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耳胞外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胞外多糖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金耳胞外多糖能显著地抑制H2O2诱导的红细胞溶血,降低肝细胞的自氧化与诱导氧化产生的丙二醛(MDA),并能抑制氧化引起的肝线粒体肿胀度。  相似文献   

2.
对金耳酵母状分生孢子发酵产多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CBS为玉米粉3%、黄豆粉1%、白糖0.5%、KH2PO40.1%、MgSO40.05%、pH自然,获得的金耳酵母状孢子生物量最大,在此条件下发酵产多糖,得率为14.3g·L-1,多糖含量为77.1%.  相似文献   

3.
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比较分析金耳(Tremella aurantia)子实体样品的预处理效果和多糖提取方法。确定样品经预处理即85%乙醇中超声(室温,30 min)洗涤2次,在料液比1∶500(g/mL),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 h的优化提取条件下,测定多糖含量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结果可靠,适用于金耳多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应用低能N~+离子注入金耳酵母状分生孢子菌株进行诱变,以获得一株多糖产量更高的金耳诱变菌株。试验确定了低能N~+离子注入的适宜参数:注入剂量为60×10~(14)ions/cm~2,注入能量20 KeV,靶室真空度10~(-3)Pa。以5 s脉冲式注入,间隔时间为15 s。离子注入后,分别以液体发酵生物量(孢子量)及多糖产量为初筛和复筛标准,经遗传稳定性试验验证,筛选到了一株金耳多糖高产菌株,其产量较对照菌株提高了12.3%,液体发酵多糖产量(包括菌体多糖与发酵液多糖)达2.7 g/L。结果表明:低能N~+离子注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金耳诱变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金耳多糖化学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及对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耳多糖作为生物活性成分,诸多的研究表明它在提高机体免疫、降血糖、抗氧化作用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同时由于金耳菌的特殊性,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深入研究。欲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针对一些研究结果的差异提出一些问题和看法,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6.
吴学谦  付立忠 《食用菌》2005,27(4):34-34
2005年5月18日,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食用菌多糖提取及化学修饰技术研究”在杭州通过省级验收和鉴定,经鉴定委员会专家确认,该项成果研究总结出的食用菌多糖提取及化学修饰新技术显著地提高了香菇多糖得率,成功地对香菇多糖进行了结构改性,分析了金耳多糖的结构特性,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7.
金耳(Tremella mesenterica)俗称黄木耳,是我国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和药用菌。它分布于云南、西藏、四川、福建、江西等省,主产区则在云南省丽江、中甸、维西、德钦等县。据报导,在挪威、法国、日本等国也曾发现过金耳。为了发展这一名贵品种,我们对金耳进行了菌种分离及有关试验。据初步研究,金耳是一种大型胶质真菌,其子实体  相似文献   

8.
采用氯磺酸法对金耳(Tremella aurantia)子实体多糖进行硫酸化修饰,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溶剂、氯磺酸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对多糖硫酸化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取代度的硫酸化金耳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L1210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以取代度为指标,金耳多糖硫酸化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多糖残基与氯磺酸的摩尔比为1∶4,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h,在此条件下,产物取代度为1.48。此外,随着多糖取代度的增加,硫酸化金耳多糖对过氧化氢、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显著提高,对L1210细胞的抑制率也明显升高,说明硫酸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与其硫酸化的取代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金耳药理活性及其多糖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汪虹 《食用菌学报》2005,12(4):53-56
金耳是一种名贵的食药用真菌.近年来有关金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学和多糖结构分析等方面,本文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王玉万  王云 《食用菌》1989,(5):19-20
粗毛硬革菌(Sfereum hirsutum)为金耳(Tremella aurantia)耳友菌。研究表明,只有粗毛硬革菌存在时金耳才能在木屑或木段上发育结耳。其原因之一,是金耳菌丝体本身没有分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必须依赖于粗毛硬革菌分解木质纤维素来为之提供易于利用的碳源。金耳的这种营养特性和其同属的银耳是一样的。因此,研究粗毛硬革菌的木腐生理,是开展金耳人工栽培研究的基础工作。本文将对粗毛硬革菌的木腐生理及其酶学基础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19,(6)
为优化金耳液体发酵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的方法,在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以单位发酵体积的多糖提取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金耳多糖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518W、超声时间16 min和超声温度50℃,此条件下金耳多糖单位体积提取量预测值为2.88 g/L,实测值为2.85 g/L,两者相对误差为1.05%,说明优化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2.
金耳的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金耳的研究,国内外不少学者先后都作过专题报道,多半是形态分类的论述,以及人工培养、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食用和药用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对金耳生态、生物学性状方面涉及甚少。本文是关于这方面的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13.
金耳Trernella auartia Bandoniet Zang是一种生长栎树或其它阔叶树腐木的美味食用菌,隶属于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在西藏的墨脱、波密、通麦、林芝、米林、察隅有分布,别名黄木耳。为开发这一野生食用菌资源,于2000年以来我们进行了驯化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出耳期金耳的杂菌感染是制约金耳代料栽培的主要因素。采用ITS2高通量测序和形态学鉴定,对出耳期金耳感染的真菌群落种类和比例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袋料栽培金耳出耳期感染主要真菌群落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木霉属(Trichoderma)、镰刀霉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考克娃酵母属(Kockovaella),其中木霉属(Trichoderma)相对丰度最高,在三个样本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3%、35%和19%。对分离得到100个菌株形态学鉴定,其中主要为木霉属(Trichoderma)、镰刀霉属(Fusarium)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且木霉属分离菌株数最多,有75株。  相似文献   

15.
综述金耳生物学特性、分类学地位、栽培技术、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深层发酵的研究现状,同时指出目前关于金耳研究的不足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栽培产量、生物转化率低,缺乏高质量的菌种,栽培周期长、成本高,转色机制不明确,生产过程易产生黄水而招致烂耳和虫害,以及金耳和伴生菌间的关系研究不深透,在生产操作中缺乏统一标准等。并展望金耳的转色机制和金耳菌丝与其伴生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金耳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欣  刘平 《食用菌》1989,(5):32-33
金耳是一种珍贵食、药用真菌。国内外学者对金耳研究多在形态、分类方面,人工栽培上很少报道。金耳自然产量很低,仅在云南有极少的商品,难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因此,我们于1982年对野生金耳进行了考察.1983~1988年又进行了小试和较大面积示范推广,获得了成功,使产量从几百公斤增长到20吨,产值达百万元。人工栽培金耳的色泽、形态均与野生相同,子实体普遍较野生金耳大,最大朵直径达22cm,氨基酸含量也比野生金耳高,且生长周期短,投资少,收益大。  相似文献   

17.
酶法提取金耳多糖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果胶酶、中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对金耳菌丝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酶法可明显增加多糖提取率,确定了果胶酶作用的最佳条件是酶加量10%、50℃、3h,中性蛋白酶作用的最佳条件是酶加量10%、55℃、1h,纤维素酶作用的最佳条件是酶加量10%、35℃、2h。  相似文献   

18.
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是珍稀的食(药)用菌之一,该野生资源较稀有且呈逐年减少趋势。为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们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金耳进行驯化栽培,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金耳的栽培技术日趋成熟,但产业化栽培过程中遇到较多的问题。鉴于此,对金耳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介绍,对栽培技术进行回顾和综述,对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金耳产业化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考证金耳的学名和分类地位的发展变化,介绍其曾使用的多个学名,最后认定刘新展等在经典分类学基础上结合分子分类学的研究成果所给出的金耳学名为Naematelia aurantialba (BandoniM. Zang) MillanesWedin,其隶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银耳纲Tremellomycetes、银耳目Tremellales、耳包革科Naemateliaceae、耳包革属Naematelia Fr.。  相似文献   

20.
金耳(Tremella mesenterica(Schaeff.)Retz.etFr.)又称黄木耳、黄金耳、黄金银耳、金木耳、脑耳、胶耳,属于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金耳是一种稀有的珍贵食用菌和药用菌,内含蛋白质7.04~9.56%,脂肪1.70~2.96%,总糖量14.38%,还原糖6.79%,纤维素2.62%,碳水化合物66.91%,灰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