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3,3-二甲基-1-(1,2,4-三唑-1-基)-2-丁酮为原料,经4反应,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的3,3-二甲基-2-(1,2,4-三唑-1-基)甲基-1-氨基-2-丁醇,其结构经IR,^1H NMR及元素分析予以确证。  相似文献   

2.
3.
4.
5.
9-羟基芴-9-甲酸在水介质中,80℃条件下,用三氯化铝作催化剂,以1:6摩尔比通入氯气,制得2,3,6,7-四氯-9-羟基芴-9-甲酸新化合物。用元素分析仪,IR,^1HNMR测试了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9-羟基芴-9-甲酸为原料,合成了2-氯-9-羟基芴-9-甲酸。用元素分析,IR分析方法确证了结构。  相似文献   

7.
8.
2—乙酰基—3—甲基喹喔啉—1,4—二氧化物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2-乙酰基-3-甲基喹喔啉-1,4-二氧化物的合成方法,由于采用了相转移催化技术,因此得到了较高产率和纯度的合成品。  相似文献   

9.
10.
硫逐磷酸酯是合成有机磷农药的一类重要中间体,并且某些硫逐磷酸酯本身具有很好的杀虫活性。目前绝大多数具有杀虫活性的硫逐磷酸酯,都是由芳酚或杂环族羟基化合物与磷酰氯或膦酰氯反应制得的[1]。近年来研究表明,含烯丙基类的磷酸酯也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而有关烯...  相似文献   

11.
不同纤维细度苎麻种质镉富集与转运和积累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镉在不同细度苎麻种质体内的积累与富集性差异,对20个苎麻种质进行镉污染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苎麻种质镉富集系数的变幅为0.97~1.58,富集系数较高的分别是中细度种质‘新1号’‘中苎1号’和高细度种质‘湘饲纤兼用苎麻1号’,富集系数依次为1.58、1.55、1.54,属于镉高富集苎麻种质,镉富集系数(0.97)最小的是高细度种质‘黄平青麻’;供试苎麻种质镉转运系数的变幅为0.66~1.41,转运系数最高的是中细度种质‘耒阳青麻’,其转运系数为1.41;供试苎麻种质年镉积累量的变幅为10.24~21.87 g/hm~2,筛选出高积累镉苎麻种质‘C’‘中苎1号’和‘多倍体1号’,其年镉积累量分别为21.87、19.87、18.75 g/hm~2。综合分析,苎麻纤维细度不影响其镉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2.
镉-苯并(a)芘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等植物生态毒理试验,以根长、芽长和发芽率为主要测定指标,研究了镉-苯并(a)芘单一/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考察两者复合污染的生态效应并筛选敏感毒性诊断指标。结果表明,镉与苯并(a)芘单一/复合污染条件下,小麦根伸长、芽长和发芽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镉单一污染条件下小麦的根长和芽长显著高于对照,表现为刺激生长效应;苯并(a)芘单一污染胁迫显著抑制了小麦根长和芽长的伸长;两者复合污染促进了小麦的生长。单一污染条件下,苯并(a)芘对小麦种子早期生长的毒害效应大于镉。两种污染物在供试浓度范围内相互作用的联合毒性效应为拮抗特征。3个指标中,小麦发芽率的指示效应最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比例CTMAB单一修饰和CTMAB+SDS混合修饰的亚表层对金属镉离子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量顺序为CK>50%CTMAB>100%CTMAB≥120%CS,最佳吸附等温线模型可以用BET模型描述。热力学参数的研究表明,吸附自发性与吸附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反应的熵变对于反应的自发性具有决定作用。土样修饰改性后镉离子吸附的自发性减小,活性增加,淋溶性及对地下水的危害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在对湖南省猕猴桃成年果园8个猕猴桃品种(金魁、金艳、翠玉、东红、红阳、丰悦、魁蜜、米良一号)镉含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镉富集能力有差异的米良一号与金艳猕猴桃进行镉胁迫(5、10、15、20 mg/kg)下对镉的吸收、转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成年果园8个猕猴桃品种在土壤中度镉污染(0.9 mg/kg)时,果实镉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值(0.05 mg/kg);猕猴桃果实成熟期镉含量最高;镉胁迫下,米良一号和金艳镉含量随镉处理浓度增大而上升,且在镉浓度较低情况下富集能力较强;根的镉分配系数最大(>0.90),果实的最小,说明猕猴桃主要由根部吸收累积镉;米良一号整株吸收和积累镉量显著高于金艳,但金艳对镉的转移能力强于米良一号,金艳果实镉含量高于米良一号。  相似文献   

15.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剂在镉污染稻田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典型的镉污染稻区长沙县江背镇、北山镇开展了重金属修复剂“镉康”的田间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修复剂“镉康”对水稻增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施用修复剂能够降低水稻各部位对镉(Cd)的积累,降低土壤有效Cd的含量,且随着修复剂用量的增加,降镉的效果越明显.江背镇、北山镇施用量分别达450 kg/hm2、600 kg/hm2时,降镉效果达显著水平.施用修复剂1 500 kg/hm2可使糙米镉含量降低约0.05 mg/kg,同时,土壤有效Cd含量降低0.17 mg/kg(江背镇)和0.64 mg/kg(北山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施用量(11250、22500、45000 kg·hm-2)对大白菜产量、品质及镉吸收和土壤全镉及有效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显著提高了大白菜产量(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1.3%~35.2%和16.1%~31.8%。普通沸石以45000 kg·hm-2施用量处理产量最高,纳米沸石以22500 kg·hm-2施用量处理产量最高。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中低施用量(≤22500 kg·hm-2)提高了大白菜氨基酸、还原糖和Vc含量。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分别使大白菜地上部镉含量降低了19.3%~37.4%和9.9%~16.2%,使根部镉含量分别降低了8.1%~27.9%和17.3%~25.4%。施用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镉含量,且降低效果随沸石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施用量与土壤有效镉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591,P<0.01),与大白菜地上部和根部镉含量也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697,-0.766;P<0.01)。与普通沸石相比较,纳米沸石增加大白菜产量、降低大白菜镉含量及土壤有效镉含量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顺天降镉剂对降低稻米中镉含量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叶面喷施顺天降镉剂,分别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其对降低稻米中镉含量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叶面喷施顺天降镉剂的水稻精米中镉含量明显降低,小区对比试验早稻降低27.3%,晚稻降低40.3%;大田示范早稻春优84和晚稻五优华占分别下降12.1%和18.6%。通过对晚稻小区的测产,喷施顺天降镉剂还可以小幅度增加水稻产量,增幅为7.1%。  相似文献   

18.
不同母质类型红壤的镉吸附及其形态转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红壤的镉吸附能力及吸附态镉的赋存形态和分配比例,丰富红壤重金属镉污染的理论基础,为红壤镉污染的修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恒温培养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湘南丘岗区3种典型母质类型红壤的镉吸附和转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母质类型红壤对外源有效态镉均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其中,以板岩风化物发育的红壤最高,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红壤次之,而石灰岩风化物发育的红壤相对较低。红壤对外源有效态Cd的吸附是一个快速的反应过程,交换及碳酸盐结合态镉在培养2~12h即达到平衡,随后向不同镉形态转化,约168h后趋于稳定。从红壤吸附态镉的形态分布看,交换及碳酸盐结合态镉是土壤吸附态镉的主要形态,占土壤总吸镉量的53.3%~64.4%,其次为Fe和Mn氧化物结合态镉,占28.4%~32.8%,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镉和残渣态镉所占比例较少,占7.2%~15.7%。同时,土壤pH值是影响土壤镉吸附容量和镉化学形态的最重要因素。土壤酸化会加剧重金属镉的活化和溶出,提高吸附态镉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3种园林植物对土壤重金属Cd的吸收及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来水处理作对照,采用土培法研究了3种Cd处理浓度下棕竹、宛田红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对土壤重金属Cd的吸收及修复能力,为Cd超积累植物的筛选及土壤Cd污染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0 mg.kg-1)相比,10、25、50 mg.kg-1 Cd处理45 d后,3种园林植物均能较好生长,未出现任何中毒症状;10、50 mg.kg-1 Cd处理浓度下,3种园林植物地下部(根系)Cd含量均大于地上部(茎、叶),且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大,地下部(根系)Cd含量增幅均大于地上部(叶、茎),其中棕竹根系Cd含量增幅最大,是10 mg.kg-1处理的7.05倍;在10~50 mg.kg-1处理浓度范围内,3种园林植物地上部与地下部Cd含量比值均较低,且Cd在3种植物体内的迁移率均随处理浓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olve the threats induced by cadmium pollution on crops.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effect of biochar on cadmium accumulation in japonica rice and revealed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response of protective enzyme system to cadmium stress. Biochar derived from rice straw was applied at two application rates under three cadmium concentrations. Shennong 265, super japonica rice variety, was selected as the test crop.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admium content in above-ground biomass of ric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il cadmium concentrations, but the biochar application could suppress the accumulation of cadmium to some extent. Under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admium, content of free proline and MDA (malondialdehyde) were high, so did the SOD (superoxide dismutase), POD (peroxidase) and CAT (catalase) activity in the flag leaf of rice. However, the protective enzyme activities remained at low level when biochar was ad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