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巨  李长喜 《食用菌》2008,30(4):44-45
20世纪90年代发现天麻种子萌发菌,形成了天麻的有性繁殖栽培法,即培育箭麻抽茎开花,作人工授粉,得种子与萌发菌混合播种,萌发成苗,经两年长成商品箭麻。这一突破性进展,解决了栽培天麻的三个问题:一是产种量大,提高了用种繁殖系数;二是通过有性过程,复壮了天麻种性,生活力强;三是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天麻优良品种。为加快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法的推广应用进程,笔者特对天麻开花习性及繁种技术进行了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类型魔芋脱毒种芋的萌芽出苗特性、田间长势、分苗数、田间发病情况、产量、球茎膨大倍数、繁殖系数、生长周期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比原原种提前8~18天出苗;一级包衣种、二级种的分苗数较多;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的田间发病率低于原原种,其中一级包衣种发病率最低,仅为7.4%.二级种、三级种综合性状较好.生产力水平高,膨大倍数高,可通过规模化生产得到大量种芋,解决生产中种芋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调查‘红颊’草莓各级子苗的生长发育情况,一级苗生长综合性状为最好,其次为二级苗。生育期调查显示,一级苗各生育期表现为最好,二级苗和三级苗差异不明显,四级苗表现最差。产量调查,一级苗每株平均产量为572.7g,二级苗为468.6g,三级苗为416.6g,四级苗为372.6g。一级苗产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4.
从繁殖技术角度总结提出我国天麻栽培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和杂交育种,这三个阶段的变革,深刻地改变了天麻的栽培方式、区域和面积分布,影响了天麻产量、质量、价格及消费市场的形成。为推进天麻产业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发展,提出发展天麻的四个举措,即品种分区和菌材分级,差异发展与优势互补,植树造林与生态保障和制定行业标准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类型魔芋脱毒种芋的萌芽出苗特性、田间长势、分苗数、田间发病情况、产量、球茎膨大倍数、繁殖系数、生长周期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比原原种提前8~18天出苗;一级包衣种、二级种的分苗数较多;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的田间发病率低于原原种,其中一级包衣种发病率最低,仅为7.4%。二级种、三级种综合性状较好,生产力水平高,膨大倍数高,可通过规模化生产得到大量种芋,解决生产中种芋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天麻有性繁殖,就是采用箭麻开花授粉后所结的种子来繁殖栽培。有性繁殖法,是解决因多代无性繁殖种麻退化的有效途径。天麻的种子构造简单,由胚及单层细胞的种皮构成,无胚乳,种子极小呈粉尘状,在自然界往往得不到萌发条件,即使有少量萌发,也不易与蜜环菌结合,所以萌发率极低。一个箭麻种下后只抽一根葶,葶上可接果实30~50个,一个果实内含有种子3~5万粒,但萌发率只有千分之几。为了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近年来人们从天麻生长的土壤中分离出一种萌发伴生菌,在下种时拌入此菌来诱发种子的发芽,为有性繁殖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 (一)箭麻的选择 作为培育种子的箭麻,要经过0~-1℃40天的处理,且要求个体新鲜健壮,顶芽饱满,无伤、无病虫害,重量在250g左右。 栽培箭麻可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容器可用筐、箱、花盆、池等。栽培时只放细沙,不加菌棒,这是因为箭麻  相似文献   

7.
以源于湖北省不同产区的白花前胡种子为试材,以净度、千粒质量、含水量、发芽率为指标,采用K聚类分析的方法制定分级标准。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前胡种子检验快速有效、实用性、可操作性,可将湖北省前胡种子分为一级种子发芽率≥60%、千粒质量≥2.0g、净度≥90%、含水量≤10%;二级种子发芽率60%~50%、千粒质量2.0~1.8g、净度90%~85%、含水量≤11%,一、二级为合格种子,三级为不合格种子等3个等级。  相似文献   

8.
蜜环菌菌种是人工培养进行扩大繁殖和用于生产的纯菌丝体。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天麻、猪苓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总结了枝条蜜环菌形态特征、生长环境要求以及栽培种液体培养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9.
对脱毒马铃薯小型化种薯生产中控制种薯大小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种植条件下.单株块茎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小区块茎数量以株行距为7 cm×7 cm最多,平均块茎质量为11.1 g;小区总产量以株行距为15 cm×15 cm最高,平均块茎质量为21.9 g.冀中南地区用微型薯繁殖脱毒原种时,株行距可以密植到7 cm×7 cm,获得更多的块茎数量;适宜的种薯繁殖栽培密度为株行距15 cm×15 cm,以获得最高的种薯产量.  相似文献   

10.
对脱毒马铃薯小型化种薯生产中控制种薯大小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种植条件下,单株块茎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小区块茎数量以株行距为7cm×7cm最多,平均块茎质量为11.1g;小区总产量以株行距为15cm×15cm最高,平均块茎质量为21.9g。冀中南地区用微型薯繁殖脱毒原种时,株行距可以密植到7cm×7cm,获得更多的块茎数量;适宜的种薯繁殖栽培密度为株行距15cm×15cm,以获得最高的种薯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杨树品种在容器育苗扦插繁殖中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叶杨、全红杨、毛白杨、红叶杨、107杨、108杨、214杨为试材,通过硬枝扦插繁殖,研究分析了不同品种扦插苗一级根长、二级根数、根鲜重、根干重、比根长、根系活力、萌芽率、新梢长等8项生长指标变化,比较不同杨树品种在容器育苗扦插繁殖中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7个杨树品种中红叶杨生长最好,表现出植株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植株综合生长特性均最好,其中,一级根最长、二级根数最多、根干重和根鲜重最高、萌芽率最高;其次为214杨,表现出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并列最高、地下部分和植株综合生长特性较好,其中,一级根最长、二级根数较多、比根长最高、萌芽率较高、新梢生长量最大。全红杨、毛白杨、108杨、107杨生长中等,其中,全红杨二级根数最多、一级根较长;毛白杨一级根较长、根系活力最强;108杨一级根较长、根鲜重较高、根系活力较强;107杨的地上部分生长较好、二级根数量较多,比根长较大。金叶杨生长最差,表现出植株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植株综合生长特性均最差,其中,二级根数最低、根干重和根鲜重较低、新梢生长量较低。总之,容器育苗扦插繁殖中红叶杨和214杨的苗木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2.
向崇高 《食用菌》2012,(4):56-57
天麻生产中发生烂麻,损失惨重。其实只要查清烂麻的根源,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烂麻是可以预防的。现将引起烂麻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介绍如下。1由麻种引起的烂麻天麻和其它植物一样,如果多年传代繁殖,必然会退化。表现为个体细长、畸形,小米麻成堆。用于做麻种,丧失发芽力,抗病性减弱,麻体上缠绕许多菌索,有的带黑色病斑。如果从流行病害的地方引种,播种后一个月麻种即腐烂。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黑腐病,由尖孢镰刀菌(白雾云)引起;黑心病(锈腐病)由柱孢霉菌引起;乌龟麻,由病毒引起;白绢病,由罗氏白娟病菌侵染引起。这些病菌已经在永胜地  相似文献   

13.
在金针菇袋栽实践中,发现各袋之间产量悬殊较大,究其原因受三种效应影响,现分述如下:(一)所接菌种种级的效应种级指母种一级、原种二级、生产种三级.我校曾用二级种繁殖栽培袋共1140袋(A);另用三级种繁殖栽培袋共1500袋(B).接种7天后检查发现A菌丝吃料深为2.5cm,而B为2.1cm,相差O.49cm.接种30天后检查,A的接种块菌丝健壮,而B的接种块菌丝已消失,显得有些干瘪.接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切块魔芋植株生长及其产量特点,以清江花魔芋为材料,对100、150、200 g 3种质量切块的植株生长和产量结果进行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切块质量与植株高度及收获率、单株产量、小区产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切块质量的增加,植株的收获率、繁殖系数及产量随之增加,但球茎膨大系数随之减小;100~200 g切块种植1 a的单个新生球茎质量在198.95~310.19 g,球茎膨大系数为1.55~1.96,繁殖系数为1.79~2.32。  相似文献   

15.
洋葱育苗早晚与密度,直接影响着洋葱的产量和效益。我们于1994年9月13-15日,采取畦面先起土,灌足底墒水的方法进行洋葱育苗。每米~2撒种6-8g,成苗350-450株,平均为395株。平均培育出单株重2.1g的一级苗169株,占42.8%;单株重1.15g的二级苗196株,占49.6%;单株重0.55g的三级苗30株,占7.6%。大小苗试验小区产量统计分析结果,一级苗处理产量最高,平均为 108.2kg/13.33m~2,其次是二级苗(72.9kg/13.33m~2),再次是三级苗(54. 3kg/13.33m~2)。 方差分析处理间差异极显著(F=28.290)。L.S.R法多重比较,一级苗  相似文献   

16.
崔洪文 《花卉》2014,(12):9-9
播种繁殖方法简单,繁殖系数大,栽培中多用于选育优良品种及大量繁殖嫁接用砧木,在牡丹的药用栽培中也多用播种繁殖。 一、种子采收 1.选留采种田 大面积栽培药用牡丹需根据牡丹株龄和生长情况选好留种田,一般5年生牡丹所结种子饱满充实,为选留种主要对象;7年生植株花多,应控制其结实量,以免影响种子饱满度和根皮产量。即在蕾期摘除生长不良和晚出花蕾,保留健壮花蕾。  相似文献   

17.
以4个天麻品种乌天麻、红天麻、绿天麻和乌红杂交天麻试材,采用箱栽的种植方法并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对比分析了4个天麻品种在相同条件下的种植效果及毛细管电泳测定的生化指纹图谱。结果表明:种植5个月后产生的米麻数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米麻生长势最好的是红天麻;种植17个月后产生的白头麻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白头麻的质量存在着明显差异,质量最大的是红天麻,均值达到3 042.20g;4个天麻品种种植17个月后的白头麻采用毛细管电泳测定的生化指纹图谱中可见4个较大的峰,其中峰4与峰1的特征明显,乌天麻峰4与峰1面积比≥1,未表现出种内变异。  相似文献   

18.
天麻是兰科植物的块茎,为我国名贵的传统中药材。自1984年以来,我们在宁远县香花铺乡应用竹林栽培天麻,获得了较高产量,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林间栽天麻技术简介如下:(一)选地备种选择七分阴三分阳的竹林或壳斗科类林地,要求土层深厚,含腐殖质丰富,团粒结构良好,透气透水性强,土壤湿度在60~70%,酸碱度5.5~6.0。海拔以300~1000米最适宜。土质以黄壤或黄棕壤为好,粘土或碱性土均不宜培植天麻。引种时间以立冬前后最好,此时气温低(10℃左右),天麻处于休眠状态,挖取的天麻品质好,且易于转移引种。根据天麻的生长阶段和个体大小,可分为:米麻(个小如米粒)、白麻(呈条形,生长点为白色,再长一年后为商品麻)、商品麻(又称箭麻,个大,生长点似箭头状,再培植一年可长出小苗),引种以白麻为好,栽培后繁殖快,成活率高,且引种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素试验仿野生栽培红杆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elata),分析5种树种菌材对天麻生长、天麻产量及天麻素含量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合仿野生栽培天麻的菌材树种。结果表明:白栎处理各时期新生麻生长最好,采收期天麻总产量达1 394.16g/穴,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5个树种处理中,天麻素含量均达到2010版药典标准,其中白栎处理天麻素含量为0.41%,仅次于漆树处理。综合分析得出,白栎作为仿野生栽培天麻的首选菌材树种。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实生种子和种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马铃薯实生种子和种薯的区别马铃薯是茄科植物 ,通常是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的 ,所有播种用的马铃薯块茎被统称作种薯。根据来源的不同、质量的好坏 ,种薯又细分为原原种、一级原种、二级原种、一级良种、二级良种等级别。马铃薯除了可以无性繁殖 ,也可以有性繁殖。它属于自花授粉作物 ,异花授粉率在 0 .5%左右 ,授粉后产生浆果 ,浆果中的种子称为马铃薯实生种子。马铃薯实生种子很小 ,一般千粒重只有 0 .5~ 0 .6g。形状扁平、近圆形或卵圆形。种皮浅褐色 ,密布茸毛。使用马铃薯种薯和实生种子都可以繁殖马铃薯 ,但目前大部分农户采用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