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东北旋耕制度下垄作与平作甜菜产质量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东北旋耕制度条件下甜菜平作和垄作对于甜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2017年以‘H004’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区设计的实验方法,在哈尔滨呼兰区多年旋耕地测定了在平作和垄作栽培条件下甜菜的块根产量、绿茎叶产量、含糖率、甜菜地下和地上部位的干物质量比例以及不同耕作条件下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研究发现转旋耕条件下平作和垄作甜菜含糖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垄作甜菜块根产量要明显优于平作甜菜,垄作甜菜块根单产达到87.8 t/hm2,而平作甜菜块根单产仅为72.9 t/hm2。此外研究发现平作甜菜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较多,如平作甜菜根/地上部干物质比值要显著低于垄作甜菜。同时发现垄作栽培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疏松程度均优于平作,如在20-26 cm土层中垄作土壤的容重和含水量分别为1.38 g/cm3和21.96%,而在20~26 cm平作土壤的容重和含水量仅为1.56 g/cm3和19.35%。本研究表明在东北旋耕制度条件下,垄作栽培更适于甜菜生产,也为下一步研发东北高产高糖甜菜栽培模式鉴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土壤机械压实与甜菜生长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壤机械压实是由于机械化作业引起的土壤结构破坏,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障碍因子之一。笔者阐述了国内外有关土壤机械压实对土壤容重、坚实度、孔隙度、地表水分渗透、土壤含水率等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壤压实后引起的农业机械机组作业阻力增加、油耗上升,以及对甜菜生长的不利影响,造成甜菜产质量下降。提出了在大力发展甜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同时,应切实考虑其负面影响,采取固定到作业、联合作业等技术措施,改善土壤压实情况,确保甜菜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中农业机械替代人畜力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是必然的趋势。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土壤机械压实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分析土壤机械压应力传递模型,以及土壤压实后土壤容重、坚实度增加,孔隙度、含水量降低,土壤的渗透性变差等土壤质量恶化现象,发现土壤压实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抑制作物的根系生长发育,对作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分产生不利影响。可造成玉米减产9.5%~14.4%,小麦减产4.0%~20.0%,大豆减产3.8%~13.4%,甜菜根产量降低5.81%~24.13%,含糖率降低0.49~0.81oZ。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必须要重视土壤压实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减轻农业机械化作业对土壤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艺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农田机械化耕作与甜菜生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土壤机械压实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分析土壤机械压实对土壤容重、坚实度、孔隙度、地表水分渗透、土壤含水率等特性的影响,阐述了土壤压实后引起的农业机械机组作业阻力增加、油耗上升,以及对甜菜生长的不利影响,造成甜菜减产。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时,应切实考虑其负面影响,采取切实的措施,改善土壤压实情况,确保甜菜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5.
刘娜  周芹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5):37-42
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提高甜菜产质量,推广缓释肥料的使用。采用HI003为试材,研究了缓释肥料和普通肥料对甜菜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重、蔗糖含量、块根产量和含糖率、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料处理比普通肥料处理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含量,8月5日样品中,缓释肥料处理比普通肥料处理叶绿素含量提高12.22%,9月5日样品中,单纯缓释肥料处理比普通肥料处理叶绿素含量提高9.72%。在生育期前期,普通肥料处理的干物质重高于使用缓释肥料的处理;在生育后期,使用缓释肥料的处理的干物质重高于普通肥料处理。缓释肥料和普通肥料对甜菜叶片和块根蔗糖含量影响不显著。缓释肥的施用降低了甜菜生育期土壤脲酶活性。缓释肥料处理比普通肥料处理提高了甜菜块根产量和含糖量,三种处理中,普通肥料:缓释肥料=1:1,产糖量最高,效果最好。初步试验表明,缓释肥料对于甜菜的增产效果明显,有必要进一步对缓释肥料类型进行筛选,减少肥料使用量,减少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甜菜褐斑病对甜菜的产质量影响很大,喷洒杀菌剂是防治甜菜褐斑病的重要手段。为有效防治甜菜褐斑病,确定喷洒杀菌剂次数,2015—2016年,采用4次喷药、3次喷药、2次喷药、1次喷药、清水对照5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进行田间试验。调查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4个指标确定最佳防治次数。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块根产量差异不显著; 各处理间含糖率差异2015年显著、2016不显著;各处理间产糖量差异2015年显著、2016年不显著。试验结果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喷药次数的增加, 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也随之增高。以4次喷药处理的各项指标最高,亦即4次喷药防治甜菜褐斑病效果最好,挽回的产质量损失最大,生产效益最高。平均2年4次喷药的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为70.54%、7.23㎏/m2、14.91%、1.15㎏/m2。甜菜褐斑病化学防治的最佳次数为4次。 关键词:甜菜褐斑病;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  相似文献   

7.
甜菜褐斑病化学防治喷洒次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甜菜褐斑病对甜菜的产质量影响很大,喷洒杀菌剂是防治甜菜褐斑病的重要手段。为有效防治甜菜褐斑病,确定喷洒杀菌剂次数,2015—2016年,采用4次喷药、3次喷药、2次喷药、1次喷药、清水对照5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进行田间试验。调查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4个指标,确定最佳防治喷洒次数。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块根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含糖率差异2015年显著、2016不显著;各处理间产糖量差异2015年显著、2016年不显著。试验结果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喷药次数的增加,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也随之增高。以4次喷药处理的各项指标最高,亦即4次喷药防治甜菜褐斑病效果最好。平均2年4次喷药的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为70.54%、7.23 kg/m~2、14.91%、1.15 kg/m~2。  相似文献   

8.
滴灌甜菜对块根膨大期水分亏缺的补偿性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阳  费聪  崔静  王开勇  马富裕  樊华 《作物学报》2016,42(11):1727-1732
为探讨滴灌甜菜块根膨大期干旱胁迫及复水的生长补偿效应,设置70%(T1)、50%(T2)和30%(T3)田间持水量,调查块根膨大期缺水对滴灌甜菜产量、农艺性状以及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为30%田间持水量时,甜菜产量比70%和50%田间持水量分别提高51.7%和17.6%,产糖量分别提高48.7%和7.7%。与70%田间持水量相比,50%和3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块根膨大期甜菜电导率、脯氨酸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在复水1 d时显著增加。主成分分析表明,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以及农艺特性共同调控块根膨大期甜菜抵御干旱胁迫,其中块根可溶性糖含量不能作为甜菜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因此,滴灌甜菜块根膨大期,当土壤含水量下降至田间持水量的30%时及时补充灌溉,不但不影响甜菜生长,还有利于增加块根含糖量。  相似文献   

9.
旨在更加科学真实地评价甜菜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有针对性地对种质资源优异品质性状进一步挖掘利用。引用甜菜块根蔗糖可回收率、杂质指数、可回收蔗糖量3 个综合指标,排除甜菜块根中有害性非糖分钾、钠、α-氮的影响,对参试的162 份甜菜种质资源2 年试验鉴定结果的有关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菜块根中影响蔗糖提取的有害性非糖分钾、钠、α-氮在不同的种质资源材料间差异较大,其中钠含量在参试种质资源材料中极差达到4.763 mmol/100 g,为平均数的1.84 倍,变异系数34.43%;α-氮含量和钾含量在不同参试种质资源材料间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16.90%和19.03%。通过对参试种质资源材料的评价,筛选出蔗糖含量高、有害性非糖分含量低的高糖组种质资源材料10份、中高糖组48份材料,2组平均蔗糖可回收率分别为15.88%和14.95%;筛选出杂质指数低于4.0、块根产量在45.00 t/hm2以上的丰产型种质资源材料7份,杂质指数4.0~4.5、块根产量在45.00 t/hm2以上丰产性较好的种质资源材料14 份。甜菜块根中可回收蔗糖量指标综合了蔗糖可回收率和块根产量2个性状指标,利用该项指标评价种质资源材料,可以挖掘出丰产优质的种质资源。用可回收蔗糖量指标评价甜菜品种,筛选丰产、高工艺品质的品种,兼顾甜菜种植者和制糖企业双方利益,有利于甜菜制糖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甜菜品种,对10个新疆主要种植甜菜品种进行农艺性状比较,结果表明:BETA5665含糖率和块根产量较高,综合表现较好;BETA468甜菜块根较大,含糖率和块根产量中等;LS1318含糖率较高,块根产量较低,适宜在低糖高产区种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甜菜品种的块根产量与苗期生长势和叶丛快速生长期生长势呈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供试甜菜品种可聚为2大类,其中:I类包含7个品种,分别为LS1318、ST13806、KWS9147、BETA468、KWS1479、ST13092、BETA5665;II类包含3个品种,分别为LS1210、LS17101、KWS2314,在2个聚类中,I类甜菜品种苗期生长势、叶丛快速生长期生长势以及产质量方面都高于II类甜菜品种。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北绿洲灌区长期传统覆膜耕作造成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下降、地膜残留过多和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研究覆膜免耕与禾豆间作种植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试区优化耕作方式和作物种植模式提供理论支撑。田间试验于2013—2020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设置传统耕作覆膜(CT)、覆膜免耕(NT) 2种耕作措施;单作豌豆(P)、单作玉米(M)、玉米间作豌豆(M//P) 3种种植模式,2019年和2020年玉米收获后测定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产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0~30 cm土层≥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土壤容重和土壤总孔隙度在NT与CT处理间存显著差异,NT较CT≥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2.02%~7.76%、MWD提高19.4%~26.0%、土壤容重降低1.31%~1.57%、总孔隙度增加1.97%~2.28%;(2)NT处理下,不同种植模式间存在显著差异,M//P分别较P和M处理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增加12.60%~20.11%和7.05%~11.55%,MWD分别较P和M处理增加9.61%~12.44%和4.01%~8.01%,土壤...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对潮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黄淮海平原典型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紧实度、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随着翻耕频率的减少而增加,每两年翻耕一次(CNTW2T)和每四年翻耕一次(CNTW4T)的土壤紧实度比长期免耕分别降低了40%、17%,土壤紧实度与土层深度呈显著正相关;保护性耕作改变土壤导水性能,随着免耕年限的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显著降低;少免耕土壤含水量比传统翻耕高0.77%~3.01%。秸秆覆盖能显著降低土壤紧实度,改良土壤压实状况,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从而改善土壤保水能力。免耕有利于土壤蓄水保墒,但长期免耕易导致土壤压实,不利于作物生长,少耕(CNTW2T、CNTW4T)既可改善土壤导水、保水性能,又可减少土壤压实,因此在黄淮海平原实施少耕与秸秆还田相结合的保护性耕作有利于改良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相似文献   

13.
摘要:研究利用脱硫石膏与天然有机物混合土壤改良剂的特有的性质,能够有效地改善盐化潮土土壤的理化环境并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试验采用改良剂成分比例不同的2种配方、4个施用量,以不施改良剂处理为对照,9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脱硫石膏与天然有机物混合改良剂与基础土壤相比降低土壤容重2.30%~11.86%;增加土壤总孔隙度0.16%~10.52%;增加毛管孔隙6.28%~26.30%;降低非毛管孔隙7.82%~52.38%。2种配方改良剂的不同施用量与对照相比,土壤全盐量、ESP、Na++k+和Cl-离子分别下降了5.88%~127.27%; 1.74%~95.69%;34.05%~185.5%;和164.94%~471.2%。增加土壤SO42-和Ca2+最多达到481.19%和478.25%。施用脱硫石膏与天然有机物混合改良剂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化学离子组成,同时也为作物提供了丰富的腐殖酸及Ca、S等营养物质,与对照相比提高玉米产量10.19%~30.99%,增加经济效益10.72%~18.67%。  相似文献   

14.
Viral disease of rhizomani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s of sugar beet all over the world. The disease significantly has reduced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sugar beet, and has imposed high economic loss to farmers. Long-term breeding programs to introduce tolerant cultivars are the only chance of avoiding further yield losses. This study tried to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growth of shoots and roots of rhizomania-tolerant and -susceptible sugar beet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information for modeling of the rhizomania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sugar beet. Growth indices were used for analyzing, quantification, and time-course of sugar beet growth under infested and non-infested soils conditions. A 2-year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four sugar beet cultivars in 2010 and 2011 in Mashhad, Ira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under infested soils, root dry matter and leaf area index of the susceptible cultivars in comparison to tolerant cultivars were lower by 57 and 24%,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crop growth rate and net assimilation rate of susceptible cultivars were affected by rhizomania and were lower than in tolerant cultivars. On non-infested soi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ry matter and growth indices of susceptible and tolerant sugar beet cultivars was not significant. Rhizomania decreased green area and photosynthesis capacity and led to lower growth rate and dry matter production. Our study quantified the growth of rhizomania-infested sugar beet plants in comparison with non-infested plants and provided information to be used for modeling of the rhizomania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sugar beet.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水涝胁迫对不同土壤盐碱度下甜菜幼苗生长的影响,验证甜菜在水涝逆境中的生长规律,评估水涝胁迫对盐碱地甜菜种植的影响,以甜菜‘SV1433’为供试品种,以微酸性黑土为基础利用NaCl、Na2SO4、Na2CO3、NaOH调节土壤盐碱度,采用室内土培法,设置微酸土、盐渍土、盐碱土3个土壤盐碱梯度下对照及水涝胁迫共6组处理。结果发现,播种9天后出苗结束,微酸土中甜菜出苗较快,优于盐渍土及盐碱土;播种26天后收苗,在微酸土、盐渍土、盐碱土3种土壤盐碱度下,水涝胁迫比对照植株鲜重分别降低40.7%、26.9%、25.2%,干重分别降低41.1%、29.9%、24.8%,株高分别下降20.4%、19.1%、16.3%,表明随土壤盐碱度升高水涝胁迫对甜菜幼苗鲜重、干重、株高影响逐渐降低;水涝胁迫下幼苗根面积及叶面积显著降低,植株叶长显著下降,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显著降低,表现出水涝胁迫下盐碱土中甜菜幼苗生长较好,优于盐渍土及微酸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