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卡那霉素和潮霉素作为非洲菊抗性植株的选择剂,头孢霉素和羧苄青霉素为抑菌剂,分别采取不同浓度,分析其对非洲菊试管苗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5 mg·L-1的卡那霉素或5 mg·L-1的潮霉素可作为非洲菊抗性植株的临界筛选浓度.头孢霉素浓度愈大,213品种不定芽分化频率愈低,当头孢霉素浓度较高(400~500 mg·L-1)时,愈伤组织生长受到抑制;而羧苄青霉素对愈伤组织影响很小,在适宜的浓度下能促进不定芽分化,213品种在羧苄青霉素浓度为200 mg·L-1时,分化频率达到最大值68.8.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对高粱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羧苄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抑菌试验,以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的抑菌效果较好.头孢霉素对高梁愈伤组织的毒性表现出比羧苄青霉素大.浓度低于500 mg/L羧苄青霉素对高梁愈伤组织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而分化率随着羧苄青霉素浓度的提高而下降.在农杆菌介导高梁遗传转化时,选用羧苄青霉素是合适的,浓度以250 mg/L为宜.高梁愈伤组织对潮霉素的反应比卡那霉素更敏感,高梁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对卡那霉素和潮霉素的反应在褐化(死亡)率上表现不同.在以潮霉素作为抗性筛选标记时,选择压以50~75 mg/L为宜.  相似文献   

3.
研究卡那霉素、潮霉素、头孢霉素和羧苄青霉素对剑麻愈伤组织生长、不定芽分化及生根的影响,并确定抑制农杆菌生长的头孢霉素、羧苄青霉素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潮霉素明显抑制剑麻愈伤组织生长和不定芽分化,卡那霉素次之,头孢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相对较小;4种抗生素均能抑制剑麻生根,其抑制效果依次为头孢霉素>卡那霉素>羧苄青霉素>潮霉素。头孢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的浓度大于200 mg/L时,农杆菌生长完全被抑制。在筛选剑麻转化体时,卡那霉素和潮霉素的使用浓度分别以100、50 mg/L为宜,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的使用浓度均为200 mg/L。  相似文献   

4.
白魔芋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抗生素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白魔芋不同组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并对叶柄诱导而来的愈伤组织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叶柄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生长势强,继代培养增殖快,植株再生快。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表明,魔芋愈伤组织对卡那霉素极不敏感,而对G418具有较好的敏感性。抗生素G418的适宜使用浓度以30mg.L-1为宜,羧苄青霉素的浓度以250mg.L-1为宜。  相似文献   

5.
以苏丹草幼穗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比较了抗生素羧苄青霉素、头孢霉素及筛选剂卡那霉素对愈伤组织生长、绿芽分化和绿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mg/L的羧苄青霉素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与对照差异不明显,可提高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500 mg/L的头孢霉素明显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对分化影响不大;愈伤组织生长期筛选剂卡那霉素浓度为75 mg/L时,愈伤组织的褐化率达到100%;愈伤组织分化期,卡那霉素浓度为10 mg/L时,绿芽能分化成幼苗,所有幼苗的心叶白化、生长速度与对照无差异.培养基中添加500 mg/L的羧苄青霉素、经农杆菌侵染和15 mg/L卡那霉素筛选获得再生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明NPTⅡ选择标记基因已整合到部分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6.
用基因枪法将Bt杀虫基因导入水稻愈伤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水稻成熟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经继代培养后可以产生大量的胚性愈伤组织。本研究采用基因枪法转化上述胚性愈伤组织 ,在附加羧苄青霉素 (5 0 0 μg· m L-1)和卡那霉素 (5 0 μg·m L-1)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 ,在附加羧苄青霉素 (5 0 0 μg· m L-1)和卡那霉素 (2 5 μg· m L-1)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抗性芽。GUS酶活性检测和对基因组 DNA作 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证明外源目的基因 (Bt)已在寒地水稻抗性愈伤组织中整合并表达。抗性再生植株的 GUS酶活性及 PCR检测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甘薯品种愈伤组织对抗生素的耐受性,以及在不同激素配合使用时的分化情况,为甘薯转基因工程奠定基础,将不同浓度的羧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和潮霉素以及不同浓度和组合的NAA、BAP和2,4-D添加到MS培养基,接种不同来源的甘薯愈伤组织并进行观察.不同甘薯品种对3种抗生素耐受性表现出一定差异,在较低羧苄青霉素浓度(100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中,所有品种愈伤组织生长良好.在较高羧苄青霉素浓度(≥500 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中,南薯99和绵粉7号表现出较强的抗生素耐受性.NAA(0.1 mg/L)与较高浓度BAP(≥1.0 mg/L)配合使用,不同品种愈伤组织分化率为100%,较低浓度BAP(0.1 mg/L)与不同浓度NAA配合使用,分化率极低.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对番茄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番茄子叶和下胚轴为材料,研究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抗生素对番茄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及对农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以卡那霉素作为抗性选择标记时,选择压力子叶为50mg·L-1,下胚轴为40mg·L-1;抑菌试验中,头孢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的抑菌效果无明显差异,均能很好的抑制农杆菌生长,但头孢霉素对愈伤组织的不利影响大于羧苄青霉素。因此在番茄的遗传转化试验中,用羧苄青霉素的抑菌效果较好,建议使用浓度为350mg·L-1。  相似文献   

9.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茎段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马铃薯茎段作为受体转化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对影响马铃薯遗传转化的多种因素(抗生素质量浓度、农杆菌质量浓度、共培养时间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卡那霉素(kanamycin,Kan)梯度在抗性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过程中以100 mg·L-1为宜,但在生根过程中以50 mg·L-1为宜,菌液质量浓度以OD600为0.5,共培养时间为3 d,抑菌剂的选择以羧苄霉素(carbenicillin,cb)更适合.对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卡那霉素(Kana)、头孢霉素(Cef)、氨苄青霉素(Amp)、羧苄青霉素(Carb)、红霉素(E)对刺槐形成层为外植体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槐形成层诱导愈伤时Cef对受体材料伤害最小,抑菌效果最好,浓度为200 mg/L时能完全抑制农杆菌生长;用Kana作为刺槐转基因植株的筛选,刺槐形成层愈伤组织分化时选择剂浓度为100~125 mg/L最佳,生根培养时选择剂浓度为75 mg/L最佳。  相似文献   

11.
胡雨逸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78-10579
[目的]研究卡那霉素(Kan)、头孢霉素(Cef)和羧苄青霉素(Carb)对木瓜幼芽嫩叶不定芽再生的影响。[方法]采取沂州木瓜培养新梢嫩叶处理,依次接种在再生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上,注入设计浓度的对应抗生素,分析3种常见抗生素Cef、Kan、Carb对沂州木瓜培养新梢嫩叶上不定芽产生的效果。[结果]沂州木瓜对Kan反应极强烈,浓度为5mg/L时,叶片不定芽再生率非常低(2.4%);浓度为10mg/L时,芽分化被完全抑制,叶柄略有膨大,组织变白,有微量愈伤组织;浓度为15~30mg/L时,叶片既不能形成愈伤组织也不能分化不定芽。Cef和Carb对沂州木瓜叶片生根及生长的作用呈负相关关联,浓度在100mg/L时均同对照差异很小,随着添加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则显著表现出来,500mg/LCef或400mg/LCarb即可阻止沂州木瓜新梢嫩叶的愈伤组织出现。[结论]沂州木瓜叶片对Kan敏感,Cef和Carb对木瓜离体培养的影响相似,但Carb抑制再生的作用比Cef强烈。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培养方法、激素种类及质量浓度、抗生素种类及质量浓度对转基因烟草K326外植体分化的影响,并分别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培育转基因烟草K326抗性外植体的不同时期,依次选用最佳配方的烟草叶盘共培养培养基MS+1 mg/L 6 - BA+0.1 mg/L NAA、烟草滤菌培养基MS+1mg/L 6- BA+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高效稳定的甘菊再生体系,并确定卡那霉素和草丁膦的筛选压。[方法] 以甘菊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NAA和6-BA建立了甘菊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结果] 在5种芽诱导培养基中,MS3(MS+NAA 0.1mg/L+6-BA0.1mg/L)的再生频率最高,可达98%,其不定芽生根率可达100%。培养35d后,添加5和10mg/L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甘菊再生率为11.3%和10%,添加15和20mg/L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没有芽的分化;添加0.5mg/L草丁膦的培养基上甘菊再生率为8.7%,添加1mg/L草丁膦的培养基上没有芽的再生,添加1.5和2.0mg/L草丁膦的培养基上没有芽的分化。卡那霉素和草丁膦在甘菊遗传转化中的筛选浓度分别为8.0和0.8 mg/L。[结论] 该研究为进行甘菊转基因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昌红和姬神2个苹果品种无菌苗的离体幼叶为试材,分别接种在附加不同浓度卡那霉素(Kan,0、5、10、15、20、30、40和50mg/L)、头孢霉素(Cef,100、200、400和600mg/L)和羧苄青霉素(Carb,100、200、400和600mg/L)的MS+TDZ1.0mg/L+NAA0.5mg/L培养基上,暗培养14d后转移到光下培养,30d后进行再生指标统计,分析不同浓度Kan、Cef和carb对苹果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Cef浓度为600mg/L、Carb浓度为400mg/L时完全抑制供试品种叶片的再生,Carb对昌红和姬神离体叶片抑制再生的作用比Cef强烈;昌红苹果对Kan非常敏感,Kan浓度为10mg/L时即能极显著抑制不定芽的再生,浓度为20mg/L时不定芽白化而不能正常生长。以苹果离体叶片的高频再生系统作为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Kan适宜选择浓度为20mg/L。  相似文献   

15.
以继代培养的玉米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卡那霉素(Kan)、遗传霉素(G418)和头孢霉素(Cef)对胚性愈伤组织继代生长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质量浓度大于3 mg.L-1时,Kan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在不同继代次数和不同基因型间具有明显差异;Kan明显降低了愈伤组织的分化出苗率;(2)G418具有显著抑制愈伤组织生长的负向效应.当G418的质量浓度大于25 mg.L-1时,愈伤组织就丧失了再生能力;(3)Cef质量浓度为100 mg.L-1时,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无显著影响,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开始具有抑制作用,Cef对愈伤组织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累加效应.Cef对愈伤组织的分化再生能力具有一定的正向效应,但其临界质量浓度在基因型间和继代次数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甘菊无土栽培基质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琳琳  孙荣生  戴思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28-14130
[目的]筛选出适合甘菊生长的栽培基质。[方法]以河沙为对照,以蛭石、珍珠岩和草炭为原料配制成4种人工栽培基质,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甘菊播种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处理D中甘菊株高、真叶数和茎粗的增长速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处理B、C中的甘菊生长也较快,处理A、E中的甘菊生长缓慢,长势不佳。处理D中甘菊的株高生长量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处理C、D中甘菊的真叶数和茎粗生长量与处理A、B、E差异极显著。处理D、B的侧根长及侧根数与处理A、E差异极显著,处理D的侧根数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处理A、E的侧根长及侧根数无显著差异。处理D的干鲜重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处理C的干鲜重与处理A、B、E差异极显著。[结论]基质蛭石+草炭(1∶1)是甘菊比较理想的无土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7.
以大白菜纯合自交系92S105为试材,对激素、外植体类型、苗龄等再生因素进行优化,研究大白菜再生芽对抑菌抗生素及其筛选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在MS附加0.3 mg.L-1TDZ和0.5 mg.L-1NAA的再生培养基上,92S105再生率最高,可达到76.19%。生根培养基为1/2MS附加1.0 mg.L-1IBA或1.0 mg.L-1IAA,生根率都达到100%。在遗传转化中,以5 mg.L-1潮霉素作为筛选抗生素,来筛选抗性芽和抗性植株。用头孢噻肟钠和羧苄青霉素作为抑菌剂,均抑制不定芽的分化,但羧苄青霉素对不定芽分化影响较小,所以使用羧苄青霉素作为抑菌剂。  相似文献   

18.
根据山葡萄的CBF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克隆出山葡萄(Vitis amurensis)栽培品种‘双优’的抗寒转录因子CBF1基因,并将其构建到pBI121表达载体中,获得山葡萄转录因子CBF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命名为pBI121-ViCBF1,利用农杆菌介导叶盘转化‘巨峰’葡萄以研究高效的‘巨峰’葡萄转化体系。结果表明,以农杆菌LBA4404为介导菌株,以‘巨峰’葡萄叶片为外植体、3 d为预培养时间和4~5 d共培养时间、400 mg·L-1羧苄青霉素,50 mg·L-1卡那霉素筛选浓度转化效果较好,并已筛选到6株转基因植株,PCR检测均为阳性,为提高‘巨峰’葡萄的抗寒性建立了初步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红豆杉细胞遗传转化体系,为红豆杉细胞的遗传改良打下基础。最优转化条件是:菌液光密度A600=0.6,侵染时间25 min,共培养最适温度21℃,共培养时间48 h;最适头孢霉素(Cephamycin,Cef)抑菌浓度为300 mg/L;最优的除菌及筛选方式为:用含100 mg/L头孢霉素的无菌水冲洗共培养后的细胞10 s,然后将细胞转至含300 mg/L头孢霉素的抑菌培养基上,两周后转至含150 mg/L卡那霉素(Kanamycin,Kan)或8 mg/L潮霉素(Hygromycin,Hyg)的筛选培养基上筛选。采用小愈伤团法筛选转基因纯系,GUS染色显示,筛选后转化细胞株的阳性细胞占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粳稻抗性愈伤分化率和遗传转化率,以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得到的水稻成熟胚抗性愈伤(Hyg)为材料,研究了影响粳稻成熟胚抗性愈伤组织再生频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分化培养基添加0.5~25 mg.L-1的CuSO4.5H2O,增加分化培养基中的琼脂浓度,分化前对抗性愈伤进行高渗处理,采用6-BA和KT两步分化法和干燥除菌法均能提高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