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家庭牧场效益为目标,结合基础数据分析草地干物质产量动态及营养动态以及能量供应,根据家庭牧场草畜能量平衡现状,建立家畜优化生产模型.通过对草地的饲草产量、家庭牧场购买的饲草料、能量消化率等指标参数,结合各种家畜的能量需求,综合对比饲草料的种类、营养状况、价格及其利用方式、利用状况,畜群结构,家畜生产体系,牧场支出及畜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家庭牧场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ACIAR草畜平衡模型对荒漠草原家庭牧场在全年放牧和季节牧场及补饲措施的家畜需求与草地供给之间的能量平衡关系进行模拟研究,目的是了解家庭牧场的草畜平衡状态,为草地畜牧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划分季节牧场利用可增加家畜在冬季的实际能量摄入,减少在夏季的能量摄入;补饲可以缓解在家畜关键生长期对于能量的需求,并在不额外增加补饲量的条件下,划分季节牧场的家畜也表现出冬季实际能量摄入增加,夏季能量摄入减少。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草畜平衡模型和优化生产模型,分析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荒漠草原区家庭牧场在不同载畜率下的草畜平衡、草地生物量、甲烷排放量和经济收支情况,以期为该地区的家庭牧场生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本研究采用了实地调查和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和参数,建立草畜平衡模型和优化生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家庭牧场的草畜平衡和经济收益与载畜率密切相关,随着牧场载畜率的增大,家畜实际摄入能量与维持需要的能量之间存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仅在0.1羊单位/hm2、0.33羊单位/hm2载畜率水平下草地能量有剩余。其次,甲烷排放量随着牧场载畜率的增大而增加,而草地生物量则逐渐降低。适当的载畜率可以提高经济收益,结合生态和经济效益以及当地实际情况,建议将牧场载畜率维持在0.33羊单位/hm2~0.55羊单位/hm2之间。合理调整牧场载畜率对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尔沁草地家庭生态牧场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丰 《草业科学》2004,21(8):56-58
针对目前科尔沁天然草地超载过牧、普遍退化的实际,论述了家庭生态牧场的概念和建设家庭生态牧场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建设家庭生态牧场的可行性,提出了家庭生态牧场的总体规划模式,确定了每个家庭生态牧场家畜饲养规模控制在300个羊单位以内、出栏率达到100%;各类可食饲草料年生产能力208 065 kg;天然放牧场113.3 hm2,打草场20 hm2,多年生豆科人工草地6.7 hm2,青贮饲料地3.3 hm2的草畜平衡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5.
伊犁河谷半定居家庭牧场草畜平衡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犁河谷新源县10户半定居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人工饲草生产、生产经营效益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半定居家庭牧场在不同经营方式下饲草料供应量和牲畜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度间天然草地生产力和降水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生产规模决定牧民的收入;达到草畜平衡的家庭牧场单位牲畜的生产效率更高。通过对夏牧场实施划区轮牧和分段放牧,将春秋牧场利用天数由现在的125天缩短到95天,以解决夏牧场局部退化和春秋牧场超载问题;通过扩大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等高产优质牧草增加饲草来源,冷季舍饲时间由现在的1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两种草地类型的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牧户的实地问卷调查、模型模拟分析和文献查阅研究,深入剖析牧户家庭的草场参数、家畜参数、饲料参数、气象参数和经济参数等,利用模型模拟计算出草地生长速率、草畜能量平衡状况和经济效益收支现状,以期为指导当地的家庭牧场可持续经营提出可靠依据.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草地载畜量研究进展:中国草畜平衡研究困境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畜平衡问题是中国草地畜牧业的核心问题,草畜平衡的理论依据、计算参数存在着争议和分歧。本文主要依据中国载畜量和草畜平衡研究成果,总结了中国草畜平衡研究和实践上的困境。指出以平衡理论为基础的草畜平衡,对主要由降水驱动的干旱、半干旱草地并不具有指导意义。草地生产力时空变异大,根据平均生产力和家畜平均采食量核算的草畜平衡无法做到动态平衡;“季节畜牧业”、“关键场”等理论在解决草畜时空相悖上也充满挑战。家畜单位、存栏数量、合适放牧率等主要估算参数的争议,还不能为草畜平衡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依据。探索草畜适应性动态管理,协调草地生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应是中国草畜平衡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载畜率调控的理论与牧场管理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畜草平衡是牧场管理的核心和理论基础,在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中,草与畜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载畜率的调控是实现畜草平衡的有力技术手段,载畜率的研究促进了草地学和畜牧学的结合,发展了放牧生态学。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了载畜率与牧草生产,草地土壤,家畜营养,草畜产品输出以及草地管理措施的关系,探讨了提高载畜率经济效益的途径以及最佳载畜率估测和最小财务风险放牧经营,论述了牧场对载畜率缓冲性和载畜率对保  相似文献   

9.
针对牧区牧草资源短缺、草畜平衡矛盾突出及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本文构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度量的家庭牧场草地-家畜优化配置模型。以青海省玛沁县夏季牧场不足、冬春牧场剩余的1牧户为例,在分析现有家庭牧场草畜供需平衡的基础上,设置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家畜优化配置方案集并求解,进而分析草地-家畜优化配置后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及其综合效益。优化配置中,将载畜量由原来的520个羊单位减为418个羊单位,划分冬春季牧场草地面积5.4 hm2为夏季放牧,秋季牧场不作调整,冬春季牧场营养超载,结合补充精料和人工草地补饲休牧40 d,放牧212 d。优化配置方案下综合效益可分别提高11.8%,27.8%和27.8%。返青期休牧补饲可以使经济效益平均提高5%,生态效益平均提高22.5%,综合效益平均提高27.5%。延长夏季放牧时间为97 d可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分别降低24.7%,16.5%和41.2%。  相似文献   

10.
家庭牧场是草地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其管理水平对于保护草地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本研究以草地生态—经济平衡理论、家畜精准管理理论、放牧适宜度理论、非平衡草场生态系统弹性管理理论为研发依据,采用Visual Studio Team System 2010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开发了一款基于Windows系统的家庭牧场管理模型。该模型包括后台数据库、系统输入和输出3个模块,以12个月为运行周期,通过输入饲草供给、家畜需求、家庭收支等数据,从畜群结构、牧场家畜承载量、草畜平衡、草地健康、牧场收益5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形成牧场经营管理评估报告。牧户可根据评估报告进行计算机模拟优化,并依据优化方案相应改进生产管理活动。本模型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区家庭牧场为试点,完成了模型参数调试、生产管理评价以及优化等工作。测试结果证明该模型界面设置便捷、操作简单,评价和优化输出报表图文并茂,可以帮助牧场主施行有效的管理决策。此外,该模型还在后台数据库构建过程中发现一些科研空白,为后期草地畜牧业科研指出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家庭牧场的调研数据和植被监测数据,通过植物群落数量特征计算植物多样性指数,构建草畜平衡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第一轮、第二轮草畜平衡奖励在草地植被、草畜能量平衡和经济收入层面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四子王旗草畜平衡区载畜率显著下降,植被高度、盖度、物种数、生物量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增加;草畜能量呈夏季能量充足,冬季能量不足的不均衡态,但全年草畜能量趋于平衡;影响牧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由成本类逐渐转变为牧业规模类和收入类,补贴收入开始显著影响牧民收入。草畜平衡奖励有利于当地植被的生长与恢复,缓解了草畜能量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并改变了牧民收入的经济结构,促进牧民增收和收入结构多元化,补贴收入成为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整体而言,草畜平衡奖励在当地已有一定成效。未来草畜平衡奖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加强对草畜能量季节不平衡等问题的研究,精细化补助方案,以促进家庭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草地面积、草地生产力、家畜数量对典型草原地区村级社区的草畜平衡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克什克腾旗社区存在着草畜季节性不平衡问题.草地生产力逐年下降,家畜数量逐年上升,养畜大户超载严重等因素是造成草畜矛盾日益加深以及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的主要原因.基于当地的草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适当削减家畜数量,施行季节性放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工饲草料地能够弥补天然草原生产的不均衡性,为家畜提供稳定的饲草料来源,扩大饲草料面积,增加饲草产量是保证草畜平衡,实现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本文浅述了温泉县人工饲草料地发展现状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新形势,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澳大利亚反刍动物营养标准为参考,Stage one模型为框架,家庭牧场为研究尺度,从家畜营养角度出发,将代谢能(Metabolisable energy,ME)和氮维持需要量作为放牧家畜的营养单位,建立营养模型,模拟该地区典型家庭牧场欧拉型藏羊能、氮需求的月际变化及冬季暖棚利用对于藏羊体况维持的作用,研究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区典型藏羊生产体系下的草畜平衡问题。结果表明:高寒草甸草地牧草消化率高,能量浓度高,高放牧强度(3.5头/hm~2)下,藏羊仍能获得足够的代谢能用于增重,而冷季由于草地消化率低,能量浓度差,在低放牧强度(3.5头/hm~2)即使放牧率低于暖季藏羊摄取能量仍不足以满足维持代谢,表现为减重(成年母羊平均5kg/头)。冷季低温造成典型牧户藏羊畜群维持代谢能每羊单位提高22%,且怀孕后期(1到2月)母羊能量需求高,草畜能量不平衡严重,因此,冷季补饲应以精饲料为主。暖棚可降低家畜御寒代谢能消耗,并降低冷季维持代谢能水平,有助于减少家畜掉膘,典型牧户藏羊畜群维持代谢能1到4月可分别降低1.08、1.23、1.28、1.26 MJ/(头/d)。冷季精饲料补饲+暖棚是较为可行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当前,草畜生产关系的不平衡是影响我国天然草原可持续利用的瓶颈。本文以现行的家庭牧场草畜生产体制为基础,选择草原牧区单户、联户等形式的家庭牧场、合作社、嘎查(村)等不同利用单元的示范典型.调查不同形式的草地合理利用技术、先进的放牧制度,草畜资源配置、优化草畜生产管理等生产经营方式,研究探讨草原畜牧业新型生产经营模式,为推进牧区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6.
我国草食家畜饲草料需求与供给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12年农业部年鉴统计数据对我国草食家畜饲草料需求与供给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饲草料供给基本能够满足草食家畜的需要,饲草料需求与供给总体上趋于平衡。但是,不同区域间饲草需求和供给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山东、河南、云南、辽宁、河北、甘肃6个省份草畜矛盾最为突出,饲草供给远不能满足当前草食家畜产业发展需要,并根据各省区农业资源现状提出了解决饲草料需求不足的有效途径:北方的山东、河南、辽宁、河北4个农业省份应通过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和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业结构模式,从而增加饲草有效供给;甘肃省应强化营养体农业在农业系统中的作用,引草入田,构建草地农业模式;云南省应充分利用南方草山草坡等草地资源,提高牧草产量,保障草食家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由于超载过牧、掠夺式畜牧业经营方式,使得我国北方草地出现了严重的退化、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致使我国北方广大农牧民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草地,进而导致草地畜牧业的恶性循环及草地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通过家庭牧场绵羊育肥模式和配套技术,提高家畜出栏率,加快畜群周转,以减轻草地放牧压力,减少草地的破坏,维持草畜平衡,恢复草地生态平衡,最终达到农牧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在不同载畜率水平下家庭牧场经济收益变化,本研究基于2021年四子王旗荒漠草原89户牧户的半结构调研问卷,根据载畜率水平划分为低载畜率牧场(0.61 SE·hm-2)、中载畜率牧场(0.91 SE·hm-2)、高载畜率牧场(1.34 SE·hm-2),利用草畜平衡以及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Optimized management models for household pasture livestock farm production, OMMLP)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四子王旗家庭牧场的草地利用水平均存在差异,不同载畜率水平家庭牧场草地能量夏富冬亏,同时高载畜率牧场在进入冬季后能量亏损相对较高。此外,牧户净收益随载畜率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通过对牧户载畜率模拟调整,发现中载畜率牧场和高载畜率牧场分别降低载畜率至0.68 SE·hm-2和0.96 SE·hm-2时,可达到最优净收益12.3万元和30.6万元;当低载畜率牧场的载畜率提高至0.81 SE·hm-2  相似文献   

19.
由于超载过牧、掠夺式畜牧业经营方式,使得我国北方草地出现了严重的退化、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致使我国北方广大农牧民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草地,进而导致草地畜牧业的恶性循环及草地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通过家庭牧场绵羊育肥模式和配套技术,提高家畜出栏率,加快畜群周转,以减轻草地放牧压力,减少草地的破坏,维持草畜平衡,恢复草地生态平衡,最终达到农牧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草原牧区典型家庭牧场选择对牧区畜牧业科研成果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省玛曲县20户家庭牧场为基础,以户均草地面积、家畜数量、经济收入和支出4个因素作为典型牧户的选择依据,并分别对以生产资料为依据的典型家庭牧场、以经营水平为依据的典型家庭牧场和以生产资料和经营水平综合的典型家庭牧场进行了分析,选出牧户2、12、13和19为研究区典型家庭牧场,其户均草地面积、家畜数量、经济收入和支出分别为195.0 hm2、452.5羊单位、5.08万元和4.18万元。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家庭牧场能代表调查区多数家庭牧场草畜生产经营状况和牧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