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土地资源保护工作中,利用有效的机械方式提升天然草地改良效果,不仅能实现生态资源保护的目标,也能有效推进退化草场重建项目的良性发展。喀斯特山区作为山区结构代表,要对其进行天然草地改良,就要综合管控相应技术,保证运行机制和机械发展框架相贴合。本文从本地情况分析入手,对改良天然草地的机械方式进行简要分析,并着重阐释喀斯特山区运行的改良措施,旨在为相关项目负责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甘南州曼玛多盖乡当江大队高寒草甸草场退化因素的调查,反映了近几年采甘南地区引起天然草场退化和部分草场植被群落发生演替的原因、程度和特点。为进一步防止天然草场退化和草地植被群落演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甘南州天然草地退化及生态保护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南州天然草地环境资源破坏严重,“三化”现象加剧,而牧区严重超载过牧和人为砍挖、环境气候影响,鼠害是该地区天然草地严重退化的原因。只有加快草场建设,落实“草畜双承包制”等手段才能逐步实现天然草场的合理利用和良性循环,为畜牧业生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 我省地处中原,位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区,有太行、伏牛、大别、桐柏四大山系和黄河、淮河、卫河、汉水四大河流,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现有天然草山草坡6600万亩,也适合种植多种牧草,且农民素有在天然草场放牧的习惯,发展草地畜牧业有优越的条件。一、我省发展草地畜牧业的进展近几年来,我省完成了天然草场资源调查,摸清了天然草场数量、质量,划清了草场类型及主要植被,并对各类草场生产力作出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点试验,提出了我省多年生牧草栽培区划,规划出伏牛  相似文献   

5.
低湿草场翻耙改良试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江平原现有草场面积213.1万hm2,其中有以小叶章为优势种形成的沼泽化草甸草场124,9万hm,占58.6%,发展草地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多年来由于盲目开垦,不注重草场的合理利用和建设,破坏了低湿草地的生态平衡,致使天然草场产草量下降,质量变劣,畜牧业发展迟缓。然而人们对改良低湿草场发展低湿草地生态畜牧业认识不足,付诸于实施的行动就更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低湿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近年来黑龙江省科委下达了“低湿草场综合开发治理试验示范”的国家农业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我们经过了7年时间对该草场进行了翻耙、重…  相似文献   

6.
由于目前天然草地种植的质量都不是很高,导致天然草场的压力比较大。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人工草地的栽培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对于人工草地栽培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利用相关的农业技术措施栽培的草地,可以获得更加高产的草,能够弥补天然草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贵州喀斯特地区环境退化与农村经济贫困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GIS技术手段和参与性农村评估(PRA)相结合的方式,对喀斯特环境退化与农村经济贫困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分析并提出了加大退耕还草力度、开展草地建设和草食畜牧业发展,继续实施现行强有力的农业发展政策和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改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和减少农村经济贫困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大方县羊场镇桶井村为例,剖析了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毕节试验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进行了探索,为加快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治理步伐,促进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明均  文克俭  熊先勤 《农技服务》2011,28(8):1227-1227
为提高喀斯特地区天然草地生产能力,采用补播和施肥的方法探索了天然草地改良技术。结果表明:采取补播扁穗雀麦、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紫花苜蓿和白三叶的混播草种组合,可提高鲜草产量71.64%,施2 250 kg/hm2复合肥+562.5 kg/hm2尿素可提高鲜草产量67.45%。  相似文献   

10.
张志雄  周忠发  王金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416-5417,5564
根据影像的色调和纹理特征,获取研究区的草地植被覆盖特征信息与喀斯特石漠化分布信息,并利用定位观测、野外样地调查进行验证,建立喀斯特石漠化环境下草地遥感调查解译标志,进而利用"3S"技术,通过对石漠化环境下草地相关数据分析,实现对喀斯特环境下草地分布的遥感调查及其在石漠化地区分布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并根据三都水族自治县喀斯特地区草地空间分布现状,提出了对草地石漠化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区现代农业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导致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等问题的根源、也是解决石漠化等问题的出路。强化石漠化山区现代农 业理论建设、为国家在石漠化山区实施一系列生态、农业、水利等工程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 支撑、通过对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现代农业生产环境、成功的经验技术模式、存在问题等内容的论述、指出;(1)石漠化 山区虽然生态环境脆弱、人口与贫困问题突出、但也有自身的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已取得许多成 功的示范、有较大潜力可待挖掘;(2)石漠化山区现代农业应注重生态、经济、民生三者的统一、多种属、多门类相结 合、调结构与提效益相结合;(3)石漠化山区现代农业发展已形成生物、农业、工程、信息等技术为主导的技术体系、取 得了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种植结构调整、工程措施优化等成功的模式、还形成了生态农业、低碳农业、设施农业、 可持续农业等为主流的农业类型;(4)石漠化山区现代农业研究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研究相对薄弱的地 方、如规模种养与产业化发展、极端气候抵御、土地功能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岩溶碳汇与生态景观格局评价等问 题、值得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修复一直是脆弱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典型代表,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措施,为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其他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56-15857
石漠化治理是我国当前最大的生态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喀斯特生态重建历史的机遇期。回顾和总结了过去20年石漠化治理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贵州石漠化治理工程应定位为"生态贵州、和谐贵州、绿色经济"这一主题,石漠化治理的实质就是"生态文明",并指出走生态文明之路必须发展绿色经济,然后指出了今后重点要优先发展的方向。该研究为推动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石漠化是我国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所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问题之一。参考贵州省已进行的生态系统恢复和石漠化治理经验,综述了近年来该省所建立的石漠化3S监测体系,基于不同喀斯特生态环境所构建的综合治理的模式,所采取的林草、农业、工程等治理技术措施以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5.
根据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成果,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为不合理干扰活动和喀斯特山区特有的脆弱生态环境所致。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是石漠化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并提出了现有条件下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治理石漠化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生态系统退化现象,可导致土壤退化、土地养分锐减、土地生产力低下和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我国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以中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喀斯特为例介绍了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综述了有效微生物菌群(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在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畜牧业、水产养殖及种植业中的应用,并展望了EM在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桂西南岩溶生态敏感区石漠化演变及治理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漠化是当今我国岩溶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定量化地分析桂西南岩溶生态敏感区石漠化演变情况及其变化原因,全面系统地对区域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首要任务的石漠化治理经验进行剖析,旨在为我国岩溶生物多样性富集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具有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岩石裸露,土壤由地表和地下双重空间流失,导致可利用土壤资源少、生态环境恶劣、人地矛盾尖锐、水资源匮乏、土壤贫瘠等一系列问题.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工作与旅游资源的发展结合起来,在水土保持基础上挖掘农业的旅游优势,结合地方特色,打造自给自足的休闲农业旅游,转变产业生产方式,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地区一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在参考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喀斯特土地石漠化过程对土壤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态特征对土地石漠化的响应,利用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监测指标,基于"干扰-响应"框架初步建立了一套喀斯特土地石漠化风险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李宁  金海燕  金光银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630-12632
喀斯特(Karst岩溶)地貌在嵩明广泛分布,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9.5%。嵩明县2006年以来开展了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在嵩明石漠化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开展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造林技术措施,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综合治理的对策与措施建议,对喀斯特地貌的植被恢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