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吉安红毛鸭为实验对象,探究LXRα基因内含子6与体重和体尺的关联性。根据鸡的LXRα基因组序列和鸭LXRαmRNA序列设计引物,对LXRα基因内含子6进行扩增,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体重、体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所扩增片段大小为286 bp,且存在1个SNP(G239A)。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AA为优势基因型,遗传杂合度为0.35;经卡方检验,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吉安红毛鸭群体中AA基因型个体的半潜水长、胸宽、胸深和骨盆宽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其他各基因型在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AA基因型是体尺性状的有利基因型,AA基因型均值最大,AB型次之,BB型最小,表明LXRα基因内含子6多态性可能对个体体尺性状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12个全同胞家系共224只G2代北京鸭资源群体为试验材料,分别利用DNA序列测定和PCR-RFLP方法检测G1和G2代个体基因型。结果在北京鸭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中共发现4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外显子3中1处SNP(92bp)可导致氨基酸的改变(Gly→Ser),G2代中该SNP产生3种基因型:AA、AB和BB,其频率分别为0.103、0.629和0.268,群体中A基因频率为0.417,B基因频率为0.583。最小二乘分析表明,BB基因型个体的体斜长、胫围和颈长显著高于AB基因型;BB基因型个体胫蹼重、肌胃重和翅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BB基因型个体头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综上所述,FABP2基因外显子3中(92bp)的SNP与北京鸭的部分体尺和屠体性状显著相关,可作为北京鸭体尺和屠体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
以白羽番鸭为研究材料,根据鸭的TLR7基因序列(DQ888644)设计引物,扩增TLR7基因的第1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并分析其多态性对生产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PCR产物出现片段长度多态,产生AA和AB2种基因型,其中AA型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在内含子区209位碱基发生C→T突变,在280位碱基之后缺失/插入3个碱基AAT;χ2检验结果表明,该座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AA型个体的体重、半潜水长和胫围极显著高于AB型(P<0.01),胫长显著高于AB型(P<0.05),其他指标在各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AA型是白羽番鸭生长性状较为有利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鸽精子相关抗原6蛋白(SPAG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其与鸽精子活力和体尺性状之间的关系,选择98只12月龄银王鸽,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SPAG6基因部分片段进行SNPs筛选。结果表明:在SPAG6基因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分别发现2个和7个突变位点,其中G26789T位点BB基因型个体精子活力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AA基因型个体胫长均值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C16181G和C16336T位点与胫围显著相关(P0.05),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T27507C位点AA基因型个体胫围均值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T30364C位点3种基因型个体胸宽差异显著,其中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P0.05)。由此可见,SPAG6基因与精子活力和体尺性状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银王鸽精子活力与体尺性状分子标记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根据鸭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3的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SSCP方法对籽鹅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检测其多态性。结果表明,籽鹅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3长约364bp,共发现了7个突变位点,分别为A160G、C167G、T264C突变,以及AA型个体在176、177位点G、A碱基缺失和BB型个体在231、232位点C、T碱基缺失。产生AA、AB和BB3种基因型,其中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表现为BB〉AB〉AA;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不同基因型与体重和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个体的7周龄体重、9周龄体重、10周龄体重、胸肌重、胸肌率及心脏重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重显著高于AB型个体(P〈0O.05);在所分析的性状中,BB基因型个体的均值最大,AB型次之,AA型最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SSCP法检测77只朗德鹅A-FABP基因内含子2的多态性,并对基因多态性与肥肝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序列大小为482 bp,发现有2个突变位点,在162 bp处发生T→C突变,在322 bp处发生C→T突变,鹅群中表现出AA、AB和BB 3种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948、0.5455、0.2597,A和B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4676、0.5324,群体该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状态。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AB型个体的肝重和肝体比均最高,其中AB、AA型个体肝体比差异显著(P<0.05),AB、BB型个体肝重差异显著(P<0.05)。初步推断,A-FABP基因可作为影响朗德鹅产肝性能的候选基因,其中基因型AB为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根据鸡脂蛋白脂酶(LP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樱桃谷鸭和苏牧麻鸭LPL基因内含子5进行PCR-SSCP检测,并分析其多态对肉质和脂肪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1个双碱基突变:243~244 bp(TA→AT),2个SNP:G265A和G269A;该座位在2个群体中均为中度多态,并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基因型分布差异显著(P<0.05);在樱桃谷鸭群体中,AB型个体的pH值显著高于从型,失水率显著高于BB型(P<0.05);苏牧麻鸭中AB型个体的总胆固醇显著高于从和BB型个体(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黑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eortin receptor-4,MC4R)基因多态性对罗威纳杂交犬生长性状的影响,以罗威纳杂交犬混合DNA为模板,对MC4R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筛选多态性位点。结果发现3个碱基颠换,分别是154 bp处T/C、755 bp处G/T及895 bp处T/C颠换,其中895 bp处T/C颠换存在于ApaⅠ酶切位点内,以此建立了基于ApaⅠ的PCR-RFLP检测方法,并对67只罗威纳杂交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受检罗威纳杂交犬中检测到AA(0.104)、AB(0.493)和BB(0.403)3种基因型,AB基因型体重显著高于BB基因型,AA、AB基因型胸围极显著高于BB基因型。可以考虑将MC4R基因作为犬体重、体尺性状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Calsarcin-2基因的多态性与猪胴体及肉质性状之间的关联性,共采集了4个品种,88头猪血样,利用PCR扩增,获得了Calsarcin-2基因第一内含子的4个核苷酸序列。对其进行测序和基因型分析,发现2个SNP位点(T613C、C936G),与胴体及肉质性状关联分析表明,613位点处AB型个体的肉质性状显著优于AA型(P0.05),而在胴体性状方面则相反;936位点处CC型个体的肉质性状显著优于DD型(P0.05)。  相似文献   

10.
IGF-I与IGFBP-1基因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对IGF-I和IGFBP-1基因部分SNPs与鸡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个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IGF-I基因外显子3序列的60bp处有A→G的点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87;IGFBP-1基因外显子2序列的21bp处有A→T的点突变,104bp处有T→C的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为0.558,D等位基因频率为0.442。IGF-I基因BB基因型个体4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型个体(P<0.05);IGFBP-1基因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4、12和16周龄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这些SNPs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应用于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1.
旨在对IGF-Ⅰ和IGFBP-1基因部分SNPs与鸡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个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外显子3序列的60 bp处有A→G的点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87;IGFBP-1基因外显子2序列的21 bp处有A→T的点突变,104 bp处有T→C的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为0.558,D等位基因频率为0.442.IGF-Ⅰ基因BB基因型个体4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型个体(P<0.05);IGFBP-1基因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4、12和16周龄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这些SNPs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应用于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2.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LPL)可影响脂肪代谢,对肉质性状产生影响。为分析鸽LP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以140个白羽王鸽个体为研究材料,采用直接测序法筛选LPL基因外显子7和内含子6、内含子7 SNPs。结果表明:7个突变位点,其中G11726T、A11989G和G12061A突变与脂肪酸含量、剪切力和系水力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G11747T和T12169G突变与肌内脂肪(IMF)有显著相关;A12239 T突变与肌苷酸(IMP)有极显著相关。表明LPL基因这些SNPs可以作为肉质性状的分子标记,为肉鸽的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PCR-SSCP法与DNA直接测序技术相结合对兴义鸭和樱桃谷鸭多巴胺受体D1 (dopamine receptor D1,DRD1)基因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区130-587 bp区域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多态性对樱桃谷鸭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樱桃谷鸭和兴义鸭DRD1基因编码区130-587 bp区域内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AA、BB和AB,2个等位基因:A和B;AA基因型均为优势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416和0.5643,等位基因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8539和0.7204;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2184和0.3217,分别处于低度多态和中度多态位点,樱桃谷鸭群体中该座位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兴义鸭群体则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5);序列比对发现2个SNPs位点,其中c.189 T>C为同义突变,c.507 T>A为错义突变,导致丝氨酸(S)变成精氨酸(R)。关联分析结果显示,BB基因型樱桃谷鸭个体的8周龄重和12周龄体斜长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10周龄重、12周龄重和12周龄胸深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P<0.05)。研究结果揭示该多态座位可能是影响鸭生长性状的一个标记辅助选择位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与东北细毛羊杂交F1代脂蛋白脂酶(LPL)基因的基因型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采用直接测序及PCR-RFLP技术对LPL基因外显子3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LPL基因外显子3上存在T304C和A384T 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其中A384T位点存在TT、TA、AA 3种基因型,为低度多态,已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A384T位点基因型与肉质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T基因型个体的滴水损失极显著高于TA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个体(P0.01),TT基因型个体的p H1值显著高于TA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个体的肉豆蔻酸含量显著低于TA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个体的棕榈酸含量显著低于TA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个体的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TA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个体的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TA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个体(P0.05)。推测A384T位点有望作为杂交F1代肉羊肉质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5.
细毛羊KRT26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羊毛细度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揭示影响绵羊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及其与细毛羊群体的遗传关系,为高效选育绵羊品种经济性状及其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试验利用PCR-SSCP、D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对289个细毛羊的KRT26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及其与细毛羊羊毛细度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KRT26基因在该细毛羊群体中存在AA、AB、BB 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21、0.426和0.353,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34、0.566,细毛羊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371,呈中度多态水平,且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P0.05)。经过BioEdit软件比对序列和Chromas软件分析测序结果显示,KRT26基因发现5处碱基突变:83bp(G/C)、86bp(T/C)、112bp(C/T)、140bp(G/A)和247bp(C/T),并通过氨基酸序列的比对结果表明,2处发生了氨基酸的替代,即Val/Ile和Asn/Lys。KRT26基因在细毛羊群体中AA基因型个体极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P0.01)。因此,KRT26基因可能作为羊毛细度性状的一个新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6.
以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肌生成抑制素(MSTN)基因内含子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内含子1发现多态性位点,有AA、AB和BB 3种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在1 452 bp处存在C→T的碱基突变;该位点的多态性对草原红牛的净内率有显著影响(P<0.05),BB型和AB型显著高于AA型(P<0.05),BB型和AB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屠宰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以初步推断MSTN基因可能是影响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影响肉质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新疆褐牛Leptin基因与体尺的相关性,以42头成年健康的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Leptin基因外显子II E2JW多态性并与新疆褐牛体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Leptin基因E2JW具有三种基因型AA、AB和BB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908、0.5238和0.2857。经测序发现:该位点T103C、C113T、C126G和T252A处存在突变。群体多态信息含量0.3727,属于中度多态、遗传杂合度0.4954,B等位基因是优势等位基因。与新疆褐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个体体高、十字部高均值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后腿围显著高于AB型(P0.05)。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褐牛Leptin基因外显子II E2JW多态性与其体尺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新疆褐牛体尺性状选育的潜在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8.
以京海黄鸡母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IGFBP-3基因外显子1及内含子1部分序列多态位点进行研究,并计算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卡方值和部分遗传多态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外显子1上没有检测到多态位点,在内含子1上检测到1个多态位点,该位点为中度多态,在160 bp处发生T到G的突变,导致BB、AB型的56日龄体重显著大于AA型(P<0.05),AA型的11月产蛋数显著大于BB、AB型(P<0.05)。由此初步推断,内含子1对产蛋及生长发育很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A为产蛋的优势基因,B为体重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19.
以京海黄鸡母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JGFBP-3基因外显子1及内含子1部分序列多态位点进行研究,并计算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卡方值和部分遗传多态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外显子1上没有检测到多态位点,在内含子1上检测到1个多态位点,该位点为中度多态,在160 bp处发生T到G的突变,导致BB、AB型的56日龄体重显著大于AA型(P<0.05),AA型的11月产蛋数显著大于BB、AB型(P<0.05).由此初步推断,内含子1对产蛋及生长发育很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A为产蛋的优势基因,B为体重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PCR-SSCP和DNA直接测序技术相结合来检测兴义鸭CYP7A1基因外显子3的SNP位点,分析其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2个等位基因A和B,AA和A分别为优势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82和0.921,序列比对发现5个SNP位点G744A、G783A、T858C、C951G和G960A,均为同义突变。关联分析显示,BB基因型个体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和总蛋白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AA基因型白球比值显著高于AB型(P0.05),推测CYP7A1基因外显子3的多态可能对兴义鸭血清蛋白有一定影响,BB基因型可能是血清蛋白组成的有利基因型,等位基因B可能是有利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