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紫石房蛤人工育苗,放流增殖技术的研究结果,6月中旬(水温14.6-16.5℃)采捕的亲贝,经升温促熟6-7天(水温18-21℃),生殖腺发育成熟,采用浓度100×10^-6的氨海水浸泡法采卵,以细沙,筛绢网箱和棕帘等三种附着基立体采苗,单位水体平均出苗量256万粒/m^3壳长2-6mm)。采用流水法在具沙质底的室内水池进行中间培育,育成率达到78%,稚贝日平均增长76μm。将壳长5mm左  相似文献   

2.
文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蛤亲贝室内人工暂养促熟后,采用自然排放法、阴干升温刺激法和氨海水浸泡法诱导产卵,以等鞭金藻和扁藻为饵料培育幼虫,以细砂和棕帘为附着基立体采苗,采取室内水池流水培育、定期淘砂筛苗法,经156天在6m^2水池中育出壳长3.4 ̄5.8mm的文蛤苗种85.2万粒,单位面积出苗量达到14.2万粒/m^2。  相似文献   

3.
日本盘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1998年于山东省蓬莱市用10只日本盘鲍与300只皱纹盘鲍,在220m^2的育苗水体中培育出平均壳长14.7mm的杂交鲍苗143.8万只,6500只/m^2,;在580m^2的育苗水体中培育出平均壳长11.9mm的皱纹盘鲍自交鲍苗177.9万只,3100只/m^2。杂交鲍苗的壳和存活率明显大于我国的皱纹盘鲍自交鲍苗。  相似文献   

4.
莱州湾日本对虾放流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5月26日在莱州湾水域放流平均体长为9.9mm的日本对虾仔虾855.8万尾,进行了跟踪回捕调查,生物学测定求得各项生长参数为:雌性:L∞=201.5mm;W∞=90.0g;k=0.017;t0=26d;t(拐点)90d(7月28日)雄性:L∞=168.6mm;W∞=52.8g;k=0.017;t0=19d;t(拐点)83d(7月21日)放流群体于8月上旬开始交尾,在持续近两个月的交尾活动期间,雌体可以连续蜕皮并多次交尾;秋汛虾群集中分布在3-5m的放流水域,不作长距离移动。7月中旬开始捕捞,至9月莱州市共捕获放流对虾105.4万尾;9月中、下旬开始途经蓬莱沿海陆续游出,至11月蓬莱沿海捕获2~3万尾,整个秋汛回捕率估计为12.5%左右;至12月初莱州湾水温降至10℃以下时,放流群体才全部游离渤海。根据放流群体的生长特性,秋汛开捕时间应控制在8月中旬,放流群体的平均体长超过145mm时为宜。  相似文献   

5.
1998年5月 24~29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湾近岸水域放流体长10.6±1.1mm的日本对虾2 798.8万尾。 8月中旬~10月中旬期间,沿岸作业的 534只渔船兼捕到本种商品虾 24.5 t,平均体长 147.3mm,平均体重 40.7 g,相当于 60.3万尾,回捕率为 2. 15%,放流投资与增殖虾产值的比例为 1:5.4,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刘忠颖  陈远 《水产科学》1999,18(3):17-20
在15.0℃、17.5℃和19.0℃3个温度梯度下,各试验组纪体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6.3μm/d,8.6μm/d、9.3μm/d;61.0%、70.5%、23.0%。投附着基经22d培养各试验组稚贝规格(壳长×壳高)分别平均为620μm×595μm、705μm×680μm、745μm×710μm;各组生长速度和附着后成活率分别为17.7μm/d、21.6μm/d、23.4μm/d;35.4%、34  相似文献   

7.
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泥蚶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泥蚶产卵孵化和幼虫培养试验,在480m^2育苗水体中,经过45天,育出平均壳高353μm的泥蚶稚贝2.3亿粒,平均出苗密度47.92万粒/m62,最高达63.5万粒/m^2,创产值65万元、纯利38万元。试验证明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泥蚶人工育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坑道将海水温度调到鲍的最适生长水温14-21℃。结果:鲍能常年生长,养殖20个月,平均壳长6cm,体重26g,成活率93.4%。在总面积1000m^2坑道内,养成鲍10t,产值360万元,创利税238万元。  相似文献   

9.
大连近海皱纹盘鲍的放流增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验海区放流壳长1.0 ̄3.7cm、平均1.93cm的皱纹盘鲍种苗33.18万个,放流3年后进行回捕,以人工配合饲料饲育的鲍苗特有的翠绿色壳为标志与天然鲍相区分,用随机取样法抽样统计,3次调查的平均结果为放流后3年的推算回捕率达31.6%,壳长平均年增长1.9±0.6cm。  相似文献   

10.
纯系金鳟发眼卵低温孵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昭明 《水产学报》2001,25(3):286-288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于1996年12月6日从日本引进同型结合纯系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发眼卵11 300粒[1]。在原产地10~11℃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后第21天,孵化积温 200℃·d时经长途运至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冷水鱼试验站后,在水温1.2~5.5℃的低温泉水中进行流水孵化和早期培育。初步探讨了新环境下低温孵化的一些生物学问题。1 材料与方法 运抵后发眼卵存活10 865粒,平均放入4个方形孵化盘,孵化盘串连放入平例槽内。孵化盘内水深10~14cm,盘底和盘后侧壁有直径2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