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江苏省溧阳市上黄镇,有一位今年刚刚34岁,被称为上黄镇第一水产品经纪人的青年,他就是该镇桥北村水产品经纪人黄洪君.10多年前,初中毕业的黄洪君走上了水产品经营这条路,经过10年奋斗,如今已成为一个年轻的百万富翁.他有着很多的经营窍门:是生意就做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黄洪君的财富是靠一分一角、滚雪球般积累起来的.他说:“1998年是螃蟹利润最丰厚的一年,许多经纪人对几十斤的小客户不理不睬,而我则来者不拒,几斤的生意照做.那年,我光是销螃蟹就赚了20多万元,是当地水产经纪人中的最大赢家.现在,昔日的许多小客户变成了大客户.“一万元买个信誉信誉说起来很容易,却不是每个商人都能做得到的.黄洪君就曾用1万元买了个信誉.1997年,一位无锡客户预定500公斤每只150克以上的螃蟹,当时电话里说好的成交价是每公斤200元.但到提货那天,这种蟹价上涨到了220元1公斤,这就是说这笔生意要亏一万元.黄洪君没有向客人提要求,只是说:“为了我们的明天,我亏一万元也如数发货.……  相似文献   

2.
开心一刻     
<正>来个整数今天和朋友出去吃饭,最后结账。老板说:"304元,收您300元吧"。我说:"要是吃了307元的,是不是也可以收我们300元呢?"老板比较爽快:"那是当然。"我擦了擦嘴:"服务员,再给我拿一瓶可乐,要冰的。"爷爷活了104岁昨天看见一小孩在大冬天吃雪糕,出于关心,我上前告诉他,这样会吃坏身体的。小孩告诉我,他爷爷活了104岁。我问:"吃雪糕吃的?"他说:"不是,我爷爷从不管闲事!"  相似文献   

3.
致富门路     
《新农村》1996,(2)
江山市贺村镇贺村农民吴作成,赶着内牛潇洒地奔走在致富路上。1995年头10个月,他的内牛场已宰杀、出售内牛200多头,得到的纯利已超过3万元,成了养牛致富户。年过半百的吴作成,是远近闻名的相牛“铁口”。他曾很自信地告诉我们,一头牛只要让他看一眼,估算出的净肉、牛皮斤两与实际误差不会超过2.5公斤。他说:“祖宗三代吃的都是贩牛饭,别的本事没有,就学会了这一手。”近年来,他饲养肉牛,自己宰杀出售。吴作成说:“牛肉现在每公斤已达24元,牛骨每公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山珍海味已不再是吸引顾客的特色佳肴 . 饭店、餐馆到处可见 , 生意难做已成现实 . 我有一堂弟在银川开了一家饭馆 , 一年多来生意平平 , 难以维持 . 回来一见到我就说 : “ 现在的人真怪 , 给他好的他不吃 , 非要吃粗粮 . ”原来是城里有一熟客让他在乡下给弄一些玉米面做的 “ 钢丝面条”尝尝 . 于是 , 我脑子一动说 : “ 你为何不开个粗粮饭馆 . ”他想了想说 : “ 行 !试试看 . ”……  相似文献   

5.
怀念父亲     
11年前,也是秋天,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一年,我32岁。 在父亲最后的日子,我们姐弟几个轮流在 病床前守护着他老人家,强作笑颜地劝他多吃 一勺饭,多喝一口水,多吃一片药。尽管背地里 流泪。 我总觉得父亲能好起来,因为那时他刚刚 60岁!在医院里,父亲常常笑着对来看望他的 人说:“没事儿,我这是老毛病,过几天就好 啦。”他还常常认真地对我和弟弟说:“等出了  相似文献   

6.
永远的哥哥     
小的时候,我与大我一岁的哥哥一同住在乡下的一个小村子里,就因为哥哥大我一岁,所以哥哥便永远是哥哥。因为是哥哥,自小他就懂得让着我这个弟弟,有好多的活儿,他都抢着去干;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像桃子啦、甘蔗啦……他都留给我吃。 1970年夏,我们哥俩一块儿到村里的小学堂读书。我们哥俩都很勤奋,成绩也很好,一直都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尖子生。 初中毕业后.我和哥哥一同考上离家很远的城里的重点高中。可是,哥哥却坚持要上离家很近的一所普通镇办高中。我问为什么?他说他怕与城里的人相处不惯,他还说:“你性格比我开通,你去吧!”我带着几分惋惜和不解,独自进了县城就读。于是,我们这对形影不离的好哥俩就这样分开了。  相似文献   

7.
孙祥虎 《新农村》2007,(7):31-31
俗话说“十老九聋”。可我年过花甲却耳聪目明,丁点儿不聋。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不聋的老人有不聋的烦恼。譬如,早晨7点多钟了,儿子和儿媳还把房门关得紧紧的。儿子小声说:“起床吧,快到上班时间了!”儿媳说:“半年没发工资,上什么班,睡!”尽管声音很小,我还是听得清清楚楚。于  相似文献   

8.
幽默     
《当代农业》2011,(20):62-62
手机功能 吃饭时旁边桌的老外用蹩脚的中文问我:“你们的手机都有检测有毒物质的功能吗?”我听了一头雾水.说:“没有啊。”他不好意思地说:“我看你们很多人都在吃饭前拿手机对着食物拍照.我还以为……”  相似文献   

9.
无私的母爱     
华凯 《新农村》2007,(4):29-29
上世纪60年代,我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逢年过节才能杀一只鸡吃。吃鸡时,大家都喜欢吃鸡肉,唯有母亲只吃鸡头。我们让母亲吃鸡肉,母亲说:“我喜欢吃鸡头。”她吃得津津有味。母亲这么喜欢鸡头,以后每一次杀鸡,我们就互相叮嘱:“把鸡头留给妈。”后来,母亲生了大病,医生说很难治好了。在母亲临终之前,我们让她好好吃一顿喜欢吃的鸡头。我正准备去买,母亲却拉着我说:“别浪费钱了,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吃鸡头。”我诧异地问:“那你为什么每次杀鸡都吃鸡头呢?”母亲说:“傻孩子,妈怎么能跟你们抢肉吃?”这么多年来,我们竟然一直以为母亲真的喜欢…  相似文献   

10.
选票     
禾子做梦都想当村长.   禾子想当村长的梦做了很久了.小时候,禾子见小童天天早晨不是吃油条,就是吃包子.可禾子早晨连稀饭都吃不饱.禾子就问娘:“娘,小童咋天天有包子有油条吃?“娘说:“因为他是村长的儿子.“……  相似文献   

11.
茶余饭后     
正我寝室里一哥们拿着镜子,照了半天自己。然后说了句:"真帅啊!"结果室友听到,答道:"你这种人也太狠了,骗别人不过瘾,你连自己都骗啊!"某人发工资时发现少了一元钱,他勃然大怒找到会计。会计对他说:"上个月发工资时,我多给了你一元钱,你恼火了吗?"他说:"偶尔一次失误,我完全可以谅解!但我不能容忍第二次失误!"  相似文献   

12.
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村民朱小勇2001年真是乐开了怀,他种植的1300平方米新世纪梨,收获果实1625公斤,创产值1.3万元,比往年净增收9815元。朱小勇说:“这要归功于我采用的水果套袋新技术。” 2001年,为提高水果品质,增加生产  相似文献   

13.
半个朋友     
杨汉光 《新农村》2007,(7):42-42
半夜里,有人敲开了刘刚的家门,来人是他大学时的同学林雪峰。林雪峰一身风尘,原本黑色的行李包变成了灰色,裤腿上沾有两小片草叶。他苦笑说:“我出来快半年了,跑了许多地方,还没找到工作。看,弄得一副狼狈相。”刘刚赶紧招呼老同学洗澡,吃饭,安排他睡觉。妻子却悄悄说:“这个人住在家里我怪不舒服的,你得想办法让他快点走。”刘刚也担心林雪峰长住不走,可怎么好意思赶人家呢?妻子献计说:“我们推说要出差。他总不至于一个人赖在我们家吧?”第二天早上,刘刚夫妻就跟林雪峰说,他们夫妻都要出差,两个月后才回来,很抱歉不能招待他了。林雪峰笑一…  相似文献   

14.
几个月前,一位朋友突然给我挂来电话,说他不想在那个单位干了,得重新找过一份工作,并托我帮他留意点.当时,我一听就觉得很奇怪,应该说,他是我们这帮朋友中干得最出色的一个:当上了董事长助理,月薪四五千元,深得老板器重,时不时还可以得到老板的“红包”.这么好的工作,这么高的工资,别人可是求之不得,而他却为啥不干呢?难道是犯了错误被老板炒鱿鱼了?可他说,不干纯粹是为了想换个环境,他说在那个公司干了三四年,有点“老油条”了,一时半会儿又无法升职,再这样下去怎样行?……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10,(1):62-62
等假牙 一对老夫妇在汉堡王餐厅吃饭,他们非常小心地将汉堡和炸薯条分成两份。 一个卡车司机非常同情他们,就提议想给老太太单独点一分。“好啊,”老行不行说,“我们分享一切.”几分钟后,卡车司机注意到老太太还没动口吃一点东西,就对老先生说,“我真的不介意请您妻子吃一顿,但……”“她会吃的,”老先生向他保证,“我们会分享一切.”  相似文献   

16.
幽默漫画     
●刚进门的样子护士:“医生,不好了!刚才那个病人吃了我们给她的药,一出诊所的门就晕倒了!”医生:“赶快,把她的身体翻个个儿,摆成刚刚进门的样子!●西班牙跳舞某人有一次因公至西班牙。晚上有一场舞会,他带着夫人到会场时,舞会已经开始了,于是他赶紧拉着夫人翩翩起舞!音乐结束后,却发现全场的人都在舞池旁,瞪大了眼睛看他们……他问他的西班牙朋友:“为什么你们不一起跳呢?”朋友说:“……刚刚是西班牙国歌耶!!”●小费侍者对一位即将离去的顾客说:“先生,你相信历史会重演吗?”“我相信。”“昨天坐这张桌子的一位顾客,给了我60元的小费。”“或许,他今天还会再来。”●吸取教训“你们饭店从来不放牙签吗?”“我们以前放过几次,但客人们太令人失望了,他们用完了从不放回去。”●用户的刁难1860:您好,2222号业务代表为您服务。用户:你是4个2?1860:是的,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用户:那我一对鬼炸不炸得死你呢?●大家都很累长颈鹿嫁给了猴子,一年后长颈鹿提出离婚:我再也不要过这种上蹿下跳的日子了!猴子大怒:离就离!谁见过亲个嘴还得爬树的!(李红杰)●上西天唐僧:此番取经应当找个快捷方式!悟空:坐飞机比骑马快!八戒:神六更快!沙僧拿出...  相似文献   

17.
开心一刻     
《新农村》2012,(5):48
同行优惠某顾客在餐厅吃饭,结账时被老板拿来的账单吓坏了。"3000元?太贵了!"他说,"对同行应该打个折吧!""你也是开餐厅的?"老板问。"不",他回答,"我是抢钱的。"香蕉皮老师:"地上的香蕉皮是谁吃的?"学生:"老师,香蕉是我吃的,皮谁吃的不知道……"  相似文献   

18.
问:我是某建筑公司的农民工.上月公司在发工资给我时,扣了60元的保险费.我并没有要求公司为我买过任何保险,感到很是纳闷,一问,才知道是公司为我们购买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说万一上班时发生了什么意外伤害,可以得到一笔保险金. 请问:购买这种保险,到底该由谁掏腰包?  相似文献   

19.
开心     
《农家科技》2014,(11):80-80
面熟 两个醉汉在路上走着,其中一个看到路边有一面镜子,便走过去捡了起来,对着镜子说:“这是怎么回事?这个人好面熟啊!”他的同伴走了过来,说:“让我来看看……笨蛋,你怎么连我都不认识了?”  相似文献   

20.
一个城里人和一个乡下人同坐火车。城里人说:“咱们打赌吧。谁问一样东西,对方不知道,就付一块钱。”乡下人说:“你们城里人比我们乡下人聪明,这样赌我要吃亏。这样吧,要是我问,你不知道,你输给我一块钱;你问,我不知道,我输给你半块钱。”城里人自恃见多识广,觉得吃不了亏,就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