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4液体发酵培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适合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4的液体发酵培养使用条件,试验测定了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4在不同发酵条件下的OD600值。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TSB培养基、100 mL/250 mL的装液量和0.004%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浓度,培养24小时时菌体生长OD600值达到最大,同时产生大量的酸,pH值降至最低。当OD600值小于1时,测得的副猪嗜血杆菌活菌数和OD600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OD600值越大,偏离的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8年8月分离自德州市的副猪嗜血杆菌DZ02株,进行其生长曲线的研究表明,液体培养的副猪嗜血杆菌生长期较长,种子液接种后5h左右,溶液的OD600值开始上升,在培养13~17h达到最大,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OD600值开始下降,在24h左右OD600值反而小幅度上升,以后OD600值逐渐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副猪嗜血杆菌最适培养基,将副猪嗜血杆菌血清5型标准株(Nagasaki菌株)接种固体培养基TSA、PPLO琼脂、巧克力琼脂、胰月示蛋白胨琼脂和液体培养基TSB、PPLO液体、胰月示蛋白胨和马丁肉汤,通过观察菌落大小和平板计数,筛选出副猪嗜血杆菌生长最适培养基。将Nagasaki菌株接种TSB培养基,取10h~16h不同培养阶段的培养物,腹腔接种豚鼠,确定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实验动物的最佳培养阶段。结果表明,TSA和TSB是副猪嗜血杆菌的最适培养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5型接种于TSB中,在37℃、200r/min培养10h~13h,菌数可达到10^9cfu/mL。  相似文献   

4.
从陕西省关中地区患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猪场的32个样品中分离到6株细菌,并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菌落纯培养、生化特性鉴定、PCR检测等,最终确定分离菌株均为副猪嗜血杆菌.该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存在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对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最适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将分离菌株分别接种于LB、TSA、巧克力琼脂等固体培养基上,接种12 h后通过观察菌落大小,筛选出最适合副猪嗜血杆菌生长的固体培养基TSA(加0.1 g/L NAD和50 mL/L的犊牛血清)和固体培养基巧克力琼脂(加0.8 g/L NAD).同时,将副猪嗜血杆菌分离菌株接种于LB、TSB等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16h后,每隔4h分别取样,通过与麦氏比浊管对比确定菌液中的菌数,筛选出最佳液体培养基为TSB(加0.1 g/L NAD和50 mL/L的犊牛血清).  相似文献   

5.
<正>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疾病,病原体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多因猪感染了其他疾病或一些因素的影响,使猪抵抗力下降,而引发此病,该猪治疗困难,死亡率增高。1病原体猪副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血清型4和血清型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该菌生长时,严格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V因子),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副猪嗜血杆菌的基础培养基成分、血清浓度、培养基pH值、保存条件进行优化筛选,旨在得出副猪嗜血杆菌的适宜培养保存条件,为副猪嗜血杆菌的发酵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试验得出,副猪嗜血杆菌的最佳培养保存条件:培养基起始pH值为7.3~7.5,成分为胰蛋白胨1.5%、大豆蛋白胨0.5%、NaCl 0.5%、酸水解酪蛋白0.5%、葡萄糖0.2%、5%新生牛血清和NAD 0.01%,用10%脱脂奶粉冻干保存在-20℃。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河南省安阳市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情况,2022年从该地区25家养猪场无菌采集临床疑似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病死猪肝脏、肺脏、关节渗出液等组织病料175份,采用细菌分离纯化培养、形态学观察、“卫星生长”培养、生化反应和PCR鉴定等方法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应用琼脂免疫扩散法进一步进行血清分型,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从175份组织病料中检测出34株副猪嗜血杆菌,检出率为19.43%;分离菌在含有NAD和犊牛血清的TSA培养基上产生针尖大小、无色透明、光滑湿润的菌落,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长杆状、细丝状等多形态菌体,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菌落出现“卫星生长”现象,且无溶血,分离培养结果符合副猪嗜血杆菌特征。经PCR扩增测序,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公布的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在97%以上;共鉴定出4型14株、5型4株、6型3株、13型8株和未定型5株,分别占41.18%、11.76%、8.82%、23.53%和14.71%;34株副猪嗜血杆菌对对阿莫西林、青霉素G、链霉素、土霉素4种抗生素耐药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正副猪嗜血杆菌是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的病原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把它称为猪嗜血杆菌。副猪嗜血杆菌为杆状菌,具有多形性,从杆状到纤细丝状不等,革兰氏染色阴性。副猪嗜血杆菌对营养要求严格,生长时需要血液中存在生长因子,人工培养时必须供给含有V因子的新鲜血液才能生长。本试验主要对副猪嗜血杆菌安阳分离株进行了生长曲线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先后从锦州市太和区、凌海、北镇、黑山、义县等地采集以多发性浆膜炎为主要特征的病猪病料13份,在被检的13份病料中分离到6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菌株,同时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了形态学检查、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血清型鉴定,最终证实6株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分别为:血清4型1株、血清5型2株、血清12型1株、血清13型2株.本研究初步确定了锦州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的血清型,为猪场制定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副猪嗜血杆菌两个血清型(MD0322及SH0165)菌株的体外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在添加一定量血清和辅酶的情况下,两株细菌生长良好,通过跟踪生长曲线在最适时间内收获大量菌体,为后续疫苗生产工艺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副猪嗜血杆菌是近年来危害我国养猪业最重要的细菌传染病之一,严重影响着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解近年来我国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情况,我们对山东、河南、黑龙江、江西、辽宁、广东、陕西、四川等地区送检病料进行了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从2006~2009年送检的194个患病猪场发病猪的关节液、肺脏、脑组织、心血、鼻腔等病料进行检测,最终分离到47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24.2%;通过采用KRG(Kieletein-Rapp-Gabriedson)琼脂扩散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分型鉴定,结果血清4型13株(占27.7%)、血清5型10株(占21.3%)、血清12型8株(占17%)、血清13型7株(占14.9%),表明我国副猪嗜血杆菌主要血清型是血清4型、血清5型、血清12型和血清13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7,(5):823-827
近年来国内养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日益严峻,给相关猪场造成严重的损失。本研究主要对江苏省和安徽省部分养猪场的病死猪和健康猪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数据。同时,本室初步研制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5型和12型三价灭活疫苗,用BALB/c小鼠对其进行免疫保护力的评价。结果从病死猪中分离到8株副猪嗜血杆菌,其中5型3株、12型2株、14型1株及不可定型2株;从健康猪中分离到26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7.12%),其中12型10株、4型4株、11型3株、5型1株、13型1株及未定型菌株7株。初步研制的副猪嗜血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要优于商品灭活疫苗,对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5型及12型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3.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noniae)旧称副溶血性嗜血杆菌或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根据NAD依赖性,App划分为两个生物型,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生长的生物Ⅰ型,无需NAD的生物Ⅱ型,致病菌主要为生物Ⅰ型。目前依据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CP)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抗原性己分离鉴定出了15种血清型的App。已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将10株参考菌株分为5个血清群。但该方法还未能区分血清2型和8型、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一种快速测定副鸡禽杆菌菌液浓度的方法,本研究选取副鸡禽杆菌血清A、B、C型代表性菌株(CVCC254株、CVCC257株和CVCC256株),培养制备菌液,分别在450nm、540nm、600nm、650nm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值(OD值),同时测定活菌计数值。回归分析两组数据,获取回归方程及标准曲线,分析回归方程的测定系数(R2)和标准曲线的点线离散度,确定最适测定波长。再选取不同培养时间点(10h、12h、14h、16h、18h、20h)的菌液,在最适波长下测定其OD值并代入回归方程获取活菌数,同时采用活菌计数法获取活菌计数值,将两组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验证分光光度法与活菌计数法测定菌液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株菌液在600nm波长测定的OD值与活菌计数值之间均呈最佳的线性关系,确定其菌液浓度最适测定波长均为600nm,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14.302x-0.1441(R2=0.9962)、y=14.464x-0.2746(R2=0.995)和y=14.681x-0.01326(R2=0.9989),y为活菌计数值(×108 CFU/mL),x为OD600值。3株培养至衰退期前的菌液在600nm波长测定的OD值代入回归方程计算获得的活菌数值与其活菌计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衰退期前副鸡禽杆菌菌液的分光光度法与活菌计数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该分光光度法可用于快速测定衰退期前副鸡禽杆菌菌液浓度。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辽宁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菌株的血清型,先后从辽宁省的锦州、营口、沈阳、丹东、铁岭、阜新、抚顺、朝阳、葫芦岛等市县采集以多发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以及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病猪的病料样本236份,从被检的236份病料中分离到86株副猪嗜血杆菌菌株,最终有51株鉴定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分别为:血清1型2株;血清4型5株;血清5型21株;血清12型3株;血清13型20株。通过本研究初步确定了辽宁省副猪嗜血杆菌主要优势血清型,为辽宁省规模化猪场制定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流行情况,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结合PCR的方法,对2008年至2012年,从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苏、上海的多个猪场送检的186份疑似样品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的检测,再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从186份疑似样品中最终分离鉴定到57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30.6%。结果提示,我国副猪嗜血杆菌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以血清4型和5型最为流行,其次是血清1、12、13型,且该病的发生与季节和猪的日龄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3个方面对龙岩市某猪场送检的副猪嗜血杆菌疑似病例进行分析,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试验,表明该分离菌在含5%胎牛血清和0.0005%NAD的TSA培养基生长最好,具有NAD生长依赖试验阳性、尿素酶试验阴性的特征,确诊为感染了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副猪嗜血杆菌对强力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呋钠、氟苯尼考、泰乐菌素比较敏感。通过药敏结果指导临床用药,采用综合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引起2周~4月龄猪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疾病。由于其十分娇嫩,营养要求较高,分离培养往往不能成功,导致难以对该病进行确诊。本试验取疑似HPS感染猪的病料接种于含NAD的TSA培养基进行分离,可见针尖大小、圆形、光滑湿润、无色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对分离株进行培养特性试验,发现有NAD依赖性,葡萄球菌共培养呈现出明显的"卫星现象";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蔗糖、麦芽糖、尿素酶、赖氨酸、鸟氨酸、苯丙氨酸、葡萄糖、触酶阳性,其他为阴性,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所分离菌株血清型鉴定为4型和13型。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通过对适合副猪嗜血杆菌生长的4种固体培养基(巧克力琼脂、1%NAD巧克力琼脂、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和1%NAD胰蛋白胨大豆琼脂)筛选,采用分光光度计即时测定细菌数量,并以Bliss-LD50软件计算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对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结果HPS在0.1%NAD的巧克力琼脂培养基生长最佳,以16~18h对数生长期细菌OD600值计算活菌量较准,HPS对昆明小鼠LD50为3.4291×109。  相似文献   

20.
华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血清型鉴定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8年1~6月从华东地区养猪场送检的病猪中分离到13株细菌,经细菌形态、染色镜检、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同时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了血清型的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3株副猪嗜血杆菌分属6个血清型,其中血清1型2株,4型4株,5型2株,12型3株,10型和13型各1株。13株分离细菌对头孢类药物、沙星类药物和阿莫西林等敏感。本研究为华东地区规模化猪场的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治提供了临床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