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温冷害是影响保墒旱直播水稻播种到出苗期生长发育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分析播种到出苗期灾害性天气出现次数及趋势,可为产区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及预测未来发生低温天气发生趋势提供参考。本文分析了吴忠市1981—2017年保墒旱直播水稻播种到出苗期气象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播种到出苗期出现低温日数呈减少趋势。出苗期间4月15日以前最低气温低于2℃次数比重在20%以上;4月16日以前最低气温低于5℃次数比重接近50%;4月27日以前日最低气温低于5℃次数比重占20%以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运用吴忠和青铜峡国家气象站1981—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吴忠引黄灌区保墒旱直播水稻适宜播种期和苗期不同低温天气条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吴忠引黄灌区5 cm平均地温稳定通过10℃初日的年际变化主要呈波动性提前趋势,初日出现的日期为4月1日。1981—2018年苗期日最低气温低于5℃和2℃的天数和最长持续天数均呈波动减少的趋势。近10年低于5℃和2℃平均天数分别为10 d和5 d,平均最长持续天数分别为5 d和2 d。保证率80%以上日最低气温不低于5℃和2℃初日分别在5月上旬和4月中下旬,低于5℃终日普遍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低于2℃的终日在4月中下旬的年份较多。综合分析,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末至4月上旬,秧苗在4月份尤其是在4月上旬遭遇低温冷害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果树花期冻害频发,以河北省梨树为例,确定75个梨树主产县(市)为研究对象,明确40a逐县(市)逐年花期,并作为当地重点防御时间。以0℃Td≤2℃、-2℃Td≤0℃、Td≤-2℃分别为低温冷害、冻害、严重冻害的临界指标,将1973—2012年逐年3—5月日最低气温(Td)作为风险源,统计各县(市)的风险频率作为指标,采用Arc Gis反距离插值法绘制河北省梨树低温冷害、冻害、严重冻害风险区划图。结果显示,3种冻害分布趋势总体相近,低温冷害发生频次最高、冻害次之、严重冻害频次最低。  相似文献   

4.
利用保定市易县4月份极端最低气温,对易县苹果花期冷害等级进行划分,同时根据马尔科夫链方法,对每种状态下的转移概率矩阵进行计算,在对易县苹果花期冷害进行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预测模型。将易县苹果花期冷害等级分为严重冷害(Td≤-2.0℃)、轻度冷害(Td≤0℃的),正常等级(Td≤2.0℃)。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经回代检验,预报准确率为75%。在对保定易县苹果种植气象服务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解决河北苹果花期冷害预测问题,利用河北省45个苹果主要种植县的4月份极端最低气温,对河北苹果花期低温冷害状态进行了划分,同时运用马尔科夫链方法计算了各种状态下的转移概率矩阵,建立了河北省苹果花期冷害的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将河北苹果花期冷害状态分为严重冷害(K_(Td≤-2℃)≥16℃)、中等冷害(K_(Td≤-2℃)16K_(Td≤0℃)≥23)、轻度冷害(K_(Td≤-2℃)16K_(Td≤0℃)23K_(Td≤2℃)≥29),正常(K_(Td≤-2℃)16K_(Td≤0℃)23K_(Td≤2℃)29)。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通过回代检验,预报准确率为66.7%。虽然预报准确率还不算高,但是从2011年至2018年8 a中只有1 a预报错误,该模型对近些年的预报准确度还是比较高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暖对上海奉贤地区单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上海市奉贤区1959-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和1984-2008年单季晚稻苗情、产量和产量结构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的基本特征,计算了单季晚稻产量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以研究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显示:单季晚稻产量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日平均气温稳定≥15 ℃、≥20 ℃初终期早晚、间隔日数长短及活动积温对产量影响显著,且这些气象因子总体演变趋势使单季晚稻生育可利用的适宜生长期延长,提高了气候资源利用率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播种育秧期平均气温在21.7~24.3 ℃产量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抽穗扬花期最适宜平均气温为25.3 ℃,籽粒灌浆期平均最高气温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延迟型低温冷害和阶段性低温冷害对单季晚稻产量或产量性状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夏季低温冷害是云南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为准确评估、预测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基于36年水稻物候和空壳率及气候资料,使用相关、主成分和回归分析与典型年水稻冷害气候分析相结合,研究粳稻夏季低温冷害的气候特点和指标。【结果】孕穗抽穗期是粳稻低温冷害的主要敏感期,滇中地区一季稻夏季冷害对夜间低温较为敏感,最低气温是引发冷害的首要因素;滇中夏季气温典型偏低、多雨寡照特征和气温波动明显,从而易于引发水稻低温冷害。【结论】连续2 d最低气温均值15.5℃、连续3 d最高气温均值22.5℃可作为滇中水稻夏季冷害的参考性临界指标;使用抽穗前11-5 d最低气温和抽穗前2 d至抽穗后4 d最高气温及此二时段平均气温构建了夏季低温冷害综合指标H,它与水稻空壳率呈高度负相关,对滇中粳稻夏季低温冷害有一定的表征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江西油菜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油菜产业高效发展,以油菜单产与冬春季日最低气温(站日数)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立了江西油菜产量与低温冻害的关系模型,诊断揭示了油菜低温冻害发生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1)前冬日最低气温≤-3℃、后冬日最低气温<0℃的低温,均会影响油菜产量的形成,且后冬更为显著。后冬日最低气温≤-3℃的站日数,与油菜气象产量负相关的显著水平,远高于前冬日最低气温≤-5℃(含≤-7℃)站日数,这表明油菜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对低温冻害更加敏感,受到的影响更不可逆。(2)一方面,江西油菜低温冻害发生的站日数,年代际变化和年线性变化均呈递减趋势,且出现持续的减少突变,表明该地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油菜低温冻害风险总体降低;另一方面,当地油菜低温冻害时间分布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周期性振荡特征,且在未来10 a可能进入风险上升的周期,由此可知,尽管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但冻害风险仍具有突发、重发等可能,需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江西油菜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油菜产业高效发展,以油菜单产与冬春季日最低气温(站日数)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立了江西油菜产量与低温冻害的关系模型,诊断揭示了油菜低温冻害发生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1)前冬日最低气温≤-3℃、后冬日最低气温<0℃的低温,均会影响油菜产量的形成,且后冬更为显著.后冬日最低气温≤-3℃的站日数,与油菜气象产量负相关的显著水平,远高于前冬日最低气温≤-5℃(含≤-7℃)站日数,这表明油菜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对低温冻害更加敏感,受到的影响更不可逆.(2)一方面,江西油菜低温冻害发生的站日数,年代际变化和年线性变化均呈递减趋势,且出现持续的减少突变,表明该地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油菜低温冻害风险总体降低;另一方面,当地油菜低温冻害时间分布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周期性振荡特征,且在未来10 a可能进入风险上升的周期,由此可知,尽管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但冻害风险仍具有突发、重发等可能,需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0.
温江区早银桂初花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韧 《安徽农业科学》2015,(31):146-149
利用温江区1970 ~ 2014年气象观测资料和成都农业气象试验站2004 ~ 2014年早银桂开花期物候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得出了温江区早银桂初花期的预报指标及判据;并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统计分析2004 ~2014年1~8月各旬、月的气象因子与初花期的关系,建立了温江区早银桂初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初花期基本预报指标为①23.0℃≤10 d滑动日平均气温<25.0℃,同时21.0℃≤10 d日平均最低气温≤22.0℃,若同10 d内累计降水量≥53.0mm或累计雨日≥6 d或日平均相对湿度≥81%;②10 d滑动日平均气温< 23.0℃,且同一10 d内日平均最低气温<21.0℃.初花期预报判据为当10 d滑动日平均气温≥25.0℃,或同时段内10 d日平均最低气温≥22.0℃时,不会初花;当满足任一基本预报指标时,则该日为预报日,预测3~12 d达到初花期,否则不会初花.初花期预测模型为Y=33.018-3.239X1+ 1.681X2-1.986X3,表明影响初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1月下旬平均最低气温,其次为2月下旬平均最高气温、5月下旬雨日.利用该模型对初花期回测,并预测2014、2015年初花期,误差范围在0~5d,表明预测模型准确率较高,能用于初花期预测.  相似文献   

11.
里下河地区直播水稻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盐城市气象台和盐都区气象局积累的50年气象资料,从气候学角度分析了江苏里下河地区气象灾害对直播水稻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6月10日前播种的早熟品种可在8月31日前齐穗,所受灾害仅为5~6年一遇的暴雨和5年一遇的台风;9月10日前齐穗的所受灾害为5年一遇的暴雨、台风和7年一遇的18℃的低温;对于9月10日以后齐穗的,越往后受灾概率越大。从气候角度而言,里下河地区大麦茬选择早、中熟品种,6月10日前直播,小麦茬选择早熟品种,6月20日前直播,受灾程度均较小,还是可行的。其余时段其它品种直播,受灾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2.
使用新疆农八师垦区棉花产量资料、棉花物候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运用多项式方法分离出气候产量,并采用线性回归及线性相关方法,探讨了棉花不同发育期热量资源变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农八师垦区在棉花各个生长期热量资源变化对气候产量均显著相关。当≥0℃积温每变化100℃·d,播种—出苗期、出苗—开花期、开花—吐絮期及吐絮期分别影响棉花产量6.6、3.5、3.9、6.2个百分点。各个发育期棉花减产的热量指标为播种—出苗期≥0℃积温≤235℃·d、出苗—开花期≤1 465℃·d、开花—吐絮期≤1 620℃·d、吐絮期≤475℃·d;当全生育期≥0℃积温≤3 630℃·d、≥10℃积温≤3 350℃·d时为棉花减产指标。该结果可为新疆农八师垦区棉花栽培生产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冷锻炼处理对‘86-1’哈密瓜果实的冷害控制效果,筛选出较适宜的冷锻炼处理方式,降低‘86-1’哈密瓜低温贮藏中造成的冷害损失.[方法]以‘86-1’哈密瓜果实为试材,研究直接降温和3种冷锻炼处理对其冷害发生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冷锻炼处理可有效降低‘86-1’哈密瓜果实的冷害指数和冷害率,显著抑制相对膜透性的增加,减少膜质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使抗氧化酶活性(SOD、POD和CAT)保持较高的水平,并使‘86-1’哈密瓜果实在贮藏末期保持较好的品质,显著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提高了好果率.[结论]3种冷锻炼处理中,(8±0.5)℃1 d→(5 ±0.5)℃3 d→(3±0.5)℃3 d→(1±0.5)℃冷锻炼处理对‘86-1’哈密瓜果实冷害控制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迟栽水稻空秕率的气象成因.[方法]利用特旱年迟栽水稻及对比样本中观测的空秕资料与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造成迟栽水稻大量空秕的气象成因.[结果]迟栽水稻空秕率比正常移栽水稻空秕率大,开花期易受低温冷害危害;迟栽水稻抽穗期时间长,遏日平均温度≤18.0℃连续3d以上的天气,将造成大量空秕,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结论]该研究为指导今后的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红阳’猕猴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低温预贮[(5±1)℃3d]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冷害及转录因子CBF(C-repeat binding factor)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贮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红阳’猕猴桃果实冷害率和冷害指数,显著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和抑制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增加,有效地抑制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保持较高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促进CBF转录因子的表达,在贮藏末期失水较少,保持较高的好果率。可见,低温预贮处理可以减轻‘红阳’猕猴桃果实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冷害发生,促进CBF转录因子的表达,对控制‘红阳’猕猴桃果实冷害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浙中金华以早熟品种中薯5号和中熟品种兴佳2号为代表,开展春马铃薯8个播期试验,利用试验观测资料和历史气象资料,进行马铃薯苗期冻害及基于安全苗期前提下的适宜播期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苗期本地化冻害阈值指标为日最低气温0.1 ℃;春马铃薯苗期可能出现的冻害天气时段主要在1—3月,1—2月中旬低温冻害发生风险高,到2月第6候开始冻害发生的风险较低,3月下半月基本不会发生冻害;春马铃薯不发生冻害50%、80%保证率的安全苗期界限日期分别为2月20日、3月2日。综合考虑春马铃种植效益和不影响下茬作物农时,浙中春马铃薯早熟品种适宜播种时期1月下旬中后期至2月上半月,中熟品种适宜播种时期1月下半月至2月上旬前中期。  相似文献   

17.
低温冻害对冬草莓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乐  荣韧  于成  鲁燕 《安徽农学通报》2016,(11):164-165
该文对成都市2016年1月22—29日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低温冻害天气过程以及对冬草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降幅大,与常年相比偏低3.1℃,日最低温度低于0℃的日数持续时间越长,对冬草莓产量及品质影响越大。结合农田调查及专家经验,得出冬草莓开花期产量损失率,冬草莓开花期日最低温度低于0℃的日数≤2d,产量损失率达50%~60%;开花期日最低温度低于0℃的日数2d,产量损失率达70%~80%。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开花期红掌耐寒性评判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开花期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耐寒性判定方法,为不同耐寒性红掌品种的分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个开花期红掌品种为试材,在上海地区冬季大棚自然低温环境下进行种植,观察叶柄、叶片、花柄、苞片的冷害症状,统计各器官冷害指数,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进行耐寒性研究;根据聚类结果分别在不同耐寒性组中选择1~3个品种再次进行低温试验,并测定低温处理前后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进行各指标变化率与耐寒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对供试红掌品种各器官冷害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20个品种的耐寒性综合得分,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将其分为3组,高耐寒组品种包括‘阿拉巴马’、‘艾美拉’、‘粉阿拉巴马’、‘黑皇后’、‘红宝贝’、‘马都拉’、‘潘多拉’、‘紫罗兰’、‘红丰收’、‘红成功’、‘红赢家’、‘白塞拉’、‘紫雷鸟’和‘特伦萨’,中耐寒组品种包括‘皇家布加迪’、‘轰动’、‘红阿里克斯’和‘白雪阿莱西亚’,低耐寒组品种有‘粉冠军’和‘粉爱’,其中‘阿拉巴马’、‘潘多拉’、‘特伦萨’、‘皇家布加迪’、‘轰动’和‘粉冠军’6个品种的耐寒性得到了再次验证。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掌在低温处理前后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的变化率与耐寒性显著正相关,相对电导率变化率与耐寒性极显著负相关,其他指标与耐寒性则没有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结论】自然低温下器官冷害指数的观测可以作为判定开花期红掌耐寒性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和相对电导率可以作为较为可靠的生理指标应用于红掌耐寒性的分析中。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滦南县最近10a每年4月1日—10月15日的积温,根据滦南县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等气候资料,结合玉米各生育期的农业气象指标,对青贮玉米双茬种植进行了气象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滦南县的气侯条件非常适合青贮玉米双茬种植,播种日期分别为4月1—5日和7月16日左右,收获日期分别为7月15日前后和10月15日前后;单茬生育期积温为1950~2160℃,双茬总积温为3900~4160℃;两茬玉米的生育期分别为106d左右和92d左右。  相似文献   

20.
采用蓝田国家气象观测站1960-2020年春节核桃萌芽—开花期历史观测资料,以及历年春季低温冻害调查资料,根据冻害气象指标,统计得出冻害主要发生时段集中在3月20日至4月30日,轻度冻害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而中、重度冻害在4月上旬发生频率最高。利用线性回归及相关分析法对1960-2020年蓝田核桃萌芽、开花期的气温做趋势分析,得知萌芽期和开花期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上升趋势较为显著。利用MK、MTT和累计距平方法对核桃冻害期平均气温做突变检验,得出核桃萌芽期和开花期平均气温分别在1999年、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冻害发生风险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