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垂直高程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三峡库区消落区不同垂直高程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笔者通过对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垂直高程(145~155、155~165、165~175 m)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污染以As、Cd为主,Hg、Pb污染程度相对轻微。从长寿到巴东,即从库区的上游到下游,重金属含量普遍呈下降趋势。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9个区县消落带中,除涪陵的3个垂直高程土壤重金属超过背景值,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其余区县的3个垂直高程土壤重金属处于警戒线以下,土壤未受污染。总体来说,长寿、涪陵地区消落带土壤受重金属污染,控制污染源是防止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2000—2014年改则县植被变化及草原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改则县草原保护政策实施效果,在3S技术支持下,利用2000—2014年MODIS-NDVI资料,结合研究区气象数据、禁牧数据对改则县植被覆盖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改则县植被覆盖总体较差,多年平均结果植被指数主要分布在0~0.2之间,最大合成结果植被指数主要在0.1~0.3之间,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部植被覆盖优于北部。(2)改则县夏季植被覆盖最好,春季植被覆盖最差,北部为昆仑山脉植被覆盖季节变化不大。(3)2000—2014年间改则县植被覆盖总体呈稳定状态,呈稳定状态的区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5.46%,呈改善趋势的区域占全县总面积的11.28%,呈退化趋势的区域占全县总的面积的8.69%,改善区域大于退化区域。(4)2008—2014年间改则县降水量及气温变化不利于植被改善,草原保护政策对该县植被改善起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高寒牧区气候变化,依据1976—2017年青海湖东北部海晏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法确定冬、夏半年极端降雨(雪)阈值并统计极端降水事件,运用线性趋势、R/S和小波分析法分析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未来演变趋势及周期。结果表明:青海湖东北部地区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冬半年极端降水强度和日最大降水量不显著增加,而夏半年不显著减小;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贡献率均以不同的速率增加,其中夏半年的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影响较大;冬半年降水日数不显著减小,而降水量显著增加,表明冬半年发生短时强降水的几率增大,夏半年的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增加不明显;未来,冬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增加趋势将发生转变,极端降水量与之前的变化趋势无关将继续呈现震荡性,其他各要素将持续前期的变化趋势;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分别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高寒牧区的极端降水研究对于预防短时强降水带来的雪灾、洪涝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海东市不同等级降水和旱涝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省海东市是青海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干旱直接影响着农业的有序发展。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海东市5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笔者分析各级雨量和雨日及Z指数的变化趋势,并研究各级雨量和雨日对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1)夏(冬)半年降水以小雨(雪)和中雨(雪)为主;夏半年小雨和大到暴雨(中雨)的雨量及雨日呈减小(增加)趋势,冬半年各级雨量及雨日均呈减小趋势;(2)夏、冬半年Z指数均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小趋势;(3)采用偏相关系数和相对贡献率分析,夏半年中雨和大到暴雨雨量及雨日对Z指数有显著的影响,冬半年小雪的雨量和雨日对Z指数变化影响最大;(4)采用合成分析法的标准化值,在偏涝年,各级雨量和雨日基本都为正值,夏半年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到暴雨和中雨雨量和雨日,而冬半年差异主要表现在小雪雨量和雨日;在偏旱年,各级降水雨量和雨日基本都为负值,夏半年差异主要表现在中雨雨量和雨日,冬半年差异主要表现在小雪和中雪雨量和雨日。  相似文献   

5.
基于NOAA AVHRR数据的京津冀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利用京津冀地区83个站点近29年(1982—2010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研究京津冀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等方法,分别从月、季和年多个时间尺度以及空间变化尺度,详细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植被覆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近29年京津冀地区植被覆盖整体呈微弱的增加趋势,年际波动较大;春季植被覆盖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其次是秋季和冬季,夏季植被变化率与年变化相关性最强;4—6月为植被主要生长期,7月植被覆盖增长率最高,8月、10月和11月为弱的减少趋势。(2)整个研究区植被覆盖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河北南部、北京东北部的燕山附近区域植被覆盖最好(NDVI均值>0.4),低值区主要位于张家口北部,其中张家口的康保站年平均NDVI值为0.15,为研究区最低;EOF分析表明,整个研究区植被增加明显的区域为河北中南部,时间系数表明京津冀地区植被覆盖1982—1999年为增长期,2000—2002年有所减少,2003—2010年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详细了解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季NDVI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使用MODIS传感器的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2000—2020年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生长季NDVI变化趋势和稳定性,结合中国第一代大气和陆面再分析产品(CRA/LAND)研究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保护区多年植被生长季NDVI均值为0.02~0.55,平均值为0.138,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空间分布特征。(2)保护区86.39%的面积区域植被生长季(6—9月)NDVI呈缓慢上升趋势,并且大部分区域达到显著水平(P<0.05),剩余13.61%的面积区域植被生长季NDVI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只有极少部分区域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总体植被状况随时间变化呈变好趋势。(3)2000年以来保护区的生长季NDVI稳定性较差,NDVI≤0.1的大部分区域处于较低稳定度,较低稳定度和中等稳定度面积之和占整个研究区域面积的86.66%。(4)保护区在植被生长季气候趋向于“暖湿化”;气温与降水量对保护区生长季NDVI都有重要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能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区域植被生态保护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宁夏中南部近25年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深入了解宁夏中南部地区的植被在月、季、年和年代际等多时间尺度上变化特征,包括绿波褐波推移情况,以及这种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笔者利用1982年-2006年的植被指数(NDVI)资料以及气温、降水资料,对宁夏中南部地区植被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中南部的植被状况25年来尽管有波动起伏,但是整体上持续转好。从植被覆盖的季节变化可以看出:除夏季外,其他3个季节的植被指数都在增加;通过研究绿波褐波的推移发现,植被指数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一定的地域性。根据统计分析,季节平均NDVI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春季降水量与春夏2季植被生长、夏季降水量与秋季植被生长有较高的相关度,春夏季降水量是影响宁夏中南部植被状况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当地植被生长主要受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影响。因此,气候变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植被的动态变化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研究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为本地农业、旅游业等领域的发展决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文章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选取宣城市所辖7个县(市、区)气象站1966—2015年的气象资料,对温度、降水量这2个主要的气象要素近50年的变化趋势和突变性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近50年来,宣城市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从季节上看,除夏季增加趋势不显著外,其他三季气温增加趋势均明显,春季增温趋势最显著。年、季气温的突变时间大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年降水量50年内总体上为增加趋势(不显著),但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降水减少。一年中,春、秋季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春季下降趋势显著,秋季趋势不显著,夏、冬两季降水均显著增加趋势。年、季降水量近50年发生多次突变。  相似文献   

9.
干旱是影响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土壤干湿状况则是监测干旱的重要指标之一,用温度植被特征空间来反映区域土壤的干湿状况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本文以重庆市作为研究区,以2006年重庆特大旱灾年为例,选择了与土壤墒情数据获取时间相同且云量较少的7幅MODIS产品,建立了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首先,利用土壤墒情站点的实测结果分析比较两种植被指数(NDVI,EVI)构建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在反映土壤干湿状况时的差异;然后利用2006年MODIS重庆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重庆市丘陵山地区地表含水状况的空间差异,进而结合该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探讨各种土地覆被类型的土壤干湿状况。研究表明,TVDI能够有效的反映土壤湿度的时空差异,是一种有效的实时监测土壤干湿状况的手段,且用EVI构建的TVDIE比NDVI构建的TVDIN更适合用于监测重庆市夏季干旱;林地和草地的TVDI分级分布的较为均匀,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强,疏林地次之,耕地最弱;植被覆盖十分有助于涵养水源抵抗旱情,土壤湿度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1961—2013年青海湖南部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全面认识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时空特征,深化了解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地区气候显著变化背景,青海湖南部地区降水量时间分布与量级变化的特征,弥补对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区域气候变化动态过程认识不足的现状,针对该区域降水量变化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利用1961—2013年青海湖南部地区5个气象站逐日及月降水量历史资料,通过线性回归、滑动平均法,分析了青海湖南部地区近53年季、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及不同降水等级降水日数,并用Mann-Kendall检验降水突变特征。结果表明:青海湖南部地区年降水总体呈微弱增加趋势,增长率为4.42 mm/10 a,主要来自于春、夏、冬季降水量增加的贡献。青海湖南部地区降水除秋季减小趋势外,春、夏、冬季降水均呈增加趋势,夏季降水增加较为明显,降水量的四季变幅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夏半年雨量和雨强呈增大趋势,且小雨雨日减小,中雨雨日和雨量增加;而冬半年小雪雪日减小,小雪强度增大。不同量级降水中,中雨雨日与雨量增多、小雨雨日、雨量与雨强均有减少。降水突变检验表明,青海湖南部地区年平均降水出现2次突变,分别为1976年和2004年,1976年突变前后年平均降水相差158.4 mm,由多雨期转为少雨期;而2004年突变则表现为从少雨期到多雨期,突变前后年平均值相差95.5 mm。  相似文献   

11.
1979—2014年汾河流域干旱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全面分析近年来汾河流域的干旱特征,有效应对干旱风险,笔者采用汾河流域35个气象站1979—2014年的逐月降水数据,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评测指标,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等统计方法,获取流域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干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6年来,流域年干旱强度和干旱范围呈减小趋势,四季的干旱强度减弱,夏、秋、冬季干旱范围减小;四季中冬季旱情最多且范围最广,夏季区域性干旱最多,秋冬春季发生连旱的可能性最高;多年平均下,干旱主要分布在流域北部,夏季南部干旱也分布较多,春、秋季局地干旱发生频率最高。SPI指数较好地反映了汾河流域近36年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张海宏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1):262-267
为了研究长江源区辐射变化特征,利用长江源玉树隆宝湿地的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各季节总辐射、地表反射辐射、大气逆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净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玉树隆宝地区总辐射全年累积量为6488 MJ/(m2 · a)。晴空指数年平均值0.755。地表反射辐射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地表反照率冬季高,夏季低,地表反照率年平均值0.27。大气逆辐射和地表长波辐射在夏季高于冬季。大气逆辐射全年累积量为8612 MJ/(m2 ·a),地表长波辐射全年累积量为9420 MJ/(m2 ·a)。冬季净辐射的日变化幅度小,夏季净辐射的日变化幅度大,净辐射全年累积量为2647 MJ/(m2 ·a)。光合有效辐射年总量为13281 mol/m2,光合有效辐射因子年平均值为1.92 mol/MJ。  相似文献   

13.
Recent researches on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Jialing River water in Chongqing se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ndicate that the pH value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CODMnconcentration is more than 4.5 mg/L in most of the time. Especially the proportion of dissolved molecule organic is high, as well as the high turbidity during the summer flood period. And the organic contamination is relatively serious. The fuzzy weighted water quality coefficient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s are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sort the characteristic qualities of two-river water sources.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Yangtze River water source quality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turbidity and polluted of summer stage, middle temperature and micro-polluted of spring-autumn stage and low temperature and micro-polluted of winter stage. The Jialing River water source quality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turbidity stage, high alga-polluted of early spring stage and high temperature and polluted of winter stage. Due to the various water qualities of two-river water sources at different periods, it is har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tandard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GB 5749-2006) by using traditional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So the research on enhanced treatment is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背景下江南地区人体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学林  祝颂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6):129-136
为定量评价江南地区人体舒适度时空演变特征,本研究基于江南地区1961—2011年434个常规气象观测站逐日相对湿度、平均气温资料,利用人体舒适度指数模型系统分析了江南地区人体舒适度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相应的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除夏季外,江南地区全年及各季节人体舒适度值空间分布由南向北呈现逐渐减小的带状分布。(2)研究发现江南地区舒适日、不舒适日由南到北逐渐减少,极不舒适日呈现明显相反的趋势。(3)江南地区全年及各季节人体舒适度值分别以0.302/10 a、0.162/10 a、0.211/10 a、0.355/10 a、0.484/10 a上升,全年及春、秋、冬舒适感逐渐增加,而夏季舒适感显著下降。(4)全年及春、秋、冬人体舒适度值均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突变点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后期总体上表现为上升趋势,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全年及春、秋、冬舒适度增加,减少了夏季人体舒适感。该研究结果可为江南地区人居环境决策、旅游气候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旅游气象服务保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方法]本文以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区域为研究区,利用2000-2016年的MODIS标准植被指数产品(NDVI)及研究区域内9个有人气象站点的监测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为数据源,采用Slope趋势分析方法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了一江两河地区的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气候驱动因素,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修复与造林种草工程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结果]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一江两河地区植被变化(NDVI)整体呈波动中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沿一江两河河谷的植被有增加的趋势;(2)一江两河区域气候趋势表现为暖干化;(3)不同的时间尺度,植被变化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性差异显著,在年尺度上:年最大NDVI与年总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年平均气温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月尺度上:月最大NDVI与月平均温度和月总降水量都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要明显大于气温。[结论]因此,降水量是西藏一江两河区域植被生长(NDVI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After completion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t Yangtze River, protecting and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is area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actor in comprehensive progress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of Chongqing City. The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are one of the cruci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of Three Gorges Area and they are also the hot and difficult problem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of Chongqing City. At this point, firstly, the discharge, present situation, prospect and development of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wastes in Chongqing are summarized. Secondly, the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nalyzed. Then, the way and foreground for recycling the wastes with new technology are also discussed. Finally, countermeasure for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after completion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t Yangtze River is brought up. The study on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will be beneficial not only to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ree Gorges Area, but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hongqing City as well. In a word, it will have great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status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three gorges area of Yangtze River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The importance to enhance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colog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hree Gorges area of Yangtze River i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Some suggestions about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colog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are also provided . Finally, th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al targets to let clear water mirror on Three Gorges area of Yangtze River again are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张掖市气候变化与植被覆盖关系,选择张掖市1982—2015年逐月NASA GIMM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气温、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NDVI与气温、降水的年、季节变化趋势以及NDVI与气候因子气温、降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年、各季节NDVI呈增长趋势,夏季增长最快;年、各季节气温呈上升趋势,夏季上升最快;年降水量呈增长趋势,春、夏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秋、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秋季增多最大。年和春、夏、秋三季气温与年NDVI显著相关,相关系数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冬季气温与NDVI呈弱负相关。年、各季节降水量与NDVI相关性都不显著。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存在滞后效应,春、夏、秋三季气温与下一季NDVI的相关性显著,冬季相关性不显著。各季节降水量与下一季NDVI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王佳  陈钰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1):167-176
研究旨在精细化分析江苏空中水汽资源气候特征与开发潜力。笔者应用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计算资源总量及降水效率,给出空间分布、季节变化、长期变化趋势与模态。结果表明:江苏上空水汽资源(Q)达9223mm,降水效率(P)仅11.4%,近35年减少量约3mm/a,异常主要表现为一致偏多或偏少、南北反相2类空间型。Q与P均呈南多北少的纬向分布,其中淮北Q、P最低,且秋、冬季P持续下降,环太湖与沿海Q、P在春、夏、秋3季均呈下降趋势,宁镇扬Q、P在春、秋季也呈下降趋势。春季Q减少量最大,达4.4mm/a,P南多北少的差异最大达18%,秋季P最低,仅8.4%。可见,江苏空中水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需加强春、秋季开发力度,以及冬季以淮北、夏季以环太湖与沿海为重点区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