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雏鸡,12周龄以后法氏囊退化的鸡只发生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起因是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侵害对象为3~12周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雏鸡孵化36周左右,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这个时候的鸡群比较容易感染,但是不会因为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而死亡,会出现免疫系统被抑制和免疫缺陷,进而会导致其它的免疫疫苗失败,因而经常因为混合感染其它疾病。虽然现在我国各地已经加强了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但此病仍然是威胁鸡产业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雏鸡免疫抑制疾病,主要引起3~12周龄的雏鸡和青年鸡发病。该病的危害性主要在于造成鸡只直接损伤或感染,雏鸡严重免疫抑制,对其它病的疫病易感性增强,疫苗免疫失败。目前商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该病主要侵害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当法氏囊发育成熟时极易感染病毒,在感染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5.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也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幼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由呼肠弧病毒引起发病,只感染鸡,多侵害3-6周龄的雏鸡,小鸡在0-6周龄时,主要靠法氏囊对疫苗病毒产生免疫抗体,如果鸡感染了法氏囊病毒,那么就使鸡失去了免疫的一道屏障,从而会引起一系列疾病的感染。1病史某肉鸡养殖户,饲养肉鸡7000只,38日龄就诊时值7月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名腔上囊病,传染性囊病,是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损害鸡法氏囊免疫器官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呈世界性分布,是一种全身性病毒性传染病,不仅引起育成鸡的死亡和影响增重,而且破坏鸡的体液免疫器官-法氏囊,导致免疫不全或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鸡球虫病等更易感,大肠杆菌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幼鸡的传染病,二者合并感染给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病毒感染,其症状是法氏囊红肿随后萎缩,不同程度的肾变病肾炎和免疫抑制.临床上,本病只在3周龄以上的雏鸡中发生.发病鸡泄殖腔周围羽毛通常沾满含有大量尿酸盐的粪便(图1). 感染鸡在3~6周龄时会出现最明显的临床症状和高死亡率.然而,只要鸡有一个功能正常的法氏囊,就可以观察到本病(高达16周龄).低于3周龄的雏鸡感染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无临床症状,但受伤的法氏囊会引发免疫抑制.此外,可见腹泻、厌食、精神抑郁、羽毛竖立,尤其是头部和颈部的羽毛(图2).  相似文献   

8.
在我镇广大农村,家家户户散养鸡几十只到几百只不等,由于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疫不及时,每年因雏鸡患法氏囊病,给养鸡户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笔者将近几年来对农村散养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简称IBD)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雏鸡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的病毒病。由于病毒对法氏囊的侵害,使得囊内的淋巴组织坏死,产生体液免疫的B-淋巴细胞部分或全部丧失机能,因此鸡的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危害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一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此时鸡群极易感染病毒.该病不但会使感染鸡致病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会引起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导致其他疫苗免疫失败,因而常继发和混合感染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和育成鸡.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由双股RNA组成,无囊膜,淋巴组织、法氏囊为病毒攻击的主要器官.该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琼脂扩散试验以及易感雏鸡接种等.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危害幼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在经济上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引起幼鸡发病和死亡,另外是雏鸡在早期感染本病,会引起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从而是导致疫苗接种无效或对其他疫病易感性增高,引起雏鸡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贫血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鸡主要免疫抑制病,雏鸡同时或先后感染此2种病原,即会使二者相互促进,增强感染力和致病力,进一步继发细菌感染,造成严重损失。某个体养殖户鸡群发生以消瘦、贫血为主的鸡病。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采取及时隔离、加强消毒及饲养管理、选用敏感药物、饲料饮水加药控制继发感染等综合防制措施,有效控制了该病。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养 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此病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导致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 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对养鸡业危 害巨大.鸡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雏鸡,12周龄以后法氏囊退化的鸡只发生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发现,又称甘保罗病。我国于1979年发现该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雏鸡和成年鸡的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破坏法氏囊产生B淋巴细胞,导致鸡体液免疫能力下降,使鸡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对ND、IB等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雏鸡的最佳感染模型,采用点眼滴鼻、肌肉注射、擦肛和泄殖腔内灌注等不同方法,对SPF鸡和普通鸡进行了攻毒致病试验。结果表明,以泄殖腔内灌注方法攻毒,可使雏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速度快,病死率高,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典型。该试验结果为制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感染模型,提供了精确、简单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雏鸡,12周龄以后法氏囊退化的鸡只发生隐性感染.在自然情况下2~15周龄均可发病,有时可提前到1周龄内,以3~6周龄多发,其中4周龄最易感.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雏鸡,在自然情况下2~15周龄均可发病,15周龄以后法氏囊退化的鸡只发生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的特点是发病急、感染率高、病程短、死亡率偏高。7周龄前雏鸡的免疫器官发育不健全,法氏囊受到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侵袭后,法氏囊肿胀,出血和萎缩,因而鸡体产生免疫抗体的能力减退或消失,引起雏鸡的免疫反应低下,出现免疫抑制现象,同时降低对疫病的抵抗力。此时若接种疫苗,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并且容易感染其他病毒病或细菌病。因此,IBD对养鸡业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是巨大的。该病已成为危害养鸡业的最主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病,其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本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的短、主要感染雏鸡,2~15周龄均可发生,已2~7周龄多发,是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并可诱发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