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甘蔗二点螟各代发生期较长,第一代成虫发生期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因此整代产卵期长达30余天。 我们进行了室内杀卵效果试验:用3%呋喃丹加水稀释至有效浓度0.1%,浸二点螟卵块一分钟。 同时在盆栽的蔗苗根区,每株根部挖孔撮施3%呋喃丹颗粒剂2克(折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12斤),进行内吸杀虫及药效期试验。  相似文献   

2.
颗粒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0—61连续二年在河北衡水施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春、夏玉米心叶末期用5% DDT 颗粒剂,不仅前期的螟虫减少了80—90%左右,穗期的螟害也适当地被控制。1次施药能减少整个春玉米生育期的虫数65—77.4%,夏玉米60—71.9%。防治效果似与玉米后期虫口密度有关。心叶期防治以在心叶末期为最理想,提早施药不能获得最高效果。心叶期防治2次与防治1次的效果没有差异。心叶末期与穗期各防治1次,收获时检查,防治效果春玉米上可达85.8—88.6%,夏玉米90.6—91%。因此,在螟害较轻的年分,防治1次即能解决大部分的螟害问题,大发生年分,可以在穗期再防治1次。试验证明不同载体、不同加工方法配制的颗粒剂、不同用量和不同施用方法的防治效果差异都不显著。虽然含5% DDT 或0.5—1f6的颗粒剂的残效能维持1个月以上,但由于田间植株上残存的颗粒剂损失很快,1个月后的残存量仅为12—15%,因此1次防治的效果受到限制。由于防治效果与施药时螟卵发生的情况关系不大,而心叶未期是防治最适时期,因此作者建议可以玉米生育阶段作为施药时期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1962年在北京夏玉米上用顆粒剂防治玉米钻心虫的結果表明:心叶末期施5%DDT顆粒剂,防治一次,每株2克,在一般年份,从产量上来看是很有利的。同时对药剂残效,幼虫在玉米不同生育期植株上的分布,以及顆粒剂在心叶期施药至抽雄后在植株上的分布测定,并結合顆粒剂小区防治試驗。分析結果说明:心叶末期施药,影响药效的主要原因,不是5%DDT残效的問題,而是抽雄后药剂在植株上部分布較少,尤其是包在雄穗节外的第一叶腋没有药,而此时期,幼虫在植株上部分布較多,同时DDT速效也不如666。  相似文献   

4.
玉米盛发期主要在抽穗期以后;而防治玉米螟的适期在玉米心叶末期,有人认为不能兼治。但据试验施药期如在抽雄前7天,对玉米螟和玉米蚜虫可以一次施药兼治,既可减少施药次数,又可节约开支,据我们试验用1%的1605颗粒剂(自制或铜山农药厂生产的)单株施药1克兼治效果都在70%  相似文献   

5.
吕祖益 《植物保护》1981,7(3):29-29
“1605颗粒剂”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制的一种新型有机磷颗粒剂。含1%1605,以石腊为粘结剂,用包农法制成。规格为16—60目。 河南,辽宁在舂,夏玉米上防治玉米螟,均采用心叶末期一次施药,直接撒入心叶丛  相似文献   

6.
玉米不同生育期遭受螟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63年在北京防蛾网室的条件下,在盆栽春玉米上分期用人工接种螟卵,試驗螟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得出如下的結果: 玉米产量的损失与玉米螟为害当时玉米的生育时期有密切的关系。在螟虫数量相同或接近的情况下,心叶期(心叶中期、心叶末期)被害较穗期(灌浆期)影响产量显著为大;心叶末期孵化的螟虫,其为害所造成的損失又显著较心叶中期为大。心叶期被害的处理,产量較对照区显著減低,但穗期被害的处理,每株平均虫数为3.5—15.1时,产量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同一接种时期,处理間平均虫数的差异大部分是显著的,但产量間的差异則不显著。玉米受害时期对产量的影响远較同一时期不同虫量的影响为明显。虫数与心叶中期和穗期接种的两个处理的产量有显著的負相关,相关系数分別为-0.89和-0.88;虽然产量随着虫数的增加而递減的趋势是明显的,但每株虫数在1—12头的范围內,产量间差异不一定显著。虫数与心叶末期接种的处理的产量,相关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供試株数太少的原因。应用迴归方程式計算时,每增加一虫产量的損失,心叶中期为3.17%,穗期为1.84%。接种后被害玉米发育受到影响,心叶期遭受螟害植株高度減低17%。作者等指出心叶末期孵化为害的螟虫影响玉米产量特别严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玉米抽雄时,这批幼虫尚未成熟,大量轉移蛀入茎稈或为害正在成长中的雌穗,妨碍营养物的輸送和雌穗的正常受粉所致。本文試驗所得的結果,初步指出当前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提倡在心叶末期施药的措施,不仅从減少虫数上看是适当的,从保証产量的角度来看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辽宁地区玉米螟化学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8—1962年在辽宁省新金、辽中及沈阳三地,对为害玉米及谷子的玉米螟进行了化学防治試驗。試驗証明:玉米心叶末期或田間初見卵后20—25天,或田間第一代螟卵接近绝跡时均可作为辽宁地区进行化学防治适期的标准。用5%DDT或1%六六六顆粒剂适期施药,对第一代玉米螟都有100%效果。于玉米收获前剖查,經5%DDT与1%六六六顆粒剂处理后,減虫率分別为70%以上和60%以上。心叶期增加施药次数并不能增加防治效果。从顆粒剂的加工方法来看,混和顆粒剂优于拌粉顆粒剂。谷子上化学防治的适宜时期,为田间初見卵后15—20天,相当于第一代卵高峯或卵高峯后3—5天。用5%DDT、0.5%六六六1∶1混合粉剂,每亩4斤施于谷子茎基部,一次施药,可得70—80%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植物保护》1980,6(5):23-23
氟乐灵除草剂具有选择性强,杀草谱广,残效期长,便于机械化耕作,使用安全等优点。目前在我国东北大豆田大面积施用,防除田间杂草。为了尽快解决京郊菜区茄科、豆科、葫芦科菜田除草问题,1979年我们在十多种蔬菜田上进行了试验示范。主要在直播育苗菜田播前施药和移栽定植蔬菜田栽前或栽后缓苗后喷雾或撒施毒土处理,并混入土中。现把效果报道如下: 1.用48%氟乐灵乳油0.25—0.3斤/亩,对京郊菜田常见杂草如稗、狗尾草、马唐、画眉、藜、小藜、灰绿藜、反枝苋、凹头苋等防效显著,可达90%左右。持效期为3—4个月,一次施药,可维持整个生育期内田间不发生草荒,而且使用方便,可在播前或移栽前结合整地施药,施药后可中耕松土,不存在破坏土层降低药效的问题。和现在大量推广的除草醚相比:①成本低,按每亩用0.25斤药  相似文献   

9.
包括草地贪夜蛾、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在内的鳞翅目害虫是安徽省夏玉米生产上发生最重、为害最大的一类虫害,为探索其高效绿色的防控技术,分别于心叶初期和心叶末期,施用两种苏云金杆菌G033A和PS3微型颗粒剂,研究其对玉米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心叶保护效果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心叶初期以人工撒施方式,按300、450、600 g/667 m2剂量施药后7 d,G033A微型颗粒剂对害虫的防效分别为71.62%、77.18%和81.54%,PS3微型颗粒剂的防效分别为75.00%、83.73%和86.91%;G033A微型颗粒剂对玉米心叶保护效果分别为59.42%、68.86%和71.72%,PS3微型颗粒剂分别为65.08%、72.64%和75.50%,持效期均可达14 d。心叶末期以无人机撒施方式,按照1、1.5、2 kg/667 m2剂量施药后7 d,G033A微型颗粒剂对害虫的防效分别为76.90%、81.22%和86.02%,PS3微型颗粒剂分别为81.71%、84.89%和89.20%,药后14d防效均开始下降;挽回产量损失率G033A微型颗...  相似文献   

10.
呋喃丹颗粒剂防治亚洲玉米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呋喃丹(Puradan)是一种广谱、高效氨基甲酸酯类杀虫、杀线虫剂,对害虫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Witrowski(美1980)试验应用10%呋喃丹颗粒剂防治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 Hiibner),使用飞机低空或用动力机械田间撒施,每亩有效成份分别为75和99克,对欧洲玉米螟有显  相似文献   

11.
Bt乳剂防治玉米螟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地区1984—1986年开展了用生物农药Bt乳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投药防治一代玉米螟,以亩用Bt乳剂150克加细砂3.5—5公斤配制颗粒剂效果最好其减孔株率和减孔率都在80%以上。最佳施药期是在玉米心叶末期之前,具体时间应视各年气候而定,沈阳地区一般为6月30日至7月5日。  相似文献   

12.
穗期玉米螟为害对夏玉米产量损失影响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工接卵方法研究夏玉米小黄品种乳熟到完熟阶段玉米螟幼虫数量与产量的相关,得知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呈直线相关。单株每增加幼虫1头,百株产量损失0.17斤,损失百分率为0.89%,影响极小。如按每亩2300株计,在上述玉米生育阶段内无虫时的产量436斤,单株平均有虫1头时,每亩损失约4斤。作者初步认为:北京地区夏玉米使用颗粒剂一次防治螟害,在玉米较早生育期(如心叶末期或开花授粉期)施药,效果应优于在卵高峯前后施药。  相似文献   

13.
克百威(carbofuran)又称呋喃丹、虫螨威,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型杀虫、杀线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本品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0~60天,持效期长。制剂有3%颗粒剂和35%种子处理剂。一度市场农药短缺,不法分子用砂粒涂渍红色染料冒充克百威颗粒剂;或是低投料,  相似文献   

14.
呋喃丹是一种内吸杀虫剂。施入土壤后可转送到茎、叶、花、果各个部分。残效期可达四十天左右。 四川平昌县是一个水稻产区,也是一个养蚕基地。在水稻栽秧时,每亩深施呋喃丹三斤,防治水稻害虫效果很好。但用后不久发现蚕子有中毒死亡现象。经调查,将施了呋喃丹的泥土取出,把没用过呋喃丹的桑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六六六泥团塞根有治螟效果的报导[黄山等,1956],为改进施药方法,我所于1957年进行土壤施药的盆栽药效測定,效果良好;1958年,田間防治試驗因处理时間太早(4月28日施药),效果不显;1960及1961年又进行田間試驗,因当年螟害輕微,防治效果也不够显著。据文献报导,六六六土壤施药,每亩用丙体六六六180克(折合数),对第一代二化螟防治效果良好,残效期达20—30天,并指出药剂系通过稻根内吸和沿叶鞘間上升的作用,杀死蛀入的蚁螟。昆明地区一般早栽田,栽秧后15—25天,正是螟卵盛孵期。1963年在昆明市郊区早栽田内,进行六六六土壤施药試驗,观察防治第一代三化螟的效果。試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5%呋喃丹颗粒剂,粒度20—48筛目,扁圆形,深蓝色,在水中不解体。供试高粱品种:191。 将每株高粱所需的5%呋喃丹颗粒剂0.5克加硫酸铵6克混拌均匀,穴散施为一处理;加硫酸铵6克后,再加细土15克拌勺,加水搓成球5粒,穴球施为另一处理;并设空白对照。7月3日追拔节  相似文献   

17.
孙品贤 《植物保护》1980,6(1):25-25
呋喃丹内吸剂农药作为根区施药防治多种农业害虫较之目前常规用法有其许多优点,而引起国内外人们的重视。呋喃丹颗粒剂根区施药是把呋喃丹拌泥做药球深施到植株根部,通过根部吸收,再由植株中的输导组织把药剂自下而上输送到植株各部。因此,根区施药至呋喃丹农药出现在褐稻虱取食部位——植株基部叶鞘内,要有一定的时间。为了探索呋喃丹一次根区施药防治连晚二至四代褐稻虱的适期,我们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8.
供试药剂为0.1%、0.15%功夫颗粒剂(由ICI公司提供),自配1%1605煤渣颗粒剂为对照药剂。 于心叶末期的玉米植株上,人工接种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三、四龄幼虫5头/株。10小时后施颗粒剂,用量为:功夫颗粒剂0.16克/株;1605煤渣颗粒剂  相似文献   

19.
韩桂仲 《植物保护》1981,7(4):27-27
利用玉米自身的抗螟性是综合防治玉米螟的重要方面。据报导:玉米本身含有三种以上的化学物质,抗螟素甲、乙、丙及其衍生物和其它物质,对初孵螟虫有厌食和抑制生长的作用。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遗传。 玉米植株的心叶是玉米螟幼虫的趋向部位。抗螟素在心叶期活力最高,其活力和浓度随着玉米株高的增加而下降的。因此在心叶中、末期接虫鉴定能表现出抗螟性的品系,在生产中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呋喃丹是美国生产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一个新品种,用于杀虫、杀螨和杀线虫,七十年代引进我国,当时防治水稻害虫效果好,特别是对稻瘿蚊,防效更显著,且残效期长,深受群众欢迎。随后,扩大使用于防治甘蔗害虫。为了总结经验,解决使用中的存在问题,轻工业部糖业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6月11日至16日在广东省番禺县和湛江市召开了甘蔗田使用呋喃丹现场参观和技术座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