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旱轮作是缓解作物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芡实-小麦周年水旱轮作不仅能有效利用温光资源,还能减轻病虫危害程度,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可持续生产。该轮作模式每667 m2产芡实干籽30~50 kg、产值4 500~6 000元,小麦每667 m2产量450~600 kg、产值1 000~1 500元,合计全年每667 m2产值5 500~7 500元,较稻麦轮作模式每667 m2可增收1 500~3 000元。该文结合生产实践,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宝应地区芡实-小麦水旱轮作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自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引入黄金蜜葡萄进行温室栽培试验,实现了当年定植,第2年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19年,每667 m2产量1158 kg、产值57 900元、纯经济效益42100万元;2020年,每667 m2产量达1624 kg、产值64960元、纯经济效益46350元;2021年,每667m2产量达到1872 kg、产值86110元、纯经济效益67290元。  相似文献   

3.
汪李平 《长江蔬菜》2022,(12):14-18
<正>4高效模式4.1大棚番茄—瓠瓜—紫叶莴笋高效栽培模式浙江省金华市总结出了大棚番茄—瓠瓜—紫叶莴笋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技术,该模式利用市场订购的番茄嫁接苗3月初定植,6月初始收,7月中旬罢园,每667 m2产番茄8 500 kg,产值17 000元;瓠瓜7月初遮阳网覆盖播种育苗,7月底定植,9月初始收,10月底罢园,每667 m2产瓠瓜6 000 kg,产值13 000元;紫叶莴笋9月底播种育苗,11月初定植,翌年3月初始收,3月中旬罢园,每667 m2产莴笋6 000 kg,产值10 000元。此模式每667 m2年产值达4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童辉  袁祖华  彭莹  殷武平  杨晓  李培  刘峰  林萱 《上海蔬菜》2023,(1):31-32+93
长研清香为湖南省长沙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极早熟、风味型辣椒新品种,早期产量高,抗病性强,大棚春提早栽培每667 m2优质商品椒产量1 500 kg以上,每667 m2产值可达2万元以上,种植效益较高。该文从茬口安排、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长研清香辣椒大棚春提早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吐鲁番市设施蔬菜水分高效利用的合理灌溉方式,调查了沟灌和滴灌对吐鲁番市日光温室早春茬哈密瓜、黄瓜、辣椒和番茄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吐鲁番市,滴灌哈密瓜每667 m2 产量比沟灌高100 kg,每667 m2纯收入多1 017.6 元;滴灌黄瓜、辣椒和番茄每667 m2产量和经济效益均稍低于沟灌;但滴灌哈密瓜、黄瓜、辣椒和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经济利用效率比沟灌高1~3 倍。综合考虑,滴灌是吐鲁番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应重点推广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利用日本铁杆大葱直立性好、耐密性强且抗倒伏的特点进行高密度栽培,并配套水肥一体化喷灌技术,每667 m2节约人工培土费用1 350元,大葱品质好,葱白长度30~40 cm,平均每667 m2净葱产量6 500 kg以上。  相似文献   

7.
大棚番茄山地避雨越夏长季节栽培技术有效延长了番茄的生长期和采摘期,番茄产量达7500 kg/667 m2、产值达2.26万元/667 m2,实现了山地番茄生产的优质高产,已成为当地山区农民的致富好途径。该文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浙江金华地区大棚番茄山地避雨越夏长季节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葡萄休眠期间正是洋葱生长季节,利用葡萄的休眠期套种洋葱,相互间不仅没有影响,反而有利于葡萄的生长。每667 m2 葡萄平均增产8%,洋葱产量平均可达4 000 kg,新增产值8 000~10 000 元。  相似文献   

9.
对‘沾冬2号’冬枣在陕西省大荔县的引种表现进行了介绍,经多年栽培观察,该品种在当地表现为叶片大而厚、花大、果大、糖高、果实成熟早而集中等特点;第3年开始挂果,平均每667 m2产量达900 kg,第4年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 500 kg,进入稳产期后平均每667 m2产量达2 000 kg。同时又对其生长结果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对陕西省大荔县冬枣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袁京华  高国文  刘斌  王惠  杨斌 《蔬菜》2023,(7):10-14
为探索低山工厂辣椒苗对高山地区环境的适应性、增产能力和新增固碳减排能力,通过不同播期对比试验、17个品种对比试验和大面积移栽生产试验,比较分析辣椒低山工厂育苗高山移栽的适应性、丰产性以及固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辣椒低山工厂育苗不仅可以完全适应宜昌市高山地区生态环境,且各项试验均实现大幅增产、增收,其中大面积移栽生产试验中辣椒667 m2产量为3 280 kg,667 m2产值达15 622.6元;较农民自育苗667 m2增产967 kg,增产率达41.8%,667 m2产值增加7 273.6元,增收率达87.1%;667 m2新增固定减排CO2量为619 kg,固碳减排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丰富蔬菜品种,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增加草莓日光温室复种指数,实现增产增收,通过推广应用草莓套种鸡腿菇栽培技术,每栋标准温室可采收鸡腿菇1000kg,较普通草莓日光温室可增收1.5万~2.0万元,折合每667m2鸡腿菇产量和效益分别为2000kg和3万~4万元,同时平均每667m2草莓总产量和效益分别达到4000kg和6万~8万元,日光温室草莓套种鸡腿菇每667m2总收益可达9万~12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现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草莓育苗及定植、鸡腿菇菌棒制作及覆土栽培、套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草莓套种鸡腿菇栽培技术,以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克服连作障碍,采用大棚草莓基质育苗和灵芝栽培进行轮作,667 m~2可产出优质种苗5万株,按照1元/株价格计算,667 m~2可产生收益5万元;667 m~2灵芝孢子粉可收集60 kg,按照2 000元/kg的价格计算,收益为12万元,667 m~2产出的灵芝幼茸和灵芝切片收益为5万元以上,667 m~2整个生长季收益在17万元以上。大棚草莓基质育苗与灵芝轮作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经实践总结,形成了两膜覆盖马铃薯复种辣椒高效种植模式,包括栽培茬口、品种选择、整地播种、肥水管理、两膜覆盖、绿色防控、收获及收后处理等马铃薯栽培技术和复种辣椒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与采收技术,该模式平均每667 m2纯收益16 340元,比传统的两膜马铃薯复种大白菜模式增加效益7 940元,而且通过轮作降低了土壤连作障碍,适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圣旭 《蔬菜》2019,(7):52-55
为提高佛手瓜的质量安全和栽培品质,增加种植户的收入,对新丰佛手瓜有机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包括产地环境要求、施肥整地、育苗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采收技术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有机栽培技术的推广,新丰佛手瓜每667 m2产量为5 000~6 000 kg,平均每667 m2产值6 000元左右,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升草石蚕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树立西北高原夏菜特色品牌,发展高原夏菜产区草石蚕特色种植产业,通过项目调研和试验种植,集成地块整理、茬口选择、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促根控秧等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了高原夏菜草石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实现每667 m2产量1 800 kg左右,产值稳定在5 000元以上,较传统玉米种植每667 m2增加收入2 000元,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摘要:基于基质袋栽培灵活易操作、便于搬运、材料环保,可避免因土壤板结、盐碱化、土传病害等问题对作物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等优势,开展日光温室番茄基质袋栽培技术探索,形成了包含品种选择、壮苗培育、水肥一体化管理、植株调整及病虫害防治等相关技术,该栽培模式较常规栽培每667 m2减少成本2 204.1元,节省人工40个,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苏北越夏连秋西瓜难立苗、病害重、长不大、产量低、容易水脱、品质差等生产问题,通过多年试验、示范种植,总结形成了选用耐热、耐湿良种,种子、基质严格消毒防病,选择最佳时机播种、定植,改单膜覆盖为塑料膜+遮阳网覆盖、改平畦栽培为深沟高畦栽培等设施栽培技术,配合适宜的水肥管理,可实现667 m2产量1 500 kg,667 m2经济效益5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孔令波 《蔬菜》2022,(2):32-34
花椰菜是辽西地区主要蔬菜之一,露地栽培面积较大,但农民在栽培管理上尤其在施肥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针对施肥问题,从育苗、整地、栽植、生长期等不同方面阐述了合理的施肥方法.即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花椰菜需肥规律,提出不同生长时期的施肥方法,包括培育壮苗肥、施足基肥、少施栽苗肥、不同生长期追肥及叶面喷肥等.通过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9.
为了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促进黄瓜产业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以平菇菇渣(培养料配方:甘蔗渣30%、干羊粪60%、麦麸10%)为基肥,进行秋茬水果黄瓜栽培,既能实现广西地区因食用菌产业大规模发展而产生的大量菇渣的循环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又可以促进黄瓜生长和提高产量。从基肥腐熟、品种选择、育苗管理、定植与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了秋茬水果黄瓜施用菇渣基肥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应用该技术,水果黄瓜每667m2产量高达8750kg,产值达5.25万元,每667 m2净效益达5.05万元,比常规栽培提高了215.6%,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效、种植效益好、具备一定开发潜力的野生蔬菜——宽叶十万错的广泛种植,对其进行试验和生产探索,挖掘宽叶十万错具备的可常年采收、适应能力强、生长快、抗逆性好、病虫害少、风味独特、多酚含量高等优势,并从繁殖、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简要总结了1套栽培技术,每667 m~2年产量1 200~1 500 kg,667 m~2产值1.4万~1.8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