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研究辣椒果实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辣椒产量预测模型,为辣椒果实的无损测定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对不同辣椒品种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构建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果实纵、横径生长模型,以及果实鲜重与纵、横径关系的线性模型,并建立了以上述模型为基础的辣椒产量预测模型.运用独立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除Y187果实纵径和横径的均方根误差(RMSE)>20%外,其余模型RMSE均小于20%,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很好地模拟辣椒果实生长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不同种覆膜方式对昆明地区高原红壤土种植辣椒生长的影响,探索不同覆膜种植条件下辣椒生长环境及特征,以典型高原红壤土大田垄作种植辣椒为研究对象,开展两年不同覆膜方式和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变化对辣椒生长环境改变及对应条件下辣椒生长特征变化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可有效改善辣椒生长环境土温和土壤含水率,提高辣椒产量、株高和叶面积等生长特征参数。膜下种植平均保水保温性能高于膜侧种植,膜侧种植方法水热利用率更高,其产量比膜下种植高21.60%。不同颜色膜侧处理试验表明,银色地膜膜侧种植对于辣椒增产效果明显,相较于传统无膜种植辣椒产量提高66.7%。研究结果可为昆明地区辣椒高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GA_3)处理对轮台白杏坐果率及品质的影响,为杏果实调控奠定基础。【方法】以轮台白杏为研究对象,在盛花期和花后20 d分别喷施40、90和140 mg/L浓度的GA_3,在花后20 d统计坐果率,定期测定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及单果重,果实成熟后测定果实品质。【结果】GA_3处理后均能有效提高果实坐果率,同时能有效促进果实纵径、横径、侧径的增大,但果实的品质有所降低。90 mg/L处理对提高轮台白杏的坐果率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相比,坐果率提高了117.32%,在40和90 mg/L GA_3处理后,果实膨大的效果与GA_3浓度成正相关,当浓度达到140 mg/L时,果实膨大现象不明显。【结论】90 mg/L浓度GA_3处理能显著提高产量,可运用于轮台白杏生长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苏北地区露地辣椒栽培更好的地膜覆盖方式,以苏椒5号为研究对象,设置畦面地膜覆盖(T2)、畦面起垄连沟全地膜覆盖(T3)2种地膜覆盖方式,以不覆膜(T1)为对照(CK),研究地膜覆盖不同栽培方式对露地辣椒植株生长、产量、土壤氮素、盐分和p H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的辣椒初花期、结果期和采收期可至少提前5 d,鲜椒单果质量和产量分别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18.95%和11.99%;在苗期、开花坐果期、成熟期3个时期,T3处理的辣椒株高分别显著高于T1处理34.28%、30.30%和16.66%,茎粗分别显著高于T1处理42.75%、26.79%和26.64%;在成熟期,T3处理的辣椒植株展开度可达78.9 cm×81.2 cm,地上部干物质量分别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24.35%和12.01%。在开花坐果期,T2和T3处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通过不同的整株和采收时段处理调节辣椒产量高峰期来提高效益,以苏椒5号为试验材料,在现代大型低温温室条件下,对辣椒秋延后基质营养液栽培进行不同的整株处理、采收时段处理的对比试验,记录采收日期、产量、结果数,挂牌跟踪记录果实的果柄粗度、果实横径和纵径等生长发育情况,了解秋冬各阶段价格情况。结果表明,在稀植情况下,以疏枝不打顶整株处理方式效果较好,同时以11月15日首次采收至元旦、春节期间各再采收1次,此方式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上市期的作用,增效最明显。可见,通过合理的整株处理和采收时段处理来调节产量高峰期,使产品在国庆节、元旦、春节三大节日投放市场以提高温室秋延后辣椒种植效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辣椒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以黔椒4号、Y-187、火焰山和绿炬为材料,设置品种与氮素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品种辣椒果实纵径和横径之间以及果实干重与体积之间的定量关系,引入校正系数K和M构建基于生物量的辣椒果实几何参数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类型辣椒果实纵径和横径的关系可用幂指数方程表达,果实干重随体积呈线性变化。运用独立试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初步检验,模型对辣椒果实纵径和横径动态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所建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不同生长条件下辣椒果实的主要几何参数,为构建辣椒功能—结构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对泰芋1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通过垄作黑地膜、垄作白地膜、垄作不覆膜和平作不覆膜4个处理的比较,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泰芋1号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和效益。[结果]垄作黑地膜覆盖条件下泰芋1号植株性状、产量和效益均显著优于垄作白地膜及未覆膜处理。[结论]该研究可为泰芋1号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明臭氧灭菌对大棚内番茄和辣椒田间病害发生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番茄和辣椒为试材,采用新型臭氧发生器,研究增施不同浓度的臭氧对大棚内番茄和辣椒田间病害发生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增施臭氧能显著降低番茄和辣椒的田间病害发生率,同时能促进产量的增加。增施臭氧能显著提高番茄和辣椒的单果重、果实纵径和横径、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同时能显著增加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番茄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和糖酸比、辣椒果实的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论】综合考虑,使用这种新型的臭氧发生器,在番茄和辣椒大棚生产中,臭氧处理2的杀菌及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效果要由于臭氧处理1,即每天释放3 h臭氧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对甜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研究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对大棚甜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连栋棚加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条件下合理施用氮、钾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连栋棚加地膜覆盖栽培,试验设重氮重钾(N2K2)、重氮轻钾(N2K1)、轻氮重钾(N1K2)、轻氮轻钾(N1K1)、中氮中钾(NK)5个处理。以早熟厚皮甜瓜品种‘RX8’(TC620-8-56×TA11-1)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坐果期及成熟期测定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量,并结合成熟期产量,分析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对甜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对甜瓜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呈上升趋势,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只改变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并不改变其累积趋势。从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特性看,伸蔓期,甜瓜以营养生长为主,NK处理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一直呈较高水平,且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平均分别增加17.8%、16.0%。随着果实发育,干物质积累逐渐转向果实,不同氮钾处理下果实干物质积累分配系数增加,至成熟期果实干物质积累分配系数高达0.62-0.66,NK处理果实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平均分别增加31.9%、4.27%。从养分积累及分配特性看,甜瓜对钾需求量最大,氮次之,磷最少,成熟期甜瓜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分别高达4 160.4、1 394.8、7 874.2 mg/株。NK处理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在伸蔓期、坐果期、成熟期一直呈较高水平,与其他处理相比,NK处理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均显著增加(P<0.05)。NK处理坐果期、成熟期果实氮、磷、钾分配系数也一直呈较高水平,且成熟期果实氮、钾分配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分别平均增加9.10%、9.81%。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看,同一供氮水平下,高钾、低钾处理间甜瓜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单瓜重及产量差异均未达5%显著水平;同一供钾水平下,高氮处理甜瓜纵径、横径、单瓜重及产量均高于低氮处理,平均分别增加4.81%、6.04%、19.8%及20.5%,且除纵径外,上述指标差异均达5%显著水平;从整体看,NK处理甜瓜纵径、横径、单瓜重、产量均最高,且单瓜重和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平均分别增加21.6%和22.1%。【结论】土壤中等肥力水平及连栋棚加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条件下,氮、钾施肥量分别以200 kg·hm-2、300 kg·hm-2较为适宜,有利于甜瓜最大限度的提高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促进养分吸收及营养物质向果实的分配转移,从而得到高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辣椒资源材料果实的色价值及性状指标,为选育干制红辣椒提供参考。【方法】以92份辣椒资源为材料,分别对辣椒色价值和辣椒单果质量、果肉厚、果实横径、果实纵径进行聚类分析,从中筛选干制红辣椒的优良种质材料。【结果】(1)对辣椒色价值进行单一性状聚类分析,可以将92份辣椒资源分为5大组群,辣椒色价值为5.90~20.62,在不同材料中表现出多样性,但色价值极高型材料仅有7份,所占比例较小(7.61%),且变异系数较大(0.54)。(2)对辣椒果实色价值、单果质量、果肉厚、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5个性状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92份辣椒分为6大组群,各组群性状存在差异,性状表现丰富,单果质量为26.17~33.59g,果肉厚为0.21~0.35cm,果实横径为2.21~2.67cm,果实纵径为13.30~16.65cm。其中17份材料具有果肉薄(0.24cm)、色价值高(18.11)、果型适中(横径2.38cm,纵径15.71cm,单果质量30.31g)的特点,是选育干制红辣椒的优良材料。【结论】92份辣椒材料在色价值和果型指标等特征上表现出多样性,但色价值高、果型适宜作为干制红辣椒的资源材料所占比例仍然较小。  相似文献   

11.
运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影响辣椒产量的几个数量性状间以及果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单果重、果实横径、株高、结果数、果肉厚、果实纵径、心室数、开花期、株幅、座果期、显蕾期。其中以单果重、果实横径、株高、结果数对辣椒产量影响最大。在影响果形的果部性状中,以单果重、果实横径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如何实现水分高效利用是有效缓解我国旱作区水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之一。【方法】在敦煌极度干旱自然条件下,以新抗旱杂交谷子品种“张杂谷19号”为参试材料,通过设置地膜覆盖、灌溉及种植密度等不同处理,以期制定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相结合的高水效种植模式。【结果】①与覆膜无补灌(F1W0)相比,收获期无膜无补灌(F0W0)处理张杂谷19号土壤水分明显低于大同29号,地膜覆盖减少水分无效散失,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发育,促进根系发育,从而中后期吸收更多深层水分。②种植模式对谷子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顺序依次为F0W1处理>F1W0处理>F0W0处理,张杂谷19号明显高于大同29号。③补灌可明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是,张杂谷19号在覆膜无补灌,9.0万株·hm-2处理下最高,达到18.16 kg·hm-2·mm-1。【结论】在水分限制下保持高水效且获得较高收获产量;如适当增加补灌,不仅保持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更可大幅增加产量。研究仅限于降雨量少且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如依据水资源条件,制定不同区域配套的谷子高水效种植体系,这将对保证旱作区粮食高产和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水分调控对覆膜滴灌水稻生长发育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测坑试验方式,2种栽培方式,分蘖期设置3个水分梯度进行水分调控。【结果】于各生育期末取样测定各项指标,分蘖期水分调控对2种栽培方式下滴灌水稻的生长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W1、W2处理对水稻株高影响不大,W3处理水分胁迫严重降低株高;分蘖期水分调控对最终分蘖数具有明显的影响,最终分蘖数表现为覆膜栽培下水稻分蘖数量平均分蘖数为17.44蘖/穴,裸地栽培下水稻分蘖数量平均分蘖数为17.60蘖/穴;生育后期W2处理能保持较高叶面积,更利于水稻光合作用的进行光合产物的积累以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在覆膜、裸地栽培方式下W2处理灌溉水利用率均为最高,分别为0.64、0.46 kg/m~3。【结论】滴灌水稻分蘖期适度的水分胁迫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进而提高产量,从滴灌水稻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产量角度考虑,滴灌水稻覆膜栽培方式W2水分处理可作为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出基于水分-品质响应温室作物合理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模式。【方法】以陇椒1号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室内对温室辣椒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分别进行灌溉调控,研究不同处理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对灌溉调控的响应。【结果】温室辣椒产量对果实成熟期的灌溉调控最为敏感,在此生育期不宜实施灌溉调控。开花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辣椒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干物质含量对灌溉调控的响应程度较低,而果实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对灌溉调控的响应程度较高。产量和品质与耗水量的关系可用对数函数来描述。【结论】通过灌溉调控将60 cm土壤含水量在开花坐果期控制在45%~60%田间持水量(θf),在苗期和果实成熟期控制在80%~90% θf,在节水和保证较高产量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辣椒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是西北旱区温室辣椒可行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宁夏地区不同品种枸杞果实发育动态和品质进行比较,为枸杞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供试材料为国家林业局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枸杞种质资源圃的宁杞1号、宁杞6号、宁杞7号和宁杞8号枸杞植株。每个枸杞品种随机选取5株,每株标记刚出萼枸杞5颗,每隔2 d测定各品种果实纵、横径的生长动态,果实成熟时测定果实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结果】不同品种枸杞的果实发育动态趋势大体一致,不同时期纵、横径生长速率的差异,导致果实出现"S"型增长,千粒重和纵径最大的是宁杞8号,横径最大的是宁杞7号,宁杞6号是4个品种中多糖含量最高的品种。【结论】4个枸杞品种果实纵、横径生长成双"S"曲线,宁杞8号为长果类品种,宁杞1号、宁杞6号、宁杞7号为短果类品种,宁杞8号果实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油菜素内酯对火龙果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为提高火龙果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白玉龙火龙果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在火龙果盛花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花后第15d)两次喷施不同浓度(0.25、0.50、1.00、2.00mg/L)的油菜素内酯,测定火龙果的坐果率、单果重、果形指数、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C、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结果】0.25、0.50、1.00和2.00mg/L处理火龙果的坐果率均高于对照(喷清水)10个百分点以上;喷施1.00mg/L处理的火龙果单果重376.59g,显著高于对照308.77g,增幅为21.96%,可溶性总糖含量(103.97mg/g)与对照(92.76mg/g)差异显著;各浓度处理均可增大火龙果果实的纵径和横径,以1.00mg/L处理果实横径最大(8.46cm),0.50mg/L处理果实纵径最大(10.75cm)、果形指数最高(1.31)。【结论】火龙果盛花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分别喷施1.00mg/L油菜素内酯可通过增加火龙果的坐果率、单果重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提高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特征特性 “翠脆黄1号”辣椒为中熟品种,始花节位为第10节,坐果集中,持续坐果能力强。植株生长势强,株型开张,株高70厘米,开展度70厘米。果实牛角形,青熟果绿色,老熟果橘黄色,果面光滑,果实纵径14~16厘米、横径5.5厘米,果肉厚0.6厘米,单株坐果20个左右,单果重80~120克。品质上乘,微辣,口感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宽膜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当地玉米高产种植方式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5月~10月进行大田试验,1膜3行(M1)和1膜4行(M2)两种种植方式,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果穗、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M1和M2处理之间在株高、茎粗、叶片数、穗长、行粒数、单穗重、果穗粒重、穗轴率的农艺性状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其穗位高、穗粗、秃顶长、穗行数、穗轴重、出籽率的影响不大,所测指标基本上均以M1处理较优,M1处理下的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分别为376.11粒、25.37g和7 464.42 kg·hm~(-2),较M2处理提高了12.71%、6.02%和19.56%。【结论】综合考虑,认为宽膜条件下,1膜3行的种植方式更有利用玉米的生长发育,进而得到更高的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剂量保水剂对盆栽樱桃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基质盆栽方式研究施入不同剂量保水剂对樱桃番茄植株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保水剂处理水平,分别为0(CK),2.0,4.0,6.0,8.0 g·株~(-1),在露天环境下调查不同保水剂施用水平对樱桃番茄生长和结果特征及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以减少灌溉水量且施用量以8.0 g·株~(-1)时节水效果最佳;当保水剂剂量为2.0 g·株~(-1)时,番茄植株叶片数和株高,以及果实横径、纵径、单果质量、坐果数和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CK(P0.05);各保水剂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可溶性糖和Vc含量而增加了可滴定酸含量,导致果实糖酸比均显著低于CK(P0.05),各保水剂处理中又以2.0 g·株~(-1)处理糖酸比最低。综合而言,施入保水剂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盆栽樱桃番茄的生长及产量的提高,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番茄果实品质,本试验条件下以2.0 g·盆~(-1)处理促生长和增产效果最好,但其番茄果实品质下降幅度亦最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温室辣椒最适宜的栽培方式,为温室辣椒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秦椒1号"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穴距、行距、定植方式对温室辣椒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穴距35cm、行距为窄行50cm/宽行70cm时,辣椒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物质质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定植方式对下层叶片光合作用影响较大,且单株定植时植株的光合作用较强。在穴距35cm、窄行50cm/宽行70cm条件下,双株定植时辣椒折合总产量最高,为102 583.5kg/hm2;单株定植时折合总产量为94 735.5kg/hm2,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穴距对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单株定植时果实的综合品质较好。【结论】穴距35cm、行距为窄行50cm/宽行70cm、单株定植时综合效益最好,是钢管骨架塑料大棚内"秦椒1号"辣椒品种适宜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