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多种培养基对舟山沿海潮间带底泥微生物进行分离,并对分离的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拮抗实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分离真菌、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分离放线菌、MR2A培养基分离细菌的效果较好,从7个采样点分离到的484株菌株中,82株为放线菌,331株为真菌,71株为细菌;其中154株菌株(31.8%)具有抗菌活性,有部分菌株有较广的抗菌谱和强抗菌活性,拮抗菌株主要以抗革兰氏阳性菌为主(74.6%),抗革兰氏阴性菌(40.3%)和抗真菌(35.4%)的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2.
常显波  杨启霞  刘英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218-2219,2222
[目的]研究烟台海岸潮间带泥样中放线菌分布规律及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和琼脂块拮抗性测定法。[结果]从烟台海岸潮间带泥样中共分离得到357株放线菌,拮抗细菌的放线菌菌株数比拮抗真菌的多,抗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放线菌菌株数较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多,拮抗青霉的放线菌菌株数多于抗白色假丝酵母的放线菌菌株数;从泥样分离筛选所得的拮抗性放线菌中,中等拮抗性放线菌占多数,而且随着参试靶标菌个数的增加,对靶标菌均有拮抗性的放线菌菌株数却在减少。[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烟台海岸的海洋放线菌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臭椿中分离内生放线菌,测试其代谢产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4种培养基分离臭椿组织中的内生放线菌,采用琼脂移块法和平板对峙法研究臭椿内生放线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高活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4种培养基中以HV培养基分离效果最为理想;从臭椿组织中共分离纯化获得45株内生放线菌,有26株菌株对指示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57.78%;其中,菌株AAA19对6种供试菌株均有抑制能力,拮抗作用最强,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该内生放线菌为抗生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结论】臭椿内生放线菌具有抗菌作用,菌株AAA19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海洋动物中微生物的分离与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海洋环境中寻找新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分离并筛选了广西北海70个海洋动物表皮或肠道中的微生物.样品处理后,分别用M1、马丁和高氏培养基分离细菌、真菌及放线菌,以卡那霉素作标准曲线对分离菌株发酵上清测活.分离出250株细菌,64株真菌,6株放线菌.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物质的细菌为28株,占细菌总数的11.2 %;能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物质的真菌为12株,占真菌总数的18.8%;能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物质的放线菌为2株.实验证明海洋动物表皮及肠道存在丰富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生物,且部分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海南海绵共附生放线菌资源的多样性及潜在的药用价值,采用 4 种分离培养基分离海南文昌海域海绵的共附生放线菌,利用 16S rRNA序列分析对分离的放线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放线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从4种海绵中共获得50株放线菌,所分离菌株归属于5 个亚目、6个科和 7 个属,包括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红球菌属、糖多孢菌、栖白蚁菌属、分枝杆菌属和Krasilnikoviella属,其中Krasilnikoviella为首次从海绵中分离得到,4株海洋放线菌为潜在的新物种。抗菌活性测试显示48%的分离菌株呈现抗细菌活性,24%的分离菌株呈现抗植物丝状病原真菌活性。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海南文昌海域海绵共附生放线菌的可培养物种多样性及其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陈君芝  涂璇  曹立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525-7527,7551
[目的]筛选拮抗活性菌株和寻找新的活性代谢产物。[方法]以引起草坪真菌病害的3种病原真菌镰刀菌(Fusarium sp.)、丝核菌(Rhizoctonia sp.)、腐霉菌(Pythium sp.)为目标菌,通过琼脂块法初筛、管碟法复筛对采自云南香格里拉的茶园土壤进行了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并对其中活性较好的菌株进行了抗菌活性验证及活性物质的粗分离与检测。[结果]共分离得到85株放线菌,最终获得S-6、S-23、S-31 3株对病原真菌有较强作用的菌株,其中最高抑菌达61.90%。将3株拮抗放线菌液体发酵,并通过管碟法进一步验证抗菌活性;将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后,在萃取相中检测到活性成分。[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草坪病害防治提供了新资源。  相似文献   

7.
大连海区潮间带海藻附生真菌的抗微生物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2、2003年从大连黑石礁海区潮间带采到的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礁膜Monostroma sp.、石莼Ulua lactuca等10种海藻表面分离得到99株真菌,用7种细菌和3种真菌作指示菌,对分离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检测,获得拮抗真菌31株,占总测试菌株的31.3%。不同时间、不同海藻拮抗真菌的分离比例差异很大。拮抗真菌的抗细菌比例高于抗真菌比例,且对海洋细菌和陆生细菌均有作用,3株拮抗真菌可抑制对虾黑鳃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22株拮抗真菌属于青霉属。  相似文献   

8.
6株生防放线菌对辣椒疫霉的皿内拮抗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采用琼脂块法研究了6株生防放线菌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时间及紫外线处理等多种条件下对2株辣椒疫霉的皿内拮抗作用。结果表明,6株放线菌(10号除外)在供试培养基上的拮抗性表现为PDA>黄豆粉>腐殖酸,PDA琼脂培养基可作为辣椒疫霉生防放线菌的筛选培养基;6株放线菌不同培养时间对辣椒疫霉的抗菌活性表现为13d>20d>7d,以培养13d时的拮抗效果较好;6株拮抗放线菌对陕西岐山辣椒疫霉P4的拮抗效果均优于青海辣椒疫霉P3菌株;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拮抗性放线菌琼脂块,不能准确地指示放线菌分泌的抗生素化学结构是否稳定,还需提取发酵产物进行紫外线照射处理加以判断。  相似文献   

9.
蔬菜内生菌的分离及其生防功能初探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采用5种分离培养基从油菜和芹菜的茎和叶中分离得到215株内生菌,通过菌块对峙法对其拮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性能进行初步的测定,并对发酵液的拮抗活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结果表明,对蔬菜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直喙镰孢菌(Fusaritum orthoceras)、苹果黑腐皮壳(Valsa mali)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有18株,包括10株细菌和8株放线菌。分离自油菜茎的放线菌CHSHl9A有极强的抗立枯丝核菌活性,通过显微镜和电镜下的观察,初步判断为链霉菌;进而对其进行DNA提取,16SrDNA全长扩增和长度为l382bp的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证明,CHSHl9A为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相似文献   

10.
采用4种真菌分离培养基对马氏珠母贝共附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DNA基因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共附生真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琼脂扩散法,以4种常见的致病细菌为指示菌,对其共附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从马氏珠母贝分离鉴定共附生真菌14株,其中5株为青霉属、占35.71%,4株为枝孢属、占28.57%,另有菌株P14713可能为新种。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有5株菌具有抗菌活性,其中青霉属3株,枝孢属和毛孢子属各1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