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普遍报道的几种外源酚酸为试剂,通过盆栽实验,旨在探讨不同浓度外源酚酸对苗期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设置5种不同浓度外源酚酸的盆栽试验,测定不同浓度外源酚酸对盆栽大豆苗期生长发育指标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3种外源酚酸对苗期大豆株高的影响总体较小。1.09 g/kg苯甲酸处理和肉桂处理的苗期大豆叶面积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1.09 g/kg苯甲酸处理和香草酸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盆栽大豆根瘤数,肉桂酸影响较小。1.09 g/kg不同浓度3种酚酸对盆栽大豆根冠比影响最大。总体上,低浓度外源酚酸对盆栽大豆生长发育影响效果不显著;高浓度外源酚酸抑制了盆栽大豆地上部分生长发育,增加了盆栽大豆根瘤数和提高了盆栽大豆根冠比。  相似文献   

2.
以普遍报道的几种外源酚酸为试剂,通过盆栽实验,旨在探讨不同浓度外源酚酸对苗期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设置5种不同浓度外源酚酸的盆栽试验,测定不同浓度外源酚酸对盆栽大豆苗期生长发育指标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3种外源酚酸对苗期大豆株高的影响总体较小。1.09 g/kg苯甲酸处理和肉桂处理的苗期大豆叶面积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1.09 g/kg苯甲酸处理和香草酸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盆栽大豆根瘤数,肉桂酸影响较小。1.09 g/kg不同浓度3种酚酸对盆栽大豆根冠比影响最大。总体上,低浓度外源酚酸对盆栽大豆生长发育影响效果不显著;高浓度外源酚酸抑制了盆栽大豆地上部分生长发育,增加了盆栽大豆根瘤数和提高了盆栽大豆根冠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西瓜、水稻根分泌物及其中的酚酸类物质对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FON)的影响,阐释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和西瓜/旱作水稻间作系统改善西瓜连作枯萎病的机理。【方法】营养液培养法收集西瓜根分泌物(REW)和水稻根分泌物(RER),研究其对FON生长的影响;HPLC法分离鉴定REW和RER中的酚酸类物质,并通过外源添加法研究该类物质对FON生长的影响。【结果】REW能显著促进FON孢子萌发和产孢,与对照相比,1.0 mL和5.0 mL的REW对FON孢子萌发的促进率分别为46.9%和59.2%;在0.1 mL至2.0 mL范围内,REW对FON产孢的促进率从10.8%逐渐增加到84.6%;而RER能显著抑制FON孢子萌发和产孢,1.0 mL和5.0 mL RER对FON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14.3%和6.1%;并在0.1 mL至2.0 mL范围内,对该菌产孢的抑制率由4.6%增至37.5%。在REW和RER中同时检测到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邻苯二甲酸,而阿魏酸和香豆酸分别单独存在于REW和RER中;且RER中以香豆酸含量最高(占总量的37.9%);其酚酸总量是REW的1.4倍。综合FON孢子萌发、产孢能力和菌丝生长三项测定指标,香豆酸的抑菌效果最显著,抑制率分别为9.1%—70.5%、24.1%—100.0%和2.5%—47.5%,其次是水杨酸;而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对FON孢子萌发、产孢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以阿魏酸最为突出,浓度为40—160 mg.L-1时促进率分别为28.6%—114.3%和17.7%—54.8%。【结论】西瓜根分泌物对FON有刺激作用而水稻根分泌物对FON却具有抑制作用,这为阐释西瓜/旱作水稻间作系统改善西瓜连作枯萎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西瓜、水稻根分泌物及其中的酚酸类物质对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FON)的影响,阐释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和西瓜/旱作水稻间作系统改善西瓜连作枯萎病的机理。【方法】营养液培养法收集西瓜根分泌物(REW)和水稻根分泌物(RER),研究其对FON生长的影响;HPLC法分离鉴定REW和RER中的酚酸类物质,并通过外源添加法研究该类物质对FON生长的影响。【结果】REW能显著促进FON孢子萌发和产孢,与对照相比,1.0 mL和5.0 mL 的REW对FON孢子萌发的促进率分别为46.9%和59.2%;在0.1 mL至2.0 mL范围内,REW对FON产孢的促进率从10.8 %逐渐增加到84.6 %;而RER能显著抑制FON孢子萌发和产孢,1.0 mL和5.0 mL RER对FON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14.3 %和6.1 %;并在0.1 mL至2.0 mL范围内,对该菌产孢的抑制率由4.6%增至37.5%。在REW和RER中同时检测到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邻苯二甲酸,而阿魏酸和香豆酸分别单独存在于REW和RER中;且RER中以香豆酸含量最高(占总量的37.9%);其酚酸总量是REW的1.4倍。综合FON孢子萌发、产孢能力和菌丝生长三项测定指标,香豆酸的抑菌效果最显著,抑制率分别为9.1%—70.5%、24.1%—100.0%和2.5%—47.5%,其次是水杨酸;而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对FON孢子萌发、产孢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以阿魏酸最为突出,浓度为40—160 mg•L-1时促进率分别为28.6%—114.3%和17.7%—54.8%。【结论】西瓜根分泌物对FON有刺激作用而水稻根分泌物对FON却具有抑制作用,这为阐释西瓜/旱作水稻间作系统改善西瓜连作枯萎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引入黄瓜根围的2株生防菌株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种群计数和土壤酶质量分数变化的测定,研究了引入黄瓜Cucumis melo根围土壤2株生防菌株Brevibacillus brevis ZJY-1和Bacillus subtilis ZJY-116的环境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生防菌株的施入对土壤中细菌的种群数量有短期影响,但随着黄瓜生育期的延长,施入生防细菌土壤的细菌数最终与对照土壤中细菌数持平;生防细菌的施入对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的种群数量影响不大,在取样各时期,经外源菌株处理的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土壤酶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表明,除过氧化氢酶外,在植株生育期,2株生防细菌的引入对土壤中蔗糖酶、脲酶和脱氢酶的质量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酶活性普遍高于对照,可见,外源细菌的引入可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图4表1参15  相似文献   

6.
 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和Biolog方法研究了施用抗生素溶杆菌13-1对魔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分离法试验结果表明:生防细菌的施入对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的种群数量有短期影响,随着施入时间及魔芋生育期的延长,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数量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生防细菌对土壤中放线菌的种群数量影响较小。Biolog试验结果表明,生防细菌使土壤细菌群落对底物碳源利用的丰富度提高;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受魔芋生长周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魔芋换头期生防细菌处理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而在魔芋膨大期施用生防细菌处理能降低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主成分分析显示,在魔芋换头期和膨大期施用生防菌处理的魔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7.
从莱芜市不同生姜产区采集生姜根际土壤及根围土样14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后得到不同放线菌66株、细菌118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姜瘟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9株、细菌14株.将其中效果较好的7个菌株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菌株JT-9防效最好,盆栽防病效果高达74.2%,其余防效在60%左右.  相似文献   

8.
采用砂培法,研究郑951099大豆在150 mmol/L Na Cl胁迫下,不同浓度的水杨酸、5-磺基水杨酸对其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和5-磺基水杨酸均能提高CAT,SOD活性,减少MDA的积累,说明盐胁迫下2种外源酚酸对大豆苗期均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当2种外源酚酸浓度为1.5 mmol/L时,缓解效果最佳;在相同浓度的外源酚酸处理时,5-磺基水杨酸比水杨酸的缓解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种子分泌物中酚酸是否影响大豆疫霉生长发育及侵染行为,文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大豆疫霉抗病品种Williams82、感病品种Sloan及非寄主菜豆紫花油豆、玉米绥玉23种子分泌物中酚酸种类及含量,测定外源单一酚酸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和游动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趋化性及成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和品种种子分泌物中酚酸种类及总含量存在差异,酚酸总量菜豆>大豆感病品种≥玉米≥大豆抗病品种;酚酸对大豆疫霉菌的影响与浓度相关,对菌丝生长和游动孢子囊形成抑制程度与浓度呈正相关;低浓度(<0.1μg·mL-1)下各酚酸吸引游动孢子,而高浓度(≥0.1μg·mL-1)下排斥游动孢子;浓度越高越刺激游动孢子成囊.种子分泌物中酚酸可作为信号分子被大豆疫霉识别,在高浓度下可排斥游动孢子从而保护作物,研究为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由病原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从稻瘟病发病严重的田块分别采集健康株和病株,从14个不同生境(土壤、根茎叶围、根茎叶内)中共分离得到304株潜在生防细菌.通过对各细菌胞外产酶活性(葡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及产吲哚乙酸活性进行测定,并根据不同指标对细菌进行赋值,最终选择评分≥3分的114株细菌进行稻瘟病菌的平板拮抗试验,从中筛选得到15株对稻瘟病病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最终根据赋值评分结果及平板拮抗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筛选出的17株具有防治稻瘟病潜在能力的生防细菌进行16S rDNA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有15株为芽孢杆菌,1株为糖霉菌,另1株为水库杆菌.本研究以此建立一个针对稻瘟病生防细菌筛选的系统,得到的生防细菌可以为田间防治稻瘟病并最终应用于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辽宁省、吉林省等地采集不同作物的根际土壤121份,分离纯化后得到细菌菌株88株,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和平板对峙培养分别筛选番茄灰霉菌拮抗细菌菌株54株、61株.在2次抑菌试验中,编号分别为HX21、QX41、QX42的菌株均表现出良好的拮抗效果,故选其作室内防病叶盘试验.结果表明,HX21对灰霉菌分生孢子抑制率达81.1%,这与孢子萌发试验和平板对峙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底物添加对森林2个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氨基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鼎湖山马尾松林和季风林2个演替阶段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25 ℃)培养,研究了葡萄糖和不同数量无机氮施入对土壤氨基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和胞壁酸)动态的影响,并利用氨基葡萄糖和胞壁酸的比值探讨了真菌和细菌残留物在碳氮固持过程中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间,季风林土壤氨基糖总量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尤其在培养初期,增幅远高于马尾松林, 在培养后期,马尾松林土壤氨基糖含量下降幅度高于季风林。底物添加对不同微生物来源的氨基糖单体含量的影响也有所差异,以胞壁酸为代表的细菌细胞壁残留物比真菌更易受到外源物质的影响,但真菌细胞壁残留物对土壤有机质的截获和稳定作用大于细菌。真菌、细菌残留物的积累和转化过程可以通过氨基葡萄糖和胞壁酸的比值反映,细菌在培养前期更容易利用外源物质,但随着培养时间的进行,真菌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同碳氮比的外源底物对氨基糖总量和各氨基糖单体含量的动态影响不显著。与马尾松林相比,处在演替顶级的季风林土壤易于利用活性底物,显著促进了碳氮的微生物固持和微生物残留物在土壤中的保留,这说明土壤氨基糖作为微生物残留物可以探讨土壤碳氮的耦合机制,对调节土壤碳氮的养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ON)是西瓜枯萎病的病原菌,生物防治是控制西瓜枯萎病的重要手段。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LZN01对FON的抑制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LZN01对FON的抑菌率为57.07%;FON孢子悬液与解淀粉芽孢杆菌LZN01发酵上清液按体积比1∶1混合培养6、12、24 h,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6.21%、67.50%、56.04%,抑制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经解淀粉芽孢杆菌LZN01发酵上清液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FON菌丝细胞膨大且畸变,菌丝表面严重受损;温度在-20℃~60℃之间,pH值在4~9之间,解淀粉芽孢杆菌LZN01的发酵液抑菌效果稳定;解淀粉芽孢杆菌LZN01发酵上清液抑菌能力稳定。综上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LZN01对FON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且抑菌效果稳定,在西瓜枯萎病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较大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阿魏酸、丁香酸、香草酸等一元酚酸类成分在地黄连作障碍中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头茬和重茬地黄为对照,对受试地黄进行外源添加酚酸试验,对地黄的成活率、叶鲜重、根体积、根鲜重、光合色素含量、根系活力、细胞渗透性等方面的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种单体酚酸及其混合物对地黄均有一定程度的毒害作用,其中,酚酸混合物对地黄成活的抑制情况与重茬地黄相似。酚酸处理对地黄地下部分生长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对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各单体及组合酚酸处理对地黄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影响不大,但均使地黄叶片的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根系活力下降。据此推测,酚酸类物质对地黄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是地黄的主要化感自毒物质。  相似文献   

15.
类球红细菌的cer群体感应系统可能对其饥饿存活存在影响。在实验中加入与类球红细菌自体诱导物结构相似的外源信号分子,通过测定总菌数和活菌数变化研究了它对类球红细菌饥饿存活影响。证实在类球红细菌中存在的群体感应调节系统对不同生长阶段转入饥饿培养的细菌存在调控,对生长到对数期转入饥饿培养的细菌调控能力较强,可以在饥饿环境下保持较高活菌数。  相似文献   

16.
铝毒害被认为是酸性土壤中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试验以巨尾桉9号(Eucalyptus grandis×urophylla GLGU 9)组织培养苗为材料,探讨了5种外源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苯甲酸、阿魏酸和肉桂酸)对120 mg/L Al3+胁迫下桉树幼苗生长状况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3+胁迫下,桉树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幼苗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而叶绿素含量降低;在加入外源酚酸后,桉树幼苗的叶绿素含量、CAT、PPO活性呈上升趋势,而SOD活性和MDA含量呈下降趋势。添加低浓度的外源酚酸后,铝胁迫得到明显缓解,可促进桉树幼苗的生长,均以10 mg/L的香草酸和苯甲酸处理的缓解效果最佳;高浓度的酚酸处理则抑制桉树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新的水稻病害生防细菌,探索研究生防菌株生防潜能的评估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以水稻纹桔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和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作指示病原真菌,从分离于水稻不同微生境的相关细菌中筛选颉颃细菌;依据颉颃细菌生防潜能的测试指标(抑菌活性强弱、产酶活性、解磷活性、固氮活性和产噬铁素活性)来初步评估其生防潜能.结果表明,水稻根围和根内微生境是水稻相关颉颃细菌的主要宿居地,用颉颃细菌生防潜能测试指标可以初步判定其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西瓜枯萎病菌形态比较和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从河北省西瓜种植区采集到的西瓜枯萎病病株进行病菌的分离培养,获得了38株西瓜枯萎病菌菌株。通过在PSA培养基上培养和观察,发现以菌落形态特征为依据,可将供试菌株大体分成三类:I类,气生菌丝呈白色绒状,菌落颜色为白、淡紫、紫色;Ⅱ类,气生菌丝呈白色絮状,菌落颜色多为淡紫色;Ⅲ类,气生菌丝不发达,菌落颜色为白色、淡紫色。以中等抗性的西瓜品种“Crimson sweet”为寄主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系的致病力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致病力最强的是来自隆尧的FON3菌株,其次是来自望都的FON15菌株,最弱的是来自大名和平乡的FON10和FON12。  相似文献   

19.
分离了棉花根周拮抗细菌,并采用平板方法进行了拮抗性筛选,将得到的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分离物进行棉花种子细菌化处理,观察了不同分离物对棉花出苗、成苗的影响.同时试验了抑制棉苗立枯病的效果,得到了三株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20.
从莱芜市不同生姜产区采集生姜根际土壤及根围土样14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后得到不同放线菌66株、细菌118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姜瘟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9株、细菌14株。将其中效果较好的7个菌株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菌株JT-9防效最好,盆栽防病效果高达74.2%,其余防效在6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