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我省常年播种面积约14万hm2,但田间杂草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较大.据调查,一般大豆田的禾本科杂草占总杂草株数的70%~85%,阔叶杂草占15%~30%,每年因杂草危害而造成大豆减产10%~20%,有效防除大豆田杂草是保证大豆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为了防除大豆田杂草,减少产量损失,我们于2000年进行了10%旱地雷乳油防除大豆田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大田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杂草危害是制约南阳盆地大豆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作者依据南阳盆地大豆田杂草发生特点,介绍了大豆田常用除草剂及化除策略,并针对当地几种危害严重的杂草提供了相对的解决方案,为南阳盆地大豆田杂草的防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依安县大豆田间杂草的种类、数量进行调查及数据分析,探寻其发生的原因,对杂草发生的爆发性、种群密度大、杂草发生高峰与大豆出苗高峰同步等特点进行了分析,找出依安县大豆田化学除草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杂草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三江地区大豆田抗性杂草种群演变趋势及化学防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杂草调查,论述了三江地区大豆田抗性杂草种群演变的趋势及原因,并对防除抗性杂草的有效药剂进行了大面积试验示范,为消灭大豆田抗性杂草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大豆田杂草的种类与发生特点1、大豆田杂草的种类与发生情况大豆田杂草主要有:稗草、狗尾草、野燕麦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苍耳、苋、龙葵、香薷、酸模叶蓼、藜、鸭跖草等一年生阔叶杂草;问荆、苣荬菜、大蓟、刺儿菜等多年生杂草。杂草为害是大豆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6~8月份的杂草发生期正值雨季,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麦茬大豆田中耕除草的优点,并针对麦茬大豆田杂草防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为该地区大豆田杂草防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40 g/L喹禾糠酯乳油对大豆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40 g/L喹禾糠酯乳油对大豆田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较好,中高剂量处理下,对杂草的鲜重防效最高可达99.10%,持效期可达30 d左右,且对大豆安全。该试验结果能够为大豆田禾本科杂草的合理防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夏大豆田杂草发生特点与综合防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永利 《农技服务》2011,28(2):189+203-189,203
西安市临潼区农业科技部门在实施大豆优质高产技术推广项目中,针对当地大豆田杂草种类、主要群落、发生特点等进行了系统观察调查。结合生产实践,初步总结出大豆田杂草发生特点与综合防除技术措施。对实际生产中对夏大豆田杂草的防除具有推广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德良 《中国农资》1999,(3):18-18,27
<正>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大理州又是重要蔬菜作物,每年净作面积330公顷左右。由于幼苗生长缓慢,杂草容易生长,这将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导致大豆产量损失和质量下降,因杂草危害造成的损失平均在11%左右。为了有效防除大豆田的杂草,我们在1997年进行了3种除草剂防除大豆田杂草的除草试验。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7~2014年泉州口岸进口大豆检出杂草的情况,对来自美国等5个美洲国家84艘次转基因大豆的杂草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进境美国大豆,共截获14种检疫性杂草,对进境的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乌拉圭大豆,分别截获13种、9种、4种和4种检疫性杂草。通过疫情数据分析,提出对于进境大豆杂草检疫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稻思达与其他除草剂混用防除大豆田杂草效果及评价对大豆的安全性,进行了稻思达防除大豆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单用80%稻思达可湿性粉剂防除大豆田杂草比较安全,但在低温多雨情况下对大豆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从产量分析看,建议用量为120g/hm2,不但安全,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正>一、大豆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及防除方法(一)大豆田杂草发生种类大豆田杂草种类很多,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主要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草等;一年生阔叶杂草主要有反枝苋、藜、苍耳、铁苋菜、马齿苋等;莎草科杂草主要有香附子;多年生杂草主要有刺儿菜、苣荬菜、青蒿等。(二)大豆田杂草的发生特点1.杂草种类多,发生时期长,出苗不整齐,从大豆播种开始到8月末均能不断发生,因而造成防除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大豆田杂草的发生和综合防除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黑龙江省大豆田杂草的种类分布、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防除技术,重点评述了大豆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东北高寒区春大豆田中的杂草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严重时造成大豆绝产,防除豆田杂草,为大豆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大豆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大豆除草方法有人工铲除杂草、机械化防除杂草和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等.机械化除草是大豆田较理想的除草技术,它克服了人工铲除杂草费工、成本高和化学除草污染环境、使土壤板结,影响大豆生长等弊端,适应了无公害大豆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笔者根据以往的试验结果和经验,将其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不同耕作方式对夏播大豆田间杂草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夏播大豆田常规耕作和保护性耕作对田间杂草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夏播大豆田在翻耕、翻耕后覆盖小麦秸秆、免耕留茬和免耕后覆盖小麦秸秆的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措施相结合的条件下,各处理田间杂草的发生情况有显著差异。大豆播种后7周,各处理的杂草出苗总数分别为260.80株/m^2、133.87株/m^2、319.56株/m^2和41.78株/m^2。秸秆覆盖是影响杂草发生量的决定性因素。大豆播种后8周,杂草生物量分别为1567.33 g/m^2、397.93 g/m^2、1842.17 g/m^2和369.00g/m^2。夏播大豆田杂草集中在播后3周内出苗,杂草出苗数占出苗总数的95%左右,因此对田间杂草的化学防治应该在大豆播种后第3周进行。  相似文献   

16.
桑园套种大豆和苜蓿对杂草群落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桑园套种大豆(Glycine max L.)和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地上杂草群落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桑园套种大豆、苜蓿后与对照相比杂草密度分别降低了40.46%、30.50%;杂草的生物量与对照相比也显著下降;同时,套种大豆和苜蓿减少了优势杂草的密度,从而减轻优势杂草的危害;套种大豆、苜蓿其地上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升高了76.92%和70.63%,香农指数分别比对照升高了133.33%、118.75%,均匀度指数分别升高了160.00%、130.00%,结果表明,桑园套种大豆和苜蓿有利于提高杂草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大豆田苗后除草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田杂草危害是影响大豆产量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应用化学除草剂防除豆田杂草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但是由于大豆田苗前应用的除草剂品种比较单一及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往往除草效果不理想,在大豆苗后又出现草荒现象。为经济有效地控制大豆田杂草危害,笔者于2000年在摸清大豆田杂草基础上,进行了大豆田苗后除草技术试验,现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夏大豆田一年生杂草出苗规律及豆-草竞争临界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漯河市夏大豆田一年生杂草种类、出苗规律和豆—草竞争临界期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漯河市夏大豆田一年生杂草种类共 7科 1 3种 ,以狗尾草、马唐、反枝苋为优势种。杂草出苗快慢与土壤墒情关系密切。墒情适宜时 ,大豆播种后 2 0d杂草可基本出齐苗 ,此时为大豆苗期化学防除的有利时机。豆—草共生 30d为竞争临界期。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豆田杂草种类有70~80种,能造成草荒的有20~30种,只要掌握杂草的种类和特点,有效运用各种技术防治杂草,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大豆从播种到封行约需30~40天.播种后5~15天是杂草出苗高峰,90%以上的杂草在25天内出土.利用杂草这一特点播种期施药消灭杂草、待大豆封行后以密控草.还可利用农业措施和大豆生长期茎叶处理消灭杂草.  相似文献   

20.
中耕除草是中国农业生产的一项传统农业措施,而化学除草在大豆杂草防控过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阿荣旗是内蒙古大豆种植主要产区,地区大豆产量和品质都十分优异,但是随着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杂草防除难度逐渐增大。为了将传统耕作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科学高效地控制田间杂草,于2016年在阿荣旗大豆主产区设置了试验点,对耕作和化学除草对大豆田杂草数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将科学中耕、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有效结合起来,可以将田间杂草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