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典型草原5种主要牧草羊草(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Stipa grandis)、达乌里胡子枝(Lespedeza davurica)、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中华隐子草(Cleistogene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通过饲料常规营养成分的检测分析和牧草品质评定预测公式对其生产特性、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大针茅的产量最高,为235.06 kg/hm2,牧草营养成分高低排序为:扁穗冰草大针茅中华隐子草羊草达乌里胡枝子,饲用价值高低排序为:扁穗冰草大针茅羊草中华隐子草达乌里胡枝子。结合牧草的实际生产产量,综合评价5种牧草的利用价值及质量品质为:扁穗冰草大针茅中华隐子草羊草达乌里胡枝子。本研究可以为该地区典型草原主要牧草在家畜营养中的应用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巴林左旗天然打草场牧草的营养品质。本研究以巴林左旗天然打草场10种主要牧草为研究对象,基于对6种主要的营养成分粗蛋白、干物质、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洗洗涤纤维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对其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主成分分析,提出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0.419%,该地区10种主要牧草的营养价值优劣排序为:羊草>达乌里胡枝子>中华隐子草>大针茅>冷蒿>糙隐子草>叉分蓼>蒙古韭>扁穗冰草>牻牛儿苗;说明该地区禾本科牧草羊草和豆科牧草达乌里胡枝子的营养价值较高,为该地区的优势种;主成分分析法可以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该地区主要牧草营养品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3.
运用以Shannon-Wieren指数为基础的生态位宽度计测公式和Pianka的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在土壤水分、土壤pH值、土壤全氮含量3个资源维上研究白羊草灌丛草地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关系.建群种白羊草的平均生态位最高,为0.905;达乌里胡枝子的生态位宽度仅次于白羊草.表明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具有最强的耐受北方寒冷干燥及家畜放牧利用的能力.白羊草在3个资源维上同其他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都较高,表明其在群落中具有较强的占据资源优势能力.因此,在对退化白羊草灌丛草地植被恢复时,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是首选草种.  相似文献   

4.
土壤呼吸是反映土壤质量和肥力性状的重要指标,阐明禾―豆混播草地土壤呼吸作用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准确评估混播草地的环境效应及响应提供依据。在2011和2012年6月份,采用动态密闭气室分析法,比较了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与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不同比例间作混播草地总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特征、混播植物贡献率以及温度敏感性等。结果表明,不同混播比例草地的总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14:00。总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高低顺序为单播白羊草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间作单播达乌里胡枝子。不同间作比例草地的总土壤呼吸速率与白昼气温相关显著(P0.05),而与5、10和15 cm土层白昼土壤温度关系不明显;单播条件下,白羊草草丛的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高于达乌里胡枝子;各草地土壤呼吸Q10值的变化范围为1.48~2.61,以单播白羊草最高,单播达乌里胡枝子和两者间作混播草地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白羊草灌丛草地优势种牧草营养物质及瘤胃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羊草灌丛草地优势种牧草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尖叶铁扫帚、铁杆蒿和隐子草的营养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延续,牧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逐渐降低,而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则呈相反的趋势;豆科牧草与铁杆蒿的粗蛋白质含量以现蕾期为转折点,禾本科牧草则以开花初期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同时,对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在绵羊瘤胃内的降解动态的研究表明:粗蛋白质含量高的其粗蛋白质降解率高,白羊草在开花期的粗蛋白质降解率高于抽穗期,但稍低于拔节期,达乌里胡枝子在现蕾期的粗蛋白质降解率高于分枝期;瘤胃降解率在前24h迅速上升,之后则较平缓;8月份白羊草处于开花期,为地上生物量的高峰期,对放牧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白羊草灌丛草地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以Shannon-Wieren指数为基础的生态位宽度计测公式和Pianka的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在土壤水分、土壤pH值、土壤全氮含量3个资源维上研究白羊草灌丛草地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关系。建群种白羊草的平均生态位最高,为0.905;达乌里胡枝子的生态位宽度仅次于白羊草。表明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具有最强的耐受北方寒冷干燥及家畜放牧利用的能力。白羊草在3个资源维上同其他种群的生态住重叠值都较高,表明其在群落中具有较强的占据资源优势能力。因此,在对退化白羊草灌丛草地植被恢复时,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是首选草种。  相似文献   

7.
山西白羊草草地主要牧草营养价值综合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在测定白羊草草地五种主要牧草生物量和对其营养成分分析(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灰分、钙、磷、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确认其营养价值重要性次序.结果表明:白羊草、隐子草为营养价值较高的牧草,尖叶铁扫帚属于营养价值一般的牧草,达乌里胡枝子、万年蓬属于营养价值较差的牧草.由综合结果S值的大小得出白羊草草地五种主要牧草营养价值排序为:白羊草隐子草尖叶铁扫帚万年蓬达乌里胡枝子.  相似文献   

8.
多年生牧草在地下器官中贮藏的碳水化合物是春季萌发生长和刈牧后再生的物质基础。羊草和大针茅是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性分布的优势种。为了研究草原植物碳水化合物贮藏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羊草和大针茅的贮藏性碳水化合物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羊草和大针茅地下器官的贮藏性碳水化合物的组分主要包括果聚糖、蔗糖、葡萄糖、果糖、甘露醇和淀粉。其中甘露醇、淀粉和果聚糖在2种牧草地下器官中的含量均居前3位。羊草地下器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高于大针茅,其果聚糖和淀粉含量分别是大针茅的3.2和3.6倍。5月20日-10月15日,羊草和大针茅地下器官中的碳水化合物总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淀粉含量、甘露醇含量和果聚糖含量均表现出“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特征。不同碳水化合物组分冬前积累和春季降解的起止时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呼伦贝尔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以呼伦贝尔5种不同草地类型(线叶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各类菌群数量分布在5种草地中均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但不同菌群数量及区系组成在各草地类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细菌数量在5种草地中依次为:羊草>贝加尔针茅>克氏针茅>线叶菊>大针茅,真菌数量依次为:线叶菊>克氏针茅>羊草>贝加尔针茅>大针茅,放线菌数量依次为:克氏针茅>羊草>线叶菊>贝加尔针茅>大针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在不同草地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线叶菊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显著高于其他草地类型(P<0.05),其中大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较低。研究还表明,各草地类型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表层土壤(0~10cm)酶活性大于下层土壤(10~20cm)酶活性,不同草地类型间土壤酶活性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线叶菊草原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贝加尔针茅草原和大针茅草原;土壤脲酶活性以克氏针茅草原最高,且与线叶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和大针茅草原差异显著;而土壤磷酸酶活性则为羊草草原显著高于其他样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状之间均存在相关性,从回归分析得出的2个方程可知,土壤微生物量碳随着土壤含水量、细菌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则随着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容重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大气氮沉降对黄土丘陵区草地群落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 Bi)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 Ld)为优势种的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氮添加处理(N0,0 kg ·hm-2·a-1;N25,25 kg ·hm-2·a-1;N75,75 kg ·hm-2·a-1),测定并分析了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的株高、盖度、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物种多样性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氮添加处理下,Bi和Ld群落的总AGB显著提高;Bi群落中,氮添加显著降低物种多样性指数,而显著提高白羊草的全氮含量和氮磷比;Ld群落中,氮添加显著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而显著降低达乌里胡枝子的全氮含量和氮磷比;相关性分析表明,物种多样性与白羊草的盖度和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达乌里胡枝子的高度、盖度和AGB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氮添加促进了白羊草生长但抑制达乌里胡枝子,其群落优势种的AGB对物种多样性影响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1.
典型草原区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2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典型草原区海流特,监测主要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试验区主要群落的优势植物大针茅、羊草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密度和相对生物量呈降低趋势,退化指示植物冷蒿、狼毒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密度、相对生物量呈增加趋势;试验区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均呈降低趋势;围栏在试验区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保持方面很有效,但围栏内植物群落特征随时间推移仍呈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刈牧强度对羊草草地植被数量特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的草地刈割模拟放牧试验表明: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大,羊草优势种的地位逐渐丧失,羊草、克氏针茅、扁蓿豆等优良牧草重要值下降,菊科、蔷薇科等植物重要值增加;草地植被总盖度变化不明显,在重度处理下也能达到78.75%,但羊草分盖度下降明显;羊草密度下降,糙隐子草、猪毛蒿密度增加(p〈0.05),群落密度变化不显著(p〉0.05);物种丰富度指标物种数和Margalef指数、多样性指标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Pielou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同,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冠层指标中,叶面积指数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降低,散射辐射透过率却随之增强(p〈0.05)。  相似文献   

13.
内蒙东部呼伦贝尔和科尔沁草地的大针茅草原(Form.Stipagrandis)划分为大针茅+羊草(Leymuschinensis)大针茅+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osa),小叶锦鸡儿(Caraganamicrophylla)一大针茅,西伯利亚杏(Prunussibirica)-大针茅4个群丛组,大针茅草原内部各类型的演变了决于降水和热量条件,土壤水分和土壤基质状况。这些因素也  相似文献   

14.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建立放牧试验平台,研究秋季、冬季和初春放牧对草地植物返青期土壤温湿环境和植物生长以及生长旺季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地返青季,秋季放牧草地表层土壤湿度相对于其他处理显著降低,而温度相对升高;土壤表层湿度与草地枯落物总量、立枯量呈显著正相关;秋季和冬季放牧显著降低草地返青期的地上生物量;秋季放牧显著降低优势植物地上生物量;而初春放牧不影响草地返青期的群落生物量。在生长旺季,初春放牧草地群落及其高大优势植物大针茅和羊草的生物量显著增加,而其下层的糙隐子草和杂类草生物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5.
枯落物是影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中重要的因素。本研究利用野外监测和室内试验结合的方法探究内蒙古典型草原枯落物的生态水文效应。结果表明: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的枯落物蓄积量显著高于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和克氏针茅(S.krylovii)群落的。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高,羊草的最低,均与大针茅的和克氏针茅的有显著差异;羊草群落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显著低于克氏针茅群落的和大针茅群落的。3种群落保留枯落物的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去除枯落物的,在春季和夏季尤为明显,但在秋季具有趋同化的特征。降雨时,枯落物会降低小雨对2.5 cm处土壤水分的补充,但对中雨和大雨无显著影响。降雨后,枯落物可使土壤保持较高水分。综合枯落物的截留作用与保水效应,枯落物可以间接增加降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氮素沉降对草地群落植物生长策略和群落组成的影响,通过长期(2009-2012年)氮素添加野外控制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天然草地禾本科植物长芒草(Stipa bungeana)、赖草(Leymus secalinus),豆科植物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以及菊科植物阿尔泰狗哇花 (Heteropappus altaicus) 4种植物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叶片比叶面积(SLA)和物种重要值(IV)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氮素添加对各种植物叶片SLA和物种重要值影响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沿施氮水平,禾草科植物长芒草和赖草叶片SLA增加幅度较小、物种重要值整体上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非禾草科植物阿尔泰狗娃花和达乌里胡枝子叶片SLA增加幅度较大,物种重要值整体上呈降低的趋势,施氮对禾草科植物更有利;各物种的重要值与叶片SLA之间无相关关系;物种重要值随着氮素添加量增加所产生的变异系数与该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大小成显著负相关.表明在干旱贫瘠环境中,植物叶片SLA保守性强、可塑性低;氮素沉降对禾草科植物更有利.  相似文献   

17.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北方草地的优势植物,是放牧家畜重要的饲草来源。有关羊草干草营养价值已有相关报道,但关于不同季节刈割的羊草营养价值数据有限。因此本试验选择7月龄乌珠穆沁公羊12只,平均体重为(31.13±2.61)kg,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分别饲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末收割的羊草干草,试验绵羊单笼饲养,预饲期2周,试验期1周,自由采食和饮水,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收割羊草干草对绵羊干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春、夏和秋季采食量和消化率显著高于冬季,春、夏、秋和冬季干物质日采食量分别为68.30,69.86,57.09和32.53 g·kg-1LW0.75;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50.75%,50.94%,46.74%和36.91%。秋季和冬季氮处于负平衡,冬季枯黄的羊草不能满足绵羊的能量和蛋白质的维持需要,还需要优质豆科牧草或其他蛋白源补充,从而获得更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8.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植物多样性和蝗虫种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4种群落(羊草+糙隐子草、大针茅+羊草、克氏针茅+冷蒿、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对各种指数与蝗虫群落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低于大针茅+羊草群落,但高于克氏针茅+冷蒿群落,优势度指数高于大针茅+羊草,均匀度指数低于克氏针茅+冷蒿群落;克氏针茅+冷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生态优势度指数较高,群落均匀度指数高于其他3种群落;大针茅+羊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相关分析表明,蝗虫种类数与均匀度指数极显著相关,蝗虫个体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利用Biolog-ECO微平板培养技术,探讨松嫩草地兴安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和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两种豆类草群落与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土壤微生物在碳源利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兴安胡枝子群落土壤细菌对碳源的利用程度最好,草木犀群落和羊草群落土壤细菌对碳源利用情况较低且接近。糖类和氨基酸在不同植物群落土壤中均得到较好利用,但胺类均较差,兴安胡枝子群落土壤细菌利用碳源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兴安胡枝子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Gini多样性指数最高,羊草次之,草木犀群落最低。对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的RDA分析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对3种植物群落土壤细菌的代谢功能及活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锡林浩特市天然大针茅草原最适收获期,获取质量兼优的天然牧草,采用样方法对大针茅(Stipa grandis)不同生育期产草量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牧草成熟期干草产量最高,孕穗期粗蛋白质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最高。综合考虑干草产量、营养物质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变化动态,天然大针茅草原的最佳收获期为抽穗-开花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