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测定8种杀菌剂对9种炭疽菌(26个菌株)的室内毒力,筛选出防治薄壳山核桃炭疽病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26株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构建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EC_(50)值。[结果]供试8种杀菌剂中,咪鲜胺和咯菌腈对所分离的9种炭疽菌(26个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EC_(50)值分别为0.14、0.15 mg·L~(-1)。戊唑醇对C. fioriniae、C. liaoningense、C. tamarilloi和C. americae-borealis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平均EC_(50)=0.49 mg·L~(-1)),但对另5种炭疽菌效果不明显(平均EC_(50)=23.60 mg·L~(-1))。恶醚唑对C. nymphaeae、C. siamense、C. alienum、C. fioriniae和C. coelogynes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平均EC_(50)=0.81 mg·L~(-1)),但对另4种炭疽菌抑制效果一般(平均EC_(50)=2.00 mg·L~(-1))。代森锰锌对9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性最差,平均EC_(50)值为42.70 mg·L~(-1)。[结论]咪鲜胺、咯菌腈对薄壳山核桃炭疽菌具有较高的毒力,在薄壳山核桃炭疽病林间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避免产生抗药性,建议轮换使用咪鲜胺、咯菌腈、恶醚唑和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  相似文献   

2.
马占相思炭疽菌的鉴定和有关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西高峰林场马占相思苗木炭疽菌进行分离鉴定 ,结果表明是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 .)Sacc .和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truncatum(Schw) .Anolrus&Noore。胶孢炭疽菌菌丝在 10~ 35℃范围内能生长 ,分生孢子亦可萌发 ,适温为 2 0~ 30℃ ,分生孢子萌发需要高湿的条件 ,在RH =10 0 % +水滴的条件下萌发良好 ;菌丝在pH值 3~ 11范围内均能生长 ,适宜的pH值为 5~ 9。平头炭疽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条件与胶胞炭疽菌基本一致 ,不同的是 ,在试验温度范围内 ,平头炭疽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明显低于胶孢炭疽菌 ,且在 10℃时不萌发。两种炭疽菌在马占相思上普遍存在潜伏侵染现象 ,且以胶孢炭疽菌较普遍。  相似文献   

3.
应用 10种化学药剂防治杉木种子园的 2种主要球果病害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内吸杀菌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有强毒杀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鉴定引起万州区香樟叶斑病的病原菌,明确病原菌菌丝生长特性,筛选出有效抑制叶斑病病原菌的杀菌剂,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和纯化病原菌,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特征及ITS、tub2、GAPDH、ApMat多基因联合分析鉴定其病原菌种类;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其菌丝生长特性,并进行杀菌剂的筛选。[结果 ]分离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3 d呈现灰褐色,边缘灰白色,后期有橘红色孢子堆出现,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两端钝圆、透明无色、为独立的单胞,测量其孢子大小为(9.8~18.6)μm×(4.2~6.0)μm;用两种方法对优势菌株ZT-1进行致病性检验,均能引起香樟叶片发病;代表菌株ZT-1和ZT-5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聚在一支,支持率达100%;菌落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0,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甘氨酸,最适的光照条件是全黑暗;在化学和生物杀菌剂中,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蛇床子素水乳剂的室内毒力较强,对C. gloeospor...  相似文献   

5.
八种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5%丙环唑EC等8种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毒力最强的是25%丙环唑,EC_(50)值为0.022 3 mg/L,其次是25%咪鲜胺EC,EC_(50)值为0.034 2mg/L;效果最差的是43%戊唑醇SC,EC_(50)值为2.047 mg/L。  相似文献   

6.
内生炭疽菌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及其内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的一种优势种内生炭疽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离,研究其在不同茶树组织和不同龄期茶叶中的分布;并通过人工接种,研究炭疽菌的侵入过程、侵染菌丝的分布和真菌的再分离,以明确该真菌在茶树组织中的内生性.结果表明:该菌主要分布于茶树的叶片和枝条组织中,而在茶树根、主茎、花和果实等组织中没有分离获得该种炭疽菌.从茶树新芽到叶片展开、成熟的过程中,内生炭疽菌的分离率逐渐上升,但之后随着叶片的老化,分离率又逐步下降.人工接种试验表明,炭疽菌一般自茶树表皮细胞之间直接侵入寄主细胞,但侵染菌丝受到限制,一般只有几个细胞,分布于寄主细胞之间或细胞内.在炭疽菌的侵染点,有87%的寄主细胞表现原生质颗粒聚集和原生质沉积现象.在荧光显微镜下,有67.5%的真菌侵染点寄主细胞表现自发荧光现象,表明在这些细胞中有多酚类物质的积累.接种120 d后,茶树苗没有表现明显的病害症状,并能在人工接种的所有茶苗组织中再分离获得炭疽菌;采用涂抹接种的茶树苗茎部的分离率可高达41.17%.内生炭疽菌在茶树的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专化性;在炭疽菌的感染过程中,茶叶细胞表现一定的抗性反应,炭疽菌的内生性可能是真菌-茶树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7.
对在景洪市勐养农场发现的一种橡胶树茎干褐斑溃疡病进行病原菌鉴定,并在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测试菌丝生长效果和杀菌剂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病原菌为Nectria pseudotrichia;在不同温度培养条件下,病原菌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15~30℃,生长范围5~35℃。评价了11种杀菌剂对分离物的影响,50%多菌灵、50%多·福·溴菌腈、30%苯甲·丙环唑、240 g/L戊唑醇等4种农药在25℃时最有效,可用于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8.
对广东省近年新发现的一种板栗叶部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为胶孢炭疽菌,但该病症状与板栗炭疽病显著不同,将其命名为角斑病。10种杀菌剂对该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宝宁、扑菌清和多菌灵效果最佳,其次为叶斑净和世高。  相似文献   

9.
由丽赤壳属(Calonectria)真菌引起的桉树焦枯病是桉树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筛选能有效抑制丽赤壳属病原菌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6种杀菌剂(百菌清、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嘧菌酯、咪鲜胺)对5种桉树丽赤壳属病原菌(Ca. cerciana、Ca. crousiana、Ca. fujianensis、Ca. pauciramosa、Ca. pseudoreteaudii)通过菌丝生长法测定其室内毒力强弱。结果显示:6种杀菌剂对5种丽赤壳属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差异显著。不同杀菌剂对同一丽赤壳属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差异显著,不同丽赤壳属病原菌对同一杀菌剂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综合比较分析,咪鲜胺能有效发地抑制本研究中测定的丽赤壳属病原菌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0.
环境条件及常见农药对球孢白僵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温度、紫外线及田间常用的2种杀虫剂和3种杀菌剂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5℃温度范围内,球孢白僵菌的菌落直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5℃条件下达到最大,即23.2~32.0 mm。经紫外线处理,得到菌株BbI01抗紫外线能力最强,处理与对照菌落直径无差别;杀菌剂对球孢白僵菌的菌丝生长完全抑制,而杀虫剂的抑制作用较弱,其中敌百虫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反而有促进作用,说明杀虫剂与球孢白僵菌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14种杀菌剂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使用14种杀菌剂对油茶炭疽病进行了室内和田间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扑菌清、叶斑净和宝宁的防治效果较好,同时对杀菌剂在田间的施用方法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六种化学杀菌剂对Ma83菌株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孢子的萌发率为指标,在涂有一层杀菌剂药膜的琼脂表面接种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的Ma83菌株孢子悬浮液,研究6种常用化学杀菌剂使用后不同时间对绿僵菌Ma83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除保护剂波尔多液外,其它几种杀菌剂对孢子均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其中瑞毒霉、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对孢子的杀伤率100%,24 h未见有孢子萌发。随着时间的延长,药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使用14种杀菌剂对油茶炭疽病进行了室内和田间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扑菌清、叶斑净和宝宁的效果较好,同时对杀菌剂在田间的施用方法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松落针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试多菌灵、百菌清、炭疽福美、福美双、代森锌、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代森铵、苯菌灵、退菌灵、炭特灵、克菌丹等12种不同杀菌剂对松针散斑壳菌(Lophodermiumpinastri(Schrad )Cher )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认为不同杀菌剂对松针散斑壳菌作用效果不同,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代森铵、多菌灵、百菌清和退菌特等杀菌剂对松针散斑壳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马尾松幼林的松落针病作小区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林间应用45%代森铵水剂防治效果最佳,平均防效达81 2%。  相似文献   

15.
水杨酸诱导油茶抗炭疽病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水杨酸溶液喷洒油茶叶片可有效诱导植株产生对炭疽病的局部性和系统性抗性.浓度150 mg·L-1诱导抗性效果最好,其对嫩叶的局部诱导病斑减小率为54.15%,对老叶的病斑减小率为61.55%.该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喷洒对油茶炭疽病的系统性诱导抗性可使病斑减小率达46.7%;田间试验防治效果达到45.32%.水杨酸诱导油茶产生的局部性抗性可持续20 d而抗性水平无明显下降.扫描电镜显示在诱导处理的油茶叶片上,分生孢子能够萌发,但是芽管的生长受抑制,甚至异常变形卷曲.  相似文献   

16.
4种农药对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和炭疽病的苗圃防效试验结果:参试农药对棒孢霉落叶病和炭疽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其中以百菌清最好,防效分别达到80.05%和74.12%,显著高于其它农药处理。  相似文献   

17.
桉树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桉树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病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5.5,光照对生长影响不大。菌丝致死温度为65℃。糖源对分生孢子萌发无明显作用。杀菌剂毒力测定显示根腐灵、宝宁对菌丝生长抑制较强,克露和宝宁对孢子发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普通油茶对炭疽病抗性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普通油茶对炭疽病抗性的病理学研究张常青关键词普通油茶、油茶炭疽菌、抗病类型、孢子萌发与侵入由于油茶炭疽病菌(ColetotrichumcameliaeMassee)的危害,使普通油茶(CameliaoleifelaAbol)大量落花落果,这是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6种药剂对枸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其残留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针对枸杞炭疽病的高效低残留农药,选用戊唑醇等6种药剂,就其药效及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第7天,43%戊唑醇(SC)2 000倍液、40%氟硅唑(EC)6 000倍液、50%异菌脲(WP)1 000倍液、25%嘧菌酯(SC)1 0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EC)1 000倍液和50%多菌灵(WP)500倍液对枸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00%、76.67%、69.33%、59.00%、56.00%和28.67%,施药后第1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50%、65.55%、47.41%、45.59%、45.44%和6.44%;戊唑醇的防治效果最好,氟硅唑次之。枸杞干果中戊唑醇的残留含量为2.60 mg·kg-1,低于最大残留限量;氟硅唑的残留含量为0.16 mg·kg~(-1),高于最大残留限量。6种试验药剂中只有戊唑醇符合高效低残留农药的筛选标准,可用于采果期枸杞炭疽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