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解决小麦育种试验播种的精准问题,提高播种质量,改变传统的人工点播模式,降低劳动强度和育种成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试验农场农艺师刘水利研制出用于小麦育种试验研究播种的专用设备——小麦微型单粒播种机。  相似文献   

2.
调研了小麦小区精密播种现状和部分地区育种单位的农艺参数,阐述了国内外小麦小区精播机研究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育种试验需求,分析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小麦小区精密播种机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小麦生产占我国粮食安全的半壁江山,作为小麦生产倍增器的小麦育种工作,长期以来因国内没有单粒播种机,只能采用人工播种方式而受到严重制约.由于人工播种质量差出苗参差不齐,导致小麦后期生长发育不能反映其真实的遗传性状水平,从而误导育种家不能准确的去劣选优,严重阻碍了小麦育种工作的发展.因此,研制单粒播种机迫在眉睫,河南力垦农业机械有限公司通过学习国际先进技术,率先研制出2BZL-1250型自走式数控单粒播种机.  相似文献   

4.
仿形机构是小区育种试验播种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播种机播种深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仿形机构的类型及工作原理,对限深轮仿形机构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仿形量等参数进行分析,设计出一种适用于育种试验播种的限深轮仿形机构,降低育种试验的误差,提高育种试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阶段小麦育种缺乏相应机械,人工点播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难于满足育种农艺要求等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FPGA控制技术的小麦单粒精密播种机。该机在旋耕平整后的土地上作业,可一次性完成种床平整、单粒播种及覆土镇压作业;利用电机驱动代替地轮驱动,根据作业速度自动调节电机转速,实现等距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整机结构简单、体积小、造价低,能够完成宽苗带单粒播种作业,效率高且适应小麦小区作业的农艺要求,为小区及大田单粒播种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小型小麦播种机的缺点,设计了一种播种质量高、速度快、安全可靠、播种成本低、适应不同田间要求、能有效减少能耗的小型电磁振动式小麦播种机。该机田间作业时,将开沟、播种、平土一次完成,大大简化了小麦播种时的生产流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播种效率和解放生产力。为此,介绍了小型电磁振动式小麦播种机的整体构造,分析了小型电磁振动式小麦播种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对此播种机的性能试验,验证了本机具有能耗低、效率高、播种流程简单等优势。经过进一步的改进,此机将在播种小麦方面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对各种低能耗播种机的研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一、播种机的选购技巧一要熟悉播种机械类型。仅就小麦、玉米播种机而言,常用的就有小麦播种机、小麦玉米两用播种机、精量穴播、单粒、双粒可调玉米播种机、单双行玉米施肥穴播机、免耕播种机等很多种。二要找准合适的播种机型,不仅要考虑机型适宜的播种品种,还要考虑播种地块的大小、土质、土壤肥力地力、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北京地区冬小麦播种质量,参照播种机国家标准和小麦播种机播种质量的检测指标,试验筛选了6种常用的冬小麦播种机,在2种耕整地方式下进行了田间播种选型试验。结果表明:在秸秆粉碎+重耙的耕整地方式下,大华2BMYF-9型旋耕条播机与郓农2BMFZS-12型振动深松播种机为适宜播种机型;在秸秆粉碎+重耙+翻耕+旋耕的耕整地方式下,郓农2BMFZS-12型振动深松播种机与鑫飞达2BMF-9型播种机为适宜播种机型。用户可根据不同的耕整地方式,选择相适应的小麦播种机。  相似文献   

9.
玉米育种试验系统的现代化程度成为了成功选育新品种的关键性因素,机械化播种作业可以提高试验精度,加快试验进程,提高效率。分析了国内外玉米育种播种机械化的现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玉米育种精量播种机尤其是排种器的研究类型与现状,提出了我国发展玉米育种播种机械化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北京地区冬小麦播种质量,参照播种机国家标准和小麦播种机播种质量的检测指标,试验筛选了6种常用的冬小麦播种机,在2种耕整地方式下进行了田间播种选型试验。结果表明:在秸秆粉碎+重耙的耕整地方式下,大华2BMYF-9型旋耕条播机与郓农2BMFZS-12型振动深松播种机为适宜播种机型;在秸秆粉碎+重耙+翻耕+旋耕的耕整地方式下,郓农2BMFZS-12型振动深松播种机与鑫飞达2BMF-9型播种机为适宜播种机型。用户可根据不同的耕整地方式,选择相适应的小麦播种机。  相似文献   

11.
小麦常规播种模式是采用常规播种机一次性播种,播种行距为15 cm;小麦井字形播种模式是采取常规小麦播种机进行井字纵横播种,横播一遍纵播一遍,行距15 cm;小麦窄行匀播播种模式是采用小麦窄行匀播机进行一次播种,行距7.5 cm。本文对伊犁州冬小麦三种机械播种模式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了三种模式的试验情况,提出了实施小麦井字形播种模式和小麦窄行匀播播种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亚麻育种试验缺乏必要机械装备而普遍采用人力播种的现状,亚麻育种专用播种机能解决在亚麻育种试验过程中人工播种不均、劳动强度高、效率差、准确性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马铃薯育种试验播种工作缺少专用机具,存在人工播种劳动量大、效率低、播种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对育种试验的准确性产生了误差。为此,设计了一种育种试验马铃薯播种机,可用于马铃薯育种试验过程中的播种环节。工作时,采用圆盘式排种装置进行排种,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及起垄作业,在此主要对圆盘式排种装置、导种装置以及种薯存放装置进行了研究分析。田间试验表明:育种试验马铃薯播种机可保证种薯的单株播种,无重种、漏种现象,种植深度合格率为92%,株距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3.2%,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设计标准,填补了我国马铃薯育种试验播种缺少专用机具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农田生态系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小麦播种质量、实现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提升,文章对小麦播种农机与农艺融合进行了试验。在不改变管理模式的前提下,在小麦种植时通过精耕细作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技术下的不同播种机械的对比试验,统计农机作业指标、农艺指标以及经济效益,分析播种机的性能和地区适应性,精选出能推进本地区农田可持续发展的小麦播种机具。  相似文献   

15.
在农作物新品种培育过程中,经常需要大量的育种试验小区,其播种作业是整个育种试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目前情况而言,国内大多数科研机构进行小区育种的过程都是采用人工播种,工作量很大,且人工育种可能播种量及播种深度不均匀,直接影响到育种试验的效果。为此,设计了全自动化的小区精量播种机,其工作时在整机前进的过程中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不同区域精量播种的任务。该播种机自动化程度和播种效率都很高,且能够很好地保证株距和行距,实现了精量播种,完全满足农作物新品种培育过程中育种试验小区播种作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张晓军 《农业工程》2021,11(5):29-32
针对玉米、小麦和水稻、小麦一年两熟地区,在大量农作物秸秆粉碎覆盖地表,或土壤墒情较重情况下,小麦免耕播种质量差的问题,研制开发一种双轴小麦少免耕带状施肥播种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播种机播种作业质量较好,与传统旋耕双圆盘小麦播种机、沟播条带播种机相比,实现增产5%,降低播种作业成本150~375元/hm2,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播种机的作业效率与后期作物产量,针对其播种定量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基于PLC控制技术理念,结合小麦播种工艺特点,全面分析播种机作业机理与结构组成,搭建该小麦播种机播种定量控制模型,通过PLC部件功能设定与地址分配划分,进行软件编程和硬件电路布局,并进行定量播种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设置播种深度以25mm为起始,进行10~15m的增量变化,该控制系统精度可保持在90%以上,株距精准度与播深精准度较传统式控制均有一定程度提升;小麦漏播率和重播率可降低2.5%以上,整机作业效率可提升8.4%。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 "缩距增行" 农艺措施,减少缺苗断垄现象,提高播种均匀性,对现有播种机中影响小麦播种均匀性的关键部件进行了改进,设计了落种均匀器和笼型橡胶胎对行镇压驱动轮.通过对比试验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播种机能够显著提高播种均匀性,为小麦播种机关键部件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黄淮海地区小麦播种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有轻型动力种床整备装置的原茬地小麦免耕播种机。该免耕播种机可以一次完成种床整备、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和秸秆覆盖等多道作业工序。在安徽宿州秋季玉米机收后玉米秸秆根茬残留量为2.6kg/m2茬地上,以NY/T 1768-2009《免耕播种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为评价标准,进行了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播种机能有效清除残留秸秆并对播种带进行微耕且均匀覆秸,机具通过性良好;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32.4%,播种深度合格率为93%,变异系数为11.2%,均满足GB/T 2 0 8 6 5-2 0 0 7《免耕施肥播种机》中小麦免耕播种的要求。该研究为该机的试验示范以及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小区育种试验条播机播种作业的均匀性能,重点对影响小区播种机落种部件的相关运动进行理论分析,优化播种机落种部件的结构及参数,解决育种试验条播机中落种部件对育种自净性能影响及落种部件对锥体分种均匀性影响的问题,以提高育种试验的播种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