 mRNA呈中等程度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SD大鼠脾脏中均有RFRP-3及其受体GPR147的表达;RFRP-3主要分布于脾脏的红髓,GPR147主要分布于白髓;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RFRP-3均可使血清IL-1α、IL-1β、TNF-α及MCP-1升高,脾脏长度增加、脾脏指数升高。HE染色结果显示,脾脏白髓面积增大、脾小结增多;红髓内脾索增粗、红细胞明显增多。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脾脏中IL-1β和TNF-α mRNA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上述结果表明,RFRP-3可能通过旁分泌方式到达大鼠脾脏上的GPR147受体进而发挥其增强脾脏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