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际生物防治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进入传统植物保护领域,作为国际研究的热点,生物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利用VOSviewer软件分析工具,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际生物防治领域的发文数量、领先国家、高发文机构和高发文期刊等数据进行分析,绘出生物防治领域热点科学知识图谱。以期为我国生物防治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持,为生物防治领域研究人员提供情报动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技术分析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分析发现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近20年;进入21世纪,有关蝗虫生物防治的引文数呈上升趋势,年引文数已经突破3000篇;相关文献主要产自西方发达国家,占比超过50%,其中美英超过30%;相关文献发文量全球排名前20科研机构和作者有3/4集中在西方国家;在中国,近30年来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和作者主要来自于高校。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中排名前20的主题词中"蝗虫天敌"居首位,有关蝗虫天敌为主题的文献占总文献的1/3,被引总频次也占比近1/3,其中又以寄生性天敌的研究为主,占天敌总文献数量的2/3左右。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相关研究基本覆盖了蝗虫生物防治的各个领域,而我国在蝗虫行为、基因组测序等方面进展很快。被引频次较高的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主要来自于世界知名的综合性期刊,包含代表性的研究论文或综述。本文的计量分析结果可为蝗虫的绿色防控研发方向提供参考,对于促进我国乃至国际生物治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蝗虫的可持续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对保证充分利用各种防治方法具有广泛的意义。生物防治策略包括三项关键措施,即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排除害虫及作物的自身防御。这些措施为植保工作者进行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植物、昆虫与微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生态学,是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领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生物的生态学有助于发现更实际的生物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我国生物防治事业的发展,加速培养和造就生物防治领域优秀学术带头人,蒲蛰龙学者科学基金特设立“优秀生物防治工作者奖”,用于奖励在害虫生物防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55岁以下)科学工作者。从2004年开始每年评选奖励一次。一、申报时间  相似文献   

5.
《昆虫天敌》2000,22(1):48-48
为了总结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物防治科学研究工作的经验和成就,面向2l世纪探讨生物防治的发展方向,促进提高我国生物防治科学技术,受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国微生物学会杀虫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昆虫学会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的委托,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协商拟于2000年9月下旬在广东珠海市联合召开“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次生物防治全国性学术会议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记载了自1964年在武汉市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农林害虫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以来,我国历次全国性生物防治学术会议活动概况。会议可归纳为三类:(一)综合性生物防治学术会议;(2)分领域学术会议;(三)在我国召开的国际性生物防治学术会议。从会议举办的次数、规模、讨率的内容和深度等方面来评价,可以反映我国生物防治工作不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沙漠蝗在全球范围的研究动态和趋势,该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和CAB Abstracts为数据源,对1910—2021年国内外发表的3 006篇沙漠蝗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沙漠蝗的文献数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暴发式增长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和《植物保护学报》是发文量最多的外文期刊和中文期刊,分别为99篇和6篇。在外文发文量方面,英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和作者名列前茅;发文量分别为331、270和234篇。在中文发文量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发表沙漠蝗相关中文文献最多的研究机构,为6篇。沙漠蝗的研究热点与其可持续防控高度相关,尤其侧重生物防治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蝗虫灾害是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影响人民生活的自然灾害。生物农药治蝗可有效控制蝗害,且不杀伤天敌,对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全面分析生物方法防治蝗虫的中国专利申请态势、重点申请人状况和专利技术分析,为生物防治蝗虫领域技术发展提供专利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和SCI-E数据库,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蓟马研究领域的发文趋势、来源机构、期刊、作者、来源基金、关键词共现及国家/地区等进行分析。共检索到中文文献6244篇,外文文献5954篇,发文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文献主要来自昆虫学、植物保护方面的期刊、作者及机构,国内文献侧重于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研究,国外文献目前在生物防治、传毒、抗性方面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物防治》2010,(1):109-110
生物防治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主要技术,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生物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有了长足的发展,生产者自觉要求使用生物防治技术的积极性很高,生物防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我国生物防治应用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植物真菌病害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康振生 《植物保护》2010,36(3):9-12
植物真菌病害研究可为病害防控策略的制定与防治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国内外植物真菌病害研究进展、发展趋势以及国内研究现状与存在的差距,探讨了我国植物真菌病害研究的重点领域及促进学科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近5年来我国在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包括作物害虫、病害(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和线虫的生物防治、植物免疫和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 以及新方法和新技术在作物病虫控制中的应用。同时, 与国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 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蔬菜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是蔬菜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蔬菜害虫是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不仅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影响食品安全,还导致害虫抗药性逐渐增强,因此,生物防治成为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我国生物防治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天敌昆虫资源的发掘、应用、技术研发和配套措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本文综述了我国蔬菜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的害虫研究和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  万福绪 《植物保护》2014,40(2):5-10
为促淤护滩,互花米草从北美引入我国,为我国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从互花米草生物学特性、对环境影响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国内已开展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互花米草。  相似文献   

15.
武夷菌素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农药,先后创制了1%、2%、3%武夷菌素系列产品。作为一种低毒、高效、广谱的核苷类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对多种作物的真菌性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本文总结了四十年来,武夷菌素在产品创制、高产菌株选育、发酵工艺、提取工艺以及田间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武夷菌素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接下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利用真菌防治害虫的历史、进展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利用虫生真菌防治害虫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只有约60年历史。经过1969年在广东省新会县召开的南方8省(区)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现场交流会以及2002年“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获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这两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国不仅建立了世界生产规模最大而且技术先进的真菌杀虫剂产业以及形成以利用球孢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和玉米螟为代表的世界最大规模的成功的生物防治项目,而且在虫生真菌的分类学、病理生物学、遗传育种以及生态学等研究领域全面地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分子致病机制、基因工程以及基因组学等方面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我国利用真菌防治害虫近60年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近年来在细胞核及线粒体变异和菌种退化、分子致病机制、基因工程、比较基因组学、遗传多样性、利用真菌持续控制害虫的生态机制、真菌杀虫剂应用效果的精确评价以及真菌流行病的溯源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相似文献   

17.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十字花科作物害虫,遍布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近年来,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暴发成灾,并逐步向北扩张,给我国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概述了黄曲条跳甲生物学特征、寄主植物偏好性特点和抗药性现状等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包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行为调控和抗药性治理在内的黄曲条跳甲综合治理研究进展。并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和困难,提出了未来黄曲条跳甲研究重心和方向,为黄曲条跳甲可持续治理以及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瓜绢螟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存在的一类螟蛾科的害虫,主要为害葫芦科各种瓜类及番茄、茄子等蔬菜。近些年来,随着瓜类蔬菜种植面积增加,瓜绢螟的为害也越来越重。本文综述了瓜绢螟的生物学特征,阐述了当前在瓜绢螟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瓜绢螟的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瓜绢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邱德文 《植物保护》2010,36(4):15-18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对农作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术与方法,本文介绍了我国在生物农药资源筛选评价体系、基因工程、发酵代谢工程等方面取得的可喜进展和研制出的多种高效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药物;提出未来5~10年,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科领域主要工作是集成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明确不同生防因子控制植物病害的分子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有关领域共享技术的合作研究平台,提高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指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是保障食品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对国家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