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天津市培育的优质小站稻品种津川1号和隆优619为供试材料,分析了春稻和麦茬稻品质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津川1号作麦茬稻的整精米率明显低于作春稻,而垩白粒率显著高于春稻;津川1号麦茬稻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偏高,食味值显著低于春稻;隆优619作春稻和麦茬稻无论在外观、加工、食味还是营养品质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是较理想的麦茬连作品种。  相似文献   

2.
稻茬小麦中高产水平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小麦产量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小麦产量由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小麦产量的高低取决于产量构成因素的配置。为探究稻茬小麦中高产水平下的合理产量结构配置,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获取2001-2011年稻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文献,并对中高产水平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偏相关分析显示,3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根据中高产水平小麦产量结构的特点,在稻茬小麦的选育与栽培过程中,应以穗数为主导因素,协调穗数与穗粒数的关系,稳定千粒重。  相似文献   

3.
对粳稻新品种新稻19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在河南省11个试验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稻19号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变异系数较大,均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其中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沿黄地区超级粳稻选育应注重选择较大穗型并兼顾有效穗数多的品种较易达到超高产育种目标。在栽培技术上,应主攻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并协调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群体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沈农265田中插入不同密度的杂草稻WR03-12,研究杂草稻对栽培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的竞争对栽培稻的叶片长宽和株高影响不大,对栽培稻的产量影响较大,在9、7、5、3、1株杂草稻/m2处理中,栽培稻分别减产44.65%、36.89%、24.67%、17.58%、1.37%,其中使栽培稻显著减产的最低密度为3株杂草稻/m2。杂草稻的竞争使栽培稻的穗数和穗粒数显著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5.
《北方水稻》2021,51(5)
以禾田稻2号和吉玉粳为试验材料,研究穗的大小、穗粒数多寡、千粒重高低等性状遗传特性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与构成产量性状因素即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经数理统计分析其单相关及偏相关均为显著与极显著水平,而穗长和穗粒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初步明确了丰产性稳产性好的高产型水稻品种必须具备分蘖力强、有效分蘖率及成穗率高、穗粒多、着粒密度适中、结实率好、籽粒饱满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稻曲病病粒数对水稻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以千重浪为试验品种研究稻曲病病粒数多少对水稻产量损失和病穗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曲病的发生对每穗总粒数及离病粒较远的健粒影响较小,病粒的多少与单穗实粒重、产量损失率有较大的相关性,病粒的存在强烈影响着接近主轴粒的健粒千粒重,并使病穗空秕率上升,千粒重下降,最终影响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简化麦茬稻栽培流程并促进小麦秸秆有效还田,在小麦收获前,麦茬稻撒播于大田(简称“撒播”,下同)且小麦收获后麦秸覆盖和土壤免耕栽培。结果表明,麦茬稻撒播栽培的播种期较插秧栽培推迟32 d(插秧栽培的育秧期),各生育期推迟天数随着生育期的发展逐渐减少,即出苗期、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推迟31.0 d、24.7 d、18.7 d和12.7 d;全生育期也相应缩短19.3 d。撒播方式下,麦茬稻无分蘖穗,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较插秧栽培增加3.36粒和0.27 g,产量仅降低1.60%。可见,麦茬稻撒播栽培方式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并高效利用小麦秸秆。  相似文献   

8.
对水稻品种新稻22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表明,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结实率、每穗总粒数、有效穗、千粒重。产量9.0t/hm^2以上的合理穗粒结构为:有效穗数347.5万/hm^2,每穗总粒数132.5粒,结实率90%,千粒重25g左右。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播期对麦茬机插稻武运粳27号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播期条件下机插稻产量形成特征、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机插稻武运粳27号实收产量显著下降,糙米产量、精米产量、整精米产量及精米蛋白质产量呈下降趋势。早播处理的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晚播处理,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受播期推迟的影响,抽穗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拔节-抽穗期、抽穗-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拔节期前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则升高。收获指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因此,稻麦两熟地区,机插稻武运粳27号早播可实现高产量,为稳定实现9.0 t/hm2以上的产量,最晚应在6月10日之前播种,并配套科学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播种量对机插稻产量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两优2186为试验材料,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进行播种量对机插稻产量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播种量为50 g/盘和70 g/盘处理的秧苗素质明显好于90 g/盘、110 g/盘、130 g/盘处理;在栽插时播种量为70 g/盘的缺丛率为13.67%,显著低于播种量50 g/盘的处理,与90 g/盘、110 g/盘、130 g/盘处理差异不显著;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机插稻基本苗数显著增加,高峰苗数也显著增加,但有效穗数增加不显著;从产量构成因素和实际产量来看,播种量为70 g/盘的有效穗数、千粒重和成穗率最高,分别为23.13万穗/667 m2、30.09 g和63.5%,实际产量达到865.67 kg/667 m2,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在本试验中,杂交籼稻品种70 g/盘的处理,由于秧苗素质高、基本苗适宜、高峰苗较低,产量构成因素协调,产量也最高。因此,每盘70 g是机插稻适宜的播种量。  相似文献   

11.
优质超级杂交稻五优308产量构成分析及高产栽培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质超级杂交稻组合五优308的产量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高产栽培途径应主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争取单位面积内足够的有效颖花数.  相似文献   

12.
唐志伟  刘钰祺  杨阳  孙锴  傅志强  黄璜 《作物研究》2019,(5):374-377,387
为研究规模化稻鸭共生对水稻根系特性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于2019年4~7月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田间大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对照(常规生产模式),稻鸭共生水稻分蘖盛期根长、根干重和根冠比提高,根体积与单茎伤流强度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200.00%和77.58%;齐穗期根干重和单茎伤流强度降低,根长、白根数、根体积和根冠比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38.13%、47.24%、30.76%和36.84%.稻鸭共生提高了水稻产量,较对照提高9.53%;相比对照,稻鸭共生显著提高了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分别提高了17.37%、19.59%、3.19%,但显著降低了千粒重,较对照降低9.40%.因此,规模化稻鸭共生可以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两优616作烟后稻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建军 《中国稻米》2015,(2):83-84,86
两优616是目前武平县重点示范推广的超级稻品种之一,本文对其作烟后稻种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调查及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有效穗数次之,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小。高产栽培技术上要主攻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促进足穗大穗,确保一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以紫米稻品种粮田紫1号为材料,在长沙地区比较研究了5个播期条件下紫米稻的产量与稻米品质。结果表明,粮田紫1号全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明显缩短;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随播栽期推迟而显著提高,5月31日播种处理产量达4 693.0 kg/hm~2;播期对粮田紫1号稻米品质有显著影响,碾米品质以5月11日播种处理最好,5月21日播种处理次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与Se含量以5月21日播种处理最高,稻米Zn含量以5月31日播种处理最高。综合来看,粮田紫1号在长沙地区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播期为5月21-31日。  相似文献   

15.
于2016年早、晚季在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开展大田试验,对湖南常用米粉稻品种陆两优996、中嘉早17和中早39的产量形成特点和辐射利用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早季陆两优996的产量比中嘉早17和中早39高35.34%~46.18%,差异显著;晚季各品种的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早季陆两优996的每穗粒数、千粒重、成熟期干物质量、收获指数比其他2个品种分别高14.77%~29.41%、6.11%~13.20%、23.34%~34.78%、9.96%~10.65%;辐射截获量和辐射利用率比其他2个品种分别高7.29%~13.75%和14.86%~18.93%。  相似文献   

16.
谷婕  吴涛  王忍  伍佳  黄璜 《作物研究》2019,(5):378-381
为研究不同生态综合系统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以稻鱼生态系统(RF)为例,选择稻鱼鸡和稻鳅两种模式,加入细绿萍,共设5个处理:稻鱼鸡(A)、稻鱼鸡萍(B)、稻鳅(C)、稻鳅萍(D)、常规稻作(CK),比较不同生态综合系统成熟期水稻干物质重的差异.结果表明,稻鱼生态系统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平均增产12.13%(6.93%~22.23%),且RF中含萍模式的增产量大于不含萍模式,平均增产4.55%;稻鳅模式的增产量大于稻鱼鸡模式,平均增产31.54%.单株实粒数、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从成熟期的茎、叶、穗的干物质重来说,稻鱼生态系统高于常规处理,特别是穗重平均提高了13.76%,说明稻鱼生态系统有利于水稻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肥料配置对机插稻群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超级稻德香4103、Q优8号和Ⅱ优602为材料,在13.0 kg/667 m2的氮肥供应水平下,研究了传统施肥、机插稻改进型施肥、机插稻优化型施肥等三种肥料配置方式对机插稻群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稻优化型施肥方式有利于机插稻优化群体,改善穗部产量性状,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机插稻采用优化型施肥方式后本田分蘖更快,分蘖数能提早一周左右达到18万/667 m2,有效穗数虽有所降低,但穗部产量性状明显改善,表现为一次枝梗数增多,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提高,最终平均产量较传统施肥和机插稻改进型施肥方式高8.20%和3.78%。  相似文献   

18.
超级稻新品种南粳9108产量稳定性及高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级稻新品种南粳9108在2011-2012年江苏省区域试验中产量的稳定性和2013-2014年江苏省机插高产栽培示范方中高产形成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南粳9108的超高产栽培及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南粳9108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优于对照淮稻9号,产量潜力较高,通过改善栽培技术或环境能显著增加产量。(2)南粳9108从中高产到高产到更高产再到超高产,群体颖花量不断提高,且不同产量等级间差异显著,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在4个产量等级间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群体颖花量的提高在由中高产提高到高产的水平上,主要依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增加,而由高产提高到更高产再提高到超高产水平,则主要依靠在稳定足够穗数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南粳9108产量与群体总颖花量和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呈不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显示,群体总颖花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通过影响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总颖花量而间接影响产量。因此,南粳9108超高产栽培应以足量的穗数获取较大的穗型,保证群体具有较大的总颖花量,并保持正常的结实率与千粒重。  相似文献   

19.
试验表明:沿海垦区稻茬啤麦以18万/667m^2基因苗及施氮量15kg/667m^2时产量最高;并以基本苗18万/667m^2、施氮15-18kg/667m^2为最佳组成,其穗粒结构合理,倒伏风险小,有效穗46万-50万/667m^2,每穗实粒22粒,千粒重41g产量可达400kg/667m^2。  相似文献   

20.
超级杂交稻Ⅱ优航1号的产量结构与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级杂交稻Ⅱ优航1号产量诸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构成Ⅱ优航1号产量的4个主要因素与产量均呈正向相关。4个产量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整体,其中每公顷有效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居第3,千粒重最小。栽培上,首先要确保在足够的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力争增加每穗粒数,同时也要顾及结实率和千粒重,以确保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