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以图们江下游湖泊湿地植被景观为依据,选取图们江下游敬信湿地中典型湖泊湿地为研究区域,对该区域的土壤重金属进行分析。利用地质累积指数与内梅罗指数相结合的综合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该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Ni、Cu低于国家一级标准;Cr、Zn、As、Pb高于国家一级标准,低于国家二级标准;Cd高于国家二级标准。Ni、Cu、As、Zn、Cd分布均匀,而Cr、Pb分布不均匀;2)研究区总体污染程度较低,污染等级均不超过3级。7种重金属中,富集程度依次为CdPbAsCrNiZnCu;3)该湖泊湿地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基本介于150~300之间,处于中等潜在危害程度。As处于中等潜在危害程度,Cd处于很强的潜在危害程度;4)污染来源主要有3个:As污染来源于农业污染;Pb污染来源于交通污染;Cd污染来源于工业污染。  相似文献   

2.
以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土壤中Pb、Cd的含量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Cd的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指数Ei处于40~160,且0~20cm土样中Cd的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大于80,表明该元素存在强生态危险。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RI来看,乔口镇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包头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测定了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土壤中As、Cd、Cr、Cu、Ni、Pb、Zn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湿地重金属的来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黄河湿地小白河土壤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ZnCrAsPbNiCuCd。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多种重金属为中度和偏中度污染,黄河湿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最后,讨论了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土壤重金属的可能来源,表明湿地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人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土壤中Pb、Cd的含量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Cd的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指数Ei处于40~160,且0~20cm土样中Cd的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大于80,表明该元素存在强生态危险.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RI来看,乔口镇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省基本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土壤中Cu、Zn、Pb、Cd的污染程度。由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可以看出山东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级别褐土为B级,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中等;潮土为A级,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轻微;棕壤为B级,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中等。就单个元素来看,Cd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高,各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Cd>Pb>Cu>Zn。由地累积指数法可以看出Pb的风险级别最大;其次是Cu元素;Cd、Zn的污染程度相比较而言较轻,风险级别低,各元素的污染程度和风险级别为Pb>Cu>Cd>Zn。  相似文献   

6.
湘潭某工业园周边稻田土壤及稻米镉污染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湖南湘潭市某工业园区周边稻田土壤的污染现状及其潜在风险,并对成年人食用当地稻米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工业园区周边稻田土壤镉(Cd)含量的变幅为1.27~4.22 mg/kg,属重度镉污染;土壤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均大于320,受到极强生态危害;园区边生产的稻米Cd污染风险商值(HQ)为1.61~7.44,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很大,明显存在Cd的潜在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7.
焦岗湖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以焦岗湖流域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内农田土壤中重金属As、Cd、Cr、Cu、Pb和Zn的含量及污染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区域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重金属As、Cd、Cr平均含量高于背景值,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积累,而Cu、Pb、Zn平均含量低于背景值;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总体表现为无污染到中污染状态,主要污染物为Cd、As和Cr;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依次为Cd >As >Cu> Pb >Cr >Zn;焦岗湖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总体表现为流域西南部及东部区域较高、中部及北部区域较低。  相似文献   

8.
为系统研究乌兰察布市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全市11各旗(县、区、市)共计1405个农业用地土壤样品(0~20 cm)进行Cr、Cd、Pb、Hg、As共5种重金属含量分析,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风险指数法评估土壤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土壤中Cr、Cd、Pb、Hg、As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5种重金属地积累指数(I_(geo))总和为0或1,土壤无污染或轻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风险指数(RI)中,察右中旗、凉城县及兴和县潜在轻微生态危害污染程度占比均高于90%,土壤生态危害较轻,商都县和丰镇市潜在轻微生态危害污染程度占比分别为35.5%和34.9%,中等、强、很强潜在生态危害级别占比较高,土壤生态危害风险较高。全市RI平均值为140.85,土壤属于轻微生态危害风险。综上,全市各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较轻,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评价成乐高速公路两侧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潜在生态危害。【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成乐高速公路两侧农田土壤中的Pb、Cd、Cu、Zn和Cr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成乐高速公路两侧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Cd的含量超过风险筛选值,Cr的含量明显低于风险值,Zn的含量临近风险值。彭山段农田土壤的Cd、Pb和Cr含量较高,夹江段农田土壤的Cu含量较高,东坡段农田土壤的Zn含量最高。5种重金属的含量随着距离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5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顺序为CdZnPbCuCr,5种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96,4个测试路段的综合污染指数的大小顺序为彭山段东坡段青神段夹江段。5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依次为CdPbCuZnCr,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RI=42.17。【结论】Cd和Zn为成乐高速公路两侧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元素,Pb、Cu和Cr处于清洁状态,不同路段的不同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成乐高速公路两侧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农田距离路基的垂直距离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成乐高速公路两侧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警戒状态,临近轻度污染,具有轻微的生态危害风险,Cd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相对较大,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长期施用猪粪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规模化养猪场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安全风险。【方法】以贵阳地区某养猪场周边长期施用猪粪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随机采集土壤样品45个,测定土壤Cd、Cr、Pb、Hg、As、Cu和Zn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及潜在风险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区土壤中Cd、Cr、Pb、Hg、As、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0.30、34.22、68.43、25.47、0.29、40.23和184.93 mg/kg。重金属Cd、As、Hg、Cu、Zn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Pb、As、Hg、Cu、Zn超过贵州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为CdHgZnCuAsPbCr,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1.01。土壤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AsHgCdPbCuZnCr,潜在生态风险值为109.88。【结论】从内梅罗综合评价结果看,长期施用猪粪土壤为轻度污染,污染较突出的重金属是Cd、Hg和Zn;从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看,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程度,土壤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朱国华  刘芳 《江西农业学报》2021,33(7):104-110,116
为系统研究乌兰察布市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全市11各旗(县、区、市)共计1405个农业用地土壤样品(0~20 cm)进行Cr、Cd、Pb、Hg、As共5种重金属含量分析,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风险指数法评估土壤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土壤中Cr、Cd、Pb、Hg、As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5种重金属地积累指数(Igeo)总和为0或1,土壤无污染或轻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风险指数(RI)中,察右中旗、凉城县及兴和县潜在轻微生态危害污染程度占比均高于90%,土壤生态危害较轻,商都县和丰镇市潜在轻微生态危害污染程度占比分别为35.5%和34.9%,中等、强、很强潜在生态危害级别占比较高,土壤生态危害风险较高.全市RI平均值为140.85,土壤属于轻微生态危害风险.综上,全市各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较轻,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2.
图们江流域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一侧图们江流域为研究区,选取该流域湿地为研究对象,采集85个表层土壤样本,对Cr、Ni、Cu、Zn、As、Cd和Pb这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索污染来源,通过地质累积指数与内梅罗指数相结合的综合指数法(GNI)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I)并结合GIS技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图们江流域湿地土壤7种重金属中Cu、As、Cd和Pb污染情况显著。Cu、Zn、As和Pb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Cr、Ni和Cd主要由自然因素影响。图们江流域湿地土壤重金属新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总体上基本处于偏中度到中度,其中As污染较为严重;潜在生态危害污染评价总体上处于轻度;其中Cd污染较为严重。从整体流域分界上看,污染程度表现为中游下游上游;从整体空间分布上看,污染程度由西向东表现为先升高在降低,由北向南表现为降低。  相似文献   

13.
包头市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包头市城市绿地重金属污染状况,选取4种典型城市绿地,测定Cu、Zn、Pb、Cd、Cr 5种元素含量,并以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重金属毒性单位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包钢公园外,其他3个区域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均为重污染;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都显示Cd污染最严重;除包钢公园处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外,其他3个区域处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贵阳郊区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方法】选取贵阳市花溪区为研究区域,采集研究区域土壤样本50个,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测定的Zn、Cd、Pb、Cu等元素含量进行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贵阳郊区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大部分属于清洁Ⅰ和低污染Ⅱ,基本上不会通过蔬菜等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从区域看,黔陶乡污染程度最低,而燕楼乡的污染程度相对最高;从单一元素看,Pb污染程度最低,而Zn污染程度相对最高。2贵阳郊区菜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Eir/RI)处于相对安全范围内,大部分处于轻微生态危害Ⅰ;从单个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Eir)值看,Cd的潜在危害指数最大;从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值看,4个乡镇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值都小于150,处于轻微生态危害Ⅰ,基本不会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结论】贵阳郊区菜地土壤重金属Zn、Cd、Pb、Cu污染程度相对较低,潜在生态危害处于可控范围内,基本不会对当地的蔬菜种植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受流域人类活动及工业化影响,鄱阳湖湿地已遭受重金属污染,黎蒿是湖区居民喜欢食用的一种生长于鄱阳湖湿地的野生植物。为了解鄱阳湖湿地土壤污染状况及黎蒿的食用安全,采集了鄱阳湖湿地不同河口区土壤及藜蒿样品,测定了土壤样品中Cu、Pb、Cd及黎蒿样品中Cd含量,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污染综合指数评价表明,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3.92,属于严重污染级;通过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发现,鄱阳湖区土壤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201.64,属于中等生态危害风险等级。经藜蒿与对应土壤样品中Cd含量比较发现,藜蒿对Cd具有较强富集能力,富集系数平均为1.65;转运系数(平均为2.74)结果显示Cd在藜蒿植株内易转运到地上部(茎叶),即居民采食部分。通过对照国家食品(茎叶类蔬菜)安全标准,发现藜蒿地上部Cd含量超过标准值11.70~25.70倍,故采食鄱阳湖河口地带藜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福建省某地区一般农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一般农区土壤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均处于轻微生态危害水平,潜在生态危害主要来自Cd,应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太原市小店污灌区农田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研究测定了45个土壤样品Pb,Cd,Cr,Hg,As以及PAHs的含量,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背景值相比,小店污灌区土壤普遍存在污染现象,土壤中As,Hg,Cd,Cr,Pb和PAHs最高含量分别是背景值的5.46,9.71,11.72,2.26,2.74,23.87倍;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得出,Hg,Cd为小店污灌区主要危害因子,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在120320之间;小店污灌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标为371.48,为较强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城市梯级湿地构建后,底泥重金属的时空分布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分析了西宁市火烧沟城市湿地构建8年后底泥中5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了2018年湿地底泥的污染风险等级,探讨了潜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时间上,2018年底泥中多数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相较2012年的监测结果有下降趋势,总体处于中度或轻度污染水平;空间上,上游湿地阶梯G与H中As、Cd与Pb浓度较高,而下游湿地阶梯A、B、C中Cr与Zn的浓度较高;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重金属元素Cd处于很高生态风险水平,且生态危害指数最高值处于湿地上游段。该研究可为高原城市湿地管理和风险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灌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亚乔  段磊  徐中华  李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78-17580,17675
在对关中盆地典型农灌区土壤柱状样品进行重金属含量和形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灌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关中盆地农灌区土壤中Cd和Pb含量超过陕西省黄土母质背景值,并在土壤剖面上,Cd、Pb和Cr含量总体呈现波动的增加趋势.Cd、Cr和Pb的优势结合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其次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生物有效态含量为泾惠渠灌区>交口灌区>洛惠渠灌区.从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来看,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大小顺序为Cd>Pb >Cr,交口灌区和洛惠渠灌区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为强度,所以进行前期治理和预防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果蔗地表层土壤(0~20 cm)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Cd、Pb、Cr、Cu、Zn、As和Hg的含量。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为参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Cd、Pb、Cr、Cu、Zn、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1、30.4、54.5、29.8、107.4、16.69、0.28 mg/kg,综合污染指数为2.03,属于中污染。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Cd的地积累指数为1.02,属于中等污染,Hg的地累积指数为0.30,处于轻-中等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程度,其中Cd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最高,达到强生态危害程度。因此,增强果蔗地土壤安全性生产管理、严控土壤污染源与推行标准农业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