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秃头山     
每天清晨,不管是刮风扬沙.还是下雨飞雪,他都要到山顶转一转,看一看这绿涛起伏的600多亩林子.听一听从林海中传来的清脆悦耳的鸟鸣声。这时候,他便觉得.仿佛饮了一大盅美酒,醉意浓浓的,恍惚之间,不知自己身在何处?——难道这就是当年的秃头山吗?  相似文献   

2.
“活着,就应该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活着,就应该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这是新记林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靳林同志——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座右铭,也是这个五十岁人一生做人的原则.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61年,他从绿树成荫、景色如画的汉中平原来到新疆,从事林业工作.从小酷爱绿色的他,对林业有着特殊感情,几十年来,他在新疆林业科学研究方面俱而不舍,一丝不苟。辛勤的耕耘使他获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得过国家林业部、自治区科技进步三、四等奖,他本人也两次被评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千里引种不畏难过去,…  相似文献   

3.
霍志和依然记得.他和伐木同行一起开着坦克般的J50伐木车上山伐木的情景。一棵棵粗大的落叶松。樟子松在他的油锯下轰然倒地。在伐木伊始.霍志和是有征服感的。但随着树木的减少,霍志和开始觉得不安.“那些树的伤口.好像在流血”.凭借一个知识分子的敏感。霍志和觉得他正走在一条不归路上。而这条路,终于在1998年,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让霍志和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林业》2009,(1):44-44
佛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杀心很盛的人,他的名字叫健陀多,只要被他看到的动物,他一定要把它踩死。走在路上,远远看到一百公尺前有一只蟑螂横过街头,他会赶快跑过去,一脚把它踩死,这样一己觉得很过瘾;看到老鼠也是一样。看到狗、猫踢它一脚,看到人就要侮辱人家,这就是杀心很重的人。  相似文献   

5.
记者:黄副省长,刚才说到您是大学毕业以后然后到云南来的,当时是哪一年?回答:1968年。记者:在云南工作生活这三十多年您对云南有一个什么样的感情?回答:我觉得云南这个地方真是山水非常美,风土人情也非常丰富,尤其是像我这样一个学农业的、管农业的、搞农业的人来说,觉得特别有搞头。因为云南的气候丰富、生物资源丰富、农业资源丰富、搞农业是叫做丰富多彩。只怨自己学得不够、这个内容太多了、太丰富了、在云南搞农业可能是最理想的地方了。记者:据我们了解,您是1993年就在云南省当副省长,而且是主管农业和林业的,…  相似文献   

6.
山挑花     
山挑花候家序对于死,在林场生活了一辈于的张妈早已置之度外,只是那根当伐木工的独苗苗枫儿,30岁尚未成家实在让她放心不下。傍晚,张妈从昏迷中醒来:“枫儿,你说你已经找好对象了,名字叫什么‘山桃花’?并说今儿个就来见我。这可是真的?”“妈,是真的。午饭后...  相似文献   

7.
林花 《湖南林业》2004,(10):30-30
南唐诗人陆游在母亲的逼迫下与唐琬离婚。临别时,唐琬赠送陆游一盆秋海棠留作纪念。陆问:“这是什么花?”唐说:“这是断肠红!”陆说:“我们不应称它断肠红,而应称它相思红,今后我将飘流在外,此花仍由你好好养护。”过了10年.陆游回到老家.偶在绍兴城东有名的沈园上游玩。他在园中看到一盆秋海棠.勾起了他的心思,便指着秋海棠问老园丁:“此是何花?”园丁答:“相思红!”陆游一怔.相思红是我与唐琬取的花名,别人怎么知晓?  相似文献   

8.
祝枝山是明代书画家。有一年除夕,一个姓钱的财主请祝枝山写春联。祝枝山想:这个钱财主平日搜刮乡民,欺压百姓,今日既然找上门来何不借机奚落他一番?于是.他便吩咐书童在钱财主大门两旁贴好纸张。挥笔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9.
脏话     
开天辟地,小机关里来了位博士,年纪很轻,是上级机关派了来实习锻炼的。起初,办公室的几个人都有些不自在,说话不像以前那样随便了,有点拿腔作调,甚至有点印刷体的味道,因为在这座小小的衙门里,谁也没见过博士这样的大学问家。大家都变得小心翼翼,唯恐在博士面前出了丑。博士也别扭,他觉得小地方的人应该朴实,可为什么一个个装模作样的?好像比大机关里的人还虚伪。他非常有分寸地做事,做完事便埋头读书,决不多说一句话。一日,办公室的几个人聚在一起闲聊,博士也参加进来。话题海阔天空,无所不谈。聊到兴头儿上,博士接连吐…  相似文献   

10.
噪声吃人     
噪声吃人○陈大超一个被儿子接到城里“享清福”的农村老汉,一到城里就发现了一种使他听起来觉得很不对头的声音。那是一种什么声音呢?他不由得侧耳细听。显然,那不是他在乡村听惯了的鸟声、虫声、水声、风声或是稻浪声。听了好久好久,他终于听清楚了———那是一种很...  相似文献   

11.
农家蓑衣     
蓑衣分两类。 一类是休闲的,像张志和《渔歌子》中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诗像一幅山水画,很美。可少小时的我却疑惑:蓑衣怎么会是绿色的呢,莫非是用什么叶子编的?又觉得这“斜风细雨”用得妙,若是风雨再大点,钓者就没那么潇洒了,他完全有可能被风雨裹挟起来,扔进桃花流水里喂他的鳜鱼去了——蓑衣的面积大,像一面兜风的帆。  相似文献   

12.
“狐狸大王”传奇张守仁,曲怀生“都兴乐放走的狐狸又回来啦!”这消息,从胶东半岛北部黄海之滨的一片松林中传出,风快传遍各地。人们议论纷纷,都兴乐是谁,狐狸对他咋有这样的感情?都兴乐是山东省牟平县姜格庄镇北头村农民,今年45岁,是当地著名的“狐狸大王”。...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一个母亲从不给孩子买超市里零食,也从不给孩子打针吃药,几乎不到外面餐厅吃饭,你会不会觉得她很另类、大胆甚至有点"变态"?张映辉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按照这套方式养育了两个已经分别11岁和13岁的男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怎么坚持做到?这让很多人好奇,也让她身边出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过,和她站在一起的这些人们追求的远不止给孩子吃什么,也不止是怎样养好孩子。她从发起国内最早的有机农夫集市开始,让越来越多的国人意识到个人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国土绿化》2004,(8):24-24
看到符章你一定不会想到他是一名殷实的致富能人。他那朴实的笑容.农民的装束.一身的泥土,怎么也联想不到……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乡夹台村九墩滩这片荒凉的土地上,用自己辛劳的汗水,用自己的智慧与执.使这片曾经极度荒凉的沙漠披上了绿装。  相似文献   

15.
自去年8月中旬全国集体林产权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井冈山召开后,林改在全国可谓是轰轰烈烈。被称为“第三次土改”。在多年的艰难探索之后。集体林改革终于走出了关键的一步。然而这只是第一步,集体林后面是国有林。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体制.观念等种种因素制约.国有林改革也是山重水复,困难重重,始终寻不到突破口。尽管如此,从高层到基层,探索从未停止。任何关乎热点难点的问题。都会成为热爱林业,从事林业的人心中的一个结。他们从各个层面进行着艰难而不懈的探索。此篇访谈,便是一个证明。田玉民是黑龙江省宾县的林业局长。据了解,他在当地算是个思想活跃敢于创新的一个地方官。他在林业系统工作了几十年,历经建国后一系列改革变化的风风雨雨,有着丰富的基层林业管理经验。“集体林改了,国有林也必须改”,这是他的深切体会。如何改?他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思索。提出了“以工龄换林地,破解国有林难题”这个涉及体制改革的重要观点。通过他的一家之言,我们不仅看到了一条新奇的思路,也感受到了一个基层林业局长的忧患之心。我们的许多改革最终能够突围,不都是这样通过一条条思路。一颗颗热切求索之心,从各种复杂的困境中杀出一血路来的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山祭     
这永不消融的皑皑白雪,是他纯洁而不死的忠魂吗?这伟岸挺拔的劲松,是他伟大而孤傲的精灵吗?哦,这激越奔放婉转动听的松涛.在为他呜奏一曲高亢雄浑、真挚豪迈的赞歌。我们来到大山,虔诚地祭奉一个虽死却犹生的亡灵。他是一个老军垦,尽管风华正茂,普普通通,却不同凡响;他平平凡几,却是这方人崇拜的偶像。那年山洪爆发正是他奋不顾身地跳进洪流中抢救国家财产,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军魂之歌》。他那样的爱山,春夭,他在岩石上种植红月亮;夏天,他在岩石上耕耘蓝星星;秋天,他在岩石上收获绿太阳;冬天,他在岩石上站成黄新…  相似文献   

17.
踏上距德保县城区约200米的峒奇村对面山坡上的盘山公路,不少人会问:这条公路通往何村何屯?国家投资多少钱?知情人回答:这条公路并非通往哪个村屯,是开往一个家庭办的林场,国家和集体都没投资一分钱。这公路从那胜村旁到该场场部总长1.5公里,路面宽3米,可通行手扶拖拉机和小四轮,是一位今年67岁高龄的退休工人,独自一人利用4年时间开掘的。他就是德保县东关乡百胜村龙胜屯的“当代愚公”———韦兴文。身高1.6米左右的韦兴文,身体结实,看不出已有67岁的高龄,是德保县公路局退休工人。他退休不退劲,继续发挥自…  相似文献   

18.
迷彩之美     
因为工作环境变化,原有的琐事有所减少,加重了动脑子的工作,为了调节自己的情绪,不得不在每天的晚饭后,到附近绿色植物多,有树有花的地方转转。看看。时间长了,我和一位养花的大爷成了朋友,每次见面时,我们交谈的内容都离不开花,老花工很在行,什么花?什么特征,养护要领,他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什么花,什么时间开花?什么时间谢花,花开花谢要注意什么?他都能讲得出个一、二、三、四……,叫你越听越觉得养花的学问深,越听越觉得老人懂得的道理多。虽然我现在还没有条件养花,但大爷所讲的那些养花道理,科学知识,也许某…  相似文献   

19.
幸福的歌     
上期的卷首语,我写了一篇《稳稳的幸福》,记述了一个人生活波折,命运多舛,最后感叹:“就算生活给我无尽的苦痛折磨,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有的读者唏嘘:经历了那么多不幸,他的幸福感何来呢? 纯真的双眼已被世俗掩埋.眼里的纯洁已蒙上了尘埃,长大了的我们懂得了更多的是无奈。好怀念童年那个天真的小孩,一个玩具就能乐得开怀。忙碌的人们忽略了平凡的精彩,每个人都在轻轻的问:幸福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野象重返思茅坝 毕登程(哈尼族)大象──森林之王,大摇大摆地从翠绿的山头朝小城走来。走来,在城市的边沿徘徊。人们惊喜,人们惊讶,人们觉得难以置信。其实这有什么好惊讶的?大象,你们不过是回自己的故乡,不是吗?思茅坝曾是你们生活栖息繁衍的地方。只是由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