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大泷六线鱼又名欧氏六线鱼,是鲉形目,六线鱼科,六线鱼属的鱼类,俗称黄鱼、黄河子和黄棒子等,是我国北方海区的重要海水经济鱼类。因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我国北方沿海地区人们的喜爱,素有"北方石斑"的美誉,其市场价值较高,在北方地区的活海鲜市场里需求量很大。大泷六线鱼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北部的朝鲜半岛、日本、中国及俄罗斯远东诸海,在中国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野生群体在自然环境中一般生活在水深50 m以内、光线弱、有遮蔽的近岸岩礁区,为冷温型近海底层岩礁鱼类。  相似文献   

2.
六线鱼科属铀形目、六线鱼亚目,包括六线鱼属和斑头鱼属,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诸海及我国黄、渤海区,我国共有大泷六线鱼、长线六线鱼、叉线六线鱼和斑头鱼4种。六线鱼科鱼类具有外形美观、肉质鲜嫩和营养丰富等特点,是游钓及养殖的主要品种。目前,六线鱼科鱼类进行人工繁殖的仅见于大泷六线鱼,其肉质细嫩,经济价值较高,除供我国市场外,还可以出口。该鱼目前已成为北方海水养殖鱼类之一。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其人工繁殖进行研究,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研究,但目前大泷六线鱼的人工育苗技术仍在逐步完善中。  相似文献   

3.
荣成俚岛大泷六线鱼摄食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纪东平  卞晓东  宋娜  高天翔 《水产学报》2014,38(9):1399-1409
为研究荣成俚岛大泷六线鱼的摄食生态,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逐月采集荣成俚岛近海482尾大泷六线鱼,对其进行胃含物分析。结果发现,大泷六线鱼为底栖生物食性鱼类摄食的饵料生物有10个类群,主要摄食鱼类,其次是多毛类、虾类、海藻类、蟹类和口足类等。食物组成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除四季均大量摄食虾类外,春季还摄食蟹类和多毛类,夏季和秋季主要摄食鱼类,冬季摄食多毛类的比例最高;体长80 mm的大泷六线鱼喜食虾类和端足类,体长80~119 mm个体喜食多毛类、口虾蛄幼体和虾类等,而体长119 mm个体主要摄食鱼类、虾蟹类。摄食强度也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夏季摄食强度最高,冬季最低(不停食);体长80 mm个体摄食强度最高,随体长增加摄食强度逐渐下降,体长180 mm以上的个体又随体长、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通过DNA条形码对大泷六线鱼的6个饵料生物样品进行鉴定,其中,4个饵料生物样品鉴定到种,1个样品鉴定到属,1个样品鉴定到科。  相似文献   

4.
4种岩礁性鱼类视网膜感光细胞和最小分辨角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超  王亮  覃乐政  张秀梅 《水产学报》2014,38(3):400-409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铠平鲉、花斑平鲉、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的性成熟个体视网膜光感受细胞和最小分辨角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视锥细胞的排列方式为4个双锥细胞围绕一个单锥细胞构成正方形或者菱形镶嵌结构,铠平鲉和花斑平鲉的双锥细胞排列成行,单锥细胞随机分布于4个双锥细胞之间;分析认为,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视锥排列方式更复杂,单锥细胞与双锥细胞的比值(SC/DC)更高,推测其具有更好的色觉。(2)铠平鲉和花斑平鲉视柱细胞与视锥细胞的比值(R/C)大于7∶1,而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的R/C小于3∶1;推测铠平鲉和花斑平鲉更适合在夜间活动,而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属白天活动的鱼类。(3)铠平鲉、花斑平鲉、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视锥细胞密度最高处分别位于视网膜的腹-颞(V-T)区、腹区(V)、腹-颞(V-T)区和背-颞区(D-T),与各自的生活习性和摄食行为相适应。(4)4种岩礁性鱼类的成熟个体中,铠平鲉的最小分辨角最大,其次为花斑平鲉和大泷六线鱼,斑头六线鱼的最小分辨角最小。分析认为,即使是同样栖息于礁区的鱼类,其视觉特征也存在差异,这或许可以为岩礁区选择性渔具的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工厂化养鱼车间内使用沿海地下低恒温海水进行大泷六线鱼养殖试验,以了解大泷六线鱼生长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养殖,大泷六线鱼的总重量由放养时的388 kg增加到742 kg,平均成活率为92.8%,个体增重1.06倍;在不同密度下的瞬时生长率变动在0.0075~0.0115.除遗传因素外,养殖期间的水温及地下海水的水质也会对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大型海藻和人工鱼礁对鱼类的诱集作用,依据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和大型海藻调查结果,以海黍子、孔石莼、带形蜈蚣藻、石花菜和小珊瑚藻5种优势藻类,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2种优势鱼类以及人工鱼礁模型为研究对象,于室内实验水槽观察了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幼鱼在海藻和模型礁中的行为反应和分布。结果显示,水槽中未投放模型礁和海藻时,实验鱼密集出现在水槽边缘区(A9),分布率分别为75.71%±7.79%和73.63%±4.41%。放入模型礁和海藻丛后,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出现短暂的排斥反应,然后迅速聚集其中;2种鱼对带形蜈蚣藻的响应时间最短[(12.75~21.00)s],对模型礁的响应时间最长[(66.50~151.25)s];带形蜈蚣藻聚集许氏平鲉用时最短[(151.50±8.14)s],海黍子聚集大泷六线鱼用时最短[(56.00±2.53)s];大泷六线鱼对模型礁的聚集时间为(216.25±5.59)s,远低于许氏平鲉(1343.50±5.38)s;2种鱼在模型礁中的停留时间远长于海藻丛,且大泷六线鱼的停留时间(211.85±7.96)s长于许氏平鲉(199.75±16.82)s。海藻丛和模型礁对2种岩礁性幼鱼的诱集效果明显,实验区幼鱼的分布率由未投放模型礁和海藻前的0.91%~8.78%上升到4.21%~31.42%;高密度带形蜈蚣藻和海黍子的诱集效果最好,对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聚集率分别达到30.42%±1.14%和31.42%±1.74%,而低密度小珊瑚藻的诱集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前胶南市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品种主要有鲈、黑鳕、六线鱼、美国红鱼、真鲷,其中前3种为主导品种,但苗种来源主要是天然野生苗种,难以保证充足供应;同时,全市目前尚无配套的鱼种供应基地,大规格鱼种短缺,致使深水网箱难以达到其最佳养殖容量。本试验是将冷水性鱼类三文鱼移到温带水域进行养殖,意在充分发掘深水抗风浪网箱的生产潜能,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Temminck etSchlegel)俗称白(鱼免),为石首鱼科黄姑鱼属的近海中下层鱼类,分布于我国的东海、南海及日本南部沿海。其肉味鲜美,含脂量高,营养丰富,在日本市场上被视为高级鱼类,价格高于鰤鱼。日本黄姑鱼由于生长迅速,病害少,易于养殖,当年即可达商品鱼规格,经济效益显著,成为海水鱼网箱养殖诸多品种之佼佼者,倍受养殖业者欢迎。但其海区野生苗种来源  相似文献   

9.
正许氏平鲉是近岸底层海水鱼类,常栖息于水质清澈的岩礁区。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鄂霍茨克海南部,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黄海和东海,为常见食用鱼类,也是近海增殖和人工养殖对象。其苗种来源广、抗病力较强、耐低温、生长速度快,是中国北方尤其是山东近海重要的网箱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10.
大泷六线鱼资源捕捞量逐渐加大,捕捞个体体型却逐渐减小,研究大泷六线鱼的遗传多样性,对提高在渔业养殖中种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7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6个地区群体(大连、丹东和青岛等地)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评估。结果表明,获得的等位基因数1~8,平均等位基因数6.29;有效等位基因数1.00~5.7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4.71;各群体的杂合度观测值(Ho)为0.05~0.27;杂合度期望值(He)为0.44~0.75;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7~0.69,说明这6个群体属于高度多态,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27,表明6个大泷六线鱼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采用UPGMA法对6个大泷六线鱼群体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大连和长海县大泷六线鱼群体亲缘关系较近且聚为一个分支,其他4个群体聚为另一分支。结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分析,发现各群体表现出极显著的遗传不平衡,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表明6个群体大泷六线鱼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综上说明,6个大泷六线鱼群体发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1.
六线鱼属鱼类繁殖行为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六线鱼(Hexagrammos)是北太平洋沿岸海域特有种类,从西部的中国东海,东部的加利福尼亚到南部的白令海峡所覆盖的太平洋沿岸海域均有分布[1-3]。六线鱼属有6个种,分别为斑头六线鱼(H.agrammus)、叉线六线鱼(H.octogrammus)、大泷六线鱼(H.otakii)、十线六线鱼(H.decagrammus)、白斑六线鱼(H.stelleri)和长线六线鱼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在辽宁海域增殖放流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根据春季(2020 年 5 月)、夏季(2019 年 6 月、7 月和 2020 年 8 月)和秋季(2019 年 9 月和 2020 年 10 月)共计 6 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 研究了辽宁海域大泷六线鱼的资源丰度及生物学特征变化, 并基于广义加性模型(GAM)分析了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泷六线鱼资源丰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秋季高于春季, 资源丰度在不同站位的差异较大, 空间异质性较高。大泷六线鱼的体长、体重在 5 月至 10 月均表现为逐月增大, 肥满度也表现为夏季较春、秋季高, 且体长、体重和肥满度均具有月份间的显著差异。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表明大泷六线鱼具有对岩礁底、砂底这两种底质生境类型和较低水温的偏好性, 黄海北部海域的资源丰度高于辽东湾海域。GAM 模型显示水深、盐度、水温、底质类型、月份和年份是影响大泷六线鱼资源丰度分布的因素, 大泷六线鱼的资源丰度与水深在 55 m 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资源丰度高值区分布在底层盐度低于 31.5 和底层水温区间为 12~22.5 ℃的环境条件下, GAM 的分析结果与大泷六线鱼的生态习性相符。本研究通过上述分析初步建议具有较多岩礁、砂底质生境类型和较低水温的黄海北部海域可作为辽宁海域大泷六线鱼的适宜放流区域, 水温升高至 12 ℃以上的 5—6 月可作为适宜放流时间, 选择以上放流地点和时间, 可对放流群体的成活率及品质提供较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海州湾大泷六线鱼摄食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底拖网调查,通过分析531尾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胃含物样品,对其摄食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60余种,虾类、蟹类、双壳类是其最主要的3种饵料类群,优势饵料生物有东方缝栖蛤(Hiatella orientalis)、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和钩虾(Gammarus sp.)等;其食物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体长变化,全年均大量摄食虾类,夏季还摄食一定量的蟹类,秋季摄食多毛类和头足类的比例较高。随着体长的增长,大泷六线鱼摄食的饵料生物由小型甲壳类逐渐转变为体型较大的虾类和鱼类。大泷六线鱼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空胃率最高,冬季空胃率最低;平均胃饱满指数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体长是影响大泷六线鱼摄食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底层水温、叶绿素a和pH。  相似文献   

14.
<正>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Basilew-sky)]为我国近海广泛分布的经济鱼类,肉味鲜美,属广温、广盐及杂食性的鱼类。较易繁殖,是海水鱼类养殖中的优良品种。当前,国内外都已把黑鲷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日本1960年已进行生产黑鲷苗种的研究,我国1959年水产部海洋水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对黑鲷进行过人工授精、孵化  相似文献   

15.
以大泷六线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不同规格的T型标志牌(T1、T2、T3)对平均全长5、8和11 cm鱼种的标志效果,记录了标志后鱼种的存活率、脱标率、行为特征及生长情况,筛选了适宜不同规格大泷六线鱼标志放流的T型标志牌。结果显示:平均全长5 cm及以下的鱼种不适宜标志放流;平均全长8 cm的鱼种适宜用T1标志牌,标志后脱标率为4.83%,存活率为97.17%;平均全长11 cm的鱼种适宜用T1和T2标志牌,标志后脱标率分别为2.00%和5.67%,存活率分别为100%和95.83%。2017年6月,在烟台近海开展了T1标志牌标志大泷六线鱼的放流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标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花[鱼骨](H.maculatus B1eeker)属鲤科、鮈亚科、[鱼骨]属,为长江流域江河湖库野生中小型名贵鱼类,具有生长快、含肉量高、味道鲜美等特点,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仅靠捕捞野生资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从2002年开始引进花[鱼骨]苗种进行池塘和网箱不同模式养殖生产试验,连续三年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总结出花[鱼骨]的几种人工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Larimichthys),是近海集群暖温性洄游鱼类,素有海水“国鱼”的美誉,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等海域。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养殖技术的突破,大黄鱼养殖业在我国福建、浙江、广东、江苏等沿海省份相继发展起来,象山港作为浙江省最早的大黄鱼养殖区域,网箱养殖是其最主要的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菊黄东方鲀为鲀科、东方鲀属鱼类,在我国分布于东海、黄海、渤海等海域,属于温带近海底层鱼类。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受到广大美食家的青睐,近年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属于名特优鱼类。随着长年的过度捕捞及近海水域污染等原因,菊黄东方鲀的天然资源量急剧减少。为补充、修复菊黄东方鲀渔业资源,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18年开始进行菊黄东方鲀的苗种增  相似文献   

19.
<正> 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属软骨硬鳞鱼类鲟科,是长江名贵的经济鱼类之一。长江鲟是淡水定居性鱼类,营底栖生活,据我所十多年来的多次移养观察,它能较好地适应大、中、小各类水库、溪河以及山湾塘堰等养殖水体,能和鲢,鳙,鲩等鱼混养,提高水体的鱼产量。因此,长江鲟有希望成为淡水养殖的新对象。欲变野生的长江鲟为人工养殖对象,首先要解决苗种来源问题。为此,我们于1976  相似文献   

20.
矛尾复鰕虎鱼Synechogobius hast(Temminck and Schlegel),俗称海鲶鱼、泥鱼,属鲈形目、鰕虎鱼科、复鰕虎鱼属,矛尾复鰕虎鱼分布甚广,我国沿海以及朝鲜、日本直到爪哇等地的近海或咸淡水域坶有分布。该鱼具有广盐广温、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繁殖力强的特点,同时其市场价位中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是开展近海人工养殖和垂钓业的适宜品种。目前本省有的养殖户已经进行了矛尾复嘏虎鱼的池塘养殖,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其苗种主要是采集的天然苗,很难形成大的规模,苗种供应也不稳定,大大影响了其养殖规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