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攀杂苦瓜二号 1.品种来源母本是攀枝花市农科所从湖南引进的株州白苦瓜(A9),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稳定的强雌系A9-8-2-2,父本B9为经提纯后的蓝山苦瓜,历时10年杂交选育而成的苦瓜杂一代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育漳绿1号苦瓜,为蔬菜生产提供优质、抗病、耐热的苦瓜新品种.[方法]以广东汕头绿娇苦瓜经8代自交产生的自交系KJ-2为父本、漳州诏安绿白苦瓜经6代自交产生的自交系ZA为母本配制苦瓜一代杂交种.2010年秋季和2011年春季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11年秋季和2012年春季参加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育成的苦瓜漳绿1号,具有优质、高产、较抗枯萎病和白粉病等特点.品比试验中,春季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为21301.5和49282.5 kg/ha,分别比对照宝玉2号增产15.6%和9.8%;秋季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为16531.5和51867.0 kg/ha,分别比对照宝玉2号增产10.7%和13.7%.5个区域试验点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比对照增产8.9%~17.0%.[结论]漳绿1号适合在福建省春秋两季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如玉5号苦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玉5号苦瓜系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原福建省农科院良种研究中心)苦瓜课题组经多年研究培育的青绿色苦瓜新品种,2007年通过了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4.
闽研2号苦瓜是利用福州南屿苦瓜和广东青皮苦瓜高代稳定自交系选育的杂交一代新品种.中早熟,瓜棒状,瓜皮绿色有光泽,瓜长26~35 cm,瓜横径6~7 cm,瓜肉厚0.8~1.1 cm,平均单瓜重400 g左右.瓜肉质甘脆微苦,品质好.参加闽侯、永安、上杭多点试验,每公顷产量达45 000 kg,比当地各主栽品种增产5.4%~20.6%.  相似文献   

5.
如玉5号是福建省农科院良种研究中心选育的杂交一代苦瓜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分枝旺盛,春季主蔓第1雌花节位平均着生于第12节左右,秋季平均在第14节左右,商品瓜呈平蒂棒状,从开花到商品瓜采收16~18 d,瓜长28~34 cm,横径6·5~7·5 cm,肉厚1·1 cm。瓜皮为青绿色、纵条间圆瘤,  相似文献   

6.
二、攀杂苦瓜二号 1.品种来源母本是攀枝花市农科所从湖南引进的株州白苦瓜(A9),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稳定的强雌系A9—8—2—2,父本B9为经提纯后的蓝山苦瓜,历时10年杂交选育而成的苦瓜杂一代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引进台湾碧玉苦瓜、碧珍1号苦瓜和绿宝石苦瓜四个苦瓜新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台湾碧玉苦瓜和碧珍1号苦瓜两个苦瓜品种,不但植株长势强,抗病,产量高,而且果实美观,品味好,可以作为我市苦瓜种植替代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合佛山地区种植的油绿苦瓜新品种,对新引进的5个苦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圭峰2号苦瓜和秀俊苦瓜是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苦瓜品种,可以作为新品种在佛山地区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福选一号”苦瓜系福安市种子管理站与宁德市农科所从本地苦瓜品种——福安苦瓜自然变异群体进行连续多代混合选择而育成的一个苦瓜新品种。经2000年至2003年多点进行品比试验和生产示范,均表现综合性状良好,比“福安苦瓜”始收期提早3—5天,亩增产量在10%以上,且耐热性、适应  相似文献   

10.
"绿丰1号"苦瓜是福建省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选育的苦瓜新品种,2002年秋季和2003年春季在建瓯市东游镇引种示范,表现高产、优质.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常德地区苦瓜种植者对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需求,通过新品种常星1号与本地主栽的翠绿1号和白绿苦瓜(地方品种)的品种比较试验,对其物候期和生育期、植物性状、果实性状和产量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星1号苦瓜在生物学特征方面有较强优势,具有早熟、大果、丰产、优质等特点,且产量也最高,是值得在常德地区推广的优良苦瓜品种。  相似文献   

12.
福选1号苦瓜是福安市种子管理站与宁德市农科所对福安市地方品种福安苦瓜自然变异群体进行连续多代的混合选择而育成的一个苦瓜新品种该品种一般667m~2总产2500-3000kg左右,比福安苦瓜增加10%左右,始收期比福安苦瓜提早3-5d。  相似文献   

13.
苦瓜新品种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华南地区对苦瓜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的需求选育出2个早熟、耐冷凉气候的苦瓜新品种,分别命名为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2个品种表现为早熟,强雌性,第1雌花节位低,连续结瓜能力强,主侧蔓均可结瓜;在气温为12-23℃条件下,能正常开花结果;瓜皮油绿色;瓜型圆筒形,肩平蒂圆,大直瘤,商品性好。桂农科一号瓜长约35.0cm,横径8.0-9.0cm,肉厚1.2-1.4cm,平均单瓜重380g,产量约49500kg·ha^-1;桂农科二号瓜长约30.0cm,横径8.0-10.0cm,肉厚1.3-1.5cm,平均单瓜重450g,味甘微苦,产量约52500kg·ha^-1。2个品种均适宜在华南地区春秋露地和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14.
2008年9月2日,第四届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展示暨品种权交易会在山东莱州召开。福建省参展的品种有16个,即水稻新品种Ⅱ优航1号、Ⅱ优航2号、特优航1号、Ⅱ优明86、Ⅱ优623、全优527、京福1优527、Ⅱ优1259、Ⅱ优851、e优315;玉米新品种闽甜208和闽糯0018;花生新品种闽花5号和闽花6号;苦瓜新品种如玉5号;红麻新品种福红992。在本届新品种展示暨品种权交易会上,福建省农业厅共发放各种资料近2000份,为新品种走向市场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15.
苦瓜新品种“如玉5号”是以高代自交系“马D14”为母本,高代自交系“10A”为父本,杂交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该品种早熟,第一雌花节位8~15节;果实平蒂棒状,长30~34cm,横径6.5~7.5cm,肉厚1.1cm左右,平均单果重400g以上,品质优良;主侧蔓雌花率高,挂果量大,产量高,耐寒、耐热性较强,较抗枯萎病。该品种于2007年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介绍了“如玉5号”苦瓜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合海南屯昌地区种植的苦瓜优良新品种,通过引进全国8 个优良苦瓜新品种对其农艺性 状、抗病性抗逆性和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院中华一号和桂农科1 号苦瓜的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小 区产量分别为43.30,43.23 kg折合每公顷产量33 324.30 kg 和33 270.45 kg比枫木苦瓜CK分别增产16.43%和 16.24%其他参试品种也表现较好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枫木苦瓜CK因此,中华一号和桂农科1 号苦瓜在农艺性 状抗性和产量等方面均表现较佳较适合海南冬季种植可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翠绿3号苦瓜是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苦瓜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植株生长势强,主蔓结果为主;瓜短圆锥形,绿色,条瘤粗直,苦味适中,瓜长14.7cm,横径7.6cm,单瓜重约350g;第1雌花着生节位平均为14节;中抗枯萎病和白粉病,耐寒、耐涝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筛选适宜徐淮地区春、秋季栽培种植的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新品种。[方法]进行多年多点鉴定。[结果]徐深绿1号植株长势中等,第1雌花节位12~15节,主侧蔓均可结果瓜;外观品质好,果实纺锤形,果色深绿,瓜瘤密生,肉质脆嫩,苦味轻;瓜纵径30.3 cm,瓜横径4.8 cm,瓜肉厚1.0 cm;单果重0.386 kg,单株结果数125.67个;春播约60 d始收。[结论]徐深绿1号苦瓜综合性状优良,适合在徐淮地区进行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春季广东省苦瓜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苦瓜品种中,长绿苦瓜每667 m2总产量为1 446.78 kg、比对照种碧绿2号增产16.75%,前期产量为556.00 kg、比对照种增产25.37%,增产均达极显著;金绿苦瓜每667 m2总产量为1 350.21 kg、比对照种增产8.96%.前期产量为499.46 kg、比对照种增产12.63%,增产也达极显著;登峰828的总产量和前期产量均比对照种减产.但减产不显著;奇俊416、金船12号的总产量和前期产量均比对照种减产,达极显著.此外.金绿和金船12号的感观品质优,金绿和奇俊416的维生素C、粗蛋白含量均较高;金船12号抗白粉病、中抗枯萎病.长绿抗白粉病,金绿和奇俊416中抗白粉病.根据区试结果,推荐长绿、金绿2个苦瓜新品种参加复试.  相似文献   

20.
早优1号苦瓜是广东省农科院选育的苦瓜良种,具有早熟、丰产、优质、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早优1号瓜纺锤形,瓜长30-33cm,横径5—17cm,皮浅绿色,条瘤明显、均匀,单瓜重400~600g,肉质爽滑,商品性佳,特别符合粤东人们的消费习惯。近年来,五华县通过提早播种育苗,利用小拱棚无公害栽培早优1号苦瓜,使产品提早上市,有效地满足早春市场的需求,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