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所谓"爆发出菇",即在食用菌栽培时,通过人为调控条件,使之出菇形成"爆发"之势。平菇出菇期一般长达3~5个月、出菇3~4潮、生物学效率100%左右,一旦"爆发出菇",可将传统栽培总产量的80%甚至100%的产量一次性出齐,生物学效率可超过150%,既缩短栽培管理时间,又提高  相似文献   

2.
所谓“爆发出菇”,意指食用菌栽培时,通过人为调控条件,使菌袋尽量延长发菌时间,积蓄最大数量的生物能量之后,一旦出菇,便形成“爆发”之势,使原来长达3-5个月、3-4潮出菇、生物学效率100%左右的栽培管理水平,一旦“爆发出菇”,其总体产量一次性出齐,最高可达到生物学效率超过160%的生产效果,既缩短了栽培管理时间,又提高菇品的商品质量及其商品价值,在与原来栽培一批相同的时间内,可连续栽培3批以上,投入产出比大大提高,尤其对于定单蘑菇基地、商品生产基地来说,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爆发出菇”的技术要点为:  相似文献   

3.
塑料袋栽培平菇过程中,采用常规栽培方式(即塑料袋两端出菇),在采收2~3潮菇后,塑料袋中培养料水分含量减少且补水困难,严重影响了后期产量.近年来,我们采用了双排菌墙垒土高产栽培技术,使平菇生产的生物效率由常规栽培的100%~120%提高到20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常规栽培的平菇等食用菌,经过较长时间的出菇,菌袋大多失水严重,难以继续出菇。采用营养调配,菌丝后熟技术栽培的,生物学效率已在100%~150%,可不必继续进行出菇管理,应清理菌袋,打碎晒干,留作鸡腿菇、双孢菇、草菇栽培原料。采取常规技术生产的,要达到继续出菇的目的,必须给菌袋补水,可采取下述办法进行。  相似文献   

5.
所谓"爆发出菇",意指食用菌栽培时,通过人为调控条件,使菌袋尽量延长发菌时间,积蓄最大数量的生物能量之后,一旦出菇,便形成"爆发"之势.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方式对猴头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不同栽培方式(瓶栽、袋栽、泥墙栽培)对猴头菇生物学效率、生育期和子实体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选择适合的栽培技术体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瓶式栽培猴头,菌丝萌发快,发菌期短,生物学效率较高,菇体圆整;袋式栽培猴头,产量高,菇体适中;抹泥墙栽培猴头,现蕾需时长,易产生巨型猴头,生物学效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7.
白灵菇泥墙式栽培方法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的栽培模式。其优点主要在于好管理、产量高、效益好,一个菌棒可产出2~3朵菇,每朵150~200g,生物学效率可达70%~80%。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栽培料配方及出菇模式对阿魏菇产量的影响,根据阿魏菇最适出菇温度及我国北方气候特点,连续2年在本所半地下式大棚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阿魏菇最适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86%,麦麸10%,玉米粉3%,石膏1%,pH7 5。最适栽培方式为脱膜竖放畦栽,覆土至菌棒3/4处,每袋装干料300g,生物学效率可达122 67%。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以桑枝屑为原料、适合秀珍菇夏季栽培的最佳配方,为实现桑枝条资源化和秀珍菇反季节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移动式菌棒制冷"工艺对菇棚进行降温刺激,以不同添加比例的桑枝屑(90%、85%、80%)为原料配制成3个栽培配方,以玉米芯添加麸皮的配方作对照,比较各配方栽培秀珍菇的菌丝生长情况、鲜菇产量、生物学效率、经济效益及氨基酸含量。【结果】不同桑枝屑添加配比的栽培配方在夏季栽培秀珍菇均能正常出菇,但对秀珍菇菌丝生长、鲜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不同,综合考虑,以桑枝屑80%、麸皮18%、碳酸钙1%、石灰1%为配方进行秀珍菇夏季栽培的效果最佳,其菌丝长势好,平均每袋鲜菇产量、生物学效率、投入产出比和氨基酸总量均最高,分别为0.48 kg、111.6%、1∶2.57和4.24%。【结论】利用"移动式菌棒制冷"工艺,以桑枝屑为主料添加麸皮、碳酸钙、石灰的配方在夏季栽培秀珍菇是可行的,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是大型肉质伞菌,菇柄肥厚,质地脆嫩,味道纯正,保质期长,市场售价较高,栽培效益较好。但常规栽培转化率较低,特别是后期产量很低。"速转"即快速转化新技术栽培,有以下优点:一是菌龄可缩短10天左右,转化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100%以上;二是有利于实现半机械化操作,省工节本增效;三是杏鲍菇商品性好,售价高;四是易管理;五是产量高,特别是后2潮菇产量为常规栽培的1~2倍。一、选用良种。选用纯化的PLeura菌株。其菇体单生或丛生,单菇重100~150克,菌龄50~65天,出菇温度5~20℃。  相似文献   

11.
鸡腿菇学名毛头鬼伞,是我省及北方各地春秋两季降水后在沟边、田埂和树根周围生长的一种野生菇,因圆柱状菌盖连同菌柄形似鸡腿而得名.幼小菇体菌肉细嫩,鲜美可口,具有降血糖、去痔疮和益脾胃等功效,近年来国内对野生鸡腿菇驯化栽培取得成功,栽培者越来越多,其消费市场十分广阔,鲜菇、干菇、盐渍菇均受欢迎.但按照传统的栽培方法,污染严重,产量不稳,管理难度大.我们经过近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一套在日光温室中栽培鸡腿菇的新技术,栽培污染率低于1%,生物学转化率高达100%,生产周期比传统栽培法缩短30~40 d.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玉米芯为主要原料,添加合适比例的辅料如豆饼粉、麸皮、玉米面等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研究,探求利用玉米芯栽培杏鲍菇的高产优质配方,结果表明玉米芯77%,麸皮15%,豆饼粉2%,玉米面4%配方和玉米芯73%,麸皮20%,豆饼粉1%,玉米面4%配方,杏鲍菇出菇整齐,质量好,产量高,生物学效率达到90%以上,可作为栽培杏鲍菇的高产栽培配方。  相似文献   

13.
张彪 《农家顾问》2001,(7):25-26
用玉米芯栽培平菇,成本低,效益高,多数资料介绍生物学效率在80%~100%。如采用添加高剂量生石灰、发酵处理及二次阳畦出菇方法,栽培成功率可达100%,生物学效率在130%以上,具体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采用稻草、玉米芯、玉米秸秆等农作物秸秆作为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栽培料,研究6个不同栽培料配比处理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出菇时间、产量的影响,筛选出大球盖菇的最佳栽培料配比。结果表明,采用50%稻草、50%玉米芯的配比大球盖菇产量最高,达11.88 kg/m~2,生物学转化率为95.01%。  相似文献   

15.
王丽  刘阳  柴建明  王维  张鑫  张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17-9518,9537
[目的]探索长根菇优质高产技术。[方法]研究了不同的母种、原种、栽培种和袋栽培培养基对长根菇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4种母种培养基中,A-加富培养基最有利于长根菇菌丝生长,表现为生长快、洁白、健壮;2种原种培养基中,F-棉籽皮培养基营养丰富,更适合于长根菇菌丝的生长;2种栽培种培养基中,配方G比配方H营养丰富,更适合于长根菇菌丝的生长,表现为生长快、菌丝健壮洁白、抵抗杂菌能力强;4种栽培袋培养料配方中,配方I培养基栽培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8.7%,比配方L(CK)提前6 d左右出菇,子实体形态及颜色均正常;麦粒菌种比固体菌种提前6 d出菇,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结论]使用该试验创新所得方法可简化栽培工序,降低成本,明显提高长根菇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以桉木屑为主料的秀珍菇栽培配方,为桉木屑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桉木屑50.0%、麦麸10.0%、石灰3.0%、石膏1.0%和过磷酸钙1.0%为基础培养基,分别添加35.0%棉籽壳、玉米芯、桑枝屑及甘蔗渣,设置4个秀珍菇出菇试验配方,进行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添加桑枝屑的配方综合表现最理想,其生物学效率为72.5%、投产比为1∶1.96,可明显降低秀珍菇栽培原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添加棉籽壳的配方生物学效率达74.2%,但其成本过高,投产比仅1∶1.65;添加甘蔗渣的配方生物学效率较低,为65.3%,但其成本最低,投产比最高,为1∶1.99;添加玉米芯的配方表现最差,生物学效率和投产比均最低,分别为62.1%和1∶1.60.[结论]桉木屑加桑枝屑配方可作为秀珍菇高产高效的本地化原料栽培配方在广西各食用菌栽培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金针菇新的栽培原料,增加红麻种植的经济效益,进行红麻副产物栽培金针菇试验。通过测定不同营养条件下金针菇的菌丝生长速率和生物学效率,确定红麻副产物栽培金针菇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红麻副产物培养基pH为 6.5,培养基中含麻骨50%、氮源30%、水分67.5%,且添加0.5%石灰粉、0.5%碳酸钙和1%白糖时栽培金针菇的生物学效率最高,达111.0%;红麻骨培养基上的‘金杂19’出菇齐,生物学效率可达106.7%,‘长白201’出菇早,色泽好,生物学效率约为101.6%。  相似文献   

18.
白灵菇泥墙式栽培方法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的栽培模式,其优点主要在于好管理、产量高、效益好,一个菌棒可产出2~3朵菇,每朵150~200g,生物学效率可达70%~80%,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平菇不同温型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平菇品种99为对照,对引进的4个平菇品种在不同温度区间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4155、4142在出菇温度为10~25℃时随着栽培温度的升高出菇提前,朵形增大,商品性好,生物学效率提高;最适出菇温度为20~25℃,此条件下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33.90%、131.21%。4195、99的最适出菇温度为15~20℃,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13.14%、110.62%。4513在15~25℃条件下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桑枝屑不同添加配比对金福菇产量、效益的影响进行研究,以筛选出金福菇最适桑枝屑栽培配方,为实现桑枝条资源化利用和食用菌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传统的甘蔗渣、棉籽壳、麸皮培养基配方为对照,设计4个以桑枝屑为主料、麸皮为辅料的培养基配方,通过制作菌袋、脱袋覆土、出菇管理与采收等环节,比较各配方金福菇的产量、生物学效率及投入产出比。【结果】利用桑枝屑为主料栽培金福菇,各配方均能正常出菇,但金福菇的产量与桑枝屑、麸皮的配比有关;配方③(桑枝屑80%, 麸皮17%,糖、石膏、磷肥各1%)的鲜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及投入产出比均最高,其余配方金福菇的生物学效率虽不及对照,但投入产出比均高于对照。【结论】利用桑枝屑为主料栽培金福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适宜在广西桑蚕主产区大力推广应用。但生产上需注意培养料的碳氮比,以实现食用菌优质、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