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尹位声  龚益 《食用菌》1992,14(5):37-37
我省栽培毛木耳仍以段木为主,据估计每年用于栽培毛木耳的油桐树木材有10~20万m~3,对本来就不足的油桐资源是一个威胁。袋式栽培规模甚小,一般采用短袋(15×33或17×33cm)装料,吊袋或立袋开洞出耳,长出的耳片较小,肉质较薄,色泽较淡,绒毛少而短,达不到出口要求。本研究采用长袋装料发菌,脱袋阳畦覆土出耳的栽培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栽培毛木耳,增产显著,毛木耳的品质也有明显提高,且操作管理简便,也适宜于室内床架式栽培。  相似文献   

2.
肖平 《食用菌》1994,16(2):36-36
国内毛木耳代料栽培有春栽和秋栽两种,大部分地区是春季栽培。但是春栽一般会碰到前期低温发菌困难,杂菌污染严重,出耳后期气温高畸形耳增多的情况。为此,笔者于1992年4~9月间在我县三湖镇皮家村进行了覆土越夏栽培试验示范,投料2000kg,制作菌袋4000筒,发菌后成功率90%,至9月底,共采收鲜耳2934kg,生物学效率达159.46%,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制作菌筒 毛木耳覆土越夏栽培,制作菌筒的接种时间应较常规春栽推后30~45天,即4月下旬到5月上旬,此时气温在20~30℃天,正适宜毛木耳菌丝生长。培养料配制:棉子壳80%,麸皮16%,糖、石膏、生石灰、过磷酸钙各1%,料水比1:1.2左右,先  相似文献   

3.
段木银耳菌株94-2,是笔者1994年从10多个耳堂选择的30多个分离材料中,用耳木分离、纯化、筛选出的一个高产菌株。1995年多点栽培试验,耳农普遍反映良好,具有出耳率高,抗逆性强,朵大、片厚、洁白,高产的优点,在适宜条件下,100kg段木可产干耳1.5kg以上。有一个耳农,栽培2500kg段木,收干耳57.5kg,创100kg段木产2.3kg的高产记录。为了使耳农更好地掌握94-2菌株的栽培技术,现将菌种培养特征及其与常规菌种不同的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毛木耳又称黄背木耳,它适应性广,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大,一般每百斤段木可产干耳2~8斤,按每斤干耳4元计算,每百斤段木产值可达8~32元。近几年来,作者除进行小批量试验外,还指导一些农户的商品化生产。现将毛木耳段木栽培的几项主要技术措施简介如下。 (一)选择树种:一般材质疏松、冬天落叶的阔叶树均可用于栽培毛木耳,其中以油桐木产耳量最高,品质最优;其次是乌桕、苦楝、鸭脚木、重阳木等树种。段木口径5厘米以上均可用于栽培,但以15~20厘米的为最好。  相似文献   

5.
阐述白背毛木耳生长需要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等环境条件,漳州模式毛木耳代料栽培的优良菌株选择、季节安排、基质配方及菌丝生长阶段管理、出耳阶段管理、转潮期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技术。  相似文献   

6.
毛木耳,别名猪耳,木耳菇,土木耳、构耳。一般都采用段木栽培,近年来已有不少单位利用木屑、甘蔗渣、棉籽壳等代料栽培。我们就地取材,试用稻草栽培毛木耳,取得百斤干料产鲜耳75~100.4斤的好收成。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适期:毛木耳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从我们的实践证明,就赣州地区来说,3月底~10月底均可出耳,其中3月底~  相似文献   

7.
采用“柱状”立体栽培,每百斤干料可产鲜耳50—60公斤,折干耳6—7.5公斤,产值可达70—90元,比室内吊袋栽培产量可提高1/3;比段木栽培产量、产值可提高4—6倍,且产品质量好。(一)栽培季节毛木耳菌丝生长阶段适宜温度17~32℃;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17—30℃。从我县自然气候条件,一年可栽培两季,第一季4—7月,第二季8—11月,菌筒生产可提前30—45天进行。(二)菌筒生产 1.塑料袋选用耐高温、拉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毛木耳栽培的经济效益 ,必须采取集约化立体栽培模式 ,逐步实现育种科学化、制种工厂化、栽培集约化、加工集团化、销售行业化。现将毛木耳集约化立体代料栽培技术经验介绍如下。1 确定栽培季节 毛木耳最适出耳温度为 2 2℃左右。根据当地气象资料 ,当气温稳定在 2 3  相似文献   

9.
引进和收集12个毛木耳品种,采用河南地区常用的培养料配方、栽培方式,通过比较菌丝生长速度、长势、出菇早晚、产量、生物学效率等指标,筛选出高产优质菌株。结果表明:‘川耳5号’出菌丝长势好、出耳早、产量高,鲜耳、干耳生物学效率分别达到187%、14.2%,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陈仁锌  戚兆根 《食用菌》1996,18(3):32-33
黑木耳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保健食品,目前本省还是以段木栽培为主,不仅资源缺乏,生产周期长,而且单产低,每100kg段木栽培两年仅产干耳1~2kg,故年年销大于产,需要大量从外省调入。为此,我们于1993年底开始利用本省丰富的棉子壳和杂木屑等资源,进行袋栽黑木耳高产技术研究。经试验,已筛选出适应当地栽培优质高产的Au_4黑木耳菌株,并摸索出  相似文献   

11.
张继范 《食用菌》1992,14(2):26-27
栽培毛木耳是农村最有经济效益的副业门路,如果栽培管理得法,100kg段木可产干耳2~4kg.利用荒山、田头、地角营造油桐速生树种毛木耳,已列入我区"种树、栽耳循环利用"的星火计划.为配合实施好这个项目,笔者根据各地经验,对如何用段木栽好毛木耳的几项技术进行了总结,并经我县农民多年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白背毛木耳,是20世纪90年代从我国台湾引进大陆的,具有很好的食、药用价值,一直是出口创汇产品。2010-2011产季,福建省龙海市白背毛木耳年栽培1400万袋,年产干耳770吨,是福建省白背毛木耳主产区,栽培技术较为成熟。  相似文献   

13.
毛木耳代料筒式栽培,不论山区或平原都可采用,对病虫害及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出耳快而产期集中,一般菌丝长满料后下田10天左右就大量出耳,整个培育期仪4个月,一般百公斤干木屑可产干耳12~15公斤,经济效益较高。1987年在笔者指导下栽12488个菌筒,成品率达93.8%,总产干耳1418.5公斤,平均袋产121克。现将其主要技术环节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毛木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特殊的保健功能,素有"木头上的海蜇皮"之称,随着黑色食品备受青睐,是目前全球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的食用菌之一。毛木耳代料栽培近年来遍及我国各地。要获得高产必须抓好以下几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张连平 《食用菌》2011,(4):45-46
毛木耳是目前国际市场上需求日益增长的食用菌之一,素有"木头上的海蜇皮"之称,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特殊的保健功能,更随着世界上流行黑色食品而倍受青睐。毛木耳代料栽培几年来各地都有栽培,但要获得高产必须抓好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黑木耳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历来都是用段木栽培,由于段木资源减少,近年来不少耳产区的耳农采用木屑、棉子壳等为代料来生产黑木耳,节约了不少木材,但在非棉区、林区要发展木耳生产比较困难。为此我们因地制宜,以稻草为栽培黑木耳的主料,1992年至1993年6月先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和良好经济效益。现简报如下: (一)品种选育 我们从国内12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引进的一些黑木耳品种,通过品比试验筛选出了一个适应稻草原料栽培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菌株,定名为随丰一号。该菌株每百公斤稻草料可产干耳12~14kg。 (二)制生产种 培养料配方:①稻草80%,麸皮15%,过磷酸钙2%,石膏粉、红糖、食盐各1%;②稻草63%,棉子壳25%,麸皮、石膏粉、过磷酸钙各1%。pH均为6~7,料水比1:2,每100kg料内另加黑木耳专用肥2包(100g)。稻草要加工成2cm左右长。培养容器可用罐头瓶和17×35cm的塑料袋,装料后常压灭  相似文献   

17.
王谦  卢红  王路遥 《北方园艺》2017,(12):146-150
以毛木耳为试材,以荆条为基质,通过测定毛木耳在荆条屑培养基上的长速长势、胞外酶活性和生物学效率等指标,分析荆条作为毛木耳新型栽培原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荆条屑中纤维素含量为27.12%,半纤维素含量为10.06%,木质素含量为25.64%,粗蛋白质含量为3.35%,在栽培毛木耳方面具有可行性和开发潜力。以毛木耳3号为出发菌株,适宜栽培配方为荆条屑70%、棉籽皮10%、麸皮18%、生石灰1%、石膏1%。以毛木耳适宜料水比1∶1.4及采取适宜出耳模式与划口方式进行管理,其生物学效率可达103.75%。  相似文献   

18.
曹隆枢 《食用菌》2008,30(3):46-46
黑木耳是我国名贵的土特产品和传统的出口产品,由于它生产成本低、见效快,很受农民的欢迎。以代料栽培为例,一般每袋成本为0.8元,可产干耳75g,以40元/kg计算,每袋可得2元以上纯利。但是,代料栽培黑木耳由于其菌丝生长弱,抗霉能力差,在栽培中极易遭霉菌的污染,因而其生产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笔者根据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本市的气候特点,经过研究总结,掌握了一整套代料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只要严格认真操作,就可以获得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9.
毛木耳代料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木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特殊的保健功能,素有"木头上的海蜇皮"之称,随着黑色食品备受青睐,是目前全球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的食用菌之一。毛木耳代料栽培近年来遍及我国各地。要获得高产必须抓好以下几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以10个毛木耳栽培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拮抗试验和ISSR分子标记对不同的毛木耳菌株进行鉴别,并研究其原种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0个毛木耳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9~0.93;在遗传相似系数0.75左右时,10个毛木耳菌株可以将10个菌株分为4类:第1类为"黄耳10号""北京8号""北京1号";第2类为"川黄耳1号";第3类"川白耳1号""川耳5号""上海1号""琥珀木耳";第4类为"43-1"和"毛9722",通过出耳试验筛选出耳片厚、商品性状好、产量和生物学效率高的毛木耳菌株"北京1号",其生物学效率为343.47%;其次是"北京8号",其生物学效率为292.77%,这2个毛木耳菌株为适宜冀中南地区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