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胡新生  刘建伟 《林业科学》1997,33(2):107-116
选择两个速生的(群众杨-44和欧美杨25/86)和两个慢生的(小叶杨和欧美杨28/86)杨树无性系,在水培和生长箱控制条件下,测定了净光合速率(Pn)、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光量子产量(Φ)、气孔传导度(Cs)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四个杨树无性系的LSPLCP,Φ.CS和最大的Pn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响应特征不同。这可能反映了杨树无性系生态型差别,同时也为杨树无性系在生理指标基础上进行早期选择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
杉木无性系测定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杉木种子园优良家系193个无性系进行苗期测定,选择34个无性系进入林期测定。根据3年生高生长,结合扦插成活率、造林成活率、一次性合格萌条产量等因素综合评定,初选出7个生长量高、萌条产量高、造林成活率高的优良无性系为建立生产性采穗圃的入圃材料,进一步在营林生产中推广应用。7个无性系的3年生高生长平均大于对照ch1(为黎平东风林场种子园实生苗)39.40%,大于对照ck2(为黎平东风林场种子园8  相似文献   

3.
灰楸无性系苗期测定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现有灰楸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及菌期田间对比试验,系统研究了灰楸不同资源的苗期遗传变异特性,通过苗期选择初选出了11个苗期表现优良的灰楸无性系(单株),填补了我国灰楸研究的空白.为进一步开展灰楸育种研究提供了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4.
韶关市6个桉树无性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参试的尾巨桉(DH.33.27、DH.33.29、广林9号)、尾赤桉(201号、201.2号)和尾叶桉(U6)6个桉树无性系早期人工林的生长量和抗逆性进行调查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20个月生林分平均胸径6.30~7.72cm,平均树高为5.87~9.18m,都表现出速生特性。6个无性系间的树高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尾赤桉和尾巨桉5个无性系间树高生长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尾叶桉U6和尾巨桉DH.33.29耐寒性较差,尾赤桉系列幼龄林存在易风倒现象。尾巨桉系列(DH-33-27、广林9号)速生性、适应性较强,可作为目前韶关市桉树人工林建设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5.
6个杨树无性系系列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进的6个杨树优良无性系系列进行了造林和育苗对比试验。育苗结果表明,6个杨树无性系系列苗木胸径、高度差异极显著,中汉系列苗期表现最优,生长速度顺序为中汉系列、中潜系列、南林95、南林895、351杨、南抗系列。造林结果表明,6年生杨树无性系之间的生长量差异显著,中汉系列、中潜系列、南林95、南林895材积生长表现优异,可在江西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人工林场树木性质与单板和胶合板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以生长在3种长江滩地类型(江滩、洲滩、湖滩)、3种栽植密度(3m×4m,4m×5m,5m×6m)下的3个品系人工林杨树木材[欧美杨无性系72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I-72/58),美液黑杨无性系63系(P.deltoides cv.I-63/51)和69杨(P.deltoides cv.I-69/55)]为对象,深入地分析了人工林杨树木材料性与单板和胶合质量之间的  相似文献   

7.
以群众杨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了F1代木材材性性状的杂种优势,用主成分遗传距离类平均法进行了无性系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抗性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结果表明:(1)杨树木材性状F1代普遍存在杂种优势。(2)18个无性系可聚为明显不同的5类,第一类速生、纤维性状中等;第二类生长中等,密度较小,纤维较好;第三类纤维性状优良且生长良好;第四类亲本P15A生长快,纤维较好;第五类木材密度大,生长中等,纤维较好。(3)根据聚类结果,结合抗性和生长表现选出4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斑苦竹无性系种群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四川缙云山次生性斑苦竹无性系种群的取样调查,研究了笋芽的发笋规律,竹笋-幼竹的高生长和秆径生长动态,以及地上茎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斑苦竹无性系种群的发笋盛期主要集中在6月中、下旬。无性系分株幼竹阶段平均高度呈Logistic增长,回归模型为:H=625。9781/1+exp5.8526-0.1016t(P〈0.05)地上茎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温度和湿度。高湿结合温暖有益于斑苦  相似文献   

9.
引种美洲黑杨无性系的苗期遗传测定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7个美洲黑杨无性系经苗期测定结果表明:苗高、地径的生长,表现出无性系间的显著差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基础,广义遗传力分别为80.23%和72.99%,二性状间表现出极显著的遗传相关。以苗高的LSD多重比较,选择出生长最好的41个无性系,其苗期生长水平超过或相当于中林23杨;用苗高和地径的综合指数选择,淘汰生长最差的29个无性系,保留的68个无性系作为育种资源保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甜杨雌性无性系苗期早期选育的研究,结果表明:从100个供选群体中选育出15个优良雌性无性系,其高生长量比群体平均值高31.7 cm,采用其优良无性系造林,高生长可获得37.7%的增产效果。甜杨优良无性系苗期个体高生长差异显著,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选择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以樟子松7个种子源的种子和长白松,赤松和黑松的种子在北京地区做引种试验,并以油松做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长白松生长的表现较好,优于油松。赤松和黑松表现一致,不如油松。樟子松生长表现更差。但从樟子松不同种源来看,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南部和小兴安岭的种源生长表现要优于大兴安岭北部的种源。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早期促进开花结实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在京山县太子山林场5年生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内,用三种生长调节剂C.C.C.GA,BAP分施用量、处理时期、处理次数三个因素进行叶面喷洒实验。结果表明BAP有促进开花的作用。1998年在中心苗圃3年生嫁接苗实验区,利用1997年对促进开花结实有效果的BAP进一步分时期、处理次数二因素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BAP对马尾松苗期开花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两年的实验结果表明,BAP能促进马尾松早期开花,这对缩短马尾松育种周期,加速新品种的开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火炬松与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闽中山地 2 1~ 2 2年生的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生长过程的研究表明 :在一般经营条件下 ,湿地松 2 1年生材积可比马尾松高 2 3 8% ,火炬松介于湿地松与马尾松之间。国外松胸径、树高在 8年生前为速生期 ,材积在前 14年生为速生期 ,持续时间短 ,18~ 2 0年生达数量成熟。马尾松的胸径速生期在 14年生 ,高生长的速生期在 14~ 16年生 ,材积在 2 0年生为速生期。  相似文献   

14.
以2年生华北落叶松和白杆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幼苗栽培试验,测定不同光照、水分条件下脯氨酸含量、淀粉含量的变化,综合比较分析了华北落叶松和白析苗期生长对光照和水分变化的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华北落叶松和白不工幼苗脯氨酸含量增高,淀粉含量下降,且华北落叶松的变化都高于白杆,华北落叶松幼苗比白析幼苗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能力更强;随着光照的增强,也有相同的表现。光照和水分条件的变化对华北落叶松和白析幼苗脯氨酸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具有叠加作用,2个树种对水分胁迫和强光照的响应机制一致,但树种间响应强度不同,华北落叶松的响应能力更强,华北落叶松具有比白术千更大的抗干旱胁迫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张家口坝缘山地樟子松适生立地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测树学对6种立地类型样方内的样本进行外业调查及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立地类型下生长势也存在显著差异(0.05),在样方调查30株中阳坡厚层土生长良好株树比阴坡薄层土生长良好株树多了16株,所以得出最适宜樟子松生长的立地类型是阳坡厚层土,其次为阳坡中层土和阴坡厚层土,最差的是阴坡薄层土。樟子松在坝缘山地不同立地类型生长差异很大,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均达到极显著水平(0.05),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在不同立地类型中的阳坡厚层土和阴坡薄层土相差最大分别为4.4 cm、110.8cm;在不同海拔高度研究中,海拔高度在1 600 m的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80%,阴坡良好率66.7%)明显好于1 700 m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46.7%,阴坡良好率26.7%),所以可知研究区域内适宜樟子松生长的海拔高度应在1 600 m。最终得出张家口坝缘山地适生立地为海拔高度为1 600 m的阳坡厚层土,而且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影响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土层厚度、坡向及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16.
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扦插苗造林试验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扦插苗造林成活率、幼林生长量、生物量、树冠结构与根系分布等性状的测试表明:3树种扦插苗造林的林木生长与实生苗造林一样,仍然显示速生高产的性状。其中马尾松对比试验表明,扦插苗的造林成活率、5年生林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比实生苗造林分别提高27 5%、14 1%、30 1%、85 7%。说明3树种利用扦插苗造林,发展短周期速生高产无性系林业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The differences of glucose-6P dehydrogenase(G6PDH) activity and freezing resistance induced by freezing acclima-tion between cuttings of freezing-sensitive P.tomentosa and freezing-resistant P.suaveolens were compared for exploring the role of G6PDH on the enhancement of freezing resistance induced by freezing acclimation.After 5d of freezing acclimation at -3℃ ,the LT50 of P.tomentosa has deereased from -6.2℃ incontrol cuttings to -14.3℃ in freezing acclimated ones,and the increase of LT50 of P.tomentosa has decreased from -6.2℃ in control cutting to -14.3℃ in freezing acclimated ones,and the increase of G6PDH 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freezing acclimated cuttings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ones.Whereas,when P.suaveolens was freezing acclimated at -20℃ for 5d,the LT50 has decreased from -27.1℃ in control cuttings to -43.5℃ in freezing acclimated ones,and the activity of G6PDH increased considerably.In addition,the increase of LT50 and the decrease of G6PDH activity resulting from 2d of deacclimation at 25℃ were found in two kinds of freezing acclimated cutting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activity of G6PDH may associate with the inherited freezing resistance of species and the enhancemen of freezing resistance of cuttings,and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ntifreeze process under freezing temperature,which woul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study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freezing resistance in P.suaveolens and the cloning of gene associated with freezing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8.
从单株人工油松,华山松林木入手,确定了长4m,小头直径5cm-9cm规格橡材的工艺成熟龄,结合经济效益的分析,认为油松,华山松人工林,在能出小头径7cm的橡材时经济收入最高,此时林分的林龄为24a。提供了一种和工艺种相结合分析林经济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纹竹出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扬州大禹风景竹园的黄纹竹(Phyllostachys vivaxcv.Huanwenzhu)出笋、退笋以及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纹竹发笋期在3月下旬—6月下旬;退笋多出现在出笋末期(5月11日—6月30日);高生长的Logistic曲线模型为:H=517.593/(1+e6.505-0.231t),Doseresp生长曲线模型:H=0.367+517.03/(1+102.820-0.100t);生长盛期时,昼夜24 h平均生长量达22.38 cm,白天生长量是夜间生长量的1.29倍。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海拔毛竹竹材化学组成成份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毛竹不同海拔类型的竹材纤维形态、化学成份等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海拔间竹林纤维长度、宽度与长度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定差异,胸径与纤维长度,宽度呈负相关(r=-0.3623与-0.3907);不同年龄的竹材纤维长度、宽度亦存在一定规律性变。随年龄增加,木素含量也随之增大;抽提物中热水、1%NaOH、苯醇(苯和乙醇的混合液)随之减小。竹林养分元素含量分析表明,随海拔增高,N、P、K、Ca等元素也有一定规律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